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代帝王家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把蕴涵着教化哲学和千百年教育经验的帝王家训结合现实整理成书,既继承中国优良的家训传统,又不拘于古人,适应时代的变化,让所有的家长都能领略国学的精要所在。

本书谈古论今,深入浅出,融汇了几十位成功帝王的教子方法,结合现代家教现实,把帝王家训和现代家教的精华溶为一炉,打造出一本视角独特、创意新颖而又实用的家教书。

内容推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其中帝王之家的家训就有十余种。而那些以历史和传说面目出现的家训更是数不胜数。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明太祖、清太宗……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

这些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不可否认,在帝王家训当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封建意识,忽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糟粕。但剔除这些糟粕后,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我们不能否认,在帝王当中也有许多平庸者。为什么一个王朝凭举国之力都无法造就一个好的帝王?究竟帝王教育的缺失在哪里?这样的教训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本书谈古论今,深入浅出,融汇了几十位成功帝王的教子方法,结合现代家教现实,把帝王家训和现代家教的精华溶为一炉,打造出一本视角独特、创意新颖而又实用的家教书。

目录

第一编 周文王家训

眼不视恶物,耳不闻淫声

——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用父母的榜样力量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8

司其过以亏其膳

——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要时时处处 /13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教育孩子宽以待人 /17

第二编 汉高祖家训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

——汉高祖手敕劝儿勤学的启示 /23

倍年于汝者,皆拜

——培养出一个孝亲尊老的孩子 /27

亲其师,信其道

——让孩子学会尊敬师长 /31

第三编 汉文帝家训

下之化上,疾于影响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39

“厚葬破业,重服伤生。吾甚不取”

——塑造一个没有虚荣心的孩子 /42

以已为是,则自衰

——教育孩子脱离自以为是的漩涡 /46

第四编 汉武帝家训

尝而后知其甘苦

——打造孩子的探索精神 /51

寇可往,我亦可往

——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56

第五编 汉光武帝家训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教育孩子宽厚待人 /63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教会孩子富而不骄 /68

第六编 魏武帝家训

生子当如孙仲谋

 ——榜样的力量 /75

德行堂堂可为师友

——为孩子寻找到良师益友 /79

恃才放旷的代价

——帮孩子克服掉骄傲情绪 /83

长大能善。必用之

——激励在家教中的作用 /87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施加给孩子的错误人生观 /90

第七编 汉昭烈帝家训

养不教,父之过

——刘备教育失败的教训 /97

勿以恶小而为之

——教育孩子要从小处着手 /102

勿以善小而不为

——培养一个善良的孩子 /106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注重对孩子的品德、人格教育 /110

第八编 隋文帝家训

“江南为橘,移之江北则为枳”

——家庭教育当中“虎父犬子”的怪圈 /117

强梁门庭多不肖

——预防孩子的残忍与不肖 /121

第九编 唐太宗家训

教子重身带

——言传身教的力量 /127

富由俭约来

——塑造一个崇尚节俭的孩子 /13l

非慈厚无以怀人

——宽容,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135

宽大其志

——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139

玩物者必丧志

——不要让孩子掉进贪玩的泥淖 /143

第十编 宋太祖家训

仁慈待人

——赵匡胤遗训碑的启示 /151

从善如流者昌

——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155

人背信则名不达

——诚信,孩子的人格助长剂 /159

第十一编 元太祖家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锤炼孩子的意志力  /165

临敌不用命者。虽贵必诛

——培养一个遵守纪律的孩子 /169

变则通

——赋予孩子创新意识 /173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教育孩子学会团结友爱 /177

