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内容
编辑推荐

黄治军编著的《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讲述了,大清长期以来在朝鲜与日本的利益争夺,终于导致了清日战争,首先爆发的是甲午海战。结果是北洋水师在绝对优势下惨败,陆战中清军又很快溃败,丢掉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迫于政治压力,同意国内知识分子的变法请求。但由于变法派的过于激进和变法中牵涉的利益集团权力斗争,使得戊戌变法变法只维持了一百天就以失败告终。“戊戌六君子”被杀。袁世凯则通过政治投机,在权力漩涡中脱颖而出。而慈禧由于感受了光绪的威胁,逐渐收回了光绪的皇权。

内容推荐

无论是洋务派还是变法派,保守派还是改革派,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权力中心,都将毫无例外地转变成一种势力——既得利益集团。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衰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蚤糕,更是派别政治的角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在八国联军隆隆炮声中,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而当改革最终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对改革主导权的争夺又成焦点;随着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革命者喊着激动人心的口号踏八权力中心,袁世凯、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新一轮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叉揭开了序幕……一起起看似荒诞诡异的史事背后,是无比清晰的利益选择和权力博弈、

翻开黄治军编著的《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读懂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先炮击大使馆再屠杀义和团、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看透层层诡异的历史迷雾背后无比清晰的权力逻辑。

目录

第一章 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

 袁世凯入朝

 杀人立威,袁世凯初露峥嵘

 袁世凯的人生瓶颈

第二章 袁世凯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会面

 东学党

 帝国最大的权臣

 袁世凯的特别之处

 即将出场的带头大哥

第三章 明治维新,日本崛起

 天皇也要饿肚子

 日本人名的历史起源

 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

 天皇睦仁的成长之路

 集权!伊藤博文的建议

 对武士的最后清洗

 一笔划算的买卖:明治维新

 战争机器开启!

 掏家底的豪赌:出兵台湾!

 “要防备日本人!”

 钓鱼岛

第四章 清日两国战前军力对比

 日本向朝鲜派兵

 清日兵力对比

 日军战时大本营的三套方案

 东学党人打乱日本战争计划

 李鸿章的苦恼

 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失败

 外交是一门学问

 战斗即将打响

 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起航

 牙山湾:北洋军舰的危险降临

第五章 牙山湾海战,清军强舰不战而逃

 方伯谦

 中日两大舰队的首次相遇

 炮的秘密

 济远中炮

 东乡平八郎

 济远号上的白旗

 方伯谦的误导

 高升号沉没

第六章 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的失望

 北洋舰队的战机

 “避战保船”

 攻势防御!

 决战即将来临!

第七章 海战爆发:世界第六大舰队屡犯低级错误

 大战前的平静

 强大的北洋舰队!

 丁汝昌的秘密

 快速的联合舰队!

 伊东佑亨的冒险

 丁汝昌的谨慎

 丁汝昌的意外

 伊东佑亨的算计

 林泰曾突施冷箭

 斩首!擒敌先擒王!

 实战专家刘步蟾

 打炮是一门技术活

 战机的出现!

 战机的丧失:一群帮倒忙的人

 桦山资纪:一个疯狂的人

 鱼雷手蔡廷干

 形势急转直下!

第八章 独升帅旗,邓世昌以孤舰对抗日本海军

 邓世昌,

 地狱之火

 恐怖的炸药

 致远号上升帅旗

 死战!同归于尽!

 经远号壮烈沉没

 方伯谦再次临战脱逃

第九章 强大的北洋舰队何以一败涂地

 北洋舰队被分割包围

 来远、靖远死里逃生

 定远、镇远拼死一战!

