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里荡漾……”本书是徐志摩的优秀诗歌作品集,徐志摩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他身上这种特有的水一般飘渺无定,善于变换的气质使他在诗歌中更善于捕捉常人难以捕捉到的精微的动态之美。

内容推荐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l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涛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诗的兴味远不如对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有名的一篇。

目录

草上的露珠儿 /1

夜半松风 /4

私语 /5

夜 /6

康桥再会吧 /l6

默境 /2l

希望的埋葬 /24

哀曼殊斐儿① /26

诗 /29

一个祈祷 /34

雪花的快乐 /35

沙扬娜拉一首 /37

落叶小唱 /38

为谁 /40

问谁 /42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45

去吧 /47

一星弱火 /48

为要寻一个明星 /49

不再是我的乖乖 /50

多谢天!我的心 /52

又一度地跳荡 /52

我有一个恋爱 /54

月下雷峰影片 /56

难得 /57

古怪的世界 /58

天国的消息 /60

乡村里的音籁 /61

她是睡着了 /63

五老峰 /66

朝雾里的小草花 /68

在那山道旁 /69

石虎胡同七号 /7l

卡尔佛里 /73

一条金色的光痕 /77

灰色的人生 /82

破庙 /84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86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88

毒药 /9l

白旗 /94

婴儿 /96

翡冷翠的一夜 /99

呻吟语 /103

“我要你” /104

她怕他说出口 /105

偶然 /107

珊瑚 /108

留别日本 /109

庐山小诗两首 /11l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113

客中 /115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116

决断 /117

最后的那一天 /120

冢中的岁月 /12l

“起造一座墙” /123

望月 /124

白须的海老儿 /125

再休怪我的脸沉 /126

天神似的英雄 /130

再不见雷峰 /13l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 /132

西伯利亚 /133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 /135

秋雪庵芦色作歌 /135

在埃克塞特教堂前 /137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 /139

“新婚与旧鬼” /140

海韵 /144

涡堤孩新婚歌 /147

“拿回吧,劳驾,先生”149

苏苏 /15l

又一次试验 /152

运命的逻辑 /154

新催妆曲 /156

两地相思 /159

罪与罚(一) /162

罪与罚(二) /163

献词 /167

我等候你 /168

春的投生 /172

拜献 /174

渺小 /175

阔的海 /176

泰山 /177

猛虎 /178

他眼里有你 /180

在不知名的道旁 /181

车上 /183

车眺 /l85

再别康桥 /187

干着急 /189

俘虏颂 /190

秋虫 /192

西窗 /194

怨得 /199

深夜 /200

杜鹃 /201

黄鹂 /202

秋月 /203

山中 / /205

两个月亮 /206

给—— /208

一块晦色的路碑 /209

歌 /210

诔词 /2ll

枉然 /212

生活 /213

残春 /214

残破 /215

活该 /217

卑微 /219

”我不知道风是在220

哪一个方向吹” /220

哈代 /222

哈代86岁诞日自述 /225

对月 /227

一个星期 /229

死尸 /23l

云游 /234

火车擒住轨 /235

你去 /238

在病中 /240

雁儿们 /242

鲤跳 /244

别拧我,疼 /245

领罪 /246

难忘 /247

1930年春 /248

爱的灵感 /249

1930年12月25日晚6时 /266

罗米欧与朱丽叶 /267

小影 /276

试读章节

夜,无所不包的夜,我颂美你!  夜,现在万象都像乳饱了的婴孩,在你大母温柔的怀抱中眠熟。  一天只是紧叠的乌云,像野外一座帐篷,静悄悄的,静悄悄的;  河面只闪着些纤微,软弱的辉芒,桥边的长梗水草,黑沉沉的像几条烂醉的鲜鱼横浮在水上,任凭惫懒的柳条,在它们的肩尾边撩拂;对岸的牧场,屏围着墨青色的榆荫,阴森森的,像一座才空的古墓;那边树背光芒,又是什么呢?  我在这沉静的境界中徘徊,在凝神地倾听……听不出青林的夜乐,听不出康河的梦呓,听不出鸟翅的飞声;我却在这静温中,听出宇宙进行的声息,黑夜的脉搏与呼吸,听出无数的梦魂的匆忙:踪迹;  也听出我自己的幻想,感受了神秘的冲动,在豁动它久敛的羽翮,准备飞出它沉闷的巢居,飞出这沉寂的环境,去寻访黑夜的奇观,去寻访更玄奥的秘密——  听呀,它已经沙沙地飞出云外去了!  一座大海的边沿,黑夜将慈母似的胸怀,紧贴住安息的万象;  波澜也只是睡意,只是懒懒地向空疏的沙滩上洗淹,像一个小沙弥在瞌睡地撞他的夜钟,只是一片模糊的声响。P6-7

