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化阴影下的历史与记忆/海外华人学者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质疑令球现代性应阐发潜藏的记忆,警觉别样的历史轨迹和背景,历史想象封冻于历史终结论。本书论证,虽然历史与记忆面临危机,或被组装成古雅的消费景观,但它仍然是强有力的抗拒资源。历史意识在批判僵化的历史叙述,潜心寻求文化记忆,发扬未完成的可能,展望出中国现代性的别样风景线。

内容推荐

本论丛收集的大都是这些海外学者近几年来的优秀学术成果。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题材多样,研究形式不拘一格。他们有的文章已在国内外发表出版过,有的则首次在国内出版。我们从审读中觉得,他们的学术视野广阔,学术架构清晰,研究问题敏锐,研究思路富有前瞻性,有些提出了一些前沿的学术问题,尤其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术规范的精准操作上,给国内的学术界吹来了一缕清风,我们希望这一缕清风能吹皱起国内学术界的一片涟漪。

目录

导言 历史,记忆,现代性

第一章 传统,记忆与希望:鲁迅与批判历史意识

第二章 悲剧视角,刨伤视觉,历史蒙太奇

第三章 以刨伤基调的革命后历史:本雅明的启示

第四章 时间,现代性与神话:王安忆的记忆小说

第五章 历史与悲喜剧:银幕创伤历史

第六章 从史诗叙述到散文世界

第七章 呼唤气韵的记忆:朱天文的现代都市怀旧

第八章 爱在灯火阑珊处:《长恨歌》中的时间,商品与怀旧

第九章 不忘现实主义:全球景观中的城市电影

第十章 冷战记忆,帝国审美与中国研究

试读章节

另外一种常见的指责,批评进化史观贬低传统的价值,不加辨别地拥抱西方的文化。然而,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社会各界都卷入实际政治和话语斗争中,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什么是最精髓的文化积累,似乎并不那么急迫。恰如汪晖所说,与传统的决裂已经无法挽回地产生了,难以再回到原有的传统家园(《反抗绝望》,134)。鲁迅和他的同辈人面临的更为棘手的问题是,作为过去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怎么有能力批判,甚至“埋葬”过去?诚然,他们力图脱身于传统束缚之外,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理性判断的角度,借用西方启蒙价值来批评传统。这样,他们假想了一个整合的传统体系,而自己却可以身心游离其外。启蒙主义有关个体、自由、平等的思想的确标志着与传统的决裂。这些思想的基调是“反历史”的——假设历史只是过去生活经验的积累的话。这些想法不愿正视传统的积淀对现代社会的延绵而持久的控制力。启蒙思想意味着一个绝对的、现代历史突进的标准,激进知识分子以此激进的态度谴责批判中国落后的过去,以全盘的方式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笼统地弃绝。这种现代心态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表达得最有力。狂人对传统中国的“吃人”的诅咒是相当情绪化的冲动之语,一声呼叫似乎就要把传统和历史扫进垃圾堆。但这种冲动与“吃人”话语中非历史性特性是相通的。阿Q的形象也有同样的意味。阿Q一人担当了传统人格中愚昧、下贱、无知、贪婪等坏品性的综合,活脱脱成为一个传统中国的“典型”。像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五四知识分子在回顾传统时,并不尊重,并不悉心去探讨传统在当代的延续性。传统,儒家学说,礼仪权威和民族的过去在他们都缺乏正面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词似乎与野蛮、原始、黑暗、罪孽、谬误、愚昧、谎言和死亡十分接近(Collingwood,76—77)。

但是,过去并不是在启蒙时代的一个早晨就可以随手扔出窗外的。尽管现代启蒙思想被广泛接受,过去的传统仍然顽强地持续下来,并有力地左右现代反对者的基本生存秩序。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在现代性经验中的延续越来越注意。汪晖对鲁迅的分析注重了鲁迅写作中传统与现代性既对立又联系的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联系,可以用来描述持续形成中的现代历史意识。汪晖把鲁迅放在西方启蒙思想的交叉的思路中,有效地探讨了中国现代性对西方启蒙价值从本土需要提出的要求,以及对其进行的重新创造(《反抗绝望》)。

P11

序言

在当今世界大开放的新格局中,“全球化”这个名词不啻是经济、社会范畴内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发展的需要。表现于文化交流、学术研究领域的“全球化”,则呈现为东西方文化的互渗互动、融会贯通,即以全新的学术视野,“打通”的学术眼光,从东西方文化的交互渗透、比较研究中抽绎出中西学术的核心价值,并在学术规范、方式方法上衡之一种共通的学术标准,使学术研究不再围囿于“象牙塔”,或是圈子内激赏把玩的“妙品”,而应该使学术研究兼有民族性与国际性的“普世”的学术价值。

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中,一些海外华人学者走在了前列。他们大都在国内接受了基础的中国文化教育,后又留学欧美,并在欧、美著名大学内从事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他们并没有迷失自我。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吸收西方的文化涵养,一方面他们一样倾情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利用熟谙两种语言的学科背景优势,“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从事了相当丰富的学术研究工作。他们有时就像一群学术研究的“候鸟”,穿梭往返两大洲之间,利用他们的学术假期和会议时间与国内同行作广泛的学术交流,产生了一批有价值、有创见的学术成果。而这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海外华人学者论丛”的缘由。

本论丛收集的大都是这些海外学者近几年来的优秀学术成果。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题材多样,研究形式不拘一格。他们有的文章已在国内外发表出版过,有的则首次在国内出版。我们从审读中觉得,他们的学术视野广阔,学术架构清晰,研究问题敏锐,研究思路富有前瞻性,有些提出了一些前沿的学术问题,尤其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术规范的精准操作上,给国内的学术界吹来了一缕清风,我们希望这一缕清风能吹皱起国内学术界的一片涟漪。

学术无国界。在这个存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我们突破这种“霸权”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彰显我们东方的学术价值,以撇清西方大众对我们文化认知与解读上的种种误区。我们需要更多的李约瑟、费正清、杜维明、余英时们,我们需要一批东方学术的“传道者”。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这些海外学者们提供一个学术出版的平台,我们乐于充当这样的文化支撑者。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化阴影下的历史与记忆/海外华人学者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45882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1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