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些事那些人(2000-2005年萌芽散文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韩寒的《那些事 那些人》、郭敬明《思想的声音》、吴科迪《我的大一生涯》、徐敏霞《成长的痛》 ……这些温馨有趣的文字你是否还记得?这些文字里提到的那段年轻岁月你是否还怀念?这些文字是否曾经伴你走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5年……

本书精选2000年至2005年《萌芽》杂志涌现出来的54篇散文佳作,涉及内容“吃喝玩乐”无所不包,书写方式“天马行空”无所不有,让你在或捧腹或黯然中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慨叹生活,赞美青春。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本汇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蔡骏、木木爽、李婧、徐璐等作者近6年来《萌芽》广受好评的人气作品,记录了这本青年文学杂志在被赵长天主编称为“有一点特别的意义”的时期的壮大过程,也是今日“80后”青年的阅读成长见证。对这个选本里的作者和作品,《萌芽》的老读者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保留在身边,翻翻看看,自会有一种亲切的怀旧纭绕;对于《萌芽》的新读者,还没有认识这些作者和作品的年轻人,那么,结识一下吧!

目录

2000年

《我的大一生涯》·吴科迪

《高三:夜未央》·徐敏霞

《我的生活,我的思考》·吴雪

《那些事。那些人》·韩寒

《我的现实和理想》·草木

《足球啊足球》·韩寒

2001年

《我爱美少年》·王珏

《发色问题》·殳俏

《青春年少》·刘莉娜

《成长的痛》·徐敏霞

《大学里踢球的男生》·徐龙峰

《咖啡喝到死》·殳俏

《关于女人》·张宗子

《这些小地震》·刘潋

《菊花之墙》·张宗子

《玫瑰颜色》·祝晓羽

《北京的馄饨》·张宗子

《我上高二了》·郭敬明

《我的泡面情结》·贺佳

《我与清楷》·曹灵

《病中读书记》·张宗子

《友情的模式》·阎玲

2∞2年

《那么一种忧伤》·杨倩

《经典爱情》·洪烛

《我是从石库门里走出来的女孩》·蓝色樱花

《看守所隔壁的小孩子》·庞婕蕾

《我的自白——我的“沉沦”》·翟文婧

《回忆套利》·朱弦

《事关菩萨》·岑孟棒

《生活像一盒巧克力》·喻燕倩

《无何有之乡》·杨倩

《小明的童年幸福生活及晚年悲惨遭遇》·李明

《红灵魂歌声》·李婧

《一只“昆虫”的野心》·徐敏霞

2003年

《小c写诗记》·文羽

《追赶自己的帽子》·不宁惟是

《身边的朋友》·李菁

《夏天的最后一次摇滚》·王为径

《成长的回声》·张祯

《使什么破碎的》·马晓雪

《自恋一场又何妨》·徐歪歪

《我的211,我的109》·何许

《思想的声音》·郭敬明

《另外,我们倾其所有特立独行》·小强/小饭

《回首又见他》·清和

2004年

《TO BE美女,OR才女》·王越

《一回首,许多年》·李婧

《双城记》·吴科迪

《此时彼刻》·徐璐

《蠢蠢欲动》·郑梦琦

2005年

《青春是眼忘忧泉》·李奇锐

《轮廓苍老或风华正茂》·商朝基因

《体制化的优越性》·木耳

《中戏生活》·辰非

试读章节

思想的声音

郭敬明

我,一个普通的孩子,身体健康笑容灿烂,热爱生活可惜爱过了头。我总是思考一些不容易有答案而且容易让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问题,其难度不会低于哈姆雷特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痛苦挣扎。

其实我觉得我是将自己美化了,我的这种状态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神经错乱,而且后者明显要贴切很多。

