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在高处
内容
编辑推荐

比高处更高,比远方更远。万科的董事长王石正在实践一种新生活:万科领跑中国房地产业的同时,他的心灵却依然在生命之途自由呼吸。在皑皑玉珠峰,在海明威的乞里马扎罗山,在迢迢青藏万里路……

内容推荐

众人皆知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爱登山,却少人知晓他为什么喜欢登山,尤其是登雪山。《生命在高处》中,王石亲述了他攀登珠峰、征服北美最高峰麦金利,穿越非洲大裂谷登顶乞里马扎罗山的探险历程,还有青藏万里之行的见闻……看着王石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冒险,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登山的魅力就在于它可能危及生命。也许这同样是王石的心态之所以能凌驾于其他的企业家之上的原因。

王石有句名言:“登山就是一种生活。”《生命在高处》朴实的语言就是实实在在地记载着生活,这一路的晴雨变化、风景转换都似人生的丰富多变,他似乎比别人更有能力把握生活的航线。

王石,正在实践一种新生活:万科领跑中国房地产业的同时,他的心灵却依然在生命之途自由呼吸,在皑皑玉珠峰,在海明威的乞里马扎罗山,在迢迢青藏万里路……

目录

序 给灏铮推荐的书“INTO THIN AIR”

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第一篇:在高处

生命的承诺——活着回来

山就在那儿,可以一次两次去登,但生命只有一次。其实生命的承诺就是对自己的承诺,“活着回来”是对生命欲望的恪守,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仰,对土地产生的引力。回来是为了更好的放飞,放飞又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走进东非大裂谷

在西高峰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尸首,是尸体还是尸首?对,是尸首。这证明还没高山反应嘛!雪豹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呢?没有人作过解释。

阿拉斯加麦金利

管理处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是各国登山队用彩色大头针钉在所来自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地区部分已经被大头针钉得密密麻麻,而亚洲部分的大头针大多钉在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其它国家则寥寥无几。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则是一片空白。

北大山鹰精神永存!

从某种角度看,北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兼容并蓄的民主精神。山鹰社的登山活动更多体现了挑战自我、不畏艰难的自然环境、强壮体魄,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恰是传统北大精神所缺少的,更是中华民族所缺少的。

逐鹿林州,天兵太行中秋飞伞罗浮山

中秋1997年西藏行,在珠峰在本营见到一具黄色的滑翔伞衬着珠峰的背影滑翔,那是苏格兰登山队长攀登珠峰前的热身。多么浪漫刺激的画面啊!从西藏回来开始寻找滑翔伞训练营。通过北京朋友的介绍,加入了训练场设在十三陵水库邙山的华联滑翔俱乐部。训练只用4个训练日,完成训练课程就可领取飞行证。当时8月份,鼓动度假的女儿也加入飞伞训练班……

第二篇:在路上

塔斯马尼亚的初冬

美国琐记

青藏万里行

试读章节

就那两句。只要你一提乞里马扎罗,10个人里有9个就会:啊,海明威《乞里马扎罗的雪》!但我敢打赌,100个人中有99个没看过海明威这本小说,但大都知道小说开头“被风干冻僵雪豹”的描述。我们那个时代读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的小说,普希金的诗,中国作家茅盾的《子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美国作家翻译过来的是杰克·伦敦和马克·吐温的。

