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俄罗斯进行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场关系国家统一或分裂的战争,是一场关系俄罗斯政府生死存亡的战争。剑与火,恐怖与反恐怖,针锋相对,血肉横飞。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时而,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在地铁,在超市,在医院,在学校,在火车上,在飞机上,恐怖分子把恐怖活动的矛头对准和平居民,对准天真无邪的儿童,爆炸、劫持人质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他们是一群职业杀手,不惜充当人肉炸弹,他们的首领如野狼一般凶狠,他们的战士——“黑寡妇”简直就是杀人的机器。

内容推荐

本书所展示的,就是在车臣问题复杂背景下俄罗斯出现的恐怖袭击与反恐大行动,其斗争之剧烈,场面之惊险,伤亡之惨重,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然而,我们也将看到,在正义与邪恶的反复、长期、艰苦的较量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坚毅与果决,俄罗斯政府的忍耐与智慧,俄罗斯人民的善良与信心,共同铸成了锐利的反恐之剑,任凭恐怖主义的毒焰如何猖獗,如何残忍,也丝毫不能动摇俄罗斯政府的坚强意志,以及俄罗斯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

目录

《俄罗斯进行曲》丛书总序 李凤林

前言

序篇

第一章 祸起萧墙:苏联时代的恐怖主义

 一、山雨欲来

 二、可怜而可怕的车臣

 三、打开潘多拉盒子

 四、车臣恐怖之根——杜达耶夫

第二章 叶利钦之怒

 一、车臣之战

 二、血染红十字:“高加索狼”偷袭布琼诺夫斯克

 三、“孤狼”大闹基兹利亚尔

 四、血战“五一村”

 五、“斩首”杜达耶夫

 六、《哈萨维尤尔特协议》

第三章 狂飙再起

 一、阳奉阴违,获取实利

 二、“高加索狼”选择恐怖之路

 三、战火烧到莫斯科

第四章 第二次车臣战争

 一、普京的崛起和新的反恐应对

 二、血战格罗兹尼

 三、反恐怖新时代

 四、构建国际反恐战线

第五章 剑与火的碰撞

 一、恐怖新军“黑寡妇”

 二、反恐神兵“阿尔法”

 三、保卫俄罗斯心脏: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劫持事件

 四、血染胜利日:格罗兹尼迪那莫体育场爆炸事件

 五、维护俄罗斯的血脉

 六、地狱之门

 七、宙斯怒吼:俄罗斯空中反恐大行动

 八、斩断伸向孩子们的罪恶之手:别斯兰“黑九月”惨剧

第六章 擒贼先擒王

 一、打断高加索狼的狼腿

 二、翦灭哈塔卜、和瓦立德

 三、炸死扬达尔比耶夫

 四、击毙格拉耶夫

 五、“劝降”哈姆比耶夫

 六、“斩首”马斯哈多夫

第七章 遏制恐怖毒焰继续蔓延

 一、阴云笼罩印古什

 二、寒意阵阵的达吉斯坦

 三、潘基西峡谷的难题

 四、对光头党的忧虑

 五、加大反恐力度

 六、警惕国际恐怖组织的介入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山雨欲来

20世纪70年代,恐怖主义在国际上肆虐无忌,很快便蔓延到控制严密、貌似平静的苏联。

1973年,4名武装歹徒在弗努科沃机场劫持了一架“雅克—40”型客机,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成为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解救了人质。这一事件严重地搅乱了苏联和平宁静的生活,其心理影响远远超出了恐怖事件本身。从此,反恐斗争成为苏联领导层会议桌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时,苏联正倾力准备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安全成为首要问题,因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阴影并未消散。是年9月5日凌晨,8名恐怖分子——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成员,闯入慕尼黑奥运村以色列代表团驻地,杀害了一名教练员和一名运动员,随后,又劫持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两名官员作为人质,而后,由于其政治目的未能满足,他们竟残忍地杀害了所有的人质,尽管恐怖分子被西德警方击毙,但此阴影却难以挥之而去。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遏制恐怖活动便成为苏联官方高度重视而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1974年7月14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下达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国内的恐怖主义。最初,反恐突击队被命名为α小组,即而后名扬天下、功勋卓著的“阿尔法突击队”的前身。

