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武祥、先锋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利群、网信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盛佳鼎力推荐!

郭勤贵编著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争议问题开始,以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束。用了4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商业模式,即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利用原有渠道和平台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独立第三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数十种具体业态。同时,为了使4大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更接地气、更清晰,本书又用了5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架构问题,即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架构、风控架构、法律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等。

本书适合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创业者、管理者和有关的参与者查阅,尤其在大家目前普遍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体系”、“金融风险定价”以及“政策红线”和“经营底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关学习者、研究者、立法及司法部门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以及建议。

内容推荐

郭勤贵编著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从互联网金融几个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开始,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商业新模式结束,为大家厘清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除了开始的两章以及末尾的一章,本书中间部分共用9章从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和架构两个角度,如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地揭开互联网金融背后的“秘密”和运作原理。

面对众说纷纭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本书以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独立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4大商业模式进行类型化,并分别就每一商业模式下的具体业态逐一进行盘点,便于大家了解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商业模式更具操作性和实战性,本书又从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架构、风控架构、法律架构以及技术架构4个角度进行论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互联网金融的四维场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融遇到互联网 

 01 最赚钱的行业——金融 

 02 发展最快的行业——互联网 

 03 千年等一回的相逢 

不期而遇的金融和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玩”金融

 04 金融的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金融? 

 05 金融电商与电商金融 

金融电商

电商金融

 06 互联网改变了金融什么? 

 07 最赚钱+最快=赚钱最快? 

 08 运营商来搅局,银行布局P2P 

互联网金融的天外来客——运营商来搅局银行布局

 09 互联网金融也有O2O?

 10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价值 

 01 国际视野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史 

 0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03 互联网金融的“天龙八部”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一部:传统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服务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二部: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三部: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四部:互联网理财服务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五部:网络债权融资P2P/P2B模式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六部:众筹融资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七部:网络货币

互联网金融“天龙八部”第八部: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

 04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有何不同?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何不同?

 05 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在哪里?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立足之本

互联网金融是颠覆者吗?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之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

 01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路径 

传统金融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之路通向何方?

 02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类型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原有的部分业务在线化

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网络借贷业务

传统金融机构跨界电子商务

 03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原有的部分业务在线化

 商业模式分析

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网络借贷业务商业模式分析

传统金融机构跨界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分析

 04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趋势与方向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之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 

 01 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的类型 

电商金融

其他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

 02 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 

客户/市场需求(痛点)

关键资源及流程(业务模式)

商业价值

盈利模式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之三:第三方网络融资平台 

 01 第三方网络融资平台的主要业态 

P2P/P2B模式

众筹融资

网络票据融资或保理融资平台

 02 第三方网络融资平台的商业模式 

客户/市场需求(痛点)

关键资源及流程(业务模式)

商业价值

盈利模式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之四: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 

 01 概述 

 02 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的主要业态 

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

互联网金融信息搜索比价服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

互联网货币——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结算工具

互联网金融转让交易服务平台(债权转让交易,应收账款交易,

 网络货币交易)

 03 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的商业模式 

客户/市场需求(痛点)

关键资源及流程(业务模式)

商业价值

盈利模式

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的架构之一:交易架构 

 01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架构? 

 02 交易架构 

交易架构设计的原则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交易架构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的架构之二:风控架构 

 01 担保增信式风控架构 

 02 资信评级风控架构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的架构之三:法律架构(上) 

 01 互联网金融法律架构的重要性 

 02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刑事法律风险

行政违法法律风险

民事法律风险

第十章 互联网金融的架构之三:法律架构(下) 

 01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英美等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02 互联网金融法律架构设计 

法律架构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法律架构设计核心——如何避开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

