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的蓝天,洁白的帐篷,奔跑的马匹,自然与生活的融合诗意的生活,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在西藏期间的所见所闻,将一个完全真实的西藏展现在读者面前。《西藏风情》这本图册也会给读者带来一次精彩绝伦的西藏风光和风情之旅。
| 图书 | 西藏风情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苍穹的蓝天,洁白的帐篷,奔跑的马匹,自然与生活的融合诗意的生活,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在西藏期间的所见所闻,将一个完全真实的西藏展现在读者面前。《西藏风情》这本图册也会给读者带来一次精彩绝伦的西藏风光和风情之旅。 目录 第一章:雪山胜境 第二章:民俗风情 第三章:节日文化 第四章:民间艺术 第五章:宗教信仰 试读章节 寺庙屋顶上的莲花法轮和神鸟 西藏的寺庙气势非凡,一个重要原因是选址。绝大多数寺庙都依山或坡而建,随着山势坡度的起伏,寺庙内的建筑也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一寺庙所占面积就是一座山,从远处眺望,简直就是一座城,方圆数里,甚至数十里之内,此醒目,不能不让人产生气势非凡之感。 西藏寺庙另一个气势非凡的重要原因是其富丽堂皇的寺庙屋顶。这些建筑的顶上,尤其是重要的佛殿、灵塔殿上,一般都有巨大的镏金铜瓦的金色的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顶灿烂辉煌。在金顶的屋脊,装饰着铜鸟、宝瓶、金鹿法轮等,屋脊四角翘起,悬着随风而响的铜铃和铁板。除了金顶,一些建筑顶部还盖有金阁、金亭。P17 后记 把高原风情带给你 张晓明 在30年前第一次进藏时,我并没有觉得西藏有多么美。想来,那时既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没有欣赏美的人生体验,美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日子像书一样一页页翻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阅历的增加,对西藏的感受,日渐丰富和真切起来。近几年进出西藏,常常是一个惊奇连着一个惊奇,有时甚至为高原的风光、风情的原真大美感动得泪流满面。 2003年是藏历木羊年,藏族传统上有羊年转神湖的习俗,我们也千里迢迢地赶去转湖。刚刚搭上飞往拉萨的班机,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位于海拔4700多米的藏北羌塘草原。清晨我们从拉萨出发,夜雨把拉萨洗得像新的一样,清新、清爽。绿色的树,从拉萨弥漫出来,顺公路一直伸延到羊八井,远处的山脉岩层缤纷而狰狞,记录了地壳突起时扭曲和断裂,古老的岩石上长满了青苔,好像穿上了绿袍。过了羊八井、当雄,海拔渐行渐高,树越来越矮,逶迤的雪山越来越近了,大片的草地出现了。放眼望去,头顶是蓝天,中部是雪山,下面是绿色的草地,特别纯净,美丽逼人。草地上的羊群披着阳光,逆光看去,像一粒粒珍珠。 汽车一路向北,念青唐古拉莽莽苍苍一大片冰峰雪岭,绵延百里。关于这座山有很多传说,有时候它是一个佩铁剑、挽长弓、穿玉铠甲、缠黑熊皮的愤怒护法,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保护着一方水土,掌管着雷电、财富;有时候它又是一个穿白衣、戴白巾、骑白马的骑士,与美丽的天湖神女出双人对,生儿育女。你不能不佩服高原人那种奇妙的想象力,赋予神山圣湖以鲜活的生命。我突然有这样的感觉,走进这片山水,如同步入了神诂时代。 汽车驶上纳根拉山口,眼前豁然开朗,一汪静静的蓝湖镶嵌在念青唐古拉丛山之中。朝湖信徒和旅游者仿佛被这种肃穆的美惊呆了,纷纷停车站在山口向这美丽的神湖行注目礼。山口五彩的经幡林前,燃着桑烟,玛尼堆前供奉着哈达、白酒、糖果、点心,还有口香糖和纸币,这种不合规矩的做法,也许是旅游者无法表达他们对神山圣湖的敬意,便将带来野餐的食品供奉了出来。 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的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它的明净与辽阔,无愧于天湖美称。汽车蜿蜒盘旋,终于停在湖边扎西岛上。那天时逢周日,岛上转湖的人真不少。西藏人深信一种说法,若要人寿年丰,就要驱邪纳福,最好的做法,就是马年朝山,羊年朝湖,猴年朝林,每12年一次。以前也来过纳木错,那是一种宁静的自然美。如今的纳木错,变得更加雍容华贵,在自然中,加入了许多人文色彩。 扎西岛上有一对天然石柱形成的巨石山崖,高有数丈,犹如岛之大门,成千上万条五彩经幡从崖顶垂挂下来,几乎将巨石山门覆盖,山风吹动着经幡,发出哗哗的巨大响声。