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文化生活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托马斯·伯恩哈德是奥地利最有争议的作家,对他有很多称谓: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灾难作家、死亡作家、社会批评家、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夸张艺术家、语言音乐家等等。伯恩哈德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的作家。

目光深邃,直面人的生存危机;笔锋锐利,穿透任何的掩饰和禁忌。确切地说,他是位夸张艺术家,擅长在无法讲述故事的边缘讲述故事,懂得用夸张使生存变为可能,以幽默使世界变得可以忍受。

本文集收了伯恩哈德两个短篇作品集、两篇小说。

内容推荐

伯恩哈德十八岁开始写作,创作的内容涉及小说、自传体散文以及戏剧。四十年中创作了五部诗集,二十七部长短篇散文作品(亦称小说)、十八部戏剧作品,以及一百五十多篇文章。

本文集收了伯恩哈德两个短篇作品集、两篇小说。两个短篇作品集中《声音模仿者》包括一百多了短篇,涉及生活中各方面的人,表现了人世间的冷漠、交流沟通的困难。

目录

译序

声音模仿者

事件

历代大师

水泥地

附录:托马斯·伯恩哈德生平及创作

试读章节

哈姆生

在奥斯陆附近,我们结识了一位年龄约六十的男子,他给我们讲的关于那座养老院的事情比我们从哈姆生关于他人生最后一年的记载中所了解的还要多,因为这位挪威的伟大作家在这座养老院逗留期间,这位男子恰好在这里工作。在奥斯陆附近一家我们已下榻数日的旅馆里,这位一直沉默不语的男子早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时正值周五晚上,自然旅馆里一片喧闹。我们在他的桌旁坐下并做了自我介绍后,我们得知,这位男子原本是读哲学的大学生,为了学业曾经比方说在格廷根待过四年。我们开始时把他当成一位挪威船长,走到他桌旁是为了多听一些关于航海的事情,不是要听哲学,我们就是为了躲避哲学才从中欧逃到北方。这男子没有用哲学来烦我们,他说他的确在一夜之间就放弃了哲学,从二十七岁开始效力于关怀老年的事业。对此决定他始终没有后悔。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一位老人从床上起来,为他整理床铺,然后再把他放回到床上躺着。这位老者便是哈姆生。在许多月份里他每天领着哈姆生到养老院后头的那座花园里,还为他去村子里买了他用以完成最后一本书的铅笔。是他第一个看到哈姆生停止呼吸的。当时他自然还不清楚,他为其脸上拉上亚麻布床单的哈姆生是谁。

声音模仿者

昨天晚上,做客医学外科协会的声音模仿者,在应外科协会之邀于帕拉维奇尼宫表演之后,表示愿意同我们一起到卡伦山,那里我们一直有座艺术工作者之家,他将在那里再次表演他的技艺,当然不是没有报酬的。这位声音模仿者是英国牛津人,但他是在兰茨胡特上的学,本来是贝希特加顿的造枪工人,我们请他在卡伦山不要重复演过的节目,给我们表演一些与在外科协会演的完全不同的节目,就是说在卡伦山模仿在帕拉维奇尼宫没有模仿过的、完全不同的声音,他接受了我们这些在帕拉维奇尼宫对他的节目深表欢迎的观众的邀请。这位声音模仿者在卡伦山的确为我们模仿了与在外科协会模仿的完全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当著名的一些人物的讲话。我们还可以要求加演,声音模仿者都乐意地一一满足了我们的愿望。当我们建议他模仿一下自己的声音时,他说,这个他办不到。

毁誉

两位哲学家,公之于众的关于他们的文章比他们自己的还要多,在数十年没有见面之后,有一天碰巧在魏玛的歌德故居重逢。他们自然是各行其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歌德的生活习惯而到此地,由于时值隆冬,天气相当寒冷,此番旅行给两位都造成了很大困难。此次意外相逢虽然说使两位确实颇为难堪,但都保证相互崇敬和尊重,并且立刻宣称,回家后一定要以与这些著作相适应的、读这些著作应该有的那种勤奋和执著深入研究同事的著作。但当他们中的一位说,他一定要在他认为是最好的那家报纸上撰文讲述他们在魏玛歌德故居的这次邂逅,自然是以哲学文章的形式,那一位立刻表示反对,并把其同行的这一打算视为毁誉。

