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骏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有着重大的建树。在学科的总体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问题、经验与教训,都做过相当系统深入的考察。结合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科的沉浮起伏,他写了不少“研究之研究”的相当扎实的文章,不仅对过去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意见。他的学术论著上承前辈,下启后学,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数量虽不算最多,但几乎每篇都很厚重而有分量。其涉及材料之丰富,行文思虑之周严,学术内容之深广与透辟,凡是读过的人,无不感到佩服。
| 图书 | 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樊骏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有着重大的建树。在学科的总体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问题、经验与教训,都做过相当系统深入的考察。结合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科的沉浮起伏,他写了不少“研究之研究”的相当扎实的文章,不仅对过去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意见。他的学术论著上承前辈,下启后学,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数量虽不算最多,但几乎每篇都很厚重而有分量。其涉及材料之丰富,行文思虑之周严,学术内容之深广与透辟,凡是读过的人,无不感到佩服。 目录 第一辑 论文学史家王瑶 唐弢的现代文学研究 死者和生者共有的遗憾——记唐弢同志几项未了的工作 陈瘦竹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黄修己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关于近一百多年中国文学历史的编写工作 很有学术价值的探索 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背景材料 第二辑 “五四”与新文学的诞生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十年(1979—198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又一个十年(1989—1999) 能否换个角度来看 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 第三辑 《老舍名作欣赏》前言 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老舍——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 老舍的“寻找” 从《鼓书艺人》看老舍创作的发展 认识老舍 第四辑 茅盾:现代中国的文学巨匠 论罗淑 论马宗融 读《高长虹文集》有感 试论荒煤晚年的散文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樊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5313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84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650 |
| 出版时间 | 2006-02-01 |
| 首版时间 | 2006-02-01 |
| 印刷时间 | 2006-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9 |
| 高 | 3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