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咖啡的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懂得欣赏咖啡的人,才会懂得品味咖啡。正如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沧桑历尽、苦尽甘来的心境。

当咖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一种生理上的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乃至一种时尚的追求的时候,这种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列的,曾经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饮料,不再是当年的奢华享受,更不再是某种“腐朽生活的象征”,它变得普通、寻常起来,平平静静地置身于我们繁复的生活,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隐藏了它的荣耀和辉煌,像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熟视无睹的东西一样,人们在享受它的淳厚、浓烈、馥郁的同时,已经无暇去顾及它的身世、它的历史了。

我们翻开咖啡那部厚重的发展历史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那决不单纯是一种植物被人类发现到利用,直至融入社会的简单过程……

内容推荐

当咖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一种生理上的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乃至一种时尚的追求时,这种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列的,曾经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饮料,不再是当年的奢华享受,更不再是某种“腐朽生活的象征”,它变得普通、寻常起来,平平静静地置身于我们繁复的生活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隐藏了它的荣耀和辉煌,像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熟视无睹的东西一样,人们在享受它的醇厚、浓烈、馥郁的同时,已经无暇去顾及它的身世、它的历史了。

而当我们翻开咖啡这部厚重的发展历史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那绝不单纯是一种植物被人类发现到利用。直至融入社会的简单过程,而是一部由人类创造的热情与冒险的罗曼史,一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壮丽史诗。

目录

咖啡的历史

谁发现了咖啡

一次伟大的航行

一杯咖啡,足以改变世界

名品咖啡的身世

牙买加蓝山咖啡:咖啡之王

也门摩卡咖啡: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

苏门答腊曼特宁:醇厚的绅士

夏威夷科纳:世界上最美丽的咖啡豆

巴西圣多斯:来自南美洲的热带风情

哥伦比亚的淡雅风情:哥伦比亚特级:

埃塞俄比亚哈拉尔:原始和简单

危地马拉安提瓜:飘香的历史

波多黎各尧科特选:世间极品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着魔岛”的熏香

肯尼亚AA:非洲时光里的水果浓香

花式咖啡 

意大利浓缩咖啡:美味咖啡的开始

卡布奇诺:与爱情有关

爱尔兰咖啡:思念发酵的味道

皇家咖啡:绅士般的高贵

维也纳咖啡:来自维也纳的浪漫浓香

拿铁咖啡:永恒的经典

土耳其咖啡:最古老原始的咖啡

速溶咖啡

雀巢咖啡:极力的味觉诱惑

麦斯威尔咖啡:懂得分享的快乐

咖啡的文化

咖啡馆里的故事

阿拉伯世界里的传奇神话

世界上最早的咖啡馆

意大利人眼中的毒药

飘香的巴黎

法国人的咖啡情愫

迷人的左岸咖啡与香颂

维也纳的咖啡故事

中央咖啡馆——孕育文化的摇篮

哈维卡——欧陆最后的文化咖啡馆

英国咖啡馆的功劳

咖啡在英国的故事

百无禁忌美式咖啡

体验星巴克

霍华德·舒尔茨的星巴克传奇

日本咖啡: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咖啡的信徒

巴尔扎克豪饮咖啡20年

在咖啡馆里,等凡·高回来

与毕加索喝咖啡

咖啡与音乐的快乐交融

煮咖啡论天下事

喝咖啡长达65年的人

流连于咖啡馆的异乡人

一个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

欧洲咖啡馆作家的第一人

试读章节

谁发现了咖啡

在找寻咖啡的漫漫旅途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难以尽数的人们热情与冒险的罗曼史。这些美好的传说还会不断地流传下去,因为它寄托着一种情感,一种愿望,更是一种人文观念中根深蒂固的“英雄主义”历史观的反映。

曾经有一位法国哲学家说过,咖啡的出现,带给了欧洲人自使用火以来最伟大的文明。这话是不是有些夸张,我们姑且不论,但至少现在不会有任何人否定咖啡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咖啡曾一度被人们称为最伟大的饮料,它的销售额超过了茶叶。在国际贸易中,统计天然商品销售金额,咖啡仅仅次于石油,排在第二位。那么意义如此深远的咖啡是如何被人类所发现的呢?

