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孕育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本书以“水”的骨肉为脉络,展开了成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美的画卷,其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成都城市是“水”做的骨肉,是水孕育出的成都,是水润泽的天府。
| 图书 | 水与成都--成都城市水文化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孕育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本书以“水”的骨肉为脉络,展开了成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美的画卷,其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成都城市是“水”做的骨肉,是水孕育出的成都,是水润泽的天府。 目录 序:水孕成都/谭继和 “水做的骨肉”——水与成都城市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前言) 第一章 岷江与古蜀文明 一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二 成都平原的文明,从治水开始 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四 顺应水势——古蜀城邑的建设理念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鳖灵治水 一 大禹“岷山导江” 二 岷山地区的大禹文化 三 “浮江而上”的鳖灵 四 开明“东别为沱”与凿金堂峡 五 望帝春心托杜鹃 第三章 成都城的建立 一 沿河而居——成都最早的先民及其聚落群 二 十二桥遗址和干栏式建筑 三 竹笼石埂——成都先民治水活动的标志物 四 古代成都的灿烂文明——金沙遗址 五 成都城址的选择 六 张仪筑城和“龟城”的传说 第四章 国之瑰宝都江堰 一 得蜀则得楚,治蜀先治水 二 离堆的开凿 三 鱼嘴和飞沙堰 四 笼石结构与杩槎技术 五 岁修制度和治水格言 六 石人、石马、卧铁——独具特色的水则 七 “铁石之争”——都江堰渠首工程的技术改革 八 独一无二的都江堰 第五章 都江堰渠系的功能及其发展演变 一 都江堰渠系的内江和外江 二 二江水系及名称的变化 三 都江堰系统的堤堰和分支渠系 四 都江堰的运输功能 五 都江堰的灌溉功能 六 都江堰的防洪功能 七 历代对都江堰系统的维护与发展 第六章 李冰和以李冰为中心的水文化 一 李冰及其治蜀业绩 二 离堆谁开凿 三 从人到神——李冰神话与李冰崇拜 四 “二郎”神话的产生和演变 五 “李冰父子”祭祀与都江堰放水节 六 斗江神与锁孽龙——蜀中的水神崇拜 七 石人、石犀、大石文化 第七章 二江与成都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一 “二江珥市”格局与城市的扩展 二 隋城的修筑与河道整治 三 解玉溪的开凿与城市东部地区的发展 四 罗城的修筑和“二江抱城”格局的形成 五 前后蜀至明清时期成都“重城”结构的演变 六 近代以来“江环城中”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城市水道系统及其管理 一 古代成都城市水道的状况 二 “二渠四脉”——唐宋时期的城市河渠系统 三 宋代城市水道的疏浚与维修 四 明清时代的金水河和御河 第九章 二江与成都城市工商业 一 二江航道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锦和蜀绣 三 “最是浣花溪水好”——造纸业与薛涛笺 四 郫筒酒、锦江春、水井坊 五 王濬楼船下益州——成都二江上的造船业 第十章 城市水环境与水文化景观 一 锦江的文化内涵及景观 二 浣花溪的文化内涵及景观 三 明清和近代的金河景观 四 湖泊池沼及城市园林 第十一章 成都的桥梁与水井 一 李冰七星桥 二 万里桥、驷马桥、九眼桥 三 笮桥 四 成都的廊桥 五 金河、御河、沙河上的桥 六 桥名与街名 七 成都的井 第十二章 蜀中“清明上河图”——以水为载体的古代城市游赏习俗 一 两汉及唐宋时期的岁时游乐活动 二 “十二月市”和夜市——商业与娱乐相结合的游乐活动 三 “锦江春色大文章”——浣花溪——锦江游江活动 第十三章 水与近代成都城市生活及民俗 一 从两河担水人到“人挑自来水” 二 “河水香茶”——水文化与茶文化的交融 三 河上摆渡 四 富有情趣的水畔餐饮 五 近代成都的游乐风俗 第十四章 历史的循环——水与当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复兴 一 近代以来城市水环境的衰落 二 重树“治水”大旗 三 做好水和绿的文章——沙河综合整治工程 四 弘扬滨水文化——以滨水绿带为依托的公共环境艺术 五 城市湿地系统的重建 六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大旗之下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水与成都--成都城市水文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蓉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59925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3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928.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06 |
| 宽 | 14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