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中,涂抹些自己的体会和探讨,能从多方面给学做主持人的人以一些方向性的指引;给正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人一些经验性的指导;给想了解主持人的人们以一些知识性的介绍。
图书 | 主持人的创作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从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中,涂抹些自己的体会和探讨,能从多方面给学做主持人的人以一些方向性的指引;给正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人一些经验性的指导;给想了解主持人的人们以一些知识性的介绍。 序言 关于主持人的培养和训练,应该说是个较新的课题。 20世纪80年代初,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在我国兴起;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才有了较具雏形的教材。 这门学科,比较具有中国传媒特色,因国外在这方面的长篇理论专著还很少见,至今未见有中译文版本。而我们这些年来,在不断总结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实践工作经验的摸索中,已有很多的文章和专著面世,为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的培养、训练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本书试图从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中,涂抹些自己的体会和探讨。 由于我国的广电传媒系统长期以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营的,所以,在培养训练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学校也一直是按照广播电视专业岗位进行专项施教,使得我们从事广电传媒的专业人才有着独特的专业技能,但也暴露出在新的传媒环境下,有的学科过于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在主持人、播音员的培养教育中便可以清楚地发现许多薄弱之处。 2003年第三期的《中国广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外新闻节目主持人成长环境比较”的文章,文章说:目前在我国新闻节目领域,主持和播音、播报还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多情况下,新闻主持人基本等同于新闻播报,而新闻播报较之传统的播音也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的节目主持人也更多地表现在外在形态方面的成功。对比西方(美国)新闻主持人的出现,我们步伐较慢的原因除了广播电视发展受社会历史原因影响以外,关键在于我们新闻节目的主持形态化源于播音员形式,而美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一开始就在记者报道形式的基础上推出新闻节目主持人。 文章多处阐述由于我们没有能从“一线编辑、记者队伍中挑选新闻节目主持人”,“大多数还是继承以往的习惯,即从广播电视学院或学校的播音专业挑选人才,根本不考虑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业务素质”,“由于对新闻主持人的挑选仅局限于播音和形象的好坏上,导致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往往年轻,形象好,但阅历浅,缺乏可信度”。“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新闻主持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此说来,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教育科目应该是很宽泛的,需要掌握和熟练掌握的东西很多。 本书力图能从多方面给学做主持人的人以一些方向性的指引;给正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人一些经验性的指导;给想了解主持人的人们以一些知识性的介绍。 我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决定着主持人或播音员的口才能力、形象气质,决定了他们的艺术特征。由于主持人在传媒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而这一角色的艺术性又显得十分突出,所以我们希望主持人要为自己增添更多的艺术细胞,让自己在创作中不乏其精彩,不失其特色。 我们的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没形成十分完整的固定模式。实践证明,在时代的变革中,将传媒中的这一特殊角色模式化、固定化也不现实。因为主持人的基础理论和培训技术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断地演进。 书中谈到的那些可以说是离不开时代属性的议论,那些昨日的事例和昨日的人物,您读来时,也许已是时过境迁。昨天和今天不过是一夜之隔,但历史时代之差却是无限之大。也许书中的那些事例会被正在发生和即要发生的事实所扬弃,但那些往事却不会因此而失去昔日的风采,因为他们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期,他们会被定格在那历史的瞬间。 谁都希望自己的拙著能慢些发黄,但只要她曾起过作用,付出了功力,就不在乎她发黄的时差,因为她毕竟曾是一块铺路之石。 我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历变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回想当时的兴致,深感如果那时能有深层理论的引导和对外界的广阔视角,该会有多大的教益啊。 在被安排了副台长的角色后,我仍没离开话筒,在直播间的感觉仍那么美妙。2001年被吉林大学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授以客座教授后,便萌生了想为学生们写些体会的念头。 一年来写了这许多,权作是工作和教学的笔记。 此书得到了我台陈曦的中肯帮助,她快速敲打着键盘,迫使我不停地求证思索。 借此,向帮助、支持我的朋友们一并说声:谢谢! 2003年10月16日完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主持人的创作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晨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1303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0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01 |
宽 | 14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