在找寻咖啡的漫漫旅途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难以尽数的人们热情与冒险的罗曼史。因为发现咖啡的具体年代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所以,具体到是谁发现了咖啡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但在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会被后来的受益者们或猜测、或臆造出一个或者几个伟人,以表达人们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感激之情。尽管历史学家和植物学家已经确认,有关任何一种植物的发现和使用,绝非一人一时所为,但这种美好的传说还是会不断地流传下去,它寄托着一种情感,一种愿望,更是一种人文观念中根深蒂固的“英雄主义”历史观的反映。

咖啡的发现也同样充满着这样的魅力和夹杂着“英雄主义”历史观的传说。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牧羊人的故事”与“阿拉伯僧侣的故事”。前者是基督教发现说,后者则是伊斯兰教发现说。

早在1671年,黎巴嫩语言学家浮士德·内罗尼的著作《不知道睡觉的修道院》中记载了咖啡被发现的过程。

公元6世纪左右,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牧羊人加尔第突然发现羊群疯狂地喧闹起来,这些绵羊不分昼夜,一直都很兴奋。经过多次探查,他发现每当羊群吃了一种野生灌木的果实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呈兴奋状态。看着羊儿们欢快的样子,加尔第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决定要亲口尝试一下这种似乎具有某种魔力的漂亮、艳丽的果实。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成熟了的果实,仔细地品尝起来。加尔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些小小的红色果子是那样的甘美香甜,吃过之后余香满口。这还不算,他还感到自己的身体忽然轻松舒爽起来,精神也格外地兴奋,加尔第禁不住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起来。

后来,他将这件事告诉给附近修道院的僧侣们,这些僧侣们品尝过这些果子后都觉得神清气爽;此后这种果实被用做提神药,这种果实就是最早的“咖啡豆”。从此,当地人开始试着嚼咖啡豆,用水煮咖啡喝,这种风气由埃塞俄比亚吹起,并传到阿拉伯各国,很快就迷倒众生,成为伊斯兰教国家的代表性饮料。

在“牧羊人”的故事里,发现咖啡的牧羊人加尔第就是一个阿拉伯人,而接下来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同样是一个阿拉伯人,这大约与咖啡最早大规模种植和饮用是出现在阿拉伯有关。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伊斯兰教徒阿布达尔·卡迪《咖啡的来历》(1587年)一书中。

在1258年,阿拉伯半岛的守护圣徒西库阿·卡尔第的一个弟子,名叫西库·奥玛尔,他出身贵族,是摩卡地区的酋长。西库·奥玛尔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荒唐的事情,犯下了罪行,从也门的摩卡流放到欧撒巴。他在山中彷徨地走着,非常饥饿,当他坐在树根上休息时,竟然发现有一只鸟飞来停在枝头上,以一种他从未听过、极为悦耳的声音啼叫着。他仔细一看,发现那只鸟是在啄食枝头上的红色果实后,才扯开喉咙叫出美妙的啼声的。

于是他也试着将那些果实摘下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此时小红果实散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香味,当西库·奥玛尔喝下以后,顿时觉得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感到神清气爽。西库·奥玛尔兴奋得手舞足蹈,跪在地上感谢真主的恩赐。于是他便采下许多这种神奇的果实,遇有病人便拿给他们熬成汤来喝,由于他四处行善,故乡的人便原谅了他的罪行,让他回到摩卡,并推崇他为“圣者”。而他发现的这种神奇的果实也从此广为流传。

有关咖啡的传说,在北非、在中东也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除去前面提到的关于发现咖啡的几种传说之外,有关咖啡传播的传说也是不胜枚举。

据考证,《国王列传》中别人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那种“焙制的谷粒”,就是经过焙制的咖啡豆。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人类对咖啡的加工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另外还有人研究说,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奥德赛》第四章中所提到的美女海伦向勒马科斯索要的那种掺酒饮料就是咖啡。当然这也不过是一种猜测,或许人类很早就企盼着能有一种让他们饮用后提神、兴奋的饮料罢了。

不管怎样,自从生长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咖啡被发现,而后辈阿拉伯人广为种植和饮用以来,咖啡经历了几个重要的传播时期和过程,最终散布到几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类农作物。