坐在车上我总是很容易就灵魂出窍,因为窗外穿梭不息或激动或冷漠的人群总是给我太多太多关于这个城市的暗示。比如路边高傲的白领女子与满面尘灰烟火色的老妪。尽管艺术需要对比和参差的落差美,可是这样的对比让我束手无策。就正如我接受艺术中的夸张和移接,可是我还是会对达利笔下的象群感到恐惧。我总是不明白那么伶仃的细脚如何承受上吨的体重,况且背上还有人类耀武扬威的行动宫殿。越不明白就越恐惧。人类总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有一天人类什么都不怕了,那人类也快玩完了。我不是危言耸听。余光中有本散文集叫《高速的联想》,我想我是低速的联想。没人会对公车的速度抱有希望,我也没有,但是我也不失望。我觉得这样的速度比较适合我神经的运转速度或者说是错乱速度。公车高大的玻璃窗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一个精致的橱窗,外面的人和物像是精心编排的设计,一个一个渐次上演。看着他们我总是很难过,这个城市是如此的诡异却又如此的单调,重复的生活让那些匆忙的人陷入一种不易觉察的麻木,没人会思考城市与尘世的区别,偶尔会有学生在语文考卷上区分“城市”与“尘世”的读音。所以我也只好继续重复先哲说过的:生存即苦难,活着即炼狱,我们无处可逃。窗外路边是各种各样的商店以及里面用一般等价物来购买劳动产品的人,街道边是春深似海的香樟以及从枝叶问摇晃下来的阳光,一瞬间我想到辛酸想到忧伤,我觉得自己矫情恶心得像一个文人。……P266-267

序言

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

萌芽杂志创刊48年了,培养青年作家始终是这本杂志的宗旨之一。二十年前,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外延形象》就是作为“萌芽丛书”之一种,由萌芽编辑部编辑、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那是在哈华同志当主编的时候。后来曹阳继任主编,依然曹随萧规,继续编辑“萌芽丛书”。出书,是青年作者继发表单篇作品之后在创作上的又一个新台阶,对青年作者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发生了变化,出版业进一步市场化,编辑出版“萌芽丛书”也就被迫中断了。

近年来,萌芽杂志终于走出低谷,重新恢复了在大中学生中的权威地位,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学品牌。新作者只要在《萌芽》连续发表作品,或者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立刻崭露头角,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也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了让一些确有才华的年轻人更集中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文学成果,也为了让年轻的读者们读到更好的他们喜欢的书,我们决定恢复过去的传统,为年轻作者编辑出书。

前两年我们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十几本书。从今年开始,我们加大了书籍编辑的力量,并将除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之外的书籍一并纳入《萌芽书系》。《萌芽书系》将大体包括三种类型的图书。一是优秀作品的合集,包括《萌芽》精选本;二是作者个人作品集;三是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我们的编辑方针是好中选优,兼容并蓄,鼓励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会精心做好选题和编辑工作并选择优秀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会珍惜自己的品牌。希望青年朋友们喜欢《萌芽书系》,也欢迎你们提出宝贵意见。

《萌芽》创刊50周年,我们编选了一套"50年文选”作为纪念。99读书人文化公司的黄育海兄建议另编一套"2000—2005年的文选”,我也表示同意。因为不同的选本有不同的编选眼光,决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而且,2000年到2005年对于《萌芽》,有一点特别的意义。

尽管《萌芽》有着不算短暂的历史,有过曾经的辉煌,但到了1990年代的中后期,真是惨淡经营,凄惶度日,不知前景何在。经过1996年开始的改版和1998年开始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寻到了新的发展道路。2000年开始,杂志发行量明显上升,影响力明显扩大。一些年轻作者,虽然还说不上成熟,作品的质量也众说纷纭,但确实被年轻读者们喜欢,名声也超越了年轻人的范围,被社会所广泛认可了。到2005年,《萌芽》以50万的发行量创造了历史的记录。这六年对于《萌芽》是非常重要的六年,用一套选本的方式作一个纪念,还是很有价值的。

对这个选本里的作者和作品,《萌芽》的老读者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保留在身边,翻翻看看,自会有一种亲切的怀旧纭绕;对于《萌芽》的新读者,还没有认识这些作者和作品的年轻人,那么,结识一下吧,我相信你们不会感觉失望的,你们会喜欢你们哥哥姐姐喜欢过的那些文字。

我也推荐中老年读者不妨读读这些文章。你们可以从中了解当今的年轻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内心世界。世界的未来总是属于他们的,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明天。你难道不想了解明天吗?

对于《萌芽》的编辑,我们对这些作品怀有更加复杂的心情,不仅仅是喜欢,还有一种血缘相连的亲情,就像偏爱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文字一样珍惜。我真心希望读者也能珍爱这些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文字。青春,总是美丽的。

200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些事那些人(2000-2005年萌芽散文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寒//郭敬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7697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