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幸存者、胜利者,将埋藏内心深处的——对日寇的仇恨、对胜利的自豪、对战友的怀念以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一段段无法忘怀的经历,一幕幕抗日烽火的深情追忆向您组合出一个壮烈、残酷、真实的抗战图景!这些记忆和体验都是真实的,独特的,感人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去了解!

目录

1   一、为了民族的解放

3  何廷一:与朱德、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

6  陈思诚:对八路军前方司令部的一些回忆

10 杨永松:从平型关大捷到转战冀西

78 曾思玉:从平型关大捷到鲁中根据地的创建

22 向守志:从抗日誓师到开辟冀南根据地

28 王扶之:亲历一一五师出师

31 朱位汉:平型关战斗中英勇负伤的杨勇将军

35 陈绍清:亲历平型关战斗和广阳伏击战

38 邱復天:在太原与阎锡山面对面的斗争

41 畅子正:忆薄一波同阎锡山的合作与斗争

45 杨蕴玉:左权牺牲和辽县改名经过

49 罗健:忆左权牺牲

57 皇甫束玉:忆左权纪念大会

55  二、伫马太行

57 林桂森:一二九师和刘、邓首长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65 郭瑾:在一二九师司令部的见闻和经历

76 邓才文:一二九师在太行山上几次激烈的战斗

80 桂绍彬:在太行太岳根据地的一些经历

82 高厚良:冀南根据地的创建和斗争

88 胥光义:忆冀南根据地的开辟和一二九师政工训练班

97 李大清:挺进冀南之后

91 杜连达:英雄的骑兵团

97 岳如云:七亘村突围

112 靳瑞海:在冀南根据地经历的几次战斗

118 许剑:刘伯承的情报工作和神机妙算

122 张超:刘伯承印象

126 刘备耕:对刘、邓首长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128 马芳庭:刘、邓首长抗战初期对赞皇抗日活动的支持

131 谭洪顺:忆冀南百团大战和歼灭石友三的战斗

134 卢仁灿:破袭正太路

136 关舟: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战斗

138 申解民:神头岭伏击战

141  三、晋察冀烽火

143 杨火:与聂荣臻一起亲历百团大战

145 杨高明:亲历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

150 宋一民:忆晋察冀部队的政治工作

153 周乾宝:历历在目的一次次战斗

163 张绍喜:亲历晋察冀的几次战斗

165 田同春:忆河北游击军和独立四团

176 回澄清:忆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

188 韩发祥:炮击日军炮楼

191 葛振林:狼牙山跳崖那悲壮的一幕

193 安致和:狼牙山阻击战和智取涞源城

195 李芸生:忆无极平原游击战

197 李瑛:激战杨柳青

199 张炬:司令部测绘员对冀中的记忆

202 李运昌:冀东抗日暴动始末

208 李中权:在冀东的抗日岁月

212 马闻智:冀东暴动和冀东军区的几次战斗

215 魏轩:三打佐佐木

219 杜三峰:配合苏联红军收复山海关

222 史进前:忆平西游击队和平西根据地的斗争

228 贾恩珍:日寇在宛平的暴行和区小队与日寇的斗争

230 苏国柱:跟随杨成武在晋察冀抗战

234 张西帆:谈晋察冀地雷战

235  四、铁流转战

237 张霖:忆一二。师抗战期间的战斗历程

245 陈泽民:一位八路军“粮草官”的生死回忆

270 马森:跟贺龙转战冀中和晋西北

274 刘凯:一二。师在冀中的8个月

277 张祖台:忆黑马张庄、齐会和陈庄3次激战

285 赵海峰:一二。师在冀中

289 齐印生:忆三五九旅细腰涧战斗

297 郝秀山:在大青山根据地的一点经历

293 李兆林:晋绥大青山突围和百团大战

295 邓远:亲历西安事变和南泥湾大生产

298 陈冼:忆延安抗战胜利狂欢

307 刘增敏:一二。师的离石战斗

303 赵廉洁:智取娄烦

307 侯慕颇:随王震南北转战

311  五、齐鲁壮歌

373 郭洪涛中共中央抗战初期对山东根据地的领导

375 刘振华:山东抗日武装起义和山东根据地的发展

327 孟英:忆徂徕山起义

324 杨永松:罗荣桓和山东根据地的巩固

328 李新阶:大青山突围和山东根据地一元化领导问题始末

337 鲍奇辰:山东军区成立的前后过程

335 吕鸿:忆杨勇和鲁西根据地的创建

342 白刃:罗荣桓与一一五师在山东的发展

345 王汇川:在罗荣桓身边的一些经历

348 刘春:我在山东根据地的一些经历

350 门英贤:在特务营的战斗岁月

353 武世鸿:郯城战役和护送罗荣桓的经历

355 丁锐:拔掉胶东牟平县水道据点

358 刘宝俊:忆渤海回民支队

363 孔凡玉:亲历海陵独立团几次激烈的战斗

370 傅青:在鲁南军区经历的一些战斗

379 谢华:忆鲁中根据地反“扫荡”