一次伟大的航行

历史学家证明,咖啡是于公元575年在也门开始种植的,但是直到15世纪咖啡种植业才获得较大发展,而且是从那里咖啡开始了周游世界的伟大航行。

有欧洲历史学家争论说,早在800年前的时候,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就已经有了用于贸易的人工种植的咖啡树,并且也有史实证明,在那个时代,也门和埃塞俄比亚之间也的确有越过红海的往来贸易。据此人们猜测,如果咖啡的用途是由埃塞俄比亚人发现的话,那么咖啡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阿拉伯半岛,并在也门广泛种植的。即使如此,在阿拉伯半岛上仍然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曾经有一群大鸟,口衔成熟的咖啡果实飞越红海,并把它们掉落在也门,这样,咖啡才开始在也门生长起来。”

神话无从考证,可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埃塞俄比亚确实于525年入侵阿拉伯半岛的南端,并统治也门达半个世纪之久。因此,人们倾向于相信咖啡是在这段时间内传入阿拉伯半岛的。在这以后的非常漫长的几个世纪中,咖啡在阿拉伯半岛一直作为伊斯兰教徒提神醒脑、补充精力或是医治疾病的具有特殊疗效的药饮,同时,人们制作咖啡的方法也日趋完善。到了15世纪前后,咖啡才作为一种大众饮料在普通人当中广为传播。而16世纪末的时候,在许多欧洲旅行者中口头流传着阿拉伯人饮用“由黑色种子煮成的黑色糖蜜”的故事。这可以证实,当时的阿拉伯人已经知道如何烘焙并烹煮咖啡了。

咖啡传到了麦加和麦地那,那里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朝拜,于是咖啡随之被他们接受,进而把饮用咖啡的方法和习惯带回了各自的国家,这为咖啡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可观条件。

把咖啡的第一次对外传播归功于剽悍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是否公平和真实,我们不好妄加揣测,但是举凡一种事物要广泛的流传开去,绝非一人一时所为,它必定会以多种渠道和形式的结合才能最终完成。而在咖啡的最初传播活动中,来自北非的奴隶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咖啡被埃塞俄比亚人广为食用的时候,那时北非和阿拉伯地区之间的奴隶贩运正是兴盛时期,随着一批批的奴隶从北非等地被贩卖到阿拉伯各个地区,咖啡也渐渐地种植和推广开来。

目前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是也门地区,最迟在15世纪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咖啡种植园,实际上咖啡在这一地区的种植时间可能会更早一些。阿拉伯人自己虽然也是从他国引进的咖啡种子,却在大规模人工种植开始后奢望着要垄断这种奇妙诱人的作物,把它当做他们的专利。阿拉伯人一直坚持禁止咖啡种子的出口,甚至为此制定了严明的法律。就像茶叶在中国是备受保护的商品一样,咖啡被阿拉伯人视为珍品。咖啡豆是咖啡树的种子,把豆子的外壳剥掉后,它就不能发芽。咖啡豆只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才被允许出口。

咖啡从阿拉伯传出的途径与传统上所说的咖啡最初被传到阿拉伯的方式基本一致。有一个故事讲述了苏丹黑奴是怎样经埃塞俄比亚被运到阿拉伯的。他们随身带了些仍带有红色果壳的咖啡豆在途中充饥,从而通过这种途径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前往麦加古城的朝圣者也会带去一些咖啡豆。传说早在1505年,阿拉伯人自己也曾把咖啡豆带到锡兰(Celon,现在的斯里兰卡)。但是把咖啡传播到东方的最享有盛名的人则是巴巴·布丹(BaBaBudan),17世纪时他从麦加朝圣归来,将一些能发芽的咖啡豆带回印度西南部的家中。

阿拉伯虽然禁止任何种子出口,但这道障碍最终还是被荷兰人突破了。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他们庞大的商船和战舰航行在世界许多重要的航线上,不仅对外开疆拓土,还进行规模巨大的贸易活动。咖啡也同时对荷兰人产生无比巨大的诱惑。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贸易公司,他们在进行咖啡贸易的过程中,发现了咖啡带来的极高利润,于是他们设想能够形成自己的咖啡生产基地,从而最大限度地摄取咖啡贸易中的利润。

荷兰人无数次地试图说服阿拉伯王公们同意向他们出口咖啡的苗木或者种子,以便于他们的国家从根本上获得这种令人神往的奇异的饮料,但一切努力都在阿拉伯人的坚拒下落空了。心有不甘的荷兰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的幻想,经过周密的安排,终于在1616年偷偷地将咖啡苗木和种子运出了戒备森严的摩卡港,运回了荷兰。