文武兼济

——协调发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81

第十二编 明太祖家训

教子以德,规诲过失

——切莫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 /189

重言传,亲力行

——给孩子一次体味“艰辛”的机会 /194

纵欲败度。奢侈移性

——力戒纵子奢靡 /197

勤则成,怠则废

——改掉孩子懒惰的毛病 /202

黜异端以崇正学

——对孩子的兴趣要加以引导 /206

至强则折

——朱元璋“强势教育”的失败 /210

第十三编 清圣祖家训

求道之心,乾乾不息

——勤奋好学造就未来人才 /217

敦孝弟以重人伦

——培养孩子遵从孝道 /221

字字成诵,不肯自欺

——康熙好学不倦的启示 /225

第十四编 清高宗家训

一叶障目则不见泰山

——不要忽视孩子的自负心理 /23l

以德遗后者昌,以奢遗后者亡

——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惜物”教育 /235

第十五编 慈禧太后家训

越庖以代俎者戒

——不要防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241

抑则溢

——注意把握孩子的逆反心理 /245

扰其政则毁其身

——保护孩子的自主性 /249

试读章节

纵欲败度,奢侈移性

——力戒纵子奢靡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当中,提倡节俭、反对奢靡者很多,而明太祖朱元璋是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位。他是一个非常懂得兴衰治乱的皇帝,坚决反对享乐,一切都提倡节俭,他告诫后人,只有贵而不骄,富不忘艰,保持勤政廉洁的作风才能永远保持帝业。在《明太祖宝训》第四卷中记录着朱元璋这样一段对子孙的谆谆告诫:“躬行节俭,足以养性;崇尚侈糜,必至丧德。朕常念昔居淮右,频年饥馑,艰于衣食,鲜能如意。今富有四海,何求不遂?何欲不得?然检制其心,唯恐骄盈不可复制,夙夜兢惕,弗遑底宁。故凡有兴作,必量度再三,不获已而后为之,为之未尝过度……皇后亦能俭以率下,躬服浣濯之衣,皆非故为矫饰,实恐暴殄天物,剥伤民财,不敢不谨。”这段话的意思是:“朴素节俭可以修养性情,而崇尚奢侈,必导致道德沦丧。我经常念记以前居住在淮南时,连年饥荒,衣食艰难,很少有人能够尽心如意。今天拥有天下,我们还有什么需求不能实现?还有什么欲望不能满足的呢?但是我经常检讨自己,唯恐骄傲自满,无法控制。我昼夜谨慎警惕,不得有一丝安宁。所以凡是兴建宫殿,必须要考虑再三,考虑成熟再去做,并且搞得不过分……皇后也能够生活俭朴,穿着洗过多次的衣服,这都不是故意矫饰,实在是怕浪费了东西,剥削伤害民财,所以不敢不谨慎。”

朱元璋出身贫寒,虽坐了皇位,但他一生严律己、拒奢华,很少接近歌舞,独有的爱好就是下棋,以调节过度劳累的脑力劳动。登上皇帝宝座后,宴请开国元勋,也是简单的两碗肉、几样小菜和一壶酒。他的宫中没有雕梁画栋、奇花异草,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蔬。朱元璋由于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

朱元璋用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回答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戒骄奢淫逸,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在朱元璋的影响下,皇子和后妃们也十分注意节俭。有个皇子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气得他痛骂了那位皇子一顿。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皇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令人将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一律穿麻鞋,坐竹椅,睡藤床;二是出城远游,要骑马十分之七路程,步行十分之三路程。他还要求子孙后代“戒骄侈”、“恤民情”、“用仁义”、“安百姓”,以此来守业。他对太子说:“你了解农家的辛劳吗?农家勤四体,种五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得休息,而国家经费都来自百姓。所以,你要常想到农家的不易,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至于饥荒,才算尽到了为君之道。”

在朱元璋的教诲下,他的皇子们当中没有产生一个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

帝王家训启析要

早在朱元璋以前的宋代。辞官隐居的邵雍在《仁者吟》中写过一句诗:“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邵雍的”病前自防”。其实不外是严以律己、拒奢华、谨言慎行。开国之初的明朝。它的辉煌成因是多方面的,君臣励精图治、严以律己、拒奢华和节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朱元璋生活上的作风和家教做法是否也值得当下的家长们学习呢?拒绝奢华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自己血汗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勤俭节约不仅使家里的各种东西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孩子手中的钱大都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看。孩子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曾有报载:一名初一学生。因大便时没带手纸,于是当着好几个同学的面。从自己的皮夹内接连抽出4张100元面额的人民币。擦完屁股后往地上一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厕所。不知道这位学生的家长会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行为。那些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及其父母看到这则报道又会作何感想。

现在的孩子像这样不懂得珍惜金钱的不在少数。出现这种状况。是社会影响的结果。也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能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即便是孩子的花费奢侈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有些父母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便从心里面不想再苦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忽略了对孩子的节约教育。孩子就很有可能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还有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浪费。而自己却肆意挥霍。不懂得勤俭节约的父母。怎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勤俭节约呢?

父母对幼儿进行早期节约教育。除了做到以身作则夕卜。还要做到“有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抓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滴油、节约一粒米、节约一件玩具。要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吃饭不剩、旧玩具不丢”的好习惯。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延伸阅读

据调查,在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劳角、木工角等,在那里经常对孩子们讲述节约和保护森林、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据国际儿童机构统计,世界各国儿童中,以美国儿童干家务活最多,时间也最长,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父母亲们从小培养孩子勤劳和节俭的意识和品行,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能力。在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中,很重视“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心和园林艺术”等的教育。儿童教育学家中岛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干家务活儿可以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信息传入大脑,便可形成智能,发展孩子的动作、语言和技能等,强调了干家务活儿还可极大地发展孩子的智能。此外,在日本的城市中,由于住高层和超高层(20层以上)的居民多,他们的孩子到户外活动以及同小伙伴们交往的机会少于其他孩子,因此,在家里做些培育花木、饲养小动物等凉务活,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效果。他们说:“家务活能使孩子意识到他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能获得成年人的成功和幸福。”在韩国的学校中,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民,珍惜粮食的教育,那里竖着汉字条幅“农者天下之大本”。在德国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什么样的家务活;最近,在德国又掀起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参观工厂,家长们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喜欢同孩子一道到工厂去,了解生产的过程,资源的开发与节约,特别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培养劳动生产、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品德。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们继承了祖先的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的好传统,在当地成了富民,但是,他们仍坚持“子女不沾父母光”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当今外国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教育中的特点是:

