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一位诗词大家,他的诗词作品寓意浓厚,耐人寻味。本书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著作中辑录前人诗文名句和典故成语近200条,在正确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思想发展轨迹,对这些诗文典故的深刻内涵加以阐发。让你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毛泽东。

内容推荐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他的笔下,前人的诗文名句和典故成语俯拾皆是,并且引用得恰到好处,看似信手拈来,却与通篇浑然天成,在文章修辞上堪称画龙点睛。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常常别出心裁地赋予这些诗文典故新的含义,使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所以即使仅仅从文学的角度看,毛泽东也不愧为卓然大家。

目录

稊米

殷鉴不远

挥手从兹去

赵公元帅

不寒而栗

聊以卒岁

别无长物

一言以蔽之

矫枉过正

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

代庖/引而不发,跃如也

众志成城

为虎作伥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金瓯

招兵买马/招降纳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事问

长缨/鲲鹏

不周山

枯木朽株/飞将军

雨后复斜阳

郁郁葱葱

人或为鱼鳖

南飞雁

盘古开天地

春秋无义战

食毛践土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天讨/禹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放下

屠刀,立地成佛/过则勿惮改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图诸凌烟

日蹙国百里/噬脐而无及

削足适履

初出茅庐/纸上谈兵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有备无患

鲁与齐战

先发制人/后发制人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灭此朝食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文恬武嬉

前车可鉴

吃一堑长一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束之高阁

天不变,道亦不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相反相成

明哲保身

围魏救赵

坚壁清野

失道寡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南其辕而北其辙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声东击西/兵不厌诈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朽木不可雕也

昔仲尼,师项橐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坐山观虎斗

城下之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偃旗息鼓

双管齐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冒天下之大不韪

过为已甚/季孙之忧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怙恶不悛

下车伊始

实事求是/哗众取宠

一意孤行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以邻为壑

惩前毖后

对牛弹琴

再思/行成于思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黔驴之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学也,禄在其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国三公

心之官则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欲速则不达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大贾深藏若虚:

杞人忧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礼尚往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独夫民贼

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耻下问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观鱼

天若有情天亦老/沧桑

五日京兆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唱雄鸡天下白

颜髑齐王各命前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言不及义/纲举目张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巫山云雨

名落孙山

走马看花

物极必反

楚弓楚得

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良辟谷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者不可得而兼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桃花源

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斑竹

蚂蚁缘槐/蚍蜉撼树

百脚之虫,死而不僵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索 引

后 记

试读章节

1918年春,罗章龙欲赴日留学。行前,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在长沙北门外平浪宫聚餐,为罗饯行。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一个信封,说内有一诗相赠,就是这首《送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是罗章龙行前起的日本名字。后因东京发生日警迫害中国侨民风潮,罗章龙中止赴日)。

诗中,毛泽东写下这样的勉励之句:“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他用《庄子》中“中国之在海内”犹如“梯米之在大仓”的典故,以宏大的气魄抒发出“要将宇宙看梯米”的豪情壮志,与即将东行的故人共勉。诗中所充溢的浪漫主义情怀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青年毛泽东人格气质当中的主色调。而诗中透出的对于个人主义的彰显与道德胸襟的重视,也是毛泽东这一时期人生价值观的主导方向。

从新文化运动中走来的青年毛泽东,对于从改变国民道德观念人手进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途径情有独钟,因而他对哲学与伦理学表现出深厚的兴趣。1917年至1918年间,毛泽东悉心阅读了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并写下12000余字的批语,毛泽东写道:“吾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日个人主义。一切之生活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吾有此种爱人之心,即须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即是未达正鹄。……一日现实主义。以时间论,止见过去、未来,本不见有现在。实现非此之谓,乃指吾之一生所团结之精神、物质在宇宙中之经历,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他又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个人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从哲学、伦理学人手达到改造社会的目标,是青年毛泽东为拯救民众所开出的药方。因此在1917年8月间写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又提出一个改变“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状态的理想:“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人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在诗中“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一句之下,又写道:“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所谓“将宇宙看梯米”,即是说“宇宙之在我心”,犹如“秭米之在大仓”。“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这才是“丈夫”之事,其余如“沧海横流”、“世事纷纭”俱不足理会,不足萦怀。青年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浪漫情怀,在这些诗句当中表现得最为痛快淋漓。

P2-3

序言

“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这是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句子,意思是说:引辞明理,举事徵义,这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他的笔下,前人的诗文名句和典故成语俯拾皆是,并且引用得恰到好处,看似信手拈来,却与通篇浑然天成,在文章修辞上堪称画龙点睛。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常常别出心裁地赋予这些诗文典故新的含义,使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所以即使仅仅从文学的角度看,毛泽东也不愧为卓然大家。

但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的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文献,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历史记录。因此,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所徵之“义”,所明之“理”,无疑有着远远超过其文学修辞功能的深远意义。解读和阐发这些精微之言背后的远旨大义,就成为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独特视角。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著作中辑录前人诗文名句和典故成语近200条,在正确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思想发展轨迹,对这些诗文典故的深刻内涵加以阐发。在行文方式上,首先给出诗文典故的原始出处,略述其本意;对其中较为隐晦的喻意,根据我们的理解稍做发挥。其次,对所引诗文典故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作出分析和研究,引出对一定历史事实或作者某一个方面的思想叙述和阐释。

全书基本以一句(个)诗文典故为题分篇;在两句(个)以上诗文典故出现在一段话中,其意义又难以分述时,合为一篇,以“/”分隔。篇目排列,基本按诗文典故出现于作者著作中的时间顺序编次,见于原著两处以上者合并成文,按首次出现的时间为序列次。为便于读者查找,还将这些诗文典故按首字笔画顺序做出索引,附于书后。

最后还需说明,以这样的形式解读毛泽东著作,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发展的脉络,是我们的一种新的尝试。由于学识所限,其中舛误之处一定在所难免。我们愿借用毛泽东的一段话自勉:“我们的东西,只当作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希望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来适应我们民族的需要。”

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愿以这本小书,作为我们学习伟人、缅怀伟人的心香一瓣。

                       编 者

                       2003年7月

后记

本书摘取的诗文典故和毛泽东著作例句,主要取自以下三部著作:

《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第2版,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1—8卷),1991年、1996年、1999年第1版,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诗词集》,1996年第l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主要参考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传》(1893一1949)等书,并引用了其中一些史料,在此对有关编撰者表示感谢。为便于阅读,书中引文除个别在文中加以说明外,一律未注明出处,敬请读者谅解。

还需说明的是,毛泽东著作中出现的诗文典故,远远不止本书中收录的这些。我们摘取的标准和范围,主要是我们认为能基本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且内涵丰富,能够敷衍成文的一部分。

本书在编撰和修改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文献出版社李月兰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和科研管理部有关同志,也认真审核了全部书稿。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参加本书资料提供及部分写作的还有:梁营、武延超、李风龙、史全伟、梁晨、唐斫等同志。

                          编 者

                          2003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永祥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4519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84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