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各领风骚数百年/同一首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让您开心而不是让您“受罪”、供您享受而不是供您“学习”的诗词读本。

随意翻开,您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侂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您增长了见识,您中寓了谈资,您刷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您进来了,您感受并且享受了。您漫小经心仃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您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您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内容推荐

《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同一首诗”丛书之一,本书以全新创意,重新激活中国古典诗词,再现诗词本身的乐趣和快意,是一本让读者全面欣赏古典诗歌的读本。晚唐以来,词人迭出,风骚各领,李后主的春花秋月刚了,苏东坡就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虽然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有着载不动的许多愁,却挽不住楼前流水尽朝“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本书!

目录

编者说我“诗”故我在/1

作者说人去余音未散,夜夜梦回唐朝/5

导读同一首诗,N种读法/8

第一章 我已从头识破,赢得当歌临酒,欢笑且随宜/1

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2

苏东坡和佛印斗智/10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20

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催倒/27

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32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39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47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55

第二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3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64

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76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81

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88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96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102

乌台诗案与绝命诗/111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15

20岁年轻人必须尝试的50件事,132

第三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37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138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144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150

一旦归为臣虏/155

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好/160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170

槐花黄,举子忙/183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189

第四章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193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194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199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209

自古佳人多薄命/216

第五章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25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26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233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240

尊老敬贤,应该应该/246

世上乞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255

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267

名句索引/273

网上评论摘编/285

试读章节

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密州太守是苏轼当过的最穷的官。

从杭州通判到密州太守,官是升了一级,人却从人间天堂一下到了穷乡僻壤,生活水平更是从小康社会一下出溜到了温饱线之下。

说出来都没人信,作为城市一把手的苏轼太守和二把手的刘庭式通判居然连饭都吃不饱!每天下了班打了卡就像两匹老马一样直奔城墙而去,两个人睁着四个大眼珠子四处转悠,希望能找点杞柳、野菊之类的花花草草填巴填巴。

刘庭式吃得快,逮啥吃啥。苏轼这边还没嚼完一棵,老刘那里已经啃完一片了。苏轼很佩服他的野外生存能力,有一天草也不吃了看着他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苏轼强烈建议刘庭式参加“挑战者”野外生存活动,他说:“哎,刘通,我觉得你不像通判哎,像通吃!对——连你的名字听起来都像!”

苏轼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激动。

刘庭式摸着肚皮有点小害羞,满嘴草汁,一笑露出两排大绿牙:“这个吗……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奇怪的是就这样满地找食儿吃的日子里,苏轼不仅没掉肉,反而还长胖了!甚至连白头发也变黑了,在《超然台记》中他说自己:“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连太守都吃成了草食动物,密州城一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就更甭提了。苏轼的心迅速从淡妆浓抹皆相宜的西湖中跳了出来,面对密州百姓期待的目光,他只说了一句话就和大家站到了一起。苏轼说的不是“同志们辛苦了”,他拱拱手,大声说:“各位,俺是苏轼!”

那时候他还不叫苏东坡,过了许多年,当地的老百姓提到这位苏大人仍然是热血沸腾:“苏轼,那是俺们自己人!”在黄州自号“东坡”后,苏轼说的那句话在密州百姓口里也就成了“俺是苏东坡”,流传至今。

俺是苏东坡,这才是正宗口味的大词人!

苏东坡1036年出生,1101年去世,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不过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林语堂先生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P2-3

序言

《唐诗地图》最为风行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深圳一位作者打来的,说他也写了一套有关诗词的书,跟同类的书不同,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出版。我请他先寄一些过来看看。过了几天,我就读到了这套书的部分章节。

这套书的确与众不同。虽然同样是围绕诗词,可它结构这些诗词的方式很不一样。它首先没有受年代的局限,从《诗经》到现代新诗,只要是觉得好的,皆入法眼。它更加没有沿袭按作者或按主题编写的惯常思路。这上千首诗词,先被作者融会于心、共冶一炉,然后,依照写作之时的感觉、意绪或者思考,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排列组合,伴着意识流般形散而神不散的自由风致,通过作者那一手灵动漂亮的文字,汩汩而流,自然而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作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侃侃而谈,不光品味诗词、月旦人物,而且纵横古今、上天入地,穿插了大量历史知识、文化典故、趣闻逸事乃至当红段子。

这样的内容,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学养,这样的态度,复合而成一种醇厚的趣味。我想,这正是这套书最富魅力也最难克隆的地方。

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看莎士比亚,是因为幼年时老师强迫种下的恶果;林语堂也说过,许多中国人离校以后终生不再读诗,是旨趣未到而学校逼其必做所致。我们对这样的经验一点也不陌生。就是功利化的、本末倒置的、活生生抽掉趣味与快乐的被异化了的语文教育,败坏了我们对美丽诗词的胃口。从小到大,被迫背下的引不起太多感觉的诗句越多,我们对诗词的兴趣消失得便越彻底,这真是太可悲了!