“阿尔法”突击队身负重任,其入选成员必须通过层层严格考试,可谓“万里挑一”。首批成员仅20多名,皆为头脑敏捷、身怀绝技的克格勃青年军官。经过5年艰苦、严格、科学的现代化训练,“阿尔法”突击队成为苏联反恐行动的铁拳和尖兵。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怀揣炸弹,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并强行要求美国外交官护送其出境,否则,就立即引爆炸弹,与使馆人员流血五步,同归于尽。“阿尔法”突击队奉命采取果断行动,干脆利落,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且未造成任何伤亡。“阿尔法”突击队初露锋芒,就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应对日渐猖獗的恐怖主义,“阿尔法”突击队提出豪言壮语:在“任何一个可能出现恐怖主义的环境中,‘阿尔法’突击队都要有自己的人”。此后,“阿尔法”突击队扩大规模,增加成员,改进装备,加强训练,其反恐能力直线上升。1981年至1986年,苏联境内先后发生了3起重大的恐怖主义事件。“阿尔法”突击队勇敢、机智、果断的行动,使上述恐怖活动皆以失败告终,无一得逞。

1985年9月30日:逊尼派恐怖主义分子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绑架4名苏联外交官,其中一人被杀,其余3人后来获释。

1988年12月1日。4名恐怖分子在苏联北奥塞梯共和国奥尔忠尼启则市内劫持了31名小学生和数名女教师到矿泉城,要挟政府提供了1架“伊尔—76”运输机,逃往以色列,被以色列警方逮捕归案,遣返回国受审。

至此,一场震惊世界的劫持人质事件宣告结束,但遗憾的是,恐怖事件并未在这片国土上消亡,反而变本加厉,甚嚣尘上,反恐行动将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

不过,上述种种恐怖行为,不过是一些小毛贼,在强大的苏联反恐铁拳面前,他们一触即溃,不过是一桩桩闹剧、笑剧。

真正能构成恐怖威胁和引起苏联政府高度警觉的,还是那些万分棘手的民族问题。正所谓,真正的恐怖行为不在国家之外,而在萧墙之内。

二、可怜而可怕的车臣

车臣位于俄罗斯南部北高加索地区,南与格鲁吉亚为邻,北接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与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毗连,东靠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多万。其中车臣人占53%。

有关车臣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1000多年前。车臣人是北高加索地区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属欧罗巴人种巴尔干一高加索类型,其语言属高加索语族中的纳赫语。彼时,高加索山区中的阿尔贡河边有一座小村庄,名曰“大车臣”,而后,此名称逐渐成为整个民族的称呼。不过,车臣人更喜欢称自己为“纳赫乔人”,意即平民百姓。

车臣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孕育了车臣人民风强悍、桀骜不驯、骁勇善战的品格,他们一直在恶劣的地理与气候、强敌的欺辱与奴役中艰苦地挣扎。16世纪,车臣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中的穆里德派),并逐渐从高加索山区向捷列克河及其支流松日河、阿尔贡河的河谷地带迁徙,但其政治结构和生活习俗依然保持山区原貌:简单、分散,基本上停留在原始蛮荒阶段。

从13世纪起,蒙古、鞑靼、帖木儿、卡巴尔达、库梅克汗、波斯、奥斯曼等先后入侵和统治高加索地区,车臣人饱受战乱欺凌之苦,但同时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P3-6

序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二战结束之后东西方对峙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戏剧性地结束了。然而,世界并未平静,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悄然而至,它比冷战来势更为凶猛,表现更为复杂,更令人捉摸不定,也更令人胆寒揪心。

这,就是遍布全球的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突遭恐怖分子袭击。转瞬之间,浓烟滚滚,火光熊熊,两幢美国标志性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废墟,近3000名平民葬身其中,全球为之震憾。

