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德鲁·卡内基思想与实践述评/世界史学术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工业化时代最杰出的企业家、慈善家。他早年家境贫寒,幼年随父母漂洋过海到美国追寻黄金梦。在历经美国重大的历史时期一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他积极投身于美国工业化的各个基础行业,无不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企业家的素质。最具战略性的选择是在意识到钢铁对工业化经济的重要性后,他集中力量经营钢铁制造业,先于别人发展美国钢铁业,并最终成为美国钢铁:工业巨人。1901年卡内基把钢铁公司卖给摩根公司的时候,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从那以后,卡内基全力推行他的财富哲学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懈努力。1919年去世之前,他总共捐献了资产的90%——3.5亿美元,只留下10%的资产给他的后代。 本书立足干从四个视角解读安德鲁·卡内基一生中的主要思想与实践活动。 其一卡内基的成长历程;其二一美国现代大企业的先驱;其三一卡内基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其四一卡内基的哲学思想与实践。

内容推荐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工业化时代最杰出的企业家、慈善家。他早年家境贫寒,幼年随父母漂洋过海到美国追寻黄金梦。在历经美国重大的历史时期一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他积极投身于美国工业化的各个基础行业,无不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企业家的素质。最具战略性的选择是在意识到钢铁对工业化经济的重要性后,他集中力量经营钢铁制造业,先于别人发展美国钢铁业,并最终成为美国钢铁工业巨人。1901年卡内基把钢铁公司卖给摩根公司的时候,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从那以后,卡内基全力推行他的财富哲学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懈努力。1919年去世之前,他总共捐献了资产的90%~3。5亿美元,只留下10%的资产给他的后代。

本书立足于从四个视角解读安德鲁·卡内基一生中的主要思想与实践活动。

其一——卡内基的成长历程;其二——美国现代大企业的先驱;其三——卡内基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其四——卡内基的哲学思想与实践。

本书所论及的有关安德鲁·卡内基的企业经营思想与实践、政治思想与实践以及哲学思想与实践,无不反映出卡内基一生中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而这些复杂性、多样性的最终结果发展为悖论下的统一。他以“强盗大王”般的无情手段和“工业领袖”式的杰出才能引领着美国钢铁工业的飞跃发展,在“理想主义者”主“现实主义者“的矛盾之中,“探索着在他过去那激进的邓弗姆林和目前这种卡内基大半生所过着的富豪阶层的生活这两者之间进行着一种调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环境中,他的理想主义情怀,最终归于符合美国现实的发展趋势,他在“利已主义”思想的驱动下赚取金钱,最终又将大部分的财富以慈善的形式返还社会,完成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和谐统一,井为美国社会乃至世界带来深远影响。这诸多悖论下的统一,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与思想。卡内基留给后人的遗产中有两方面值得推崇的精神。其一,卡内基的企业家精神;其二,卡内基的慈善精神。正是这两方面的精神财富使得他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企业家。

目录

序言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追寻美国梦

——来自社会底层的百万富翁

 一 苏格兰文化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儿

(1835—1847) 

 二 新大陆:熔炉中的苏格兰移民

(1848—1853) 

 三 铁路时代:卡内基企业经营的实践舞台

(1853—1865)

 四 钢铁时代端倪初现:卡内基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1865—1872) 

 五 卡内基钢铁帝国在美国建立

(1873—1900)

第二章 美国现代大企业的先驱

——卡内基企业经营思想与实践评述

 一 传承与创新:卡内基企业管理的革新理念

 二 卡内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三 卡内基的劳资观

 四 “强盗大王”?抑或“工业领袖”?

第三章 美国民主的忠实信徒

——卡内基政治思想与实践评述

 一 卡内基的民主思想

 二 卡内基与19世纪初美国的反帝国主义运动

 三 卡内基与和平主义运动

 四 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第四章 慈善家的理想追求

——卡内基哲学思想与实践评述

 一 卡内基的财富思想

 二 卡内基的慈善事业

 三 卡内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四 博爱主义者,还是利己主义者?

