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迪威公路
内容
编辑推荐

路是铺在地面的碑。“史迪威公路”是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协心齐力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一座胜利丰碑。本书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史迪威公路竣工通车60周年,再现修筑史迪威公路这一永恒、伟大、惨烈、悲壮的史诗。人事与自然的互动,战事与工事的交织,再加上军械物资的分配、行兵布阵的差异、上下各级之间的龃龉、盟邦各国间的歧见,直令人眼花缭乱、心魄震撼。

内容推荐

路是铺在地面的碑。“史迪威公路”是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协心齐力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一座胜利丰碑。1942年5月4日,日军突进,强占中国滇西及缅北山区,实现了全面截断抗战中国对外陆路交通的战略封锁企图。1943年,史迪威将军以甘当“祭品”的牺牲精神来华任职,协调组织中、美、英、印、缅军民发起了缅北滇西开路大战。1945年1月,盟军各部在完胜滇缅反攻战役的同时,开通并收复了中缅印国际公路。战时中美最高当局,为表彰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特将此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絮引/001

第二章 断头滇缅路/009

第三章 “你将是祭品”/027

第四章 应急措施驼峰空运/039

第五章 击破“驼峰的背”/053

第六章 立体运输/062

第七章 水陆联运/093

第八章 双重战略布局底定/106

第九章 双重战略:利多一密支那/115

第十章 双重战略:密支那—腾冲/150

第十一章 双重战略:远征军重开滇缅路/169

第十二章 历史庆典/187

第十三章 油管“血红”/208

第十四章 “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六十年/22l

代后记 “史迪威公路”权威释文之我见/263

试读章节

日本为了取得侵华战争的胜利,首先力图切断中国与外援的一切联系,以瓦解其抵抗力。因而,围绕战时中国国际交通线展开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便成为日军灭华、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最初几年,虽然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甚至华南的港口城市,给中国同外部世界的海运联系造成了巨大困难,但是,当时中国尚有四条路线获取国际援助。它们是:(1)香港通向内地的粤港路线;(2)经中国西北与苏联连结的西北路线;(3)连结越南海防与中国昆明的法属印支路线;(4)连接缅甸仰光、腊戍和中国昆明的滇缅路线。以上四条战时国际交通线,西北路线最安全,然而路线太长、沿途经济不发达,运输量最小。据日军参谋本部估计,该线1940年6月仅为500吨,居四条线路之末。与此相反,法属印支路线运输量最大,1940年6月为15000吨,但该线在三个月以后因日军占领法属印支北部而基本被切断。香港路线则主要通过走私方式向内地渗透,运输量也不大。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以后,该线被日军完全切断。而在敌寇侵占越南使滇越铁路失去作用后,滇缅间的联系便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国际通道。

到此,四条路线中有重要意义的就只剩下滇缅公路线了。这条路线虽然正式通车较迟,里程较长,曲折艰险,但因通达海岸,贯穿川滇缅印,其运输量增长却很快,故此该路的修建决策、工料资金、出入货品,直接受到国民政府以至蒋介石本人的大力支持与有效掌控。

1937年8月抗战伊始,蒋介石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之际,在南京北极阁单独召见首次抵宁述职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商定即刻修通连接腊戍、接通仰光的国际援华物资入境通道;并派交通部大员赴滇测定并最终裁决了经由滇西保山过龙陵经畹町入境的公路走向。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下令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由中央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由昆明直达缅甸腊戍,转铁路、公路南抵仰光以接应海运援华物资;从昆明至国界畹町全程959.4公里,从缅甸铁路终点的腊戍经畹町至昆明共约1150公里;当时全程正常行车约需6~7天。1937年11月,该路全线分段(主要是下关至芒市段)开工。鉴于当时的沥青、水泥等物资在国内尚属稀有,故滇缅公路全线路段主要按交通部公布的乙等泥结碎石路面技术标准施工,平直走向路段则按甲等标准施工。1939年1月10日全线正式通车。