 邪恶的炮弹让日军自食其果

 援军抵达

 一个煤老板的嚣张

 海战惨败的根源

 北洋舰队强大下的危机

 方伯谦的结局

 海战结束,陆战开始

第十章 安东沦陷,日军史上首次跨过鸭绿江

 疯狂的日本陆军统帅:山县有朋

 左宝贵的选择

 总攻开始

 左宝贵死战平壤

 叶志超的决定

 日军夜渡鸭绿江

第十一章 摩天岭阻击战,清军唯一一次胜仗

 山县有朋的对手:聂士成

 左宝贵与聂士成的一次谈话

 爬山真不是件容易活儿

 日军第三师团误入清军包围圈

 狂人的落幕

第十=章 旅顺失守,大清最强防御体系被轻松突破

 日军第二军登陆桃花浦

 徐邦道的坚守

 熟悉的一幕:清军不战而逃

 旅顺大屠杀

 日军战时大本营中的两种意见

 伊藤博文的战略

第十三章 全军覆没:北洋舰队最后一丝希望被党争掐灭

 进攻威海,日军倾全国之力

 兵力分布的秘密

 威海陆路炮台失陷

 日军鱼雷艇重创定远

 最后的求救

 北洋舰长们的集体自杀

 将定远击沉!

 丁汝昌的归宿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十四章 战败的根源:为什么大清不能打一场持久战

 帝党上台指挥清军

 山水画名家吴大徵

 吴大激能不负众望吗?

 日本兵法家野津道贯

 魏光焘孤军抵抗

 战场上如何抓住战机

 一位画家的最后表演

 为何大清不打持久战?

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

 和谈的陷阱

 《马关条约》的细账

 继续算账

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

 日军占领台湾

 台湾原住民的英勇抗日

 美丽岛

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

 清国惨败之谜

 间谍大师荒尾精

 日本间谍史上最杰出的天才

 重要的间谍中心——日本驻北京公使馆

 日军副总参谋长亲自潜伏

 清国之败,败于全民腐败

第十八章 从贵人到太后:26岁慈禧掌控大清

 慈禧后宫上位史

 慈禧与咸丰的真爱时光

 残酷的宫廷斗争

 苦命的天子

 光绪与皇后的婚姻悲剧

 虚弱的皇帝

 帝党代表人物翁同稣

 后党代表人物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的“活动”

 下一个李鸿章

第十九章 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

 慈禧的杀招

 慈禧的心理

 光绪的新帮手

 康有为的上书之路

 康有为与荣禄的一次谈话

 制度局:光绪的人事改革

 旧官僚的反击

 光绪的杀手锏

 光绪的四大亲信

 袁世凯的骑墙术

 康有为的惊天阴谋

 光绪的密诏

 四人绝密会议

 谭嗣同夜访法华寺

 袁世凯的惊恐

第二十章 自救变法在百日内无疾而终

 伊藤博文介入戊戌变法

 慈禧的恐惧

 李鸿章的反击

 变法无疾而终

 袁世凯的秘密

 杨崇伊到达天津

 戊戌六君子

 真正的政变

 变法失败的根源

 光绪的悲痛

 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夜

 本部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杀人立威,袁世凯初露峥嵘

袁世凯回报给吴长庆的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当时清国军队镇压农民起义有两把刷子,但纪律一直不怎么好。对于天朝来的军队,当时朝鲜的百姓是夹道欢迎,热情款待“王师”,有用石锅拌饭的,有做一碗冷面的,也有送几个煮鸡蛋的。但清兵们的表现实在配得上《疯狂的石头》里的一句台词:什么素质啊?

他们吃完后,大摇大摆地侵入平常百姓家,抢走财物加强奸妇女,令吴长庆无比头疼。

袁世凯认为打仗之前必须整顿纪律。于是他向吴长庆报告:大帅,我已经处罚了几名带头闹事的士兵,请您前往视察。

吴长庆赞许地朝袁世凯点点头,觉得袁世凯还是有作为一个将领的天才。为了好好地训斥这些闹事的士兵,吴长庆边走边打好了腹稿,准备发表一篇既措辞严厉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训话,让这些士兵作出深刻检查,以维护军纪。

他跟着袁世凯来到关押的地点,门推开,吴长庆的笑容凝固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训话已经没有必要了。

因为死人是听不见的。

只见黑屋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七颗人头。

原来袁世凯要吴长庆来看的不是活人,而是人头。在抓住这些闹事士兵后,他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报告(这是惯例),就自作主张先把他们全砍头了。而袁世凯杀的并不是自己那个营的士兵,而是另外两个营的人。

吴长庆突然感到不寒而栗,待在那里足足十分钟。所谓杀鸡骇猴、杀人立威这种事他也懂,但一口气切瓜砍菜砍下七颗战友的人头,并且还没闹出乱子,足见袁世凯的不简单啊。

其实吴长庆不知道的是,早在出国之前,袁世凯就向周围人抱怨:吴叔身为军中主帅,却只会一贯温文尔雅像个书生,满足于“儒将”之名,不敢杀人,也不敢以杀止杀,你们有什么打算,反正我是准备从朝鲜回来之后,就要离开这里了!