第十一章 互联网金融的架构之四:技术架构 

 01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 

 02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架构 

互联网金融技术架构设计原则

互联网金融技术架构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第十二章 发现互联网金融商业新模式 

 01 国内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观察 

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代表:阿里巴巴布局大金融

传统银行新型互联网平台代表:民生电商

债权转让式P2P平台代表:宜信

纯中介P2P模式(点对点)代表:拍拍贷

产品众筹模式的代表:点名时间

股权众筹代表:天使汇

线下众筹模式代表:3W众筹咖啡馆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代表:91金融超市

 02 发现新模式 

试读章节

10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

2013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尤其在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点燃整合行业激情之时。准确来讲,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元年”,也就是说只不过是在2013年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且将早已存在多年的电子银行、网银业务、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众筹、比特币纳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框架之中,将这些早已存在的模式冠以“互联网金融”的名分。自此之后,互联网金融才得以迅速被社会关注,引发大量的P2P新公司诞生,引发传统银行的关注。应该说,余额宝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形成“居功至伟”,是余额宝将互联网金融推向了高潮,使得其他互联网企业跟进,也使得传统的金融行业如梦初醒。

当互联网金融概念被抛出之后,尤其是大量的原本既非互联网也非金融的公司纷纷介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从事P2P业务或众筹业务之后,一时间火热的场面类似于当年的团购网的“千团大战”。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的网络版。更有很多人错误地理解,只要放在网络上,原本不合法的民间非法集资、非法募集股份就开始合法。于是,很多P2P网站全套系统被公开在电商平台中,只要几万元就可以注册一个P2P或众筹网站,不经测试即可上线,然后再到工商局注册一个商务公司即可开展P2P网贷业务,而众多普通百姓在四处寻找P2P投标的机会,这种乱象直接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混乱。

一些互联网行业也纷纷加入P2P行业之中,更加剧了这个行业的竞争态势。互联网的行业特点使得他们感觉跨界金融无所不能,而忽视了风险的管控。对于突然火热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层处于不知所措和迷茫中:像传统金融一样监管?这样监管会不会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如果监管,该如何监管?大量的P2P跑路乱象告诉我们,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显然监管政策出台过于缓慢。

究竟该如何发展或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首先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什么?究竟是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还是一种新型的第三极金融服务业呢?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运作模式看,无论是金融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信息化服务,还是互联网行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从事的金融服务,或者是独立的网络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服务的平台,究其实质均是从事金融服务,其服务类型或为吸收资金,或为支付结算,或为贷款,或为上述三类业务提供服务,该服务均属于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仅仅是工具而已。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而非互联网,如果非要给互联网金融一个定义的话,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的在线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如果能够得到大家共识的话,那么,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关问题和思路也就清晰了。具体如下:

第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该不该监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既然是金融,就必须要监管,这是世界金融行业的普遍做法,也是金融行业特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问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何不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互联网金融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其服务对象更多是传统金融忽略了的领域——小微金融及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与对象均有所差别。

第三个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该采取何种监管模式?在明白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为金融(是金融形态就该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所不同之后,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该如何监管?显然,其监管的方式和思路应当有别于传统金融,要做好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既防止“乱”又要保证其不至于“死”。

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产物,但并非简单的结合,其解决了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金融脱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传统金融相互补充,使移动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成为一种可能,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人群、范围和效率。因此,互联网金融绝非一个概念,而是有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作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金融服务形态的发展,必将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出现,促使互联网金融向更高形态发展。这也与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互联网从PC走向移动,使得互联网随时随地与人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普通人的上网频率,从而使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走向服务互联网,进而走向产业互联网,最终将与所有的行业融合在一起,未来将不再区分非互联网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也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金融的发展也如此,从大企业金融走向小微金融、普惠金融,从物理化金融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无处不在。

但是,这必定是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需要人们去研究、分析创新。面对纷乱的市场和大量对金融认知度不高的普通百姓,保护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刻不容缓。同时维持金融秩序也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在鼓励创新和适度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点,寻求适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

P30-32

序言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金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以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野蛮生长”。数以千计的P2P平台、数以百计的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秒杀”在P2P领域已不再是传奇。互联网金融已经让“屌丝们”随时随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梦想变为现实。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已不再是梦!