这条公路横穿过滇西的所有横断山脉,要跨过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峡谷中的湍急江流。江山阻隔,不利惠通。滇缅公路起点昆明海拔1 915米,西行515.6公里到海拔2605米的南华县西铁丝窝;再降至怒江海拔849米的惠通桥,然后爬上海拔1006米的中缅交界处。这样一上700米,转下756米,又上走157米高地。起伏差距过大,路难筑,车亦难行。原有的怒江铁链木面人畜索桥不能行车,必须筑建新式桥梁。l931年,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李日垓及龙陵县长邱石麟等以中式旧桥不能持久,曾倡议修建近代的怒江桥。P9-11

序言

2004年6月6日下午,12000多位身着戎装、胸挂勋章的反法西斯老兵,法、美、英、加拿大以及中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齐集法国西北小城阿罗芒什海滩,出席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代号D』Day的盟军诺曼底登陆发起日60周年的盛大仪式。当年被战火夷为瓦砾的村落市镇,今天每家都挂起了盟军国旗。街头路口还拉起写有“欢迎解放者’、“感谢你们一法国的救星”等横幅布标。举目所见,二战时期的装备,从军械、军衣到各式军车、军徽,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直令身临现场的游人,恍然产生回到了二战现场的错觉。逾千名各方媒体记者,更是铺天盖地予以报道。英国BBC:不惜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代价,在连续播映系列采访专题节目之后,还在6月6日当天全天直播纪念仪式的现场情景。

   

这一次纪念盟军登陆庆典活动,设计周密,场面恢宏。6月5日,600名美军第82空降师官兵,在诺曼底半岛的圣母教堂村从天而降,揭开了纪念庆典的序幕。60年前,作为领军先锋的一支美军伞兵120人,于攻击发起目的午夜,突降该村并将其占领。该村亦由此成为被登陆盟军解放的第一座法国村镇而载入史册j当天拂晓,登陆抢攻战役全面打响。拥有轻型战车、炮车的美英盟军三支共1万8千名伞兵,降落在德军阵地后方,先行截断其增援与后撤通道。同时,盟军7000余艘各型各类舰船,护送着13万5千余名英、美、加拿大及盟邦各国官兵,沿着长达100余公里的诺曼底海滩,在早上6点30分、7点、8点30分,分头抢攻代号为犹他、奥哈马、黄金、朱诺及宝剑等五处德军阵地。战事至为惨烈。历时前后半月,盟军遂得站稳脚跟并据以向东挺进。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局从此进入了夺取完全胜利的崭新阶段。

俯临奥哈马海滩的科尔小镇边,有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十字架方阵,整齐有序,挺立地面。海风呼啸掠过,犹如冲锋陷阵发出的怒嚎。这里是登陆阵亡的美军将士公幕,当年参加诺曼底战役的逾5万美国三军官兵,有9387位战殁者在此长眠。今天,每个墓穴的十字架旁,插上了鲜艳的星条旗,与蓝天绿地辉映。在纪念D-Day60周年当天,亲临墓园致祭的美国总统布什动隋地指出:60年前,抢攻奥哈马海滩的美军,迎头撞上了隆美尔构建的“大西洋壁垒”德军防线,就像进入了一个最残忍的地狱,四周是冰凉的海水与敌人的炮火;参战官兵在6个小时的登陆作战中仅前进了10公尺,以至该部官兵伤亡过半。嗣经侧面与敌后增援才得以登陆上岸。眼前的十字架方阵恍然是当年战场情景的再现。美国好莱坞当红明星汤姆·汉克斯,以其在《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诺曼底战役题材影视大片中的杰出表演,也有幸成为这次盛会的嘉宾。他再次踏上曾经造访多遍的昔日海滩战地,聆听前辈老兵的唏嘘忆述,仍被感动得情不自禁地拥抱着一个个年近九旬的垂暮长者,欲说无语、热泪盈眶。

   