结语 安德鲁·卡内基的遗产

——悖论下的统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卡内基一家历经艰辛,费尽周折,最后终于来到“新大陆”——他们落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郊区阿勒格尼城,因为那里有他的舅父霍甘(Hogan)一家。这里主要是移民住宅区,贫穷、混乱,但移民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据匹兹堡市史记载,1820年该市有1800多户居民,人口约1万人。二十多年后,当地人口猛增至13万人,户数达1万户。就是在那里,卡内基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多年后,卡内基回忆早年的移民生涯时,强调的总是肮脏、艰辛的工作以及贫穷、艰难的起步,这是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安德鲁·卡内基踏人美国生活是从一家棉线厂的卷轴童工开始的。初到匹兹堡时,经人介绍,卡内基父子同时受雇于阿勒格尼的一家同为苏格兰移民的棉纺织厂,小卡内基是该厂卷线轴的童工,周薪1.2美元。这份工作时间长,辛苦而单调,工资又低。“我感到时间如此漫长,工作中我毫无快乐可言;但苦中有乐,它让我感到我在为我的世界——我的家做了些什么。我虽然以后拥有了上百万的钱财,但这些财富带给我的快乐不及我第一次拿薪水时的快乐。我成为家里的一个帮手,是个养家糊口的人,不再是我父母的负担。”不久小卡内基换到阿勒格尼的另一家工厂主约翰·海(John Hay)的线轴厂工作,周薪2美元,在锅炉房里工作,并把线轴放人防腐剂中浸泡,“这是他记忆中最令人作呕的工作”。卡内基没有放弃,怀着对未来的期望,坚持工作。“我有很高的期望,我期望每天的生活能有所变化。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我感到坚持下去,终究会有某种变化。”不久,小卡内基所期望的变化出现了。约翰·海先生需要一位记录简单收支的簿记员,卡内基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工作。小卡内基听说匹兹堡一些公司采用借贷与损益可一目了然的复式簿记,于是他决定去学。小卡内基邀了几个小伙伴到匹兹堡的一家夜校学习,于是,在结束了白天12小时工作后,又接着徒步上夜校学习。14岁的卡内基,为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接受生活的磨炼与挑战。与他相反,几年后父亲威廉因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终日郁闷,于1855年去世。

1949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机遇,这对卡内基一生的事业生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经舅舅霍甘的介绍,小卡内基被匹兹堡一家电报公司录用成为送电报的信差,周薪2.5美元。对此.卡内基回忆道:“这么一件小事,孕育着最重大的影响。一句话,一个眼神、发音,可以影响的也许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且是国家的命运。”他感到自己“已经迈上了攀登的第一步,那是我必定要攀登的高峰”。哈罗德·C.列威瑟(Livesay,HaroldC.)对此评价说:“卡内基迅速抓住了机遇,这证明了他有识别新行业、新产品潜能的能力。……而这再一次显示了他的聪明,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停地用于各行业,从工厂到电报业,从电报业到铁路,从铁路到炼铁,再到炼钢,同时投资于快递公司、石油领域、卧铺车厢的生产和电报业,最后,他集中他的精力与时间,建立卡内基钢铁公司。”

的确,进入匹兹堡电报公司是卡内基的一次人生转折。匹兹堡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繁华城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美国东西部商品流通的重要城市。它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俄亥俄河、阿勒格尼河、莫诺加拉河交汇之地,历来是军事要塞,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随着河流运输的改进及周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也不断上升。匹兹堡从俄亥俄河可以向西延伸;从可尼马夫河可以通向东面的铁矿和阿勒格尼山坡的熔铁炉;从莫诺加拉河向南可以连接克尼尔斯威尔和西弗吉尼亚富藏的煤矿,阿勒格尼河的北部还有铁与石油。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它成为商人淘金的宝地、争夺的焦点。后来,梅隆家族在这里设立据点,摩根在这里角逐,卡内基则把它视为钢铁帝国的中心。

P25-27

序言

时代是造就巨人的土壤,革命年代涌现出大无畏的革命家,战争时代产生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文艺复兴时代文化巨匠脱颖而出,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中外企业家往往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陆月娟博士经过若干年潜心钻研出版了以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为对象的专著。卡内基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更是“美国梦”的象征。他,一个苏格兰的穷小子,十多岁时跟随父母远涉重洋来到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奇迹般地成了一位名满天下的企业家。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毁誉不一的历史人物当然是值得后人评说的,有关他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时下书店里写企业家如何成功、如何发财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本书有与众不同之处,细读后可以知道它不是一本传授发财秘诀与致富之道的发财经,于赚钱发家并无立竿见影之功效,也不是一本远离历史事实刻意艺术加工的“戏说”类传记,而是一本雅俗共赏带有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对那些有志成为企业家或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对美国历史有兴趣的人来说,读一读此书不无裨益。因为本书对卡内基的研究不是一般的停留在探究他如何发家的轨迹上,而是以历史学的纵深视角,将他定位在美国第一代现代企业家的坐标轴上。透视他在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中如何白手起家、崭露头角,分析他如何风云际会,发挥聪明才智在“新世界”艰苦创业。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从美国现代企业发展史的视角较为深入地观察卡内基的一生,全面梳理出他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充分展现他在美国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对这样一位“美国工业革命生动写照”的企业家作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次分析,还其历史的“真面目”——一个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复杂人物。透过对安德鲁·卡内基的个案研究不仅折射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当时美国所涌现出来的大企业家群体作了较为具体的、富有个性的剖析。

