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委专案(K省纪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最高明的犯罪是智慧型犯罪,比智慧型犯罪更可怕的是规避法律惩戒的贪渎犯罪。本部小说是以当前激烈的反腐斗争为内容的小说,这部小说不同于现在充斥于书摊的各种所谓的“反腐小说”,“官场小说”,也就是说,尽管都是取的同一素材,但海容的这部小说已经跳出了“反腐小说”业已形成的情节模式和写作套路。其中的人物关系设置,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跌起,也是成为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内容推荐

三月的江城接连出现了三件事: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石寨在查处兴江公司集资案中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几乎同时兴江公司财务科长育宇文因车祸坠崖身亡;江城市一时舆论哗然,数千名集资受害的职工在市委门前静坐要求还款。这一系列事件迅速从市里传到了省里……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省纪委书记余一波的心情十分沉重,在反腐败斗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作为市纪委书记的石寨竟然在查办案件中受贿,这不能不让他心寒。市委新的纪委书记人选已经报上来了,怎么办?批还是不批?余一波轻轻推开办公室的窗子,一股沉甸甸的雾气快速地涌进了屋里,并迅速占领了屋内的空间,墙上的条幅也迅疾地被雾气包围了起来。余一波将目光投在那个长长的条幅上。这是江城老书画家秋小丘送给他的,条幅的内容是元代散曲大家、也是一个老监察官张养浩的作品:“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余一波每每看到这个条幅,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为官之本在于为民,历朝历代都在高喊着民本民本,民是国家之本。可是实际呢?兴亡天下事,苦尽百姓心啊!至于江城的纪委书记人选,市委报上来的韦显国究竟怎么样?反腐败是一场斗争,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韦显国行吗?这个问题自石寨出事后,自从市委报上来韦显国后,余一波天天都在向自己发问,但直到现在他也没有下定决心由谁来接替石寨这个位子。秘书陈涛推门打断了余一波的思绪。陈涛指指腕上的表提醒余一波不要忘了省委常委会议的时间。余一波招招手示意陈涛进来。“小陈,你认为谁去接替江城纪委书记最合适?”

“当然找个硬气的敢于下碴子的主,现在腐败分子像割韭菜似的,不来点狠的,老百姓心里憋气。”

余一波默默地看着陈涛,“江城的韦显国怎么样?”

陈涛盯着余一波,“你怎么没想到从上面派一个去呢?超脱一点。现在官官相护,层层相护,靠他们自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余一波默默地踱了几步,“等一会你去机场接秋原,让她下飞机直接来我的办公室。”

“您的意思是让秋主任……接江城纪委书记?”

余一波瞪了陈涛一眼,“记着啦?我去参加常委会,她不是今天从中央党校回来吗?”

刺眼的车灯穿透厚重的夜幕,射向看守所紧闭的大门。所长张府田早已等在了大门口,他见到老局长李兴乐走下车,孩子般地低下了头。

江城市公安局局长李兴乐接到张府田的电话是凌晨2点钟,让石寨回家看看女儿石岚,是经他请示检察院石寨一案的主办人童书怀后做出的。一个执行纪律的纪委书记怎么可能出监不归呢?李兴乐头上渗着冷汗,他扫了眼看守所四周高高的院墙和一道道电网,目光不自觉地投在了角楼上来回走动的武警战士身上。看来,人是绝对不能有恻隐之心的。他的最大错误就是太相信石寨了。不过,石寨的女儿石岚在美国留学,她是为了爸爸的事专程从美国飞回来的。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现在又要失去父爱,在这种境况下,作为孩子提出要和爸爸吃顿饭,他一个长辈怎么可以拒绝呢?何况,他和石寨共事多年,他了解石寨,石寨怎么会出了看守所后跑了呢?

李兴乐没有看张府田而是默默地走进了号子里,“石岚呢?她现在还在江城?”

张府田苦笑笑,“早跑了。”李兴乐掠了眼张府田,满脸的阴沉。

“下午,石寨还冲嘹望孔大吼大叫,说是政治陷害!政治陷害!他要出去!他是冤枉的。”

李兴乐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在石寨床头边的《腐败论》上。这老兄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腐败论》?腐败有论,反腐败为什么就没有人论呢?李兴乐随手拿起石寨枕边的蝴蝶标本镜框。“这是留给他的石岚的?”李兴乐的目光长久地落在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上,“检查过吗?”