时隔60年,当年参加登陆抢滩战斗的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部分英联邦老兵,则搭乘一只只小艇,从朴次茅斯港启航,驶向海峡对岸的诺曼底海滩。这条昔日抢滩登陆的秘密航线,而今由—艘挂满彩旗的现役英军巡洋舰与运兵船,鼓乐吹笙,护送而行。当船队即将抵岸时,由一架二战时期的兰开斯特型轰炸朝和两架喷火式战斗机,组成空中编队,低空飞临海滩,同时撒落下多达一百万支的鲜艳夺目的罂粟花朵。花朵绽开成无数花瓣,翻飞起舞,蔽日遮天。抚今思昔,当年派赴战场的美联社记者马蒂称:登陆开战时,逾千架盟军飞机在头上轮番而至,你不会看到天空!

        

1938年秋,气焰盛炽的纳粹德国大肆侵夺英法利益。罗斯福总统借往多伦多皇后大学接受颁赠荣誉学位之际,发表演讲公开声言:美国决心承担保护加拿大不受法西斯伤害的责任,从而促进了加国上下奋起抵御法西斯势力的社会倾向。稍后,多伦多大学毕业的亨利·诺尔曼·白求恩,以其美洲胸外科医生协会五人执委之一的学术造诣,用争取到手的美国共产党资助的5000美金,购置了一批医疗器械及药物,率先于1938年秋来到烽火连天的中国战场,继于次年春上去到延安,从事战地外科救助。终因左手中指手术感染中毒,殉职于晋察冀根据地摩天岭抗日前线,时年49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后,当年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加拿大,是继美英之后出兵参与抢滩诺曼底最多的盟邦,分派担任主攻佥滩作战,遭致重大伤亡。纪念D—Day60周年时,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士与英国查尔斯王子,以及由加政府资助参加庆典的2 000多名加拿大老兵,齐集诺曼底BENY-SUR-MER加军将士陵园,出席祭奠仪式。

     

当诺曼底沉浸于纪念盛典之际,今日在中国石家庄市华北烈士陵园内,也树立有白求恩医生的汉白玉雕像,也辟有恢宏敞亮的白求恩纪念馆。同时在他的故乡小镇上,加拿大政府也建成了一座“白求恩医生故居国家纪念馆”,以表彰这位国际反法西斯先躯的感人事迹。  

        

应法国政府邀请,中国首次派出了外交部李肇星部长,专程出席纪念D.Day活动。在60年前的这场战役中,曾有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与盟邦各国战友比肩作战。1943年夏,就读于福建马尾海军军校驾驶科的郭成森、卢东阁等20名军校学员,奉派考取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进修。随着盟军抢滩反攻战役的前期筹备部署,郭、卢等获准就地服役,就职于英海军‘肯特号’重巡洋舰,参与海面支援登陆作战。郭成森指挥舰炮发弹数千枚,从海上成功摧毁了德军的岸防设施;在其后的布雷封锁战斗中,又指挥击沉了五艘德军舰船。1945年2月,‘肯特号’执行护送英国代表团出席雅尔塔会议。任务顺利完成后,舰长特地将时年25岁的郭成森与卢东阁等,介绍给了丘吉尔首相。丘吉尔与郭握手称赞说:“年轻人,我祝贺你,也感谢你!”

    

如果说60年前全人类战胜德日纳粹法西斯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是由美英加中等盟国联军成功登陆诺曼底,从而迈出了日后攻克柏林的胜利脚步;那么,中美英印盟邦在缅北丛林反攻夺路,实施打开“通向东京之路”的军工战略,则应该被视为迈向胜利的另一只脚步。缅北盟军反攻夺路战役,同盟军登陆诺曼底、美军鏖战太平洋以及苏联卫国战争,共同构成的四个车轮,载运着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民主阵营的时代战车驶向胜利的终点。 

     