序言

 

 “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

长篇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在内地热播之后,又在祖国宝岛台湾引起轰动,这一切并非偶然,诚如剧中主角之一的原型徐志摩在《希望的埋葬》一诗中所说“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不死的光芒”,不仅仅是花轻似梦、细雨如丝的雨中丁香、春土连理,而且有夏涛秋厉、火山浪海的激荡冲刷、沉重炼狱;不止是“四月天的下午三点钟的阳光”,也有“经络里的风湿/话里的刺/笑脸上的毒”。(《西窗》)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撞击、积淀、酝酿,经历艺术家的“发酵”才把七、八十年前的那桩秀男才女(林徽茵)的传奇姻缘重现于21世纪初叶的艺坛,引发出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的强烈共鸣,长久思考。

电视剧的视觉冲击固然是审美的功能,作为诗歌的心灵吟唱也是审美世界的重镇之一。观赏了电视连续剧之后,再来品味原型的诗作,那初始的“琼浆”、韵律、情感,或许使我们对包括爱情在内又远不止爱情的作者的心路历程,获得更为醇厚、凝重、深刻的感受,领悟和启迪。

徐志摩,名章■,初字森1921年写诗,1922年从剑桥大学留学回国后历任北大、清华、大夏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参与主编《诗刊》、《新月))等文学刊物。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著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集《轮盘》。《再别康轿——一徐志摩诗歌全集》系由作者生前自编的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后人续编的第四本诗集《云游》合编而成。

他的诗讲究形式,重视韵律,以创作方法的唯美主义为特征,被称为“新月诗人”。从内容上看,除爱情诗外,可以理出“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卞之琳语)三种积极倾向。从心灵史上看,属“开放心灵”的一代,这是还未脱离古典传统的上一代(“转换预告”)和已卷入社会波涛的下一代(“开创模式”)所作不出的。

他是承前继后的一代,这一点在他的艺术论文有极明确的表示。徐悲鸿在《惑》的论文中痛斥西方现代派的领军人物塞尚,认为此人“卑鄙昏溃黑暗堕落”。徐志摩写《我也“惑”》一文,认为正好相反,塞尚是“一个无冕的君王”、“风行全世界”。二人的分野明确:徐悲鸿崇敬中国古典精神,以道德为尺度;徐志摩尊重世界的潮流,以艺术为准绳。纳入中国当时的两派,前者重在“为人生”,后者重在“为艺术”。(参阅《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第三章。海天出版社,1998年)白不待言,两人的分野不可能象上述那样黑白分明,常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态势,这里只是从主要倾向上说的。体现在诗歌中,便是理性启蒙与浪漫抒情在敏感中携手同行,使这种多愁善感呈露出朦陇的哲理而轻快流畅。这类作品,不止是久负盛名、脍灸人口的《再别康桥》,也有很少引人瞩目,罕见诠释的小令般的《鲤跳》:“那天你走近一道小溪/我说‘我抱你过去’/你说‘不’/‘那我总得搀你’/你又说‘不’/……一道光艳/你已纵过了水/一身的笑/像柳丝腰娜在俏丽地摇。”很明显,这不仅不同于“金屋藏娇”的汉武君权兼夫权的独占呵护,也不同于李白“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借势”“举荐”“一跃龙门”“上玉堂”的期待,而是“依自不依它的”内在独立、不让须眉的自尊、一改弱不禁风、小鸟依人的新女性形象。这在他的爱情诗中是少数,多数是徘徊游移在两者之间:想超脱而未能,欲排谴反戏谑。一方面借英国诗人阿瑟·西蒙斯之曰大胆喊出“我要你/我不能没有你”,另一方面又“怕他说出口……/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你试闻这紫兰花馨。”极为凑巧的是,在诗集中,《我要你》与《她怕他说出口》,是紧挨着的两篇诗。如果这是徐的刻意按排,就不难见出作者在大胆的明快与含蓄的暗示之间预设了巧妙的张力。我以为徐志摩爱情诗的一个贡献还在于能自觉地从西方的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中汲取营养,发掘出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因为话只说明能说明的/更深的意义更大的真/朋友/你只能在我的眼里认取/……我抬头望,蓝天里有你/我开口唱,悠扬里有你/……快乐是成长的/爱是不死的。”(《爱的灵感》传达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和古典的“才下眉梢,又上心头”的韵味但又排除弗氏的“力必多”生物欲望,联想到从禅意汲取乳汁妆点爱情的当代三毛妙句:“爱,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确乎相得益彰、若合符契了。