一、要求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活儿,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除了分担的日常家务活儿(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收拾好玩具以及洗涤、清扫等)还有,到外面干计时工(如为街心栏杆刷油漆,到餐馆干活以及卖圣诞树)等。即使是那些自身的经济状况很好的父母亲,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从小培养独立人格。

二、配合校内进行教育。

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里多有家长委员会,要求家长支持学校的多项劳动课程和活动。日本的家长很注意同学校一致起来,在家中进行勤劳、艰苦等教育,不少母亲甚至特意外出,多给孩子一些学着独立干家务的机会。在美国,家长们还鼓励大、中学生当义务工,如到孤儿院、安老院去劳动服务,当义务工的记录越多越好,有利于他申请大学的奖学金。

三、榜样与示范教育。

许多外国人重视父母亲良好榜样示范的特殊意义。不少家长还经常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让他们亲眼目睹家长们工作的艰辛。

P197-201

序言

让国学精髓照亮孩子的人生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过人智慧和好学精神的“好孩子”。而要塑造出一个“好孩子”又谈何容易?喧嚣的时代和功利的氛围给了孩子们太多的“时代性格”:自私、懒惰、厌学、偏执、好斗……当一个“坏孩子”出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无奈地叹息。在这个时候,我们把目光投向曾经哺育了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国学。在许多处于开放最前沿的城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众多教授国学的私塾。当背诵传统经典的朗朗读书声再次回响在华夏大地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惊叹传统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教育之施,首重童蒙。“蒙以养正,圣功也。”从童稚时期即施以中华民族通天彻地的中正智慧教育,是一种神圣功业。而家训,正是实现这种神圣功业的载体。古语说:“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这就是家训在古代教育当中的地位。对于帝王之家而言,尤其如此。纵览历史,每一位彪炳史册的帝王都是在良好的皇室家训教育当中产生的。要得到先皇的青睐和万民的拥戴,他必须是纭纭皇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睿智的头脑、坚定的毅志、渊博的学识和宽厚的胸怀。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深得国学精华的帝王家训教育。因为帝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驾御万里江山,赢得名留青史的文治武功,所以,帝王之家的家训融会了国学教育的最精髓部分,在这样丰沛的思想营养哺育下,一个个时代巨子应运而生,彪炳史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其中帝王之家的家训就有十余种。而那些以历史和传说面目出现的家训更是数不胜数。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明太祖、清太宗……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

这些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不可否认,在帝王家训当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封建意识,忽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糟粕。但剔除这些糟粕后,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我们不能否认,在帝王当中也有许多平庸者。为什么一个王朝凭举国之力都无法造就一个好的帝王?究竟帝王教育的缺失在哪里?这样的教训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今天,当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国学的时候,帝王家训——这个几乎要淹没在历史尘埃当中的家教载体又光彩夺目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当下忙碌的生活里,许多家长都无法去搜寻那些光耀千古的家训,于是我萌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蕴涵着教化哲学和千百年教育经验的帝王家训结合现实整理成书,既继承中国优良的家训传统,又不拘于古人,适应时代的变化,让所有的家长都能领略国学的精要所在,岂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于是,便有了这本融汇古今教育要义的书。

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出征的号角,前面有漫漫的人生之路等待着他去开拓。也许这本书能赐予他出征所需的一切营养,使他有强壮的体魄和睿智的头脑去战胜所有的对手,赢得辉煌的人生。

金钱和地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而好的家训却是孩子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产。当这些启迪人生的智慧警句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田时,他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让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辉的家训唤醒那些睡在摇篮里的未来巨人吧!

书评(媒体评论)

帝王教育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融会了全民族教育结晶的精英教育,而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正是这种精英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一本站在了教育颠峰俯视教育现状的好书!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蓝棣之

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出征的号角,前面有漫漫的人生之路等待着他去开拓。这本书就能赐予他出征前的一切营养,用强壮的体魄和睿智的头脑去战胜所有的对手,赢得辉煌的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博士 马寅卯

这是第一本着眼于当今教育现状的把帝王教育平民化的教育读本。当作者用挑剔的眼光把封建的教育糟粕筛落,就有了这本适应时代发展、汇集古今帝王教育要义的书。

——《在北大听讲座》系列品牌书主编 文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代帝王家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志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4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3.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