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通过对国家的权力旨趣及其衍生物——教育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知识在生产、再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具有的严格的规定性,并剖析了权力、法律和道德在形成这种规定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策略,进而诠释了教师职业文化的内涵及律动法则。
图书 | 力量就是知识(教师职业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通过对国家的权力旨趣及其衍生物——教育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知识在生产、再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具有的严格的规定性,并剖析了权力、法律和道德在形成这种规定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策略,进而诠释了教师职业文化的内涵及律动法则。 内容推荐 本书语言质朴不乏生动,逻辑严谨不落窠臼,思想深邃不失自由;主题虽然恢弘,却处处着力于本真生活的刻画:全文归纳论证与演绎说理相交织,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相交融,尤其是“知识制度”“间台”“权力与知识的亲和力”等原创性概念与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本书适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引言:为什么是教师和知识制度/1 一、教师:一种背离价值规律的职业分工/3 二、教师职业研究的历史沿革/5 三、本书的结构与基本观点/9 第一章:教育与权力/17 一、国家中的教育/19 二、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25 三、孔子:一个2500多年前的教师个案/39 四、知识制度的析出/47 第二章:国家与教育/51 一、知识的萌生/53 二、国家的权力旨趣/69 三、国家的教育取向/77 第三章:知识的权力:道德/91 一、知识与道德的联结/93 二、老子:超自然主义及其道德观/98 三、儒学:理想主义道德观及其嬗变/107 四、教育之“道”与教师职业之“德”/131 第四章:权力的知识:法律/171 一、法律与法/173 二、法律的旨趣/189 三、法律的取向及其对教师职业的影响/202 第五章:教师职业文化的传播与变革——组织、话语和知识制度的改造/223 一、组织文化/225 二、话语/244 三、知识制度的改造/269 主要参考文献/28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力量就是知识(教师职业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润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0767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5-09-01 |
首版时间 | 2005-09-01 |
印刷时间 | 200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