弗拉蒂

在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城,我们注意到在湖畔公园长椅上坐着一位女士,她坐在长椅上时而接待各种各样的来访者又让其离去,在此过程中她一直纹丝不动地坐着。有两次一辆小汽车停在岸边她的面前,一位身穿行业制服的年轻男子从车里出来,给她带来报纸,然后开车离去,我们想,这人想必是她的私人司机。女人身上裹着多条毛毯,我们猜测她的年龄在七十开外。有时她朝一位路过者招手。瑞士有一些出身高贵的富有女人,每年都到日内瓦湖畔过冬,而她们的商贸经营正在世界各地不停地进行,我们想这位女士就是她们其中之一。正如不久我们获悉的那样,她的确是这样一位富有的、高贵的、在日内瓦湖畔过冬的瑞士女人,下肢瘫痪已有二十年之久,在这二十年中几乎天天都让她的司机开车将她送到日内瓦湖畔,总是让他把她放到同一张长椅上坐着,让他送报纸来给她看。蒙特勒几十年来将税收的一半归功于她。著名的施催眠术医生弗拉蒂在二十年前为她施催眠术,而没能让她再恢复常态。众所周知弗拉蒂医生不仅毁了这位女士的生活,而且也无可挽回地毁掉了他自己的一生。

介绍材料

萨尔茨堡一对夫妻,一向各自都有工作,现在则为共同拥有的双份养老金而感到高兴,在冬天快要结束时他们想到品茨高的策尔湖畔去旅行,为此目的他们弄到了关于这个口碑甚佳的旅游地的介绍材料,想翻翻看,能否从中找到适合于他们情况的旅店,在那里住上两三周。这对喜欢旅行的夫妻确实在里边找到了一家旅店,它显然符合他们的设想,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开始了前往策尔湖畔的旅行。当一路劳顿到达策尔湖畔走进这家他们挑选的旅馆时,他们却发现,旅馆里的情况与他们所期待的正好相反。比如在介绍材料中描写得颇为舒适的房间实际上像个黑洞,让吃惊的夫妇感到仿佛在每一个这样的房间里都停放着一口封闭着的棺材,那上面总是都写着他们的名字。

比萨和威尼斯

比萨和威尼斯的两位市长一致决定要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冒犯一下来这两个城市的旅游观光者,让他们大吃一惊。几百年来,无论是比萨还是威尼斯都同样地让他们的旅游观光者着迷不已,这一回两位市长要在一夜之间,让人秘密地将比萨斜塔迁到威尼斯、将威尼斯钟楼迁到比萨竖立起来。但是他们没能将其预谋严加保密,就在他们要让人把比萨斜塔搬到威尼斯、把威尼斯钟楼搬到比萨的那个夜晚,他们双双被送进疯人院。当然,比萨市长被送进比萨疯人院,威尼斯市长被送进威尼斯疯人院。意大利当局这件事办得干净利落,秘而不宣。

害怕

去年6月,一个蒂罗尔人由于被控谋杀因姆斯特一名学生在法庭上被判处终身监禁。这个蒂罗尔人是个排字工,三十年来一直在因斯布鲁克一家印刷厂工作,深得工厂老板的赏识,他在法庭上辩护说,他害怕这个因姆斯特学生,但是陪审官不相信他的话。这位排字工确实出生于施瓦茨,其父作为蒂罗尔肉类加工同业公会会长享有很高声望,排字工身高一米九十,陪审官员们在审判大厅目睹他竞能把一个一百五十公斤重的铁球举到两米高,没有失败。这个蒂罗尔人用一个据说是泥瓦匠用来敲砖的铁榔头将因姆斯特那个学生打死。