嘿嘿,老王可是喜欢斯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的《高龙巴》.杰克·伦敦的《海狼》,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牧场女孩梅吉和大主教拉尔夫,科西嘉岛上的挽歌女,惊涛骇浪尖上弱肉强食的船长,于连那张苍白脸上那双大而黑的眼睛……嘿,时下的都市人哪还有时间和耐心看长篇小说?吃饭吃快餐,精神消遣靠电视连续剧。老王周末可以同女儿一气儿看10个小时的青春偶像剧。人歪倚在沙发上,电视遥控开关一打开就一直泡下去,心里想着不能老这么傻看呀,去公园、书店、超市、比萨饼屋随便什么地方走走也好,但人懒懒的就是不肯动弹,哪怕是屁股挪挪窝。患了双休日懒惰症,不可药救的顽症,就像牛皮癣。其后遗症是思维迟钝、体重超重。为什么来非洲?为什么登乞里马扎罗?就是为摆脱城市现代文明造成的精神牛皮癣症〕你看,自进山以后,每天都能静静地读书,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已经在看第二遍。这种书,静下心来读的感受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是每天行走的时间很少超过6小时,消耗不够,减重效果不明显……

“咿—呀—哎—咿—”

怪异的声音把我从恍惚中唤回真实的世界,脚下的碎石伴随脚步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刚才是和谁在对话亦或自问自答?

“喔—咿咬哎—”

又一声长长的怪叫。我打了个激灵,完全清醒了。仰头是满眼繁星,这才判断那诡秘的怪声来自身后老魏的喉腔里。

“老魏,你搞什么鬼?”

“太困,实在想睡觉,睡五分钟也好。”

“你走前面,抬头望望,左手边,看到了吗?北斗星,对上了?看那颗亮晶晶的北极星,真美呀!这满天的星斗使人想起藏北,在那好像伸手就能摘到星星。哎,你是什么星座的?我给你找找。”

老魏没有应答,步伐超过了我。后面还有刘健和一位PORTER,再后面却不见小李欣、大李星和次洛的踪影。我看表,已是凌晨03:27分。已经走了近4个小时,按照7到9个小时行程计算,还有一半的路程。继续默默地行走。遇到陡峭的路段,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每一探都扎好登山杖再迈出脚步,避免哗哗流淌的碎石把人捎带下去。

次洛追了上来,低声通报后面的故事:“小李欣不适应碎石路,走得很辛苦,速度很慢,开始动摇登顶的信心。在继续登还是放弃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准备抛硬币来决定是继续登还是下撤。最后大李星撤下来,李欣才决定同大李星一起下撤。哎,老魏,别睡,不能睡。”

“就睡一分钟。”

“不行!”

一行晃动的灯光继续往上蠕动。

超过一队老外,擦肩而过时轻轻道声:HOLLO!感觉到对方队里有些上了年纪的队员。又超越了一支队伍,而这支来自中国大陆的队伍也被后面的队伍超越着。一支支登山的队伍汇成蜿蜒逶迤的长龙向山顶顽强地、不可遏止地逼近着,逼近着,就像一股缓慢流淌的哧哧冒着青烟的滚烫岩浆流。

交易结束了,主人邀客人到客人家里做客。座房舍相连一座单体也就7-8平方米,包括两个铺兽皮的“睡房”和做饭的火堆。房子的高度仅1.6米,进去需猫腰,3个成年人进去就挪不开身了。建筑材料如同篱笆,外加泥巴和牲畜的粪便。主人盛情地端出饮料.是牛奶和马血混合制成的。尽管我们个个牙干舌燥,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按现代人的眼光,这里的生活条件很简陋、贫穷、艰苦,说是生活在石器歇代也不为过。

原来以为马赛人是狩猎为生,一了解才知道马赛民族不但不打猎,而且从来不吃野生动物这也许是马赛人能和大自然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原因。离开马赛村落之前,族长在族人的簇拥下,笑吟吟地同游客合影。挥手道别的时刻,族长却掏出两张美钞,要求兑换坦桑尼亚先今,兑换率高于官方牌价10%。嘿,看不出族长是位精明的生意人呐!