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P2P平台和众筹项目鱼龙混杂,一些P2P平台正行走在“非法集资”的不归路上,而一些众筹项目正朝“传销”趋势发展。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鼓励创新与适度监管的关系、监管层的“宽容”与司法界的“谨慎”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很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

作为一名从事互联网、金融法律服务多年的资深律师,职业敏感度和多年的法律实践经验使我自然而然地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形态。

随着对互联网金融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金融界、监管部门、司法部门、互联网金融行业、财经媒体以及学界对互联网金融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间的关系问题;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或业态问题;鼓励创新与适度监管之间的关系问题;P2P平台的担保问题;监管的方向和方法问题等。尤其是在P2P与非法集资之间的关系问题、股权众筹与非法发行证券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认识。

事后监管与监管滞后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理解,造成各种各样的新型P2P平台以及线下各类众筹项目的产生。P2P领域千团大战,众筹领域百花齐放,业界与学界百家争鸣,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深深的忧虑。互联网金融会不会如同中国其他行业一样走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历史怪圈?P2P会不会演变为网络版的非法集资?而众筹会不会演变为网络版的传销?

带着上述种种疑问和思考,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相关著述及文章,并走访了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深深感到仅仅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及模式方面去理解和认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将互联网金融这一泛化的概念从具体的技术角度进行梳理和剖析,以便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结构和本质,而这个技术角度就是从商业模式与架构两个视角抽丝剥茧般层层揭开互联网金融的面纱。同时,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出自中国,但有关的模式及业态却发源于英美等国,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先有模式后有概念,虽然国外没有互联网金融之说,但却有最早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与模式,而且发展相对集中和成熟。在研究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时,我们也需要利用比较法去追根溯源,以便为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于是,我有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尽管这个想法时隐时现,构思还是一个个碎片!  机缘巧合,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封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李华君编辑的邮件,他在邮件中提到了华章公司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出版计划,并列举了拟出版的十几本书的书名,让我选择其中一本来完成写作,其中恰好有一本《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正好与我的想法吻合。于是,我很快接受了李编辑的邀请,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这本书“码字”。期间出差较多,再加上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只能集中一段时间通宵达旦地突击,终于按约定完成了书稿的整理工作。

这本书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争议问题开始,以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束。用了4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商业模式,即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利用原有渠道和平台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独立第三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数十种具体业态。同时,为了使4大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更接地气、更清晰,本书又用了5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架构问题,即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架构、风控架构、法律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等。

商业模式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核心及立足之本,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再美好的商业行为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架构是商业模式的具体化,没有具体化的架构,再完美的商业模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尤其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在当前的环境下,商业模式与架构设计更为重要。本书之所以选择从商业模式和架构两个维度去梳理互联网金融,也正是基于此。

本书适合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创业者、管理者和有关的参与者查阅,尤其在大家目前普遍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体系”、“金融风险定价”以及“政策红线”和“经营底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关学习者、研究者、立法及司法部门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以及建议。

我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互联网金融,擦亮眼睛把互联网金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再“盲从”也不再“惊恐”。期待本书是你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开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刚刚开始,与成熟的模式及环境还有一定距离,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永远正确的模式,需要在不断创新和迭代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书所展示的只是目前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这些可能仅仅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冰山一角,限于作者学识,对这些模式的总结难免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情形,欢迎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我也将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继续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部分公开媒体报告中的案例和数据,在此对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郭勤贵

2014年9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抽象的互联网金融具体化、技术化、实战化、可视化。对当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法律困境、风控困境及交易困境做了接地气的阐述,而非空洞的描述。可满足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管理者、经营者、投资者、参与者、研究者、立法者、司法者、监管者、观察者等不同读者的视角和需求,更可作为相关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及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人士的参考书,也可用作大专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的精品教材。

——朱武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本书中作者把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归纳为四大模式: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第三方网络融资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把互联网金融架构总结为四大架构:平台交易架构、风控架构、法律架构与技术架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互联网金融的四维场景!

——张利群 先锋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

目前可以说中国正在爆发互联网金融革命,新一轮金融浪潮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存在着分离与融合、机遇与挑战、冲突与抗衡。本书从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和架构两个角度,如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地揭开互联网金融背后的“秘密”和运作原理,深度解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互联网金融好书!

——盛佳 网信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勤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79802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213921
中图分类号 F830.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