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内容推荐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梁启超是一位集政治家与学问家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从戊戌维新到护国战争,他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政治话剧;从万木草堂到清华研究院,他又留下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理论著述。其中《清代学术概论》就是梁启超的一部力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清代学术概论》的姊妹篇,两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但两书的着重点有所不同。《清代学术概论》篇幅较小,言简意赅,重点在“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篇幅较大,内容充实,重点在“史”。

目录

一 反动与先驱

二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三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中)

四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下)

近三百年学术史附表

五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附:孙夏峰李二曲

余姚王学家李穆堂

六 清代经学之建设--顾亭林 阎百诗 附:胡脑明 万充宗

七 两畸儒--王船山 朱舜水

八 清初史学之建设--万季野全谢山

附: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

九 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张杨园 陆桴亭 陆稼书 王白田

附:其他

十 实践实用主义--颜习斋李恕谷

附:王昆绳程绵庄恽皋闻戴子高

十一 科学之曙光--王寅旭梅定九 陈资斋 附:其他

十二 清初学海波澜余录

十三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经学 小学及音韵学

十四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校注古籍 辨伪书 辑佚书

十五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史学 方志学 地理学及谱牒学

十六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历算学及其他科学 乐曲学

试读章节

考证学直至今日还未曾破产,而且转到别个方面,和各种社会科学会[合]发生影响。虽然,古典考证学,总以乾、嘉两朝为全盛时期,以后便渐渐蜕变,而且大部分趋于衰落了。

蜕变趋衰落的原因,有一部分也可以从政治方面解答。前文讲过,考证古典之学,半由"文网太密"所逼成。就这一点论,雍正十三年间最厉害,乾隆的前三四十年也还吃紧,以后便渐渐松动了。乾隆朝为清运转移的最大枢纽。这位十全老人,席祖父之业,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自谓"德迈三皇,功过五帝"。其实到他晚年,弄得民穷财尽,已种下后来大乱之根。即就他的本身论,因年老倦勤的结果,委政和珅,权威也渐失坠了,不过凭借太厚,所以及身还没有露出破绽来。到嘉庆、道光两朝,乾隆帝种下的恶因,次第要食其报。川、湖、陕的教匪,甘、新的回乱,浙、闽的海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跟着便是鸦片战争,受国际上莫大的屈辱。在这种阴郁不宁的状态中,度过嘉、道两朝四十五年。

那时候学术界情形怎么样呢?大部分学者依然继续他们考证的工作,但"绝对不问政治"的态度,已经稍变。如大经学家王怀祖念孙抗疏劾和坤,大史学家洪稚存亮吉应诏直言,以至遣戍。这种举动,在明朝学者只算家常茶饭,在清朝学者真是麟角凤毛了。但是这种一两个人的特别行动,还算与大体无关。欲知思潮之暗地推移,最要注意的是新兴之常州学派。常州派有两个源头,一是经学,二是文学,后来渐合为一。他们的经学是公羊家经说--用特别眼光去研究孔子的《春秋》,由庄方耕存与、刘申受逢禄开派。他们的文学是阳湖派古文--从桐城派转手而加以解放,由张皋文惠言、李申耆兆洛开派。两派合一来产出一种新精神,就是想在乾、嘉间考证学的基础之上建设顺、康间"经世致用"之学。代表这种精神的人是龚定庵自珍和魏默深源。这两个人的著述,给后来光绪初期思想界很大的影响。这种新精神为什么会发生呢?头一件,考证古典的工作,大部分被前辈做完了,后起的人想开辟新天地,只好走别的路。第二件,当时政治现象,令人感觉不安,一面政府钳制的威权也陵替了,所以思想渐渐解放,对于政治及社会的批评也渐渐起来了。但我们要知道,这派学风,在嘉、道间,不过一支"别动队"。学界的大势力仍在"考证学正统派"手中。这支别动队的成绩,也幼稚得很。

咸丰、同治二十多年间,算是清代最大的厄运。洪杨之乱,痛毒全国。跟着捻匪回匪苗匪,还有北方英法联军之难,到处风声鹤唳,惨目伤心。政治上生计上所生的变动不用说了,学术上也受非常坏的影响。因为文化中心在江、皖、浙,而江、皖、浙糜烂最甚。公私藏书,荡然无存。未刻的著述稿本,散亡的更不少。许多耆宿学者,遭难凋落。后辈在教育年龄,也多半失学,所谓"乾嘉诸老的风流文采",到这会只成为"望古遥集"的资料。考证学本已在落潮的时代,到这会更不绝如缕了。P26-27

序言

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8年,史称民国时期。与政治经济衰败不相对称的是民国学术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整理,西方文化高强度地影响着当时学人的思维和视野,一时间著述兴盛、流派纷呈。为保存、借鉴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促进当今学人在更高层次上研考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接融合,同时使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更见系统性,我们编选了这套《民国学术经典文库》。考虑到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时代学术发展轨迹和现今出版状况,我们的编选工作按如下要求进行:

1.入选范围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中国学人发表的重要学术著作;个别作品虽初版于1912年前(如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但时限接近,且影响主要发生在民国时代及以后,故酌情选入。

2.一些入选范围内的著作其学术地位虽很重要,但有近年出版的简体横排单行本,查找较为方便,故只酌情收选。

3.选收进本文库的作品,原多为繁体竖排本(少数作品在收入作者个人文集时改成了简体横排),现统改为简体横排本。

4.个别作品的编校参考,吸收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同致谢忱。

5.一些书原版中的外国人名、地名、书名等,译法与现在通用译法有别,为存原貌,不作更动;"的、地、得"等副词用法、异体字、通假字等,一仍其旧;标题层次也多与原版本近似。原版的个别印刷错误,本次编印时作了修订。

6.个别著作的一些观点、提法等,明显带有时代局限性,为保持原著的完整,本次出版,极少删改。相信读者会用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取其有用,舍其不足。

编选这样较大规模的学术文库,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海内外专家读者指正。

1995.12 2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07191
开本 32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1996-03-01
首版时间 1996-03-01
印刷时间 200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