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沈郎文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斑斓的书,斑斓的南方:南亚与南欧的树阴、淡酒、海中发光的鱼、雨中的小花、发出蝴蝶气味的蓝色阳光、风流的闪电……为灵魂披上了明快而又恍惚的颜色。斑斓的美术:西风,冬阳,连接着春天的窗子;蓝遇上了红之后,你听得见灵魂在此生的冷月下轻轻敲打。斑斓的散叶:季节流转中的寂寞与温暖,天涯海角中影子与夜晚的相逢,留下一些失望的信,一些无法写下的记忆……幽暗与鲜明,就这样交织出动心的光色,这是沈郎文字中的优美画面,全书共分三辑:书架之南、画中有话、书林散叶。封面淡雅,少了时下的世俗气,多了份书卷气。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斑斓的书。斑斓的南方:南亚与南欧的树阴、淡酒、海中发光的鱼、雨中的小花、发出蝴蝶气味的蓝色阳光、风流的闪电……为灵魂披上了明快而又恍惚的颜色。斑斓的美术:西风、冬阳,连接着春天的窗子;蓝遇上了红之后,你听得见灵魂在此生的冷月下被轻轻敲打。斑斓的散叶:季节流转中的寂寞与温暖,天涯海角中影子与夜晚相逢,留下一些失望的信,一些无法写下的记忆……幽暗与鲜明,就这样交织出动心的光色。

目录

辑一:书架之南

 最初的甘露:泰戈尔

 光荣与伟大:源头之海

 天地初开的史书

 曙光中的歌声

 理想国的回忆

 那时候的女人与君王

 罗马遗书

 希腊回眸

 文艺复兴:大写的人

 意大利:浪子与大师

 葡萄牙:角落里的失眠

 西班牙:灵魂的颜色

 希腊之馀光:苦月亮

 希腊之馀光:日落爱琴海

 法兰与西诗:果树园与小花

 那沉醉的,晦涩的,纠缠的

 几阵雨,一道彩虹

辑二:画中有话

 一枕西风

 老梵高,老塞尚

 冬阳献给比亚兹菜

 通向春天的窗子

 我听见你的灵魂在轻轻敲打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

 好的故事;莫迪利阿尼

 千山冷月惊回首

 少年子弟江湖老

 看图写字两题

 图书·中

 图书·外

辑三:书林散叶

 悼台静农先生

 寂寞温暖皆有意

 有一些记忆无法写下

 “起码也要像菊花”

 如沐金风

 日记里外的赵景深

 从花花草草到棉花水稻

 《西游记》:对人的失望

 《三国》三感

 文人、统治者与歌伎

 四季流转一册书

 不扫地的歌

 米肖:我在天涯海角给你写信

 博尔赫斯和我

 我的四月,我的荒原

 纪德:一个伪币制造者,一只蝴蝶

 修剪过的玫瑰

 回味古龙

 心灵史上的界碑与魔镜

 苇生彼岸

 影子与夜晚的相逢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对一切南方有天然的好感和带明确价值判断的热爱:南欧、南美、南太平洋、南亚以及南中国地带,它们繁茂丰美的植物,开阔辽远的海天,炎热的气候,温润的风,鲜亮的阳光,它们某些历史时代和人文背景,它们的艺术、人物、风土人情,它们既热烈明快又安详寂静的气息……都与我的精神气质相契合,全世界的南方于我都有家乡般的亲切。这样的视角诚然有狭隘的地域主义之嫌,但来自南方的人文却经常带给我如此欢欣,也就愿意在书架上专门拾取这一些珍爱的斑斓光色。

让我从南亚出发。南亚有泰戈尔,选择他开始,是因为他就具有万物初始的气度神韵,因为他属于我的"精神初恋",因为在他那儿,飘着一个永远挥不去的影子……

进大学不久,就在校园里的书店买到他的《吉檀迦利》,自此,如其第一篇说的:"你翻过山岭、越过溪谷带来这小小芦笛,用它吹出永远新鲜的曲调",贯串我的青春岁月;《流萤集》里的"让我的爱情,/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飞鸟集》里的"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鸿鹄集》里的"你是绿中的绿,/蓝上的蓝。/我的世界在你那儿找到了它的和谐"……直到毕业前,还在阳光树影、清婉鸟声中,用一个静谧悠闲的午后,读他以孩童为主题的《新月集》,恰好为自己清纯无忧、自在无拘的年轻日子--那时我真就像书里写到的"故事中的王子","把我的船装满了我所喜欢的东西"--画下一个纪念的句号。