吴长庆最终没有说什么,而袁世凯经此一杀,在军中威望立升。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表现了身先士卒的特质,以亡命之徒的打法冲在队伍的前面,而士兵们也跟着他全力向前冲锋,格杀敌人。最后在吴长庆的大军增援下,袁军平息了朝鲜宫中混乱,清国势力重新掌控朝鲜王宫,日本人和开化党的领袖被赶出汉城,吴长庆的军队留驻朝鲜,清国仍然保持着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

吴长庆连夜向朝廷写奏章保举袁世凯,这样,23岁的袁世凯升官了,成了清国正五品的“同知”——也就是副市级官员,年薪80两,正式成为驻朝清军一个营的长官。

后来,吴长庆奉调回国时,他并没有把袁世凯带回国,他知道自己留不住袁世凯,也不想再把袁世凯带在身边,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人物,不如留他在朝鲜震慑日本人和开化党人,防着他们做小动作。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袁世凯绝对是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

过了两年,宫廷政变又一次来了,这次驻汉城日军趁乱打进了朝鲜王宫,诛杀事大党大臣,软禁国王,宣布朝鲜“独立”。

朝鲜“独立”,不仅意味着实际上废除了对清国的藩属地位,停止向清国朝贡,而且以后只能听日本人的。

消息传出,驻朝清军另外两个营的长官决定立即向国内朝廷报告,听候朝廷的指示。但袁世凯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兵情危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等朝廷的指示下来,日本人都成为太上皇了,必须趁日军的势力在朝鲜还未站稳,当机立断,果断平息政变,维护清国在朝鲜的利益。

由于袁世凯的态度很坚决,情绪很愤怒,最后其他两个营的长官同意:由袁世凯率领他的部队攻打日军占据的朝鲜王宫,其余两营帮忙策应。

袁世凯又一次出手了。和上次一样,他又一次冲在队伍的前面,带领手下士兵蜂拥而上,锐不可当,日军仓皇逃窜。赶走王宫里的日军后,袁世凯又煽动汉城的流氓地痞(跟他关系很好),在街上见到日本人就砍,并且一把火烧了日本公使馆。混战中,袁世凯成功地解救出被挟持的国王,护送他回宫,并拿出自己的军费(朝鲜王宫没钱),亲自做好了被诛杀的事大党大臣家属的抚恤工作。

由于袁世凯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朝鲜朝廷又一次恢复了对清国属国的地位,国王被日本人挟持期间发布的对清国不利的政令通通废除,清国的利益再一次被维护。

由于袁世凯在这次动乱中表现出了军事上的果断和政治上的成熟,他在朝鲜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后来,清国撤去了在朝鲜的驻军,而袁世凯仍然没有被调回国,成为清国派驻朝鲜的最高领导——清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这个官职在清国相当于道员, “省部级的官员” (正三品)。实际上是清国派往朝鲜的全权代表——监国。为什么不直接叫监国?这是为了避嫌。当然叫公使也不行,因为爱面子的天朝上国认为, “属国无外交”,派到小弟那里去的,自然要避免使用外交上的一些称号。所以打着“通商”的牌子,来行使监国的权力。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作为“官二代”,但目前为止袁世凯的一切还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他能力强,又合得付出,所以对于在朝鲜做到这个全权代表,别人是没有异议的。

就这样,袁世凯开始了他在朝鲜漫长的驻扎生活,这一驻扎,就是13年。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异国他乡,在清国朝廷的大臣几乎把他遗忘的时候,在日本人的处处包围和挑衅之中,袁世凯几乎以一人之力一次次成功抵抗和反击,坚守清国的利益底线,日本人对这位油盐不进流氓作风的清国人很是头疼,先是想撵走袁世凯,然后又实行暗杀,都被袁世凯躲过。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治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7737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8
CIP核字 2015306373
中图分类号 K252.07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5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