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孔子诞辰2556周年而编,它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讨了儒家关于“和”、“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智慧。本文集的论文作者,大多是上海各高校和社科院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和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赐稿,也为研讨会和本文集增光添彩,加重了本书的学术含量。
| 图书 |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孔子诞辰2556周年而编,它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讨了儒家关于“和”、“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智慧。本文集的论文作者,大多是上海各高校和社科院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和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赐稿,也为研讨会和本文集增光添彩,加重了本书的学术含量。 目录 序一 继承儒家精髓构建和谐社会 孙雷 序二 邓伟志 编者的话 儒家“中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张立文 “和”乃天地之道 施忠连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阐释夏乃儒先秦儒学语境中的“和谐”范畴 马德邻 中国儒学:大综和系统 罗义俊儒家“和”的观念及其内在意蕴 杨国荣 义分则和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儒家智慧 来贻庭 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 思想的生成 吾淳 先秦儒家“礼论”的现代诠释及 其意义 段江波 “序”“和”相须 ——二程论“仁”和“礼乐” 徐洪兴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德底蕴 ——以孟子为中心 杨泽波 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 ——从孔子的“为仁”到孟子的“性善” 周 山 人文与自然的相须互动 ——儒家生态哲学的现代诠释 施炎平 “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 基础 王正平 论先秦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 代意义 朱义禄 生态的道德观 ——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 东方朔 儒家礼乐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 ——略论建构上海和谐社会的文明形态 陈卫平 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 杨志刚 弘扬孔子的“忠恕之道”构建当代和谐婚姻和家庭 祝瑞开 人而无信焉能和谐 胡守钧 马晓俊 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 ——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 刘长林 儒效说 李 申 儒家学说的实践性格 楼宇烈 附录一 崇明三岛——上海21世 纪开发的新热土 ——崇明县生态岛区建设简介 附录二 崇明学宫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贻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0020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0 |
| 出版时间 | 2005-09-01 |
| 首版时间 | 2005-09-01 |
| 印刷时间 | 2006-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5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6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