382 吴德绍:忆胶东民兵地雷战

385 王京建:刘家井战役

388 徐礼:忆何德全

397  六、忆抗大

393 张力雄:我在抗大的6年

396 贾若瑜:从抗大任教到胶东军区参谋长

405 张玉华:我在抗大一分校和山东纵队的经历

472 李庭荃:抗大总校在河北

476 程静判:从延安到晋察冀

420 傅泉:忆周纯全和抗大一分校

426 章 柯:抗大一分校从陕北到山东的艰苦长征

434 叶尚志: “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

437 陶汉章:抗大二分校在灵寿

440 袁陀:忆抗大一分校的转移和突围

443 周乐亭在抗大听毛泽东和中央领导讲课

448 张方明:抗大总校在浆水

452 张德斌:抗三团在冀中

455 任双庆:忆抗大和与罗瑞卿在一起的日子

457 刘刚:惨烈的大青山突围

467 李廉方:回忆抗大七分校

465  七、特殊战线

467 刘国霖:忆一二九师的对敌工作

474 李继初:与日本反战同盟支部会员一起战斗

477 谷凤鸣:在滨海军区开展的策反工作

487 庞世泽:忆鲁南对敌工作

484 余琳:徂徕山战斗出奇制胜,日本俘虏发挥作用

489 沈少星:我在山西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

497 李培桐:晋察冀兵工厂的生产与战斗

496 李培刚:忆在八路军修械所的战斗岁月

502 曲本庆:回顾八路军胶东兵工厂

505 郭庆兰: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

509 封云梯:我所接触到的白求恩、柯棣华和戎冠秀

517 邹伯勋:永难忘记与白求恩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514 张程:忆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

516 赵辉:忆在冀中艰苦的医疗工作

519 杨振通:对马海德医生的一些印象

521  八、国际友人和美军观察组

523 黄华:与斯诺和美军观察组的一些接触

532 凌青:抗战后期与美军观察组的一些接触

538 爱泼斯坦:保卫中国同盟和敌后根据地的一点回忆

542 欧阳山尊:忆与卡尔逊的友谊

546 詹姆斯·希兹:毛泽东和罗斯福的神秘信使

549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被中共视为朋友的美国将军史迪威

551  九、抗日文化和文艺

553 付铎:忆冀中的文艺活动

555 胡可:抗敌剧社在晋察冀

559 陈凯:一二O师战斗剧社在冀中

562 魏巍:有关街头诗

565 董小吾:战线剧社和战斗剧社在晋西北

571 彦涵:木刻工作团和木刻工场

575 裴植:忆《晋察冀画报》社的成立

578 钱丹辉: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

582 峻青:亲历胶东反顽斗争和马石山突围

试读章节

与朱德、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

  何廷一

1916年生于福建长汀,原名何廷英,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战期间担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作战参谋、副科长、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空军副司令员,少将。

问:您讲一井当时您跟贺老总、朱老总上前线的事情?

我是1938年10月的时候和朱老总到前总的。前总就是八路军的前方总指挥部,也曾经讲是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为什么叫前总呢?我们总部在延安,所以我们一直叫前总没叫总部。

问:后来敌人大“扫荡”,九路围攻总部的时候您在没在?

第一次我不在,第二次我在。第二次敌人围攻的时候,我组织了我们的总司令部、部队转移到山区去了。原来总司令部是在潞城,我们总部住在北城,所以敌人进攻的时候,我们就转移到山西的平原。那里看着是一座山,但有一块平地,这要下去到沟里。当然我们在那里还是相当艰苦的,吃的水呀是窖水。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什么叫窖水,就是山里头没水的时候挖个大洞,下雨的时候让水流到洞里去,老百姓基本上吃这个水。我们一般不吃这个水,是到山下挑水挑到山上去的,抗战时期是相当艰苦的,吃不好。

问:您讲讲百团大战,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百团大战?

开始叫破袭正太路。敌人出去以后,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还有晋察冀军区义勇军的师出去了。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01个团,所以总参谋说这不成了百团大战了吗?这意思是这样来的,开始时没想到叫百团大战的。有些作战需要的东西,像炸药呀,是我以后到延安才学习的。还有就是做什么工作要很细致,在作战计划以外还要检查有什么问题,结果发现炸药发出去了,雷管没有发出去,所以赶快把雷管运出去。为什么说做什么工作都要非常细致,要好好检查一下呢?如果炸药扔出去了,雷管没有,怎么能炸得了呢,所以刘伯承同志说细如头发,就是说工作细致的时候像头发那么细。

问:左权参谋长牺牲的时候您在吗?

我不在,我在延安,先是到军事学院去了,以后到中央党校学习去了。但是左参谋长牺牲以后,彭老总马上打电报到延安让我回去。我回到前总后,在1943年正赶上灾荒、蝗虫,还有传染病,那一年是很艰苦的。当时吃饭很困难,24两粮食减到13两,因为粮食很困难,所以我就说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没有吃过草根、树皮,结果1943年吃上了榆树皮和榆树叶子。本来粮食就1 3两,加上把榆树皮榆树叶子放到稀饭里去,结果不能吃,把粮食也浪费了,1 943年算起来是最苦最苦的。原来有小米吃有棒子吃还算不错吧,那时候吃肉就很困难,一个星期顶多吃到一次肉。

问:抗日战争的时候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呀?

