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机--大西国揭秘(第1部蓝色太阳)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叶远先生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佐以可靠的文献资料,独具慧眼,提出“大西国没有沉没,它就是中国的江淮平原”的立论。叶先生运用纯熟的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方法,合理地引经据典,别开生面地构建了这一立论的概念体系。整个立论深入浅出,大胆严谨,把两千多年来,人们以为大西国存在并沉没于西半球的视线,令人信服地引向东半球的中国江淮平原,其国都沉没在巢湖,其疆域仍然存在。

内容推荐

叶远先生独具慧眼,倚饱学之见,首开先河,提出“大西国没有沉没,它就是中国的江淮平原”的立论。叶先生运用纯熟的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方法,合理地引经据典,别开生面地构建了这一立论的概念体系。

目录

致谢

序章

第一章 神话还是历史

1.正方与反方

2.神秘之线——北纬30度

第二章 寻找西方的净土

1.大海深处

2.困惑的新世界

第三章 复活的平原

1.美丽的寻觅

2.关于水的奇思妙想

3.史前奇观

4.等分的国土

第四章 不朽太阳城

1.水之源

2.中心之岛

3.三环之都

第五章 大洪水之谜

1.西海与姆岛

2.“真理”的否定——第四时代

3.永恒的纪念碑

第六章 十王之国

1.一加九:十王与十祖

2.圣父与神子

3.牛的传人

4.黑夜的审判

第七章 众神的世界

1.日不落、月不落

2.天之涯、海之角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我们的解读就从西海开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大西岛就在直布罗陀海峡(海格力斯柱子)外西海中某处遥远的地方。那么,西海就应该是现在的大西洋,这好像已经成为定论,没什么好讲的。其实不仅一般的公众都这么认为,连许多学者在其著作中也都将西海直接称作大西洋。即使在某些作品中不称大西洋而是称西海,但其所蕴含的意思,却仍然是认为西海就是现在的大西洋。也难怪,西海顾名思义不就是西方的海洋吗?而大西洋也的确就在直布罗陀海峡的西方,这是尽人皆知的地理常识。就如同古代中国曾一直将中国大陆之外的东方海洋称为东海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西海不能简单地说成就是大西洋。区别是地理学上的常识。因为“大西洋”是地理学上特定的海洋专有名词,有着明确海域范围界定:就大西洋的东西两至而言,欧洲与非洲的西海岸(包括直布罗陀海峡)以及印度洋为东至,而西至则与美洲大陆的东海岸以及太平洋为界,超越这个界限的海域就不再是地理学上的大西洋。显然,西海的概念并不如此狭隘。因为西海只是对西方海洋的一种泛称,不具有特定海洋的地理学属性。对西海而言,不存在任何学理上确定的海域限制范围。因此,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西海与大西洋的区别就在于西海可以作广义解,广义概念的西海的西至并不以美洲与太平洋为限。它可以包含大西洋,又可以超越大西洋。说得更直截了当一些,只要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西方所有海洋都应属于西海的范畴之内。因此,不仅是整个大西洋,甚至连整个太平洋这个在地理上与大西洋相连的大洋都可以视作是整个西海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西海的真正概念。故西海与大西洋是大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不能完全混作一谈。但我们的这个说法,也许有人不会同意,认为我们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特别是将太平洋亦归入直布罗陀海峡外面的西海范围内,肯定会令人感觉别扭,不能接受。因为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不是明明还隔着美洲这么一块巨大的陆地?忽视这块巨陆的客观存在,岂非是极大的不智,亦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有一个事实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即无论是柏拉图,还是梭伦,以及埃及神庙的祭司们,不管这些古代伟人的智商有多高,可他们却都不具备我们今天连普通中学生都拥有的世界地理知识。因此,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他们不可能知道在直布罗陀海峡外的西海中会有一个美洲的存在。这毫不奇怪。毕竟“地理大发现”,特别是那位西班牙的海军上将、骑士哥伦布先生发现美洲,已是在柏拉图时代以后约2000年的15世纪的事了。那么由此可知,既然古人们不知道有美洲大陆的存在,在他们的概念中,西海当然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海洋,而不可能成为两个海洋,即现在的大西洋与太平洋,此其一。其二,既然美洲大陆并不“存在”,那么,西至美洲大陆东海岸为界的现代大西洋的慨念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可以说,即使在柏拉图时代已经有了大西洋这个名称,但这个概念决不会与现在的大西洋相同。这应该毋庸置疑。因此,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无可争辩地告诉人们:所谓直布罗陀海峡外的西方海洋,即西海,至少在柏拉图的时代,是包括了现在的大西洋与太平洋在内的海洋——古大西洋。如此一来,屹立在西海中的大西岛也就未必只能存在于现在的大西洋那小半个西海的范围内了。它完全可以存在于太平洋,即另外的大半个西海中。当然还可以屹立在西海的深处,即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交界处。这就是我们对西海所作的新的解读。其重要之处在于,只有突破传统的“大西洋理论”的束缚(即大西岛只能存在于现大西洋而不是古大西洋中),我们的思维才能自由地翱翔在比以前更广阔的空间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正确地接近埃及神庙文献记载中所体现的原始本意,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启动对大西国文明所在地的寻找,而不必再像前人那样始终将注意力聚焦在大西洋那奔腾的海浪中,苦苦地等待与期盼着大西洋海底考古的新发现。