2002年11月,正当全世界为印尼巴厘岛10月恐怖爆炸(死亡200余人)伤心胆寒之时,莫斯科传来人质劫持噩耗,1000多人被恐怖分子扣押在剧场中,生死未卜……

此时,人们才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多灾多难的俄罗斯……

与其他各地恐怖活动不同的是,俄罗斯恐怖活动主要来自萧墙之内,即车臣共和国的叛乱分子。由于历史造成的民族隔阂、民族仇恨和民族分裂,他们“苦大仇深”,组织严密,拥有强大的武装,饱受战火的洗礼,手段高明且异常残忍。他们公开表示,誓将复仇的战火烧到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他们给俄罗斯政府开出的筹码是脱离俄罗斯联邦政府,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这是俄罗斯政府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面对甚嚣尘上的恐怖烈火,俄罗斯政府决不放弃原则,决不妥协,他们挥起了闪亮的反恐之剑。

这是一场关系国家统一或分裂的战争,是一场关系俄罗斯政府生死存亡的战争。剑与火,恐怖与反恐怖,针锋相对,血肉横飞。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时而,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在地铁,在超市,在医院,在学校,在火车上,在飞机上,恐怖分子把恐怖活动的矛头对准和平居民,对准天真无邪的儿童,爆炸、劫持人质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他们是一群职业杀手,不惜充当人肉炸弹,他们的首领如野狼一般凶狠,他们的战士——“黑寡妇”简直就是杀人的机器。

在反恐怖大行动中,俄罗斯政治家沉着坚定,各党派空前团结,俄罗斯政府深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俄罗斯以阿尔法为代表的反恐特种部队保持了高昂的战斗姿态和献身精神。俄罗斯反恐大行动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帮助……

事实上,俄罗斯面临的反恐压力,远远超出了美国、欧洲各国所能承受的尺度。但是,在恐怖毒焰面前,俄罗斯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的原则性、高傲的忍耐,以及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气势汹汹的恐怖袭击有如咆哮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凶猛地扑向俄罗斯和平的海岸,但一次又一次地呻吟而退,无功而返……

本书所展示的,就是在车臣问题复杂背景下俄罗斯出现的恐怖袭击与反恐大行动,其斗争之剧烈,场面之惊险,伤亡之惨重,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然而,我们也将看到,在正义与邪恶的反复、长期、艰苦的较量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坚毅与果决,俄罗斯政府的忍耐与智慧,俄罗斯人民的善良与信心,共同铸成了锐利的反恐之剑,任凭恐怖主义的毒焰如何猖獗,如何残忍,也丝毫不能动摇俄罗斯政府的坚强意志,以及俄罗斯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

当然,在当今国际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恐怖活动远未停息,恐怖分子远未金盆洗手,自首认输,俄罗斯反恐行动还将迎受新的、意想不到的严峻考验,任重而道远。

祝愿我们的邻邦——伟大的俄罗斯能在反恐大行动中乘胜前进,取得最后胜利。胜利永远属于伟大的俄罗斯人民!

作者

后记

中俄两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中俄人民长期友好相处,在漫长的历史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中俄两国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悲喜相随,心灵相通。

2006年,是中俄友好关系年中的俄罗斯年,为了纪念这一美好而珍贵的日子,重庆出版社精心策划、组织出版了“俄罗斯进行曲”丛书。本书《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是其中一册。

承蒙出版社有关同志的信任,我承担了此书的写作工作。在整个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得到重庆出版社重点编辑室的吴立平、徐飞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不厌其烦地与我保持联系和沟通,往返意见,提出建议,在此特表深切谢意。多年来,我与重庆出版社同志数次合作,每次都为其敬业精神所激励和感动。此次合作,亦十分愉快。借此机会,亦感谢妻子韩清秀对我的大力支持,认真地、一如既往地给我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书所涉及的主要资料,并非我自己所译,不少来路不明,在此,亦向在此方面付出劳动的不相识者表示歉意和谢意。书中疵误,则由笔者负责,并真心接受读者批评。

作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保持这种发展势头,中俄两国领导人提议互办“国家年”,即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俄罗斯进行曲》作为一套开放性、多体裁、多视角的大型图书系列,不仅仅是献给俄罗斯“中国年”的一件精美的礼物,还将在今后的岁月里持续不断地把俄罗斯前进的步伐介绍给广大中国人民。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扇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的窗口,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使者和见证。

——李风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驻俄罗斯大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俄罗斯进行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6120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3: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