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读书大辞典》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20l部汉译世界名著之一。本书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哲学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标志着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

内容推荐

小说描写了19世纪初巴黎外省一个贪婪吝啬的暴发户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嘈财如命、毫无人情可言的吝齿鬼葛朗台这一形象,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飘恶和人性沦丧。

目录

试读章节

他以为自己误进了养鸡的笼架,便回头望望伯母和堂姐,想看她们脸上有什么反应,却不知她们走惯了这道楼梯,猜不出他为什么会吃惊,还以为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便也对他亲热地笑笑,这一下更让他失望。

“父亲把我打发到这个鬼地方来干什么呀?”他寻思道。

走到二楼的楼梯平台上,他看见三扇暗红色的门,没有门框,直接装在泥粉剥落的墙上,外面用螺栓固定着铁条,铁条两端修饰成火焰形,就像长长的锁舌两端的花纹。正对楼梯的那间房,正好在厨房上面,房门显然被堵死了,只有经过葛朗台的卧室才能进去,房里只开了一扇窗子,朝向院子,安着粗大的铁栅。这便是他的账房。

这间房,谁也不能进去,连葛朗台太太也不行。葛朗台只愿一个人呆在里面,就像炼金的术士要独自守在炼金炉旁一样。他一定是在里面暗藏了什么东西,保存了什么田契地据,吊着称量金币的天平,深更半夜,他躲在这里算账,写收据,开发票。生意人看到葛朗台总是样样事情都有准备,一定会以为有什么神仙鬼怪供他驱使。当娜侬呼呼打鼾,声震楼板,当狼狗在院子里守夜、打哈欠,当欧也妮母女俩完全进入梦乡,老箍桶匠便来到这里,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抚摸、计算他的金子,陶醉在喜悦之中,把它们装进酒桶,好好箍紧。墙壁厚实得很,外窗板严丝密缝。这间账房的钥匙只有他一个人有。据说他在这里查看图纸,那上面连他的每一棵果树都标注出来了。他也在这里计算产量,精确到一捆葡萄秧上下。

这道堵死的门对面,是欧也妮的房门。再过去,楼道尽头,是夫妻俩的套间,占据了整座公馆的正面。葛朗台太太的房间与欧也妮的房间相通,中间隔着一道玻璃门。葛朗台和太太的房间隔了一堵板壁,与那间密室则隔了厚厚一堵墙。

葛朗台老爹把侄儿安排在三楼,那间宽敞的阁楼正好在他的卧室上面,如果侄儿兴致冲动,在上面走来走去,他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欧也妮和母亲走到楼道中间,互相亲吻一下,道了晚安。接着,欧也妮又对夏尔说了几句再见的话。姑娘嘴上虽然很冷淡,心里却肯定是热乎乎的。说完以后,母女俩进了各自的房间。

“你的房间到了,侄儿。”葛朗台老爹指着三楼那间房子的门,对夏尔说道,“你如果要出门,就叫娜侬。没有她,那就糟了,那条狼狗会一声不吭把你吃了。好好睡吧。晚安。噫,这些女人给你生了火。”

这时高子娜依提了一个长柄暖床炉来了。

“瞧,又拿来一个!你把我侄儿当作产妇了吧?”葛朗台说,“娜侬,把暖床炉拿下去吧。”

“先生,被单潮乎乎的,再说,这位先生也像女人一样娇嫩哩。”

“好吧,就留着吧,难得你这样关心他。”葛朗台说,在她肩上推了一把,“可是当心点,别起火。”

守财奴一步步走下楼来,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了好些话。

夏尔站在自己的行李中间,目瞪口呆。两只眼睛把这间阁楼上的卧房扫视一遍,只见墙上贴着黄底起花的壁纸,那是乡间小酒店用的货色;石灰石砌的壁炉,饰着凹槽,看了那模样就让人心里发冷;黄木椅子上装了上过油的藤垫,似乎不止四只角;一只床头柜打开着,容得下一个轻骑兵;床脚放着一床稀薄的地毯,床顶上,呢子做的帐檐已经被虫蛀坏了,摇摇摆摆地像要落下来。他一本正经地盯着高子娜侬,说:

“啊呀,我的好大姐,我这是在葛朗台先生家里吗?这位巴黎葛朗台先生的兄弟,又当过苏缪市长的葛朗台先生,住的就是这种房子?”