整个大学时期都这样读着泰戈尔,读他的诗情和哲思,对自然万物的相亲体贴,泛神论的敬畏、谦卑、赞叹、尊崇。从他的诗里,我获得了纯洁清澈的爱(这爱是宽广的,包括了对大自然、对神的爱),获得了宁静、庄穆,获得了轻轻地说、轻轻地呼吸、轻轻地抚摸的能力。

就像一片晨露,泰戈尔恰好来到我的大学桃源露水生涯,滋润着、闪烁着。然而也譬如朝露,随着流变而敛退。《吉檀迦利》第一篇的结尾说:"许多时代消逝了,你的赐予依旧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地可以容纳。"--走出校园后,我却再没有这种容纳的余地了,失去了从容、安恬的生活和心境,曾饮过的甘露便只能成为永远感激的记忆……

二00四年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整理P3-4

序言

画家冷冰川有一幅黑白的画叫《阳台》,阳台一角上,植物都长得肥硕可爱,簇拥着两三张同样是圆圆胖胖的椅子。画面无人,但坐在其中做点什么或什么都不做的舒服程度可想而知。朋友沈君说,他家的阳台就是这般模样。花事繁盛的时候,沈君在笔记中细细描述:“三月第十四天,阴午,杜鹃花开一百零九朵”;新买的百合“硕大而清香的白花谢了又开,今又有两花一苞矣”;而一盆繁密肥壮的不知名植物“像盛唐之后的晚唐余韵,但更应该说是像遗音重响,除肥茎和花盆可赏外,因了小小花叶的生机,遂觉生意可人”……有的花还拍照留念。

不知道沈君是如何保持他的闲情逸志的。和多数人一样,从学校出来,做一份平常的工作,侍奉双亲、应酬亲友、结婚、带孩子,这几年又先后两次买房装修,搬家折腾。一般家常男子负担的压力和琐事,他一样也不少。可是他没有渐渐变成发胖、脱发、言语无味、晚上把孩子哄上床就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的人。沈君一如从前地买书看书,写下一叠一叠的读书笔记,其中大多是他的买书记录和读书心得,也有时事评论和日常的喜乐。笔记里还配着相应的图片、照片,心爱的书画印刷品及藏书票,非常赏心悦目。沈君把这戏称为“书房活计”。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读到沈君一本厚厚的书房札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即使不经大脑随手写出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况沈君是把这“活计”做得情文并茂的,这对于一个白天坐班,下班又有家累的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沈君把现实的杂务和心中的世界平衡得很好,旁人看得轻松,其实他一定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挣扎吧。但我没听他抱怨过,只是时常听他说又看了一本好书,种了几株好花,听朋友说了什么贴心的话,一再在笔记里看到他对好人美文的感动,对生活越来越宽的心怀。

有人说一旦成家立业,俗务缠身,就成了折翅的鸟儿,再也别做飞翔的梦。其实那是他们就此懈怠下来的缘故,时间久了,慢慢就忘了曾经翅膀一扇,风和云在耳边呼呼掠过的日子。沈君平时也是脚踏实地,不见羽翼的吧。然而在那些偶尔卸下日常生活重担的时刻,他便飞起来了,凭借心中的一双翅膀,在一本书的字缝里,在一支烟的工夫里。

折翅的鸟一样可以以心飞翔。

后记

对于意义和价值这类问题,我向来难以言对。可是,既然灾梨祸枣地出书了,似乎还是应稍为自剖一下:为什么要写作?

多年以来,我躲在书房里,默默地书写、记录,以及做着其他种种毫无创造价值的琐碎活计,为此浪费了无数时间精力。因为一早就确立了"卖身不卖艺"的想法,也就从不曾着意把这当作饭碗。有知道的好友,夸奖我"坚持"呀什么的,自己是一直都没有看得这么高的。那只是血液中的习性、生活上的习惯而已。自知之明早就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文章,其实寥寥无几--这半年来,整理了近二十年问勉强可见人的近百万文字,也仅为那厚厚的几十本笔记的一小部分。可仍要不断地写呀写,只是求其心安:在那样的时刻,我才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完整。文字,是我安心立命之本,从中维系着、葆有着真正的自我。

同时,这更是我的兴趣、我的愉悦,我以这样私下的记写,在急促变幻、缤纷多姿的时代中消磨单调的生命。就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地开着一部慢吞吞的老爷车,悠闲散荡,消耗光阴。--可是,恕我狂妄地用一句形容宗教的好话来自喻:"是的,它不值得。但如果没有它,其他的更不值得。"

既然已经拔高到"值得"上来,那就在上面两个写作初衷之外,再归纳另两个端正一些的所谓"意义"吧:

其一,因为经历过铭心旧梦(不仅关于人和地,如我一再说过,更是关于"时"),便只有反复地书写过往,使自己在记忆里再活一次。

其二,是作为"报恩",对一切"有恩者"的"报答"。(而且感到,虽然写下的卑微文字已太多了,但做得还不够!)