“检察院检查了无数遍。你想想能不检查吗?”  李兴乐乜了眼张府田。“给市局值班室打电话,传我的命令,封锁江城所有的出口通道,全天候监控车站、码头、机场和可能出城的路口。通缉石寨!不准让石岚离境!”  “要不要给郝书记通报一声?”  “我会给新来的秋原常委报告的,她现在接替石寨的职务,分管政法。而且是省纪委直接下派的。”李兴乐心情沉重地转过身向监号外走去。

秋原走进看守所已是早晨8点半了,她万没有想到,自己上任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她的前任石寨畏罪从看守所逃跑了,而且事情恰恰又出在她分管的政法口上。同行、同职、又是同学,石寨却给了她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秋原接到市公安局长李兴乐的电话就赶到了看守所。

李兴乐和张府田没想到秋原会亲自来看守所,更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看来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既然新常委亲自来了,他们也只能陪着再次走进监号。张府田脸上本能地堆上了笑容,李兴乐却笑不出来,今天更笑不出来。脚步在长长的监号走廊里咚咚地响着。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判断揣摩着石寨逃跑事件的后果。李兴乐轻轻推开关押石寨的号子。“秋常委,这就是关押石寨书记的地方。”李兴乐将身子侧向一边,以便让秋原进屋。秋原审视地看了眼李兴乐,将目光投在那本《腐败论》上,“腐败论”三个大黑体字很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这几年关于腐败理论问题的书出得不少,国内的国外的都有。论者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性的各个角度,分析可谓透彻,但腐败几乎无处不在。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查不胜查,并且势头有增无减。秋原将目光投在枕边的那个蝴蝶标本的镜框上:镜框中的蝴蝶栩栩如生。石寨还有如此情调?秋原将镜框拿起重又放回了原处。

几个犯人透过瞭望口见走出石寨号子的秋原是个女的,便毫无顾忌地议论开了。“走了一个受贿的公书记,又来了一个母书记。看她那正经的小样,半年后,说不准也是咱这里的客。”犯人们有些放浪地哈哈大笑。“就是,那个老石头别看一脸的杨子荣,不也进来了?那才真是老虎作报告,狐狸偷着笑呢。”“还有一句,苍蝇和蚊子戴手铐。”一犯人插话。“就是,想当年石头在台上做反腐败报告时说的可能比谁都好。贿不是照样受?”众犯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这世界什么好?金钱和女人!”“纪委书记也是人,也爱孔方兄!腐败还治啥?”……P2-4

后记

社会学家认为,2l世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一个民族的落后与先进首先表现在他的文化潜质上。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写写我们民族性格中比较张扬的一面,类似于美国和日本文学艺术中那些硬汉子形象,但一直没有如愿。其实我们的民族一点也不缺少血性的品格,更不劣于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我们祖先的血脉中一直奔突着英雄的豪气。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民族比其他民族早熟千余年的历史。后千余年,在与草原文化、海洋文化的冲突中,我们虽然茫然了自己,但英雄的血脉始终还在涓涓地流淌着,比如近百余年的沧桑,比如眼下在不确定状态下为重整我们民族性格而忘我的人们,我们应该为他们而鼓而歌。这也是我为什么创作《纪委专案》的主要原因。

对自然界秋原的热爱,来源于儿时的一种追根究底的情结。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把白乐天《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原字,当平原和原野讲授给我们。从那时候起,我对“离离原上草”一句就很感到困惑。后来为我的学生解惑,查朱东润等老先生的著作,“原”字仍当平原和原野讲,再后来看到一本注解说白先生“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是指长安西南的陆游原,陆游原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平原?我就更感到困惑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陇西路经陇东去西安,我们的车在一条带状形的丘脊上行驶,公路两边荞香正浓,秋意渐肥,我们恰如置身于一条黑褐色的卧龙脊背上行走。同行人告诉我,我们的脚下就是张明敏歌中唱的垄上,现在还不是秋色最浓的时候。车继续行进,前面又是突兀的山脊,“这是另一条垄?”“不,上去了就是原。”从同行人的回答中,我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原?几十年了,我还在琢磨这个原字。我们的车终于跃上了“山巅”,山巅其实是一望无际的平川,收获正沉甸甸地在等待着我们。此时,我才认识了真正意义上的原,而且是秋天的原。其实原也同塬,是黄土高原地区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四周陡峭,项上平坦的特殊台状地貌,这种地貌在八百里关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秋原这幅剪影也从此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这种奉百姓之希望,承上苍之重负的台基,也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写照。

最后,衷心感谢为出版本书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纪委专案》所展现的反腐惩贪斗争之残酷激烈,使我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的一段话:“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情欲,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了”。

——曾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看了海容的长篇小说《纪委专案》,引起了我对人网和法网的一些联想。近年来,“集体腐败案”,串案、窝案陡增,正是这种恶性“人网”肆虍的结果。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

读者与其说是要通过《纪委专案》了解反腐败的进程和结果,不如说更多是关注人物及其所体现的机制,关注反腐败的力量和希望。腐败现已飙升为诸多社会课题之中最为迫切和严峻的热点与难点,个别当权者已变质为祸国殃民的混世魔王、吸血厉鬼。

——崔道怡(文学评论家)

《纪委专案》是以当前激烈的反腐斗争为内容的小说,看得出来,作者对这方面的情况相当熟悉,小说的故事结构和叙述语言也表明作者在写作上相当成熟。这部小说不同于现在充斥于书摊的各种所谓的“反腐小说”,“官场小说”,也就是说,尽管都是取的同一素材,但海容的这部小说已经跳出了“反腐小说”业已形成的情节模式和写作套路。

——贺绍俊《文艺报》副主编

从阅读效果看,《纪委专案》的人物关系设置使得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跌起,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牛玉秋(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委专案(K省纪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55657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3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