单程

在因斯布鲁克经营一家卷烟厂、在施塔姆斯拥有一座花园别墅的我们的叔叔,被我们因此称为因斯布鲁克叔叔,他在1967年元旦这一天,在因斯布鲁克火车站购买了一张去梅拉诺的往返票,并且真的登上去梅拉诺的火车,如后来证人告诉我们的那样,所带行李之多超乎寻常。可是他从未到达梅拉诺,尽管全力以赴地寻找了两年,但没有人再听到过他的任何消息。查找其下落耗资巨大,将因斯布鲁克叔叔留下来的所谓硬通货全都用光,这期间卷烟厂关闭了,花园别墅也卖掉了。卷烟厂曾有三百个工人,也不得不解雇了,到现在这工厂也没找到买主,近几年来卷烟的需求下降,而我们叔叔烟厂的设备的确太陈旧了。如果参加查找我们叔叔下落的律师们要求他们理应得到的高额报酬,那么卷烟厂无论如何非卖掉不可。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想起在5月中旬乘车去因斯布鲁克的情形,我们在因斯布鲁克叔叔家里过夜,第二天一大清早同他一起乘车去施塔姆斯,以便在那里舒服地过上几天,或读书看报,或在四周的林子里散步。我们确信,我们所享受到的多年的健康,主要归功于我们一年两次,在春天和秋天,到因斯布鲁克和施塔姆斯我们叔叔那里旅行。鉴于我们的叔叔在去梅拉诺的旅行中确定无疑地遭遇了不幸,我们现在外出决不再购往返车票,只买单程。  P1-6

序言

托马斯·伯恩哈德(1931一1989)是奥地利最有争议的作家,对他有很多称谓: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灾难作家、死亡作家、社会批评家、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夸张艺术家、语言音乐家等等。我以为伯恩哈德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的作家。

叔本华曾写道:“每个人其实都戴着一张面具和扮演一个角色。总的来说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持续上演的喜剧。”伯恩哈德是一位憎恨面具的人。诚然,在现实社会中,绝对无遮拦是不可能的,正如伯恩哈德所说:“您不会清早起来一丝不挂就离开房间到饭店大厅,也许您很愿意这样做,但您知道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是否可以说,伯恩哈德至少是一个经常丢掉面具的人。1986年在隆重的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颁奖仪式上,作为获奖者的伯恩哈德在致辞时一开始便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接着便如他在其作品中常做的那样批评奥地利,说:“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东西,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结果可想而知,文化部长拂袖而去,文化界名流也相跟着退场,颁奖会不欢而散,第二天报纸载文称伯恩哈德“狂妄”,是“玷污自己家园的人”。翌年伯恩哈德获安东·维尔甘斯奖,颁奖单位奥地利实业家联合会放弃公开举行仪式颁奖,而是私下里把奖金和证书寄给了他。自1963年发表第一部长篇散文作品《严寒》后,伯恩哈德平均每年都有一两部作品问世,1970年便获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自70年代中期,他公开宣布不接受任何文学奖,这期间他曾被德国国际笔会主席先后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说如果他获得此奖也会拒绝接受。他的不俗的文学成就,使他登上文坛不久便拥有了保持独立品格所必要的物质基础,使他能够做到不媚俗、不迎合市场、不逢迎权势、不为名利所诱惑,他是一个连家庭羁绊也没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个性的自由人。如伯恩哈德所说:“尽可能做到不依赖任何人和事,这是第一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自作主张,我行我素。”他说:“只有真正独立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真正把书写好。”

