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
内容
编辑推荐

传奇巾帼一生守侯,患难夫妻悲欢离合!外婆是西沉的弯月,外公是东升的旭日,月到半夜,日在中天,他们其实都是寂寞的。外公外婆的传奇,成为永久的爱情悲剧。

本书是第一部由毛泽东、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以当代人视角,全景式图文并茂讲述百年毛家史。本书同时也是一部以与毛泽东关系至亲的四位女性为主角的女性史和影像史。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由毛泽东、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书中撷取贺子珍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1929年、1939年、1949年、1959年、1969年和1979年,描写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传奇人生和爱情故事以及贺家三代女姓的百年历程。贺子珍是毛泽东的患难之妻,中央红军长征“三十女杰”之一。她与毛泽东相濡以沫,度过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在井冈山枪林弹雨下掩护毛泽东,在长征的披荆斩棘中照料毛泽东,在“王明路线”的风刀霜剑前支持毛泽东。长征结束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治病,从此飘零异国,寂寞守望。然而,毛泽东与贺子珍彼此始终难忘对方。建国前,贺子珍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幽居休养。1959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庐山相会,为毛贺爱情添上一抹亮色。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在毛泽东遗体前泣不成声。他们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

目录

前言

1929离别井冈

1939情牵延安

1949守望天津

1959相会庐山

1969幽居上海

1979梦圆北京

附录贺子珍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959年 相会庐山

终年笼罩在云雾中的江西庐山神秘莫测。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分别22年后,我的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在此相会。这次相会是外公外婆平生最后一次见面,为他们的爱情添上了一抹亮色。

为什么会有庐山相会?这要从外婆从上海搬到江西说起。

据妈妈说:1954年外婆在上海发病以后,经常得到组织通知,让她到外地住一段时间再回来。这种安排很是频繁,外婆被搞得莫名其妙。原来,外公在1953年60岁生日时第一次视察上海,从此便多次来往于北京、上海、杭州之间。那时外公住在兴国路,距离外婆寄住的舅公家泰安路很近。

现在看来,组织上的这种做法也许是好意,出发点应该是不想让外婆受刺激;或许也有避免毛贺相会的考虑。然而后果是久而久之让外婆明白了:主席来,我就得走。她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病情更加恶化。妈妈说:外婆不愿意住在上海了。

上海党史部门对外公来沪次数有过统计:1955年9月、11月、12月共三次,1956年1月、2月、11月共四次,1957年3月、7月、9月共三次,1958年9月一次。三年共计十一次,外婆的苦恼可想而知。 1954年10月,舅公被派往西安,后担任西北工程管理总局局长。当时外婆正在大病之中,外公来信请舅公代为照顾。思来想去,舅公夫妇决定把惟一的女儿——我的小平姨留在外婆身边,还委托新四军老战友,贺家近邻赖少其夫妇代为照顾外婆。“远亲不如近邻”,赖少其由于对舅公的友情和对外婆的同情惹祸上身。根据其夫人曾菲及赖少其传记的介绍,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56年7月的一天上午,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的外婆发现:舅公的朋友赖少其和自己同住在一层楼上,她急切地呼喊着:赖部长、赖部长……(赖少其曾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当时赖少其刚刚办好出院手续,正准备离开。他问道:贺大姐,找我有什么事吗?

外婆说:赖部长,我没有病,不愿意住在这里,请你带我回家吧!赖少其发现外婆当时既苍老又憔悴,而且神情有些紧张,几乎是带着哀求的口吻在向自己讲话。他说:贺大姐,你身体不好,住在这里,是组织的照顾和关心……外婆不等他说完,就急忙说:不,不,不,赖部长,我确实没有病,我见到这些穿白衣服的人就害怕!

