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祥瑞动物/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分剂,是世世代代捶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关中国祥瑞动物的知识。

内容推荐

吉祥文化、祥瑞文化,表现了人类对于幸福美好追求的秉性,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幸福物得以孕育的基石。《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龙、凤凰、麒麟等中国祥瑞动物的知识。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龙/1

 龙的形象与图腾/10

 传说中的龙/13

 龙的家族/14

 众说纷纭龙的起源/17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23

 龙王/24

 西方文化中的龙/31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34

第二章 凤凰/37

 关于凤凰的传说/41

 凤凰的形象与地位/43

 传说中的凤凰/46

 龙风呈样/48

第三章 麒麟/61

 麒麟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4

 麒麟是否真实存在/67

 麒麟信仰与民间文化/69

 麒麟与民间艺术/70

第四章 古代四大神善/77

 东方青龙/11

 西方白虎/19

 南方朱雀/81

 北方玄武/82

第五章 其他祥瑞动物/85

 龟/85

 狮/89

 象/91

 虎/92

 豹/93

 鹿/94

 马/95

 牛/97

 羊/99

 猴/102

 兔/104

 鹤/107

 蝴蝶/108

 鸳鸯/109

 孔雀/109

 绶鸟/110

 喜鹊/111

 鸽子/112

 燕子/112

 雄鸡/113

 鹌鹑/115

 鹭鸶/115

 比翼鸟/115

 鱼/116

 蝙蝠/118

 蟾蜍/121

 蜘蛛/120

 史书中提到的祥瑞动物/120

第六章 中国生肖的十二瑞善/125

 生肖的由来/127

 生肖都是祥瑞动物/130

 生肖信仰/132

 其他国家的生肖动物/134

第七章 瑞善图的变迂/137

 石雕瑞兽/141

 玉雕瑞兽/143

 常见的瑞兽形象/146

 藏地“四祥瑞图”中的四种瑞兽/150

第八章 吉样图案与祥瑞动物/153

主要参考资料/174

试读章节

龙的形象与图腾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是传说中的四种祥兽之一。《礼记礼运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麟是兽中之王、凤是禽中之王、龟是介中之王、龙是鳞中之王,它们的出现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就是用来预兆盛世的。

中国的龙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也有说八千年的)。龙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它是鳄鱼和蜥蜴的融汇;有人说它演化于蛇;有人称它是恐龙的遗记;有人认定它是图腾合并的结果;又有人相信它是云水、闪电和彩虹的集合。

相对而言,“蛇说”比较占上风。有人考证,禹与蛇图腾的氏族有血缘关系,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后,其后裔把蛇升华为龙,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认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征。

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出,龙的形象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古籍记述龙的形象多不一致。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虬龙,无角名螭。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龙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龙王),在民间龙是祥瑞象征,在古时龙则是帝王的化身。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了解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着想,为了解除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过去曾有理论认为龙信仰来源于“蛇”的图腾崇拜,而蛇图腾在女娲、伏羲等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到,炎黄二帝时开始达到鼎盛,龙的图案造型经历了极多的艺术变形和演变。炎帝、黄帝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的黄河流域,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以上非黄河流域的龙形象已有多件。如辽宁阜新查海出土的距今达八千年的石块堆塑龙、内蒙古赤峰赵宝沟出土的距今七千年的陶纹龙、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龙、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多年的蚌塑龙、内蒙古清水河岔河口出土的距今六千年的黄土夯筑龙、黄梅焦墩出土的距今近六千年的河卵石摆塑龙、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的彩陶龙、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距今五千年以上的玉龙、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彩陶盘龙、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白玉龙,等等。龙的形象分布于如此广泛的范围和时期,这使得龙的起源又变得模糊起来。

中国的龙家族庞大,有黄龙、青龙、赤龙、白龙、乌龙、金龙,等等。它们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史记》二十八卷《封禅书》里说: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无法跟随,只能抱着拉断的龙髯哭泣。中国古人以龙为尊。但传说中,也不乏屠龙、斗龙的记载,如女娲杀黑龙、大禹斩蠢龙、李冰父子伏孽龙、周处除蛟龙,等等。

P10-12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祥瑞动物/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爱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3533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