卡内基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位富有创新思想的特色人物。美国有一些企业家物质财富很丰富但精神财富十分贫乏,他们或精通敛财之道却逊于人文涵养,或迷恋金钱沦为守财奴而对财富的本质一窍不通。卡内基则不然,他是物质上的亿万富翁,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善于经营敛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又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理念;他有富可敌国的家业,又对财富的本质持有独到之见,他撰写的《论财富》是一部被称为财富“福音书”的不朽之作;他不是一个两耳不闻天下事只知赚钱发财的鼠目寸光的财主,而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崇拜者与鼓吹者,是“和平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是一个睿智的企业家,是企业家中的智者。本书对卡内基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哲学、政治等领域的思想观点均有精当的论述。

谈及企业家人们又往往会想到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脑海中冒出一个问号来:为什么在中国成为慈善家的企业家似不多见,而在美国却不是个别现象?窃以为原因非常复杂,但读一读本书一定会得到不少启示。在陆月娟博士的笔下,卡内基不仅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企业家,还是名满天下的慈善家,他捐赠于慈善事业的钱财达到3.5亿美元,约占他所有财产的90%。他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再将绝大部分财产捐献社会,慈善家成了他生命旅途中的最后归宿。

做慈善家容易吗?说也怪,慈善事业做起来还真的不那么容易。它绝非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富翁们像救世主那样“天女散花”似的将大把大把美元撒在贫民窟里去慷慨施舍。根据陆月娟博士的研究,卡内基成为慈善家并非仅仅是他的同情心使然,也不完全是他的欲望追求从财富转向了精神,渴望扬名企求声誉的结果,而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基于他的独特财富观之上的慈善理念,作者将它称为“科学慈善”。卡内基认为富人们应该将财富“视为由他管理的信托基金”,所以应该“以最合算的方式将剩余财富返还大众”,财富持有者“应当精心筹谋,使这些钱对社会产生最佳效果”。这种信托基金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卡内基的财富观。

如何实施将财富返还大众?卡内基说:“济世救人之举,主要应考虑如何帮助那些能自助者,向那些希望改善的人提供一定资助,使之得以如愿,或给那些有抱负的人以资助使之能成功。要去帮助,而不要或尽量少去包办一切。施舍从来不能改善个人或民族的处境……”如何实行信托基金的管理?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述,卡内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现代基金会的慈善理念,即反对传统的简单施舍,提倡资助自助者;倡议以基金会的方式科学地管理富人的剩余财富。简言之,即富人的剩余财富由“活着的所有者进行管理”。据此,形成了基金会的章程和有关法律运转的机构,不以出资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有具体的宗旨、目标、管理机构和操作规程,取得了长远、稳定的社会效益。作者在书中认为卡内基的财富思想奠定了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基石,他与同时代的洛克菲勒一起成为20世纪初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发轫先驱。他的慈善事业不仅以传播知识、促进文化教育事业为宗旨,推动了美国公共教育事业,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它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把慈善事业以企业模式运作,注重科学性和长久性,开创了美国现代基金会的新理念。这些理念与实践活动对中国的企业家是不是有一些启发呢?

深刻分析,辩证论述,全面评价是本书的最大成功之处。作者在肯定卡内基作为现代企业家的历史成就时,认为卡内基哲学思想中的利己主义成分是不可否认的。卡内基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无可抑制地、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在其整个企业家生涯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家的共性。然而,他付诸实践的慈善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众人的共同推动,已经为人类科技与文明的进步写下了夺目的一笔,博爱的精神果实也为世人所有目共睹。“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利己主义与博爱主义矛盾地交织于卡内基的思想、行为之中,为他极具争议而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做了一个极好的注解。”

诚如卡内基本人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具有争议的人物一样,陆博士著作中的论述与观点虽然很有创意与特色,但也只能是一家之言,书中所涉及的某些领域还有不少空间可供深入开拓。

我与陆月娟博士认识多年,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十分勤奋好学的后起之秀,在事业上永不满足现状,她总是不停地向更高、更严、更富挑战性的目标奋进。读了她撰写的书,似乎又听到了她前进的脚步声。下笔至此,不禁油然想起作者在确定研究卡内基课题的关键时刻,从我的手上接过了美国专家约瑟夫·华尔教授亲手赠我的大作《安德鲁·卡内基》,这是她阅读的第一本研究卡内基的英文作品。今天,博士自己的洋洋大作也已经呈献读者,每念及此,令人感奋,酷暑中陆续写下上述感言,是为序。

2005年7—8月酷暑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德鲁·卡内基思想与实践述评/世界史学术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月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7749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8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