抗日战争给我的印象主要是苦。因为敌人老“扫荡”,百团大战以后他来了个“三光政策”,把根据地老百姓的房子都烧掉了,印象最深最苦的就是在最残酷的抗日时,最残酷的日本人对老百姓屠杀的很厉害。那时候敌人大概一年。扫荡”一次。一二。师在正西北,——五师在山东,所以这样一来总部和一二九师就成了敌人扫荡的主要目标,左参谋长就是在敌人“扫荡”的时候牺牲的,是在石子岭被一个炮弹炸死的,这是我以后听说的。我军到石子岭的时候敌人追上来了,彭老总要去前线,左参谋长让彭老总先走,结果就在说话的时候一个炮弹炸过来,左权就牺牲了,实在是可惜。我想左权是最好的参谋长,他对部下很有亲情,手把手地教参谋人员,还在百忙之中经常写文章。他写过一篇《“扫荡”与反“扫荡”》,我印象最深最好的就是这篇文章,敌人“扫荡”我们反“扫荡”,写的很实际呀,总结了抗战时期反“扫荡”的经验。左参谋长牺牲的时候我在延安,我听说的时候非常难过,因为他爱人当时正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带着左参谋长唯一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孩叫左太北,现在大概也有60来岁了。我见过她一次,还跟她开玩笑说,你到延安去的时候还小,我抱你的时候你还尿了我一身。那是真事不是假的,不是开玩笑,因为我帮她们在火车上抱过小孩子,从洛阳坐火车到西安,由西安到延安去的时候嘛。

问:在抗战期间您与朱老总、彭老总接触得多吗?

那时我在他们支队领导下面,接触特别多,是和朱老总、彭老总住在一个院子,所以说朱老总、彭老总、左参谋长和我们都特别熟悉,他们也特别喜欢我们。在延安的时候,我在军委一区工作,朱老总就住在那里,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去他那里下象棋、打扑克。彭老总有时回延安的时候,我也成天去他那里看他。彭老总特别有意思,看他以后我们说走吧,他说不要走,在我这吃饭,吃饭他不自己单独做饭吃,他就叫警卫员打来饭让我在那一起吃,为什么我记得非常清楚呢?我记得他从抽屉里拿出来几个硬币,买的花生来招待我们,多有意思!还有1942年左权牺牲以后,彭老总直接打电报到延安让我回去,我就回去了,所以彭老总对我非常好的。朱老总、彭老总、左参谋长可以说是非常亲密的,他们对我们非常好,我们也感觉很高兴,所以说这几位领导我是感觉最亲切的。P3-4

序言

本书是大型文献纪录片《八路军》的延伸成果,是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广播电视局、河北电视台领导的支持和许多八路军研究界专家的帮助下,摄制组是在经过长达3年半的艰苦拍摄、采访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这里,我们要对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志,尤其向不顾年事已高接受我们采访的八路军老战士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为期3年多的艰苦拍摄中,摄制组先后采访了400多位八路军老战士,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的采访和拍摄素材。这些已经是耄耋之年、历经20世纪风风雨雨的世纪老人,有曾经担任过党、国家和军队重要职务的退休老干部,也有今天依然生活在革命老区的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他们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幸存者、胜利者,因此他们的记忆和体验都是独特的、真实的,也是感人的。

因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采访全部收录。从400多篇当中选出了133篇,内容涉及从八路军改编出征到取得胜利所有重要的战役、战斗、人物和事件,不但包括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各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抗日军政大学和干部的教育培养、新闻宣传和文化文艺工作,国际援助和国际友人等大的方面,而且还包括后勤粮秣供给、兵工、战地医疗卫生、情报工作、对敌工作、反战同盟等许多过去较少引起人们注意的内容,构成一部别具特色的了解和研究八路军历史的百科全书。在个人口述历史正在引起史学界的广泛重视的今天,本书对今后认识和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特别是对八路军的历史认识和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的这些口述文字是从摄制组400多本录像带上一字一句记录下来的,这些口述者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由于记忆和地方口音的原因,加上整理者对口述者提到的一些人物、地名的不熟悉,为书稿的整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尽管我们在整理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仍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名和地名方面。对于无法确认的人名和地名,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一般在后面加一个“(音)”的标记,意思是根据读音推测出来的。

全书内容的编排,我们只能根据时间和空间大体划分为9个部分,各部分中都有一些口述文字在内容上与其他部分相交叉,为保证每个人口述文字的不被割裂和相对完整,我们只能采取这样粗略划分的办法。

本书书稿的整理工作由张军锋、张同乐具体负责,参与整理的同志有刘亚军、司敬雪、钱振文、梁东方、王红云、吕伟利、李华、刘建民、董向前、张学礼、张闯、王军、胡彦明、魏玲、张冲、郭效勤、马增彦。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敬请广大读者给予谅解。

编者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军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9309
开本 16开
页数 5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4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106
丛书名
印张 3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