而反观由盟邦决策实施的亚洲大陆反攻夺路战事,即由史迪威将军组织指挥的中美英印盟军在缅北滇西丛林的战役夺路行动,当此60周年之际却显得异样的沉寂。须知缅北盟军的反攻夺路战役,还比诺曼底登陆作战整整要早30天。在缅北滇西,除了遭遇强悍顽敌的迎面阻击,还要忍受山地林莽杀人不见血的淫雨瘴气;除了枪林弹雨的攻守搏杀,还要从事劈山斩棘的施工筑路……。其间历史与现实的纠葛,人事与自然的互动,战事与工事的交织,再加上军械物资的分配、行兵布阵的差异、上下各级之间的龃龉、盟邦各国间的歧见,直令人眼花缭乱、心魄震撼。以此之故,那被荒草砂泥掩埋下的漫漫长路,更需要上下求索与悉心审视!

后记

此前的图文已把该写该说的道尽写完。回头看来,这写“后记”的活儿,纯系—桩苦差事。多伦多时下隆冬。窗外零下35度,玉树琼枝,冰天雪地;而室内春意融融,让人只穿—件衬衫。出工的早上六点半开车上路,小孙子一早送幼儿园11点半才回家,一个上午几乎有五个小时静心做事。近一个礼拜虽然让我备受煎熬——智虑干涸、文思滞塞、意乱心烦,幸得老伴子女乃至文友集思广益、八方奔走,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找到破题的口子一对“史迪威公路”语词的一小段权威性释文作一番鉴别认定。同仁们也认为这种“代后记”的体例,或许会给没有读过前文的朋友带来一点新意;更重要的,则是不让读过前文的朋友感到腻味与厌烦。

1986年4月,根据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翻译并编撰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海内外公开发行了中文简体字的横排版本。该书注明:编译者是从当年最新修订的英文第十五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百科简编》中选编了约百分之七十的原文,而由中国方面自己撰写了百分之三十的词条,故由“简缩”改称“简明”。该书虽然简而又简,但凑近一看,却是大16开、一套十卷,恐怕一个壮汉都提不起、抱不走的鸿篇巨制。仅刊载有“史迪威公路”这条词目的第7卷,其版权页就标明有汉字两百八拾一万九千字,全书总共超过三千万个汉字。不仅如此,编译出版方面还在全书“前言”中着力推崇该书“索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而被一致誉为“投有围墙的大学”。但是,当著者同仁这次以研究史迪威公路而再度查阅其相关词条释义之际,却与先前的期望大相径庭。说直率一点,就是由此之后,对它所标榜的学术性、科学性、权威陛,甚至是否具有“大学”水平,通通都打了不大不小的一个折扣。该书第302页上关于“史迪威公路”的词条,《简明》本是这样解释的:

史迪威公路,旧军用公路。它把印度东北地区与通往中国的缅甸公路连接起来,全长769公里,美国陆军工程队修筑。1942年12月动工。公路的一端是菜多(印度阿萨姆邦),一端是莫岗(缅甸)。

词义有汉字91个,除去标点符号12个,实有汉字79个。全文第一句是定性,第二句是讲该路的目的,介绍为什么修筑。第三句是指出谁是修路主体,第四句载明动工修路的开始日期,最后写出该路的起点与终点。

