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应该有一个广大的发展!

邓小平:傻子瓜子不能动!

江泽民:它们也是建设者!

高尚全:千万不要上当!

历史证明了,阻碍私营经济,经济必定落后;私营经济发展了,才有繁荣稳定。

内容推荐

书中讲述了中国私营经济最近几十年兴衰、发展的历史,作者以大量确凿的史实记录了围绕私营经济的理论的演变与突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私营经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目录

上卷 跌倒与消失(1949—1976)

第一章 私营经济何处去 七年偃旗息鼓 (1949—1956)

1、l949:私营老板心惶惶 

2、《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  

3、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应该有一个广大的发展

4、刘少奇天津破冰行 

5、195O:新中国第一个《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6、“三反”、“五反”:“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

7、四大实业家之一——卢作孚之死 

8、1953:修正税制引起轩然大波 

9、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利用、限制、改造”  

10、新民主主义社会“夭折” 

11、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 

12、锣鼓喧天公私合营 

第二章 “东风压倒西风”(1957—1965)

1、人民公社大刮“共产风” 

2、“大跃进”中张春桥的一篇奇文 

3、庐山会议:朱德和张闻天为农民个体所有制辩护

4、包产到户三度悲情  

5、发展私营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6、“夺印”——“四清”运动的鲜红标志    

第三章 一个鸡蛋卖给谁,是路线斗争问题(1966—1976)

1、“资本家的定息一律取消”、“公私合营转为国营”

2、《五七指示》解读 

3、兴无灭资·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 

4、1968:五厘钱引起激烈辩论

5、一斤粮食,一把竹笋,一个鸡蛋,卖给谁?

6、小生产每日每时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下卷 再生与发展 (1977-2005)

第四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春潮初起(1977—1991)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

2、农村突破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万里:“我走独木桥” 

 杜润生的巧妙报告

 包产到户与亚当·斯密的学说

 人民公社解体

3、城市起步 

 千万知青大返城 

 “必要补充”出台

 大碗茶应运而生

 中关村掀起民营潮

4、崛起草莽

 邓小平关注“傻子瓜子” 

 步鑫生改革传奇

 饲料大王刘永好

 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 

 温州“八大王”事件 

5、7个人和8个人的争论 

6、十二大关键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个体经济入宪

7、“五老火锅宴”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8、十三大关键词: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入宪

9、1989—1991:个体、私营经济遭遇挫折 

第五章 邓小平南方谈话:冲越险滩(1992—1996)

l、南国卷起“邓旋风” 

2、田纪云为个体、私营经济鸣不平 

3、十四大关键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入宪

4、下海潮 

5、“陈卖光”成了焦点 

6、诸城改制·先秦法家·李约瑟难题 

7、199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震荡

8、江泽民、胡锦涛支持“光彩事业”

9、万言书刀锋指向谁 

10、厉有为成了突破口 

11、温州再遭非议 

12、股份制的是与非 

第六章 十五大——十六大:大江东流(1997—2005)

1、十五大关键词:“重要组成部分”  

2、1999修宪《决定》出台 

3、摘掉“红帽子”,走出掩蔽所 

4、邱晓华有什么错

5、点了更多人的名 

6、苏南转制 

7、江泽民“七一”讲话大突破 

8、十六大关键词:保护私人财产 

9、2004修宪 保护私产 

10、私营企业主能当劳模吗 

11、问题富豪 

12、“原罪”之争 

l3、郎成平重炮引发激战 

14、温家宝温州探私企 “36条”春光融融

15、交锋在继续

试读章节

时隔不久,围绕刘少奇天津讲话,党内发生风波。先是,5月31日,刘少奇从天津回来之后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对民族资本家政策问题给东北局电》,批评东北局在这个问题上“左”的错误,指出:“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实际工作中的‘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但是,当时的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非但不接受批评,还把刘少奇天津讲话抄出来四处散布,指责刘少奇鼓吹“剥削有功”,说刘少奇向资产阶级投降。

事情一直闹到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才算解决。这个会议揭露批评了高岗、饶漱石的问题与错误。

