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舒新城先生的教育论著80余篇,起自1916年,迄于1949年,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制建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育心理、道德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电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史、收回教育主权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论文、演讲、书信、提案、计划、序跋等,还有专著节录。另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舒新城先生的若干文章作为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全貌。
图书 |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上下)(精)/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舒新城先生的教育论著80余篇,起自1916年,迄于1949年,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制建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育心理、道德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电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史、收回教育主权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论文、演讲、书信、提案、计划、序跋等,还有专著节录。另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舒新城先生的若干文章作为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全貌。 目录 1916 舒新城致陈独秀函 1919 《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叙 舒新城致胡适函 1920 《湖南教育月刊》停刊宣言(节选) 1921 《教育心理学纲要》编者叙言 1922 中学学制问题 中学校课程的研究 什么是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与中等教育 道尔顿制与小学教育 1923 《初级公民课本》编辑大意 《道尔顿制概观》序 《畅吾庐教育日记》赘言 《个性论》译者叙言 道尔顿制可有的弊端 道尔顿制与小学国语教学法 道尔顿制功课指定概说 现在教育界所急需的人才 武人政客与学校教育 一个改革中学学生自治的具体方案 《道尔顿制讨论集》序 道尔顿制到底有什么优点,行道尔顿制到底有什么条件 1924 中学生的将来 对于江苏中等教育界的建议 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学法与道尔顿制 论道尔顿制精神答余家菊 希望新学制师范课程起草委员会注意的几件事 教育上的国家主义问题 书报指导专员与地方教育调查研究专员办法刍议 《道尔顿制研究集》序 中国之道尔顿制 《人生哲学》序 小学教育问题杂谈 收回教会中学问题 中学职业指导的先决问题 内乱与教育 交通与教育 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大会宣言 1925 愿全国教育家反省 今后的中国道尔顿制 ——并将两次参与道尔顿制实验失败的经验呈读者 本会建筑会所创办学校计划书 《个别作业与道尔顿制》译者短语 近代中国中学教育小史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小史 高级中学课程总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上下)(精)/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达等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713994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02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45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0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0 |
丛书名 | |
印张 | 3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5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