就这么一段文字,凭著者执教中国抗战史的判卷给分经验,如果让我的学生回答“史迪威公路”这道名词解释的试题,大概只能判给不及格。其判卷理由为:一有头无尾,丢了重点。只回答了开工时间,缺少竣工时日;二逻辑混乱,脉络不清。线路长度理应是两端站点的距离,二者本为一线相连,文中却横加杆格。第三,无视战争环境,令人频生疑虑。其间日军重兵把守、死力拦阻,修路通往中国”谈何容易。第四,公路以“史迪威”命名,孰为之?孰使之?何以使然为之?行文间,似乎顺路成章的解释是:名字由修路的方面,比如美国陆军工程队或美国陆军部或美国当局所自行择定的,这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至于词条释文的产生,中文简明百科本“前言”注明有“国内近500位专家、学者及翻译工作者”,受到邀请与聘用,“参与了翻译、撰稿、校定及编辑工作”。仅此而言,人数之众多,学识之渊博、执事之严谨,理应体现出该书“学术陛强”与“权威性高”。然而,释文中仅有的两处公路地名的译文,即印度阿萨姆邦的莱多与缅甸莫岗,则又成了让人迷糊的败笔。著者思之再三并询诸同好,似乎才弄明白:这位高手把这段公路上南坎与列多两处地名,来了个照读音写汉字的闭门造车改造。早在1946年,随军记者孙克岗先生在其名著《缅甸荡寇志》中,就在英文公路地名后注明了汉字地名,旋即为各家报刊及中外史家广泛采用,故迄今在相关论文著作中相沿成习、约定俗成,得以公认。显然,这位执笔仁兄对此是一无所知,如此下笔就难免误人子弟之嫌。必须再加探究的是,前引那段释义文字何以能够堂而皇之出现在世称权威的百科全书殿堂之中?这里有两个解释,一是它出自英文原版的《简编本》。也就是说当年最新引进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原文如此,中文简体字《简明本》不过照用照译,即所谓选材失察、编审疏失而已。除此之外,那就是原版《简编本》没有这一词条,或者有这一词条但不是这样释义。而是《简明本》或自撰,或改写,从而掺杂其间。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因为该书“前言”就透明了简明本与简编本二者协定关系:简编本的版权拥有者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同意授权给中国的出版社,对其总量多达百分之三十的词条自行取舍或审订。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词条未注明是引用、是撰述、是改写,让人难以深究。这时好友开导说:那些圈子里的事,您老能搞得清楚?我于是说道:有些事我的确搞不清楚,也不想去搞个清楚。但是,权威经典存在谬误,这个情况我清楚。那不,一个伦敦海格特中学的12岁学生,就指出了最新第十五版百科全书中存在不止一处的‘者干谬误’。这个中学生还不厌其烦地摘录了每卷每类各式各样的谬误释文。著者还另行查阅了台湾中文版《大英百科全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版《大英百科全书》,发现所列“史迪威公路’词条,其语句几乎如出—辙,其谬误也几乎一模一样。有兴趣者,如能继续鉴别、考订,探本索源,也许还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前人有言,治学做事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经历此番折腾,窃以为真是灼识明鉴,处世宝典。说到底,就是告诫人们,身处当今渠道驳杂的所谓信息爆炸时代,一定不要糊涂、不要迷信、不要盲从。尤其对那一类所谓无限权威、无比堂皇的东西,首先不要被它吓倒,进而再擦亮眼晴、多个心眼,来一番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鉴识。然其尺度,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事实、实践,是老祖宗垂训千年而尽人皆知的“实事求是”。客观事实,五光十色、千头万绪,要弄明白、搞清楚,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著者经验,无非从三方面下手。一是当地当时的物证、人证、言证;二是据实记述的档案文献、图文资料;三是后人或外间考证评介的研究成果。只须将三者加以比照核对,至少就不会轻易给糊弄上当。我辈对此虽然勉力谨从、亲历甘苦,但也自觉工作尚差、不副人意。其所以放言走笔,只因时时记住那条曾经输运援华抗战物资的国际公路,最初是“浸润在鲜血中”、“铺设在白骨上”,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时逢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又是史迪威公路竣工通车60周年。荷蒙重庆出版社罗小卫社长拨冗过目、厘定选题,吴立平主任把关审阅、斟酌修改,及诸学术方家通篇详读,逐一赐教,复得美编、版式、印刷、发行各环节师友鼎力玉成,才使本书得以应时面世。著者在这“后记”之后,特代表全体参编同仁,谨此深致谢忱。书中行文图示,谬误在所难免,除郑重申明概由本人负责外,亦恳请读者电邮:ypzgreeting@yahoo.ca批评赐教。

牟之先

二00五年五月十八日

于多伦多当妙斯“天道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迪威公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牟之先//(加)凯莉·汉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3212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