在会上,邓小平针对高岗的流言蜚语说:“对资产阶级问题,虽然我没有见到1949年初少奇同志在天津讲话的原文,但是据我所听到的,我认为少奇同志的那些讲话是根据党中央的精神来讲的。那些讲话对我们当时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时候不犯错误是起了很大很好的作用的。虽然在讲话当中个别词句有毛病,但主要是起了好作用的。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呢?那时天下还没有定,半个中国还未解放。我们刚进城,最怕的是‘左’,而当时又确实已经发生了‘左’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采取坚决的态度来纠正和防止‘左’的倾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渡江后,就是本着中央的精神,抱着宁右勿‘左’的态度去接管城市的,因为右充其量丧失几个月的时间,而‘左’就不晓得要受多大的损失,而且是难以纠正的。所以,我认为少奇同志的那个讲话主要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然而,在“文革”中,刘少奇被打翻在地,红卫兵把天津讲话又拿出来批判,重复着高岗的指责,这是后话了。

P017

序言

            序

                    樊 纲

 马立诚的新作《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写得十分生动,读来一气呵成。这本书用大量确凿的史实,记录了中国私营经济最近几十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围绕私营经济的理论的演变与突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私营经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读过此书,对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勤奋、严谨的工作精神,深表敬佩。

 我们之所以要发展私营经济,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或者像有人嘲讽的那样,是什么“万能的”制度。搞私营经济,一定会产生私营经济特有的问题。18一19世纪的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小说家、新闻工作者,当然也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量、充分、深入的分析,不用我们现在重新再做一遍,也不必把认识到这些问题当作什么新发现。

就我来看,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制度。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若干种都有问题的制度之间进行比较。看看相比之下,哪一种问题比较少一点,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长远效果更好一点,更可持续一点。然后,要论证通过哪些办法,对一种制度的不良后果进行抑制或校正。比如,在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要严格法治,要搞宏观调控,要逐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私营经济的优点,是在与国有经济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是在人类对国有经济的试验过程中(在有的国家可以说是悲壮的试验),被人们再认识的。

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分析与论证。马立诚的这部著作,也是他对这种反思与论证的又一贡献。

私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大量产值和大量就业——非国有经济加在一起创造着中国’70%以上的GDP、60%的税收、80%的出口,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增就业从总量上看都是由非国有企业创造的;更重要的是,私营经济推动了中国混合经济制度的形成,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众所周知,只有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的话,也是“软约束”的市场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产权关系的缺陷,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是扭曲的,市场交易价格也无法正确地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所谓的市场,也就只能是一个模拟的“假市场”。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把真正的竞争——在产权硬约束(亏了本是自己的损失而不是国家的、别人的损失)条件下的竞争——带进了经济活动。这样,交易价格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价格,市场机制的方方面面也才能够真正逐步发展起来。

同时,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比如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就可以不仅仅靠外资投入,不仅仅靠经理层持股,还可以引入私营资本进行资产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比较弱小,只能参与中小国有企业改革。随着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它们将越来越有能力参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私营经济经历了艰难曲折,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在还处在初期阶段。目前的私营经济,还具有体制转轨时期的许多历史痕迹。比如,它们还很弱小,缺少品牌,创新能力较差。再比如,第一代私营企业家还是集所有者和经理人于一身,在他们之间很难通过资本相互兼并来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容易陷入大量小企业恶性竞争的境地。还比如,第一代私营经济,还没有商业周期的经验与教训,对市场波动的风险认识不足,很容易产生过度投资等等。  中国私营经济存在这些缺点,一点也不奇怪。二十多年时间(其实我们多数私营企业是在1992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要是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强大的私营经济,才叫奇怪,才叫活见了鬼。认识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点,就可以明白,要克服缺陷,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们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革各种体制和政策,使我们的体制和政策更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积以时日,依靠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一定能够发展出一个世界一流的、全球化的私营经济!

最后,我真诚希望一切关心中国改革,关心中国私营经济(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的人士,都能读一下这本书。这是历史,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书评(媒体评论)

《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写得生动,读来一气呵成。对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勤奋、严谨的工作精神深表钦佩。我希望一切关心中国改革、关心中国私营经济的人士都能读一下这本书。这是历史,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樊纲

强权有原罪,民企有原功。文章千古事,浩歌唱大风。

                   ——秦晖

历史证明,阻碍私营经济,经济必定落后;私营经济发展了,才有繁荣稳定。马立诚这本书再次阐明了这一点。  

                   ——梁小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立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33706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23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