赖少其还是劝慰了外婆一番,要她安心留在医院治疗。外婆更加着急,一把将他手中的会议文件袋抢去,说:不,不,你出院,我也要出院!我哥哥不在,你就要负责把我送回去。赖少其只好再次好言相劝,医生和护士也过来连拉带哄。外婆一步一回头望着赖少其,被众人簇拥回病房去了。

P93-94

序言

从记事儿开始,我就知道自己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外婆。然而关于外婆贺子珍与外公毛泽东之间的故事,我所知不多。

外婆身材高而瘦,总是一根接一根抽烟,有时又着腰独自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偌大一个家,似乎只有她和依偎在她膝下的我,而我们祖孙两人又总是沉默着的。

上小学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外公是谁,在妈妈的书里读到了外公与外婆的故事,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外婆。我忽然想起:外婆抽烟和叉腰的姿势是那么像外公!外婆无声的背后,更激起我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当年她和外公走到了一起?为什么她离开外公远走它乡?为什么她这么多年孤身生活?为什么她一直不能去见外公?……

在寻访外婆心灵和人生之路的日子里,我去过她所到的许多地方,访过认识她的许多人,看过描写她的许多书。我想读懂外婆,想知道养育我成长的外婆到底是怎样一位女性?她的一生究竟是如何不容易!我选取了外婆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把自己对这些经历思考和探求的结果记录下来,就有了现在这本书。

转眼间,外婆去世已经20年了,当年她膝下那个小女孩也长大了。在伏案写作的时候,我眼前总会浮现外婆的样子,觉得她又抽着烟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又着腰走在阳台的地板上。走着走着,外婆在我的对面坐下。温暖的阳光照着她的白发,外婆慈祥地望着我。

我不禁开口问道:外婆,您和外公有怎样的故事?您心中的外公是什么样子?您最后一次见到外公时,又是怎么想的?这些您从来没有对我说过。现在,可以告诉我吗?您、妈妈、我,已是整整三代人,您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这次外婆不再沉默,而是微笑。她发现外孙女在提问,在探求,不再是当年那个怕羞内向的小女孩了。她放下了手中的烟。那么,就让外婆开口,听她讲讲那过去的事情吧……

是为前言。

孔东梅

二00四年中秋

后记

这本书首先是在贺家亲人关心下产生的,海峰姨、小平姨、汪洋姨和春生舅舅给予了无私支持。记忆的闸门打开后,有时电话一通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们把心中积存已久的怀念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

让人感慨的是:“永新三贺”一代人中最后的长辈,为本书提供大量第一手材料的舅婆李立英已于2002年去世,没能亲眼看到本书出版。在此,我向她老人家送上迟到的谢意。

我还必须尽量采访外婆当年的战友。老人家年事已高,时不我待。当我动意下笔时,外婆井冈山时期战友还有五位,其中身体状况最好的彭儒奶奶接受了我的采访;与外婆一同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三十位女战士还有七位,我采访了刘英、邓六金、钟月林、谢飞、王泉媛和危秀英,还有很多红军时期与外婆相识的老人。

“您认识我外婆贺子珍吗?”“想跟您聊聊我外公和外婆的事……”我与每个采访对象都以这样的口气聊天,很多时候不得不在他们耳边大声复述这两句话。说着说着,很多老人往往不再显得龙钟老态,而是沉浸在回忆中,不断在心底挖掘着深埋的宝藏。最后总是忘记自己还在病床上,或是到了该去医院检查的时间,似乎眼不花了,耳不聋了,我的音量也可以降下来了。

在此,我祝愿健在的外婆的战友,这些可敬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健康、长寿!感谢给予我热情协助的老人的家人、秘书及身边工作人员。

书评(媒体评论)

海内外有关毛泽东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由其亲人编撰,以当代人视角,全景式图文并茂讲述百年毛家史,还是首次。本书同时也是一部以与毛泽东关系至亲的四位女性为主角的女性史和影像史,以老照片引出家庭记忆的叙事方式,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探索。

——《中国图书商报》

书中细说对毛泽东这样在中国历史留下深远影响人物的认识,必将引发读者极大关注。作者以毛泽东、贺子珍外孙女的身份,从伟人后代和当代女性双重视角出发,将女性、婚姻、家庭等内容娓娓道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同其它写历史人物的书相比,东梅的文字是年轻有活力的,讲到的人物也随之鲜活起来,毛泽东、杨开慧,贺子珍、江青、毛岸英……精心选用的整幅黑白旧照,里面的人目光安静地望着你,仿佛在为她的讲述作明证。

——《北京娱乐信报》

与类似的革命历史题材书籍相比,该书有着不可替代的回顾视野,而作者的朴素心态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青岛日报》

在她的寻根路程中。她觉得自己与外公走得很近。她感受到了外公的气息,她用一种文化的形式完成了《翻开我家的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

——《扬子晚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东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8050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4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