与爱情诗不同,面临时代沧海桑田的巨变带来的民族命运今非昔比的反差吟咏,“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的感叹,成为诗集的主旋律。他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西伯利亚的生机,从过去的“恐怖、荒虚”变为今日的“茂旺、葱秀”(《西伯利亚》);质疑上帝的全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卡尔弗里》);鞭挞黑暗统治下的虚伪、残暴(《太平景象》);与钱钟书笔下的人物类似,自以为“误入了人间险峻的围城”,祈求“光明/照导我出城围之困”《(诗》);赞颂“劳工神圣”、描绘力源之源:“大风起/浩唉/白云铺起/……浩唉/五老峰高”《(庐山石工歌》);而五老峰“凝聚成这‘冻乐’似的建筑神工/给人间一个不朽的凭证”(《五老峰》;再次审判传统文化,“在人道恶浊的涧水中流着……/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信”《(毒药》);现代性的火车头,带来了“同质性”的问题(《火车抢住轨》),又带来了古典风光“人化”后的新感受“我不能不赞美这向晚的五月天/怀抱着云和树和那些玲珑的水田”(《车跳》)。

现代性的列车隆隆声在异域他邦响起时,中国无论是平民官方还是思想界文化人对此的态度都是复杂的,集中表现在著名的“科玄之争”中。就我所知,徐志摩似乎没有直接参与论战,但可能受到影响,而且有间接参与的痕迹,这从他诗集中的千行长诗《奉适之——爱的灵感))里可略见一斑(胡适是直接参与者)。但不管怎样,这构成了他作诗的背景——似乎无可置疑。他是惊喜中夹杂着不适感来接受的,忧喜参半:“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为甚明灯似的理想闪光在前/说造化是真善美的体现/为甚五彩虹不常住云边。”(《哀曼殊斐儿)))解脱在哪里,家园寓何方?似乎不在宽泛的西方,“二十世纪的不夜城/夜呀这是你的叛逆/这是恶俗文明的广告……/表面却是一致的辉煌。”(《夜》)还有巴黎亡妇的“无耻”《(小影》)但在剑桥大学,却可寻觅到安顿的“摇篮”:“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城的心灵污抹/……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康桥再会吧》)因此,“1 1月6日中国海上”又写《再别康桥》,终于成为一代诗坛的“名作”。白居易曾写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再别康桥》应视为白诗古典风味的现代诠释转换,创造的新声,也是其成功的奥秘所在:可以拨动不同时空下华夏儿女的心灵琴弦。

西方后现代主义研究专家鲍曼写遘“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多音道和多样化的世界中,在此,插入共识的每一次尝试,都被其它手段证明,仅仅是不和谐的持续。”《(后现代文明及其缺憾》)其实,不一定。“再别康桥》的“共识”、“人间四月天》的再次“共鸣”恰好证明了相反的方面:“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因为,优秀的艺术品,可以超越时间,过去的成为现在的体验;可以超越空间,异域的成为家园的感受。前现代、现代、后现代都有这种“共识”,不过“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因时代差异、心理变迁,呈现不同的色彩、韵律和形式的搭配、协调而不断生成,“日新又日新”向前行进罢了。

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尽管“新月”派及其代表徐志摩的作品在艺术的社会品评中经历过坎坷——有风有雨有阴有晴,毕竟因诗中“不死的光芒”在,因而终于脱颖而出,毫无愧色地与“五四”以来的“新诗家族”(郭沫若、闻一多、汪静之、冰心、宗白华、康白清等)同在并列,成为美的江河中“百舸争流”中不可取代的一“舸”。“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上市时节/盼我归来”(《康桥再会吧》),“但须风动/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你去》)。这不正是徐诗半个多世纪以来至今日的命运真实写照么?!有感于此,是为序。

二00三年春

王牛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志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0244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