已经变成五彩的山门内外,立着两根很高的经杆,这杆上的幡布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今年是神湖的本命年,杆顶上新装了铜饰"坚参",是藏东僧人做好专门从昌都送来,献给神女纳木错的。一个孩子走过来,问我是否愿意也在山崖上挂一条经幡,我问怎么挂,他说只要花60元请一条经幡,他将帮助我挂上去。我点头并拿出钱给他,他很高兴,从包里取出一条经幡,让我写上名字,便向崖壁上攀去,身影越来越小,我有点担心。一错眼,身影不见了,过了一会,他回到我的身边,告诉我已经挂好了,于是我知道,在那哗哗作响的经幡中,有一条是我奉献给圣湖的经幡。 向湖边走去,沿路都是鹅卵石或风化石垒起的大小玛尼堆,小的只有三四块小石垒起的,一块比一块小,叠摞在一起。大的则是众人你一块我一块的堆起的,里面一定有寄托也有渴求。走到湖边,碧波粼粼,一个永远风平浪静的海洋。探身将手浸入清亮亮的湖水中,一种清凉滑爽从指尖传递出来。转湖的信徒们并不惧怕水的冰凉,洗头、洗脸、洗澡的都有之,还有人用手捧水喝,或者装入瓶中带走。在湖边的碎石滩上,朝湖的人起伏跪拜,甚至两三岁的孩子也匍匐在地,一种对雪山蓝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种感受至今不能忘怀。愿每个去朝过湖的人心中都能长泊那片宁静辽阔之海。 沿湖慢慢地前行,一路风情让人目不暇接。扎西岛的地貌十分奇特,风蚀浪蚀的岩石嶙峋斑驳。转经道上数十丈高的麦拉日山,就因此而挂满了哈达,被大家称为哈达山。丝织的哈达,一旦被甩上山崖,很轻易地被裸露的岩石挂住,在崖上飘动。于是每每有人到此,都有试着将哈达往山顶上送,他们先将哈达的一端拴上石头,再用力甩至山顶,常常都能成功,只是有高有低的区别。凡转湖走到这儿的人都会献上一条,于是哈达多的像白雪一样覆盖了半边山,成为湖边一景。 转经道上有一些石刻艺人,只要给上几块钱,他就能按你的要求在石片上刻上经文和佛像,也有一些刻好的石片供转经的人选购。这些石刻,对于刻的人和买的人都是功德,刻好的石片几乎全部被投入水中。一位信徒这样告诉我,我的玛尼石是送给纳木错女神的印经版,湖中一层波浪就是一张印经纸,叠叠的波浪就是一篇经文,湖心不分昼夜地印下去,是我为纳木错祈祷的遍数,那么女神就会保护我们全家福寿安康。 再往前就是那块大盘石上的所谓"阴间通道"了。所谓阴间通道就是大石上一个从下到上的弯曲的洞道,圣迹介绍上说,这是检验信徒的业障多少的通道,如果你善积得多,再胖也能钻过,反之再瘦也过不去。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愿意在大庭广众下检测自己的德行,通常敢试的人都能钻过。钻过的人告诉我,这个洞两头小,中间是很宽敞的,一般人通过没问题。但也确实有人使出了浑身的劲,无论怎样挣扎、调整,就是不能通过,于是守在洞口的人就会发出哈哈笑声。我想,缩身退出洞口的人,在此后的日子里也许会加倍行善积德,一心向佛了。 太阳渐渐西斜,蓝色的山光水色变成了金黄,大家都被这摄人心魄的奇异所震撼,深深沉浸于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而默默无语。 纳木错朝圣之于我,之于我们,都是一趟完美得无懈可击的旅行,是一次精神和感观之大餐。 与此相同,《西藏风情》这本图册也会给读者带来一次精彩绝伦的西藏风光和风情之旅。因为本图册的两位主要摄影者车刚和张鹰,都是西藏最优秀和最著名的摄影家,他们在西藏生活多年,足迹遍布雪域的每个角落,他们对西藏的感受和表现,以及他们的眼光都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在每个部分之前,还有中国著名西藏民俗学家廖东凡先生撰写的文字介绍,那对读者欣赏和感受西藏风光和风情,都是绝妙的文化引导。 愿这本画册能将美丽的西藏风情带给你。 序言作者为《中国西藏》杂志社总编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藏风情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格桑梅朵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505718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16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4-10-01 |
| 首版时间 | 2004-10-01 |
| 印刷时间 | 2004-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92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0 |
| 宽 | 26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