现在让我们来继续寻找大西岛。

大西岛尽管被柏拉图称之为岛,但亦可以称为洲,即大西洲。因为岛与洲的概念有其相似性。

P26-27

序言

科学实践从某种意义说是识破“天机”的实践,“大西国沉没”这一古老传说已在全世界流传几千年,它的神秘并对其探秘,为历代贤士折腰。长期以来,无数探秘者都把寻觅的眼光放在大西洋及其洲岛上;其解读方式方法多拘泥于古迹考证和形式逻辑的推断,故至今尚无自圆其说的立论。

即将出版的《天机》第一部一书的作者叶远先生独具慧眼,倚饱学之见,首开先河,提出“大西国没有沉没,它就是中国的江淮平原”的立论。叶先生运用纯熟的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方法,合理地引经据典,别开生面地构建了这一立论的概念体系。

说实话,“叶说”的主要鉴赏人铁流先生令我为该著作序时,我很茫然,因为我实在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外行。当我拜读论稿几页几节后,立即为破识天机的优美文字所吸引。整个立论深入浅出,大胆严谨,把两千多年来,人们以为大西国存在并沉没于西半球的视线,令人信服地引向东半球的中国江淮平原,其国都沉没在巢湖,其疆域仍然存在。

我认为,《天机》第一部之所以成功证明大西国自上古存在于中国的江淮平原,而不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全凭藉作者识破天机的思辨才华和令人佩服的勤勉献身精神。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两篇“对话录”发表,大西国是否存在又何以沉没,引起世人关注了两千多年,在柏拉图以前这一神话也可能流传很久了。人们关注这一悬疑传说的存在,无疑是在追溯人类文明史的上限时间、地域和状况。迄今以考古和史料为据所发掘认知的古代文明,远比“大西国”传说的时间晚几千年。为此,近二十多个世纪中,人们不甘心“大西国”只是一个传说或神话,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都希望循着柏拉图“对话录”的启示,能在地球的某一处找到佐证,但终归莫衷一是。而叶远先生有凭有据地根据古今人们对“西方”、“很远很远”、“湖”、“海”、“洲”、“岛”等等概念上的古称、变迁、同义反复、概化与固化等等事实,终于把“大西国”的千载之秘理出了令人信服的头绪,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了一系列的和若干例外的证据,终于揭开了严盖大西国的神秘面纱,渐渐露出了上古文明历史的本来面目。序者认为,这一“神话证明”的意义,不亚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文物给世人带来的惊奇。三星堆文物假不了在于有碳元素鉴定的真实性,而“叶说”所立论的概念体系几乎具有公理性(即无需什么鉴定人们也公认)。当然,《天机》第一部的全部目的也仅于此。只要有了这个前提,在一定时机,谁能说将来不会去巢湖发掘,谁又会怀疑在大西国沉没之处发掘不出证明呢?

喻锫丹

2006年春节于北京泽丰苑

书评(媒体评论)

那时候大西洋是可以航行的。住你们希腊人称为“海拉克勒斯的柱子”那个海峡前面,原来有一座岛屿,比利比亚和亚细亚两块土地合在一起还要大;……且说在这座人西岛上,当时台个势力强大而惊人的联盟王国,统辖着全岛和其他许多岛屿;此外,在海峡以内,他们还统辖了利比业远剑埃及,统辖了欧罗巴远至塔斯康尼。可是后来发生了几次可怕的地震和洪水,住一个不幸的昼夜里,你们所仃的战上全部被人地吞没了,那个大西岛同样地没人海里不见了;……今海洋中那一片水域,既小能航行也无法探测……

——柏拉图《对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机--大西国揭秘(第1部蓝色太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2353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301.0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3: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