--说得这么严重,也太自恋一些了。就此打住,只对这个集子作点说明。

本集收三类文字。

辑一"书架之南",是我专写南亚、南欧文艺(及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专栏汇集。对比刊登的版本,现因内容和写作时间相近,从另一专栏"书房花木"移来一篇《泰戈尔的树阴》增人;另有九篇删去,分别是依据《周作人古希腊译事小摭》写成的《记得曾在古希腊的握手》等三篇、依据《呼唤阿索林--兼及南星》写成的《覆盖着清凉阴影的小溪》等五篇、依据《米肖:我在天涯海角给你写信》写成的《繁星如簇,却照不亮一张床》,现在那三种"母本"已收入书中,它们就不必重复了;再有《蒙娜丽莎最初的红颜》、"莫迪利阿尼小辑"等十一篇关于美术的,现转入"画中有话"之辑。余下的,遵照编辑意见作了专题合并。

想顺便说说的是:专栏写作现已几成恶俗,这些年我也写过好几个专栏,很能明白它对写作的损害等弊端;但自己却都是当作文章来认真经营的,而且觉得其好处是:它的时间性逼着你多写,篇幅所限则逼着你写得节制--后者正可与我别的文章之散漫对看。

辑二"画中有话",是关于美术的看图写字。有些文章写的时候是相对独立的,现尝试合在一起。

辑三"书林散叶",收入个人情分稍逊于"心水"的其他作家、作品之评论。--缘分虽略浅,但一如我对待其他,写时都是用了心的,作为文章它们没有低人一等,希读者明鉴。

我总不能做一个沉默的智者,所以感到人生常常需要说明与感谢。

该致谢的人,真是太多了:亲人,同学,师长和朋友(包括亦师亦友的长者)。他们予我的恩义,一言难尽,深心铭记。

还有扶掖、垂青过我的编辑和网站斑竹--书中文字,颇有一些曾经过编辑们的修改、删削、代拟题目,有的我持保留意见,现在予以恢复;也有的我认为删改得好,结集时便依从之。对此文中难以逐一说明,这里一总谢过。(具体发表文章的报刊,除了特别情况外,一般也不注出)  当然更少不了读者。包括十多年来默默散落各地的报刊读者,也包括这几年因网络之便即时切磋交流的网友。无论识与不识,我都深深感谢他们带来的温暖。

以上种种人等,有些我在文章中提到过。但全部的名单太长,我就不学外国入那样一一列出了,只把感激存于心中吧。就像我曾在"自选诗"的前言中说过的:如果你记得,那么我致谢、致敬、致意的,就是你。

这里只想特别点出涉及这套书的朋友。

首先是编辑席云舒兄。我们因为一本《美的历险》而认识,缔结了一段唯美主义的书缘。然后,承他青睐我的文字,居然要为我出一套书。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神奇。

对于出书,我一如对自己文字的态度,看得很重,也看得很轻。因为看得轻,所以尽管知道很多方法门路,却从来不曾主动奔走、求告、操作;因为看得重,所以一直是我的心愿。感谢席兄的赏爱,使我能达成这一夙愿。在本命年的秋与冬,编辑这些集子,让我借此全面检点爬梳了自己积年文字,这本身就是久已想做而未有机缘做的欢心好事;更不必说,他在这过程中对我的热情、耐心和宽容,我们之间的默契和良好的沟通,他(以及他的同事们)在书名、分辑、内容调整、文章整合、个别字句技术处理等方面提出很好的意见,付出细致而烦琐的劳动了。从他的帮助中,我获益匪浅。所谓"心领神会",我心领这样的情谊,也为这样的神会深感愉快。

其次是赐我画像的《万象》"掌柜"安迪兄和代序作者戴蓉君。他们是我十多年的知己良朋,平时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的文字路上乃至人生途中,却受益良多。我欣赏、敬重他们人品、性情与学养,同样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骄傲。

最后,就是读者你了。无论你是买下了这书、从头开始读至此,还是仅仅站在书店里随手拿起、先翻翻这则后记,只要你看到了最后这行字--是的,哪怕仅仅为此,都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二00五年二月,乙酉新春命笔

三月春分时节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沈郎文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胜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65270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