“是啊,先生,你是住在一个亲切的、和气的、要多好有多好的先生家里。要帮你打开行李吗?”

“天哪,我正求之不得哩,我的老兵大爷!你没有在帝国禁卫军水兵里混过吗?”  “哈,哈,哈!”娜侬笑道,“禁卫军水兵?这是什么东西?是咸的还是淡的?是在水上走的吧?”

“喏,把钥匙拿去,打开这只箱子,把我的睡袍拿出来。”

P44-45

序言

这部长篇小说成于一八三三年十二月,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外省生活场景》中的第二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小说出版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读者认为它成功地把一个十九世纪初一个很有特点的外省男人的偏执,和一个外省妇女的命运,以及这两个男人女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场景错综复杂而又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葛朗台先生是个描写得十分成功的吝啬鬼,与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一起,被称为法国文学中的两大“抠”鬼。他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角色,但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抓住机会,先是发了财,后又从了政,当了市长,在小城势力之大炙手可热。但是帝国时期,他因有“红帽子”之嫌被免职。官位虽然丢了,财产却没有损失。甚至可以反过来说,“堤内损失堤外补”,天主照顾他,让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笔遗产,一时间成了小城的“新贵”,第一纳税大户。全城人都说他富得流油,认为他有一个堆满金币的暗室,说他每天半夜起来,都要到暗室瞧一瞧。看到满库的黄金,快乐得不可形容,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至于到底有多少财产只有公证人清楚。

葛朗台虽然富甲一方,但是开销十分俭省,从不购买肉食水果,都是向佃户索要。家里的用度非常节约,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核发;每年十一月初屋里才生火,到三月底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如何料峭,秋凉如何似水,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六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几百法郎;至于女仆娜侬,一年的工薪只有六十法郎。帮佣了二十年,才从主人葛朗台那里得了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娜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里。  

葛朗台这个“抠”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阿巴贡那个吝啬鬼是封建时代的吝啬鬼,只知守财。而葛朗台则是法国转型时期的吝啬鬼,善于利用时代提供的一切条件,发财、积财,使财产增值。首先他会赚,趁革命政府处理教会资产时,通过贿赂,用很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资产。其次他会投资,看中的项目为他带来较大的收益。再者他更会投机,比如他看准机会抛售树木和葡萄酒,就是成功的例子。可以说他是乱中发财,趁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掘金的典型。

乱中充满机会,也充满风险。乱中发财是本事,但乱中守财更要本事。葛朗台先生的“抠”,是出于本性,但更是时势所迫。因为在那个大分化的年代,社会变故、人生起落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倏忽乘风搏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财富的流动则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富来针挑土,穷去浪推沙”。革命时期大户人家被抄没,被革命的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生意场上破产者的凄惨命运亦让他时时心惊胆战。所以他的全部生活激情,人生动力,甚至整个人生的信条,就是“看见金币,拥有金币”。看见金币是要把它赚来,拥有金币是要把它守住。他其实还算个负责的父亲,非常喜欢独生女儿,因为她是他的“继承人”,但是他对金钱的爱好却远远超出了对女儿的喜爱。钱就是命。他只看重利益,根本没有考虑过家人与女儿的幸福。

不过,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吝啬鬼有一点还是应该肯定的,也就是讲究商誉。他不欠债,把破产看成是人生的最大耻辱。在这一点上他比我们这个经济环境里的许多人要强得多。他弟弟在巴黎破产了,把侄子托他照顾。他对这位侄子虽不感兴趣,却要公证人通过商务裁判所来阻止破产清算,因为这会败坏他们这个姓氏的名誉,尤其是他本人的商誉。而他女儿继承遗产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四百万偿付叔叔的债权人。

本书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这个可怜的外省姑娘是在撙节、阴暗、忧郁和压抑中成长起来的,一生都被父亲的阴影罩住了。葛朗台先生长期把她关在深宅大屋里,除了上教堂,很少让她与母亲出门。平时也不让她消费,即使给很少一点女儿家的压箱钱,也不许她花用,只当是寄存在她这里,到时候总要想方设法收回去。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之后,对她看得更紧,总认为人家看上她,是打他的财产的主意。当然事实也是如此。小城里少有的几户体面人家,看中的不是小葛朗台的品性容貌,而是老葛朗台的钱财。