汽车上路,马赛人成了大家议论的主题导游手册中这样介绍:在东非200多个部族中,马赛人是很独特的。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下,马赛族是少有的仍保持自己传统和服饰风格的部落。马赛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的游牧民族,2100年前南下,寻找水草,追随着雨带迁徙,形成了今天的马赛人。马赛人服饰特点鲜明:男人披“束卡”,就是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肩上、由于布料的颜色是统一的红底黑格,很容易辨认。马赛男人都携带一根圆木棍或标枪,用于防身、赶牛。

黑人司机特别强调说:即使进城逛街,马赛人都要携带一根棍棒。冯仑说:在中国大街上携带棍棒,不是保安人员就是神经有毛。病黑人司机说:政府特许马赛人持棍棒,其他人是不允许的。冯伦感叹:享受治外法权呀,爽!

黑人司机接着说:马赛人还有个特殊的风俗,部族之间偷或抢牛的行为被视为天经地义,政府对此也网开一面。否则,许多马赛男性青年就要因为盗窃罪蹲大牢啦冯仑说:光抢牛多没劲儿,抢女人吗?黑人司机回答:拥有牛就拥有女人,女人是用牛换来的。

序言

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朗拒绝。

锁征迷雾乱云中的珠峰恰在我们到达珠峰大本营的黄昏时分豁然出现在眼前,同车的人没有一个言语。我呆呆望着,心里默念:珠穆朗玛峰,我们来啦,这是1997年9月。

在珠峰大本营,负责接待10支外国登山队的中方联络官也热情地接待了深圳来的两位不速之客。晚上,高山反应让人难以入眠,我们靠聊天消遣时间。聊天内容围绕着一年前珠穆朗玛峰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山难:1996年春季珠峰南坡4支探险队伍中的9人死亡,其中包括著名登山家新西兰人霍尔和美国人费希尔,另有3人在5月底相继去世。那晚还谈到中国登山史最惨重的山难:梅里山难。

1998年台湾登山家吴锦雄先生送了我一本《INTO THIN AIR》这是专门记述1996年珠峰南坡山难的书。作者乔恩·科莱尔是美国著名记者,本身是个业余登山高手,参加了霍尔组织的探险队,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山难全过程。其激情的描述、冷峻的反思和翔实的珠峰史料令我爱不释手。连续三个夜晚读完,掩卷沉思再读第二遍。

登雪山终归是项危险的行为,而且毫无疑问,这种危险将永远存在。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这在登山运动不普及的中国大陆难以被人理解,就是在美国社会也不被理解,“美国公众对登山缺乏世代相传的民族同情心,这一点与欧洲的山麓国家和孕育了登山运动的英国不同。” (摘自《珠穆朗玛峰》)对登山有深刻认识的科莱考尔是怎样理解的呢?作者引用了罗伯特《犹豫时刻》中的话,“……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讲得多么精彩!人生的自我挖掘自我挑战,也许造就是冒险运动的理性所在。从1999年攀登玉珠峰,博格达、雪宝鼎,2000年启孜峰、章子峰到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项极限运动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2000年5月、我在珠峰大本营同黑龙江的阎庚华先生朝夕相处。章子峰的队友均感到老阎独自登珠峰凶多吉少,劝老阎放弃登顶,但此时的老阎怎能放弃?壮士上路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青海玉峰也传来5位年轻登山者遇难的噩耗。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可以得到纠正,妥协可以弥补过失,但在特定的雪山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将生死攸关,无论你是登山的初学者还是一流登山高手都不能例外。

在《INTO THIN AIR》中,作者科莱考尔对霍尔和费希尔的死因进行了近乎冷酷的分析,有骄傲轻敌的因素,也有来自商业竞争的压力……从书中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教训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此外,这本书也可以说是珠穆朗玛峰编年史的通俗读本,尤其对初学登山者,不可不读。今年从玉珠蜂回来,在北京同中国登山队的教练聚会,其中还有北京青年报的记者王灏铮。这位被中国登山队视为自己人的青年女记者向我约“推荐一本书”的稿件,截稿时间为5月底。我趁出差间隙说了上面这些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在高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34137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3-01-01
首版时间 2003-01-01
印刷时间 200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