荷兰人把咖啡树苗和种子运回国之后,就在模仿阿拉伯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温室中开始培育和种植咖啡树,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随着殖民活动的进行,荷兰人把咖啡带向了世界。荷兰的海外殖民地曾一度成为欧洲的主要供应地。阿拉伯人没能将咖啡在亚洲传播开来,荷兰人却做到了!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他们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1699年将咖啡带到了现在印尼爪哇的巴达维亚。目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国。

威尼斯商人于1615年首次将咖啡带入了欧洲。到1683年,欧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开张,而最著名的还要数1720年在圣马可广场开张的佛罗伦萨咖啡馆,至今还生意兴隆。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商——伦敦罗依德公司正是由咖啡屋起家的。

咖啡首次在美洲种植是18世纪20年代,又是荷兰人最先将咖啡传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咖啡由荷兰的殖民地传到了法属圭亚那和巴西,后来又由英国人带到了牙买加。到了1925年,种植咖啡已成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传统。同年,夏威夷也开始种植咖啡,它是美国唯一的咖啡产地,而夏威夷咖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迄今,巴西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30%;而哥伦比亚则是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2%左右。北美目前是咖啡消费最大的地区,在西雅图,“拉泰”文化重新演绎了咖啡文化的内涵,将独特口味的风味咖啡、设计精美的咖啡器具与时尚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并风靡世界。P4-11

序言

咖啡桌上有哲学,咖啡馆里有沧桑,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

有人说,咖啡以一种最沉默的温柔,却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不仅如此,咖啡还改变和记载着创造历史的普通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大约从17世纪起,西方开始真正认识咖啡。经过300多年的时间,人们对这种风味特殊的饮品欲罢不能,咖啡从上流社会的装饰演变成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形成了生活中“朝也咖啡,暮也咖啡”的习俗。

咖啡在文学作品里则扮演象征符号与隐喻,反映人物的性格、生命的悸动、所处环境的氛围等等。海明威在《战地春梦》里闻到咖啡香,嗅到了黎明破晓的味道;一杯热咖啡让康拉德在《海的镜子》里感受那种扬帆而去,北极、大地、海洋之心与自己的心田结合;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在《诗人雷伊斯逝世那年》以咖啡作为告别生命的礼物:“如果还有一小时生命,我愿意用来换取一杯咖啡”;德昆西的《康德晚年》述及哲人逝去前对咖啡的眷恋和临终习俗;一如西班牙诗人罗卡,在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被人暗夜掳走,一句“给他喝咖啡,越多越好”预示他将遭不测的黄泉路;塞拉的《蜂巢》,一群漫无目标的人群只有挤进咖啡屋里,才有点儿生命的气息。

不仅雨果、巴尔扎克、海明威、弗洛伊德等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咖啡紧密相连,甚至列宁策划俄国革命也是在咖啡馆里。咖啡馆孕育了一代代人类精神的精英,同时,这些精英也为咖啡馆赋予了人文主义的气质,使咖啡馆成为一个与思想、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传奇。咖啡好比一个载体,承载了一个个国家国民的性格,承载了他们的文化、风韵、情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而对于此,谁又能小觑这一杯浓郁香醇的咖啡呢?

随着咖啡拥抱了欧罗巴,咖啡馆自从17世纪以来直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遍布全世界。在今天,咖啡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一种最古老的媒介,充当着信息(情感、灵感)交流的工具。有些人一边啜饮着醇香咖啡一边与朋友们交流情感,也许还会有一天你身边的人欣喜若狂地告诉你,一杯咖啡催生了他极妙的灵感,有了同巴尔扎克、伏尔泰、毕加索等相同的咖啡体验。

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曾将咖啡形容成是一种“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奇妙液体。在她精致而淡雅的笔触之下,每个所到之处的咖啡馆弥漫游走的空气中挥不去的咖啡醇香仿佛清晰可闻。可生活在都市的我们却忙着追赶时尚脚步,而不会注意到咖啡的文化,它的喜怒哀乐……请记住,当咖啡成为我们城市生活的缩影时,我们应学会在咖啡的香甜苦涩中凝视咖啡的表情,体会生活的真味。而什么是咖啡的表情?咖啡的表情就是喝咖啡人的表情,每一杯咖啡,其实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咖啡豆和糖调成的,另百分之五十是一种万分复杂叫做感觉的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咖啡的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万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8434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27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3
出版地 黑龙江
246
17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16: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