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考话题作文风向标(审题立意新方法双色版本)/天人图书精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考场如战场!正如沙场鏖战,仅仅兵多粮足并不一定能胜,关键要看将帅的兵法。有了完备的大局谋划,才会有正确的“进攻”方向。请问天下莘莘学子,谁不想在中考作文中笑傲群雄,独占鳌头?那为什么不拥有一本最新颖、最实用、最全面的作文指导书呢?深度分析中考作文得失,把握中考作文最新走向,有效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全面提升中考作文水平!热点话题全搜索,让你笑傲考场,备考有方,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初中话题作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编著。它精选了一些典范的话题作文及中考话题作文模拟题,选编了部分话题满分作文答卷,并进行了认真评点,供同学们参考。此外,书本还集中了国内外众多专家的意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新形式,对中考话题作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考话题作文的得分要点进行了理性的剖析。这对于同学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和复习迎考有很大好处,帮助同学达到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目录

命题新动向

一、看破话题题眼

——准确审题选材

二、辨识生活是非

——深入挖掘思想

三、片言显示用意

——精心设计文眼

四、修辞美化主旨

——运用新鲜语言

五、巧选切入角度

——由小可以见大

六、认真设计蓝图

——缜密安排结构

七、行文不拘一格

——展示个性风采

八、开阔眼界心胸

——立意求新求高

试读章节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江苏一考生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生长情况。

同学们都感到奇怪,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都写得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的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为什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得却不生动呢?”

语文课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一次语文写作活动,朴实生动。全文没有雕琢的痕迹,作者在劳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本文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学生栽培的劳动实验,要求学生写出观察大蒜生长的过程,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做法之一,又是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主体部分,避免了平面叙述,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很自然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本文卒章显志,借老师的话点题:“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再次点明了题目中“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的“轻轻”二字,耐人寻味。P85-86

序言

看准风向标,写好新作文

何郁

话题作文自1999年诞生,转眼间,已经六七年了。如果拂去炒作的泡沫,褪尽商业的色彩,我们会发现,话题作文这些年来,其实一直是在寻求变化的。先是给定一个材料,确定一个话题,后来是给定一个材料,不明确话题,话题需要学生“二度命题”才能明确,比如2005年的上海卷、湖北卷和福建卷,这些题目的审题看上去似乎空间更大,其实难度也在增加;到2004年、2005年后,变化就更大了,包括有些“命题作文”似乎也抹上了一些话题作文的色彩。这些变化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话题作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是或不是,都给我们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话题作文这些年来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话题作文的走向有什么影响?怎样认识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高考、中考作文写作有什么意义?话题作文的规律和技巧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规律和技巧?在新课标背景下,话题作文又有哪些新的要求、新的走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与话题作文相关的一些问题了。

围绕上述问题,我们组织一些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话题作文确实有一些值得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比如,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立意的要求更高,近两年审题难度有所增加;话题作文仍然强调文体意识,因而忽视文体的训练就有可能吃亏,尤其是不能把文章写得“四不像”;话题作文特别重视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因为这是检测一个考生作文智慧的表现窗口;话题作文因为内容范围宽泛,所以要重视和研究选点的问题,也就是文章切入点的问题:话题作文的所供材料是话题作文的启发站,忽视话题材料就有可能影响得分:话题作文尽管限制不多,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不可胡编乱造;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倡导一种“负责任的写作”,一种“创造性的写作”,一种“规范的写作”,等等。这些规律、技巧和变化告诉我们,要重视对话题作文的研究和总结,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话题作文实践的研究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找到那些适合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借鉴它,改造它,为我所用。本着这样一些想法,我们组织了上海市、湖北省黄冈市、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宁波市等一些在写作和指导上都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学骨干教师,编写了这套针对高考和中考的《话题作文风向标》新作文丛书。

我们这套书的特点是:

一、突出一个“新”字

我们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捕捉命题新动向,提供命题新信息,整合命题新成果,为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点灯导航,比如冠于每本书之首的“命题新动向”这个栏目就是这样做的,这是我们这套作文书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把这套作文书命名为“风向标”的主要依据所在,值得同学们好好研读;第二,优选新例文,编辑新材料,探索新方法,提供新题目,为学生写好话题作文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比如,“立意新思路”、“高分材料例说”、“新法解读”“创新例说”、“一招制胜”、“名师导练”等栏目。就是立足于这样的思考来设计的。

二、强调一个“学”字

所谓“学”就是要向名家名篇学习,向优秀作文学习,向老师学习。为了帮助同学们从名家名篇中学习经验,汲取方法,丰富自己的作文营养,我们在每本书中都设置了“名篇经验”这个栏目,最直观地让同学们与名家名篇“亲密地接触”。除了向名家名篇学习以外,我们认为还应该向同龄人学习,因为同龄人的优秀习作,最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并直接地受到启发。因此,我们每本书都为同学们提供了最优秀的习作(为便于同学们对照参考,对于所选习作,我们基本保持原貌,未作大的改动)。当然,我们认为还应该从老师的点拨中学习,比如名篇后的“赏析与借鉴”,习作后的“点评”,以及题目后的“点拨”都值得仔细琢磨。也许看上去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很可能就是洞开话题作文的一把钥匙,我们千万要“火眼金睛”啊,成功往往就在那些不经意的地方!

三、落实一个“用”字

所谓“用”,就是要实用、管用和好用,这三点刚好也是我们这套作文书的特点。编写实用的作文书,一直都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不唱高调,不套空洞的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因此,我们在编写之初,就先做调查,掌握第一手的材料,然后再集中研讨对策,最后再邀约一线的骨干教师一起来编写。可以说,我们的书是实用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的书也应该是管用的。因为我们是从学生的作文实际起步的,从课堂上起步的,从考场上起步的;另外,我们的书也是好用的,因为我们的栏目设置简洁明了,清清爽爽,这就像我们对作文的认识一样——我们认为作文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学习起来应该是容易的,快乐的。

同学们,认准作文风向标,写好考场新作文,这既是你们的追求,也是我们良好的祝愿。祝你们成功!

2005年11月19日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考话题作文风向标(审题立意新方法双色版本)/天人图书精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查长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59106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43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3
13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