看得出来,作者努力让诗词回归自身,还原被失败的教育遮蔽直至扭曲了的诗词本身丰富的趣味。他不引导您去探究诗词的原意,琢磨作者表达了什么;他更多地怂恿您放开怀抱,追问自己从诗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在这套书里面,没有意识形态,没有正统观点,没有中心思想,也没有什么专家意见;有的,是突出的个人感受,是借由个人感受重新释放出来的浓缩在诗词当中的人生与情感,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趣味盎然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

也就是说,这是一套让您开心而不是让您“受罪”、供您享受而不是供您“学习”的诗词读本。随意翻开,您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夜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您增长了见识,您丰富了谈资,您刷新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您进来了,您感受并且享受了。您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您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您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在眼下这样一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欲望奔突的时代、消费至上的时代、信息过剩的时代、流行文化的时代、行色匆匆的时代和全球化的时代,自我因为受到太多不同方向的牵引而离心离散离异并终至花果飘零。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葆有一缕唐诗宋词的芬芳,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为包括《唐诗地图》和《宋词地图》等在内的“文化快旅”丛书(本社,2004年6月)所写的“策划者说”中,我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依稀感觉,经过十几二十年太多的物质、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潮流异常密集的压缩饼干式的狂轰滥炸之后,中国的心灵,可能开始向往经典的恒定、经典的纯粹、经典的隽永,以及经典所特有的已然陌生却终究亲切的深刻的‘故园之思’。”

当时还是“依稀感觉”,现在显然“强烈觉得”。我强烈觉得,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亲炙中国诗词经典的优雅与美丽,完全是一种福气。这些诗词的经典,是物质之外的性灵,是流俗之上的精华,是驳杂之中的单纯,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欲望的解药,是现实的想象,是此时的别处,是人文的温暖,是乡愁的慰藉,是无尽流浪途中远方那一盏撩人的灯火,是中国心灵对文化深处精神密码丝丝入扣的认同,是无可替代的贴心会心与舒心,是离散的自我的向心之力和凝聚之气,是家,是“在”。怅望青山,仰观白云,我“诗”故我在!

所以,当我终于读到作者孙涛近150万字的全部书稿的时候,我震撼,我感动!

孙涛今年才35岁,为了完成这套书稿,花了整整15年。在查找资料的阶段,他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几乎翻遍了深圳书城数千册相关书籍,手抄的笔记高可盈尺。着手编写之初,还没有电脑,他手写的初稿达20多万字,修改时又逐字逐句抄了三遍;中途鸟枪换炮,他全凭一己之力将书稿输入电脑,结果打字速度突飞猛进,至今仍然保持每分钟一百多字的速度。最后修订,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宁可惨淡度日,也辞掉所有工作,专心致志,隐居偏僻小镇10个月!

孙涛通过坚韧的工作,对他心目中上千首中国经典诗词,进行了个性化的和时代性的演绎。他替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读者,开凿了一条通往诗词世界的迷人之路。一旦上路,您将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因为孙涛,读者诸君您有福了。饮水思源,我们都应该感谢他。

孙涛这套大书,对我们的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除了通常的工作,我们还自动担负起“导游”的职责——作者铺路,编者导游。我们做了多种形式的提示,立起了不少路标,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入口”进来,从容上路,各取所需。我们还专门炮制了《同一首诗,N种读法》,就在后面。这是说明书,也是导游图,您可以参照。您当然也可以完全弃之不顾,凭着自己的性情与智慧,自我探索,走出只属于您自己的私家路径。对于这样的读者,我们首先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

我们还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反弹琵琶之举:不要图片。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诚然。我们拿到这套书稿的第一反应,也是要图文并茂地处置之。可后来我们放弃了这个惯常的想法。哪怕是再精美的图片,一旦具象,一经坐实,总难免固化、收窄和侵略读者您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我们就想保留诗词自身开放的想象空间,好让您更加不受干扰地以自己的个人视野与之交融,升华出更高的审美境界;让诗词更充分地呈现出纯粹的文字之关和韵律之美。图片当然自有图片的美;可在图片泛滥无孔不入目迷五色审美疲劳的时节,不要图片,素面朝天,是不是反而有一种以白当黑返璞归真的清新空灵之美?这还得请您来判断。

谭庭浩

2006年1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各领风骚数百年/同一首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4657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