“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伯恩哈德确曾与死神打过交道。1931年,怀有身孕的未婚母亲专门到荷兰生下了他,然后为不耽误打工挣钱,把新生儿交给陌生人照料。伯恩哈德上学进的是德国纳粹时代的学校,甚至被关进特教所,1945年后在萨尔茨堡读天主教学校,与纳粹教育方式如出一辙。不久他便弃学去店铺里当学徒。没有爱的、屈辱的童年曾使他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多亏在外祖母身边度过的、充满阳光的短暂岁月,让他生存下来。但长期身心备受折磨的伯恩哈德,在进入青年时代伊始便染上肺病,曾被医生宣判了“死刑”,亲历人在肉体和精神瓦解和崩溃过程中的毛骨悚然的惨状。根据以上这些经历他后来写了自传性散文系列《孩子》、《原因》、《呼吸》和《寒冷》。躺在病床上,为抵御恐惧和寂寞他开始了写作,对他来说,写作从一开始就成为维持生存的手段。伯恩哈德幸运地摆脱了死神,同时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在写作的练习阶段又作为报社记者工作了很长时间,尤其是报道法庭审讯的工作,让他进一步认识了人生,看到面具后边的真相。他的自身成长过程和社会经历构成了他写作的根基。

说到奥地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首先提到两位作家的名字,这就是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彼得·汉德克,他们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登上德语国家文坛:伯恩哈德1963年发表《严寒》引起文坛瞩目,英格博格·巴赫曼在论及伯恩哈德60年代的小说创作时说,“多年以来人们在询问新文学是什么样子,今天在伯恩哈德这里我们看到了它”。汉德克1966年以他的剧本《骂观众》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传统戏剧,指出戏剧表现世界不是以形象而是以语言,世界不是存在于语言之外,而是存在于语言本身,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粉碎由语言所建构起来的、似乎固定不变的世界图像。两位年轻人的不俗表现使他们不久就被排进德语国家重要作家之列,并先后于1970年、1973年获得最重要的德国文学奖毕希纳文学奖。如果说直到这个时期两位作家几乎并肩齐名,那么到了80年代,伯恩哈德的小说、自传体散文以及戏剧的成就,特别是在他去世后的90年代和本世纪,超过了汉德克成为奥地利最有名的作家。伯恩哈德创作甚丰,他十八岁开始写作,四十年中创作了五部诗集,二十七部长短篇散文作品(亦称小说)、十八部戏剧作品,以及一百五十多篇文章。他的作品已译成近三十种文字,一些主要作品如《历代大师》、《伐木》、《消除》、《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等发行量早已超过十万册,他的戏剧作品曾在世界各大主要剧场上演。伯恩哈德逝世后,他的戏剧作品在不断增加,原本被称为散文作品或小说的《严寒》、《维特根斯坦的侄子》、《水泥地》和《历代大师》先后走上了舞台。

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是奥地利文学的传统,伯恩哈德是这个文学链条上的一环。如果说霍夫曼斯塔尔指出了普鲁士式的僵化,霍尔瓦特抨击了市侩习性,穆齐尔揭露了典型的动摇不定、看风使舵的卑劣,那么伯恩哈德则剖析了习惯的力量,讽喻了对存在所采取的愚钝的、不言而喻的态度。他写疾病、震惊和恐惧,写痛苦和死亡。他的作品让人们看到形形色色的生存危机,以及为维护自我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奋斗。这应该说不是文学的新课题,但伯恩哈德的表现方法与众不同,既不同于卡夫卡笔下的悖谬与隐喻,也不同于荒诞派所表现的要求回答意义与世界反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伯恩哈德把他散文和戏剧中人物的意图和行为方式推向极端,把他们那些总是受到威胁、受到质疑的绝对目标、他们的典型的仪式,最终同失败、可悲或死亡联系在一起。他们时而妄自尊大,时而失落可怜,他们所面临的深渊越艰险,在努力逃避时就越狼狈。如果说伯恩哈德早期作品中笼罩着较浓重的冷漠和严寒气氛,充斥着太多的痛苦、绝望和死亡,那么在后来的作品中,他常常运用的、导致怪诞的夸张中,包含着巧妙的具有挑战性的幽默和讽刺,这种夸张来自严重的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危机,反过来它也是让世界和人变得可以忍受的唯一的途径。伯恩哈德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说,我们只有把世界和其中的生活弄得滑稽可笑,我们才能生活下去,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夸张也是克服生存危机的主要手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文化生活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5562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