不过欧也妮的人性,如果仅仅是因为父亲的吝啬而受到压制,那还一般化了一点。巴尔扎克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这个家庭级的悲剧,提升到了社会的高度。女儿一生的不幸,固然是父亲造成的,但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她贻误终身,就是吃了风气的亏。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唯利是图,唯官是靠,巴结上一个大官,好比掘了一座金矿。巴黎的堂弟夏尔来小城投靠伯父,在久枯的葛朗台小姐心里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落难之人处处受气,唯有在葛朗台小姐这里得到一丝温暖。他带着小姐悄悄塞的私房钱,跑到海外打拼天下。也算天不灭曹,不懂世事的富家公子竟然发了。可是人一阔脸就变,此时的他早把小城的堂姐忘个一干二净。为了利益,他入赘一个宫廷大员之家。可怜的葛朗台小姐蒙在鼓里,死抱着海誓山盟不放,大好年华就这样过去了。当然,夏尔最后得知自己错过了一门一千七百万巨产的亲事。他当时如何捶胸顿足,大呼悔恨,读者可以想见。

其实葛朗台小姐这种悲剧,从古至今,社会上每天都在上演,不过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有强有弱,有隐有显。巴尔扎克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准确地把握和刻画了典型人物的性格,准确地描写了典型环境的场景。他善于通过选择场景,营造气氛,来表达他的思想。

小说发生的地点是在外省。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里,外省这个概念,往往带有传统、守旧、落后、阴暗、偏僻、小器、抠门、算计等多重意思。在巴黎人热衷于理想、事业,全身心投入革命大潮的时候,外省人则忙着盘算,一心想从革命浪潮中捞取钱财,并且死死地捂住。巴尔扎克曾在第一版的序言里提到,每个省都有其葛朗台先生。外省与聚财守财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外省根本就是生长土财主、守财奴的土壤。因此在外省小城出现葛朗台先生这样的人物,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把葛朗台先生这个人物安排在外省,也再贴合不过。巴尔扎克通过自己的描写,揭示了外省产生认钱不认人,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必然性。  

根据巴尔扎克的描写,在外省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一切行为都被人作了精确的算计,街上走过的任何人,都被人做了精心的观察和琢磨。这个特点决定了你在外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不事声张,不动声色,暗中行动。而小城那条阴暗弯曲的街道,葛朗台家那半明半暗的房子,就浓缩了外省的特点,集中了外省的毛病。虽然巴尔扎克对这个典型环境的描写有点冗长,可是它让你感受到了外省的压抑、外省的沉闷氛围,形象地显示了外省生活的麻木、迟钝、无聊乏味。巴尔扎克是在以景喻人。既是换喻,又是隐喻。有那种阴暗的房屋,自然就有葛朗台先生藏金的密室。有那种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总是笼罩在阴影里的房屋,才有葛朗台小姐没有阳光、没有生气的生活。

在惨淡悲凉的气氛中,只有葛朗台小姐的爱情给环境抹上了一丝希望的亮色。可是,当夏尔抛弃她时,她的希望就破灭了。“一切都完了。”尽管姬带着一连串善行,在天国行走,但并不能掩盖人世生活的失败。她本是为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生的,可到头来却没有丈夫和孩子,连家庭都失去了。这要怪谁呢?怪父亲葛朗台先生,怪他的吝啬?然而人是环境的产物。因为葛朗台小姐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失去了人性的世界,是没有生气、没有爱的世界。人像动物一样生活在其中,被物化,被动物化了。现在看来,欧也妮生活的世界远比巴黎那个强盗横行的世界更让人不安。因为在那个世界,至少人还可以扮演角色,还可以发挥作用,人还处于主宰地位,而在外省这个世界,金钱是主宰,人退隐于、消失于、让位于金钱利益或者诸如此类的利益。这就是巴尔扎克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的力量。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他那个时代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学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渡……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

   ——法朗士(法)

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创作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

   ——泰纳(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巴尔扎克
译者 林一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21513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5.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0
10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