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基事迹考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了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不仅内容多假,其作者姓名与撰写时间也属伪托,并依据史料对刘基的一生事迹重新进行评价,从而还历史以原貌。

内容推荐

刘基是今人讲明初历史必讲的人物,他在明代有“开国文臣第一”的尊称,在近代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美誉。然而,迄至上世纪末,人们对刘基的了解大多远离真实。一篇署名黄伯生撰写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杜撰了许多刘基故事,掩盖了刘基的一些真实事迹。六百年来,人们在总体上均视《行状》为信史,不断引用;只有个别史家识破《行状》的某些不实之词。

目录

作者前言

一 家世、早年与中举(1335年以前)

二 沉沦下僚(1336——1352)

三 招降方国珍,寓居绍兴(1353——1356)

四 守处州(1356——1358)

五 弃官与反省(1359)

六 投赴应天(1360)

七 建功立业(1360——1367)

八 七年沉浮(1368——1375)

九 死因

十 《诚意伯刘公行状》的撰写时间与作者

十一 身后之誉

附录一 故诚意伯刘公行状

附录二 明实录·刘基传

附录三 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

附录四 明史·刘基传

引用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三 招降方国珍,寓居绍兴

      (1353——1356)

方国珍(1319——1374)是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世代以贩盐浮海为业。至正八年(1348),因受官府迫害,方国珍与其兄国璋、弟国瑛、国珉及邻里逃亡海上,聚得数千人,劫夺漕运粮,执元海道千户。元廷剿捕失败,改用招抚,授方氏兄弟官职。至正十一年,方氏兄弟复反。次年三月,杀元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花,攻温、台、庆元(治今浙江宁波)三路。十一月,元命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耳总兵讨方国珍。方国珍闻讯请降。十三年三月,元改命帖里帖木耳与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招谕方国珍。刘基先以浙东元帅府都事身份参与庆元的设防,继而调任江浙行省都事,助帖里帖木耳招安方国珍。招安事毕,刘基携家移居绍兴,在那里住到至正十六年二月。今人论述刘基这段经历,都讲他反对招安方国珍,因而被元廷执政者“羁管”于绍兴。此说有《明史·刘基传》为据,其源则出于《行状》。《行状》原文如下:

  方国珍反海上,省宪复举公为浙东元帅府都事。

公即与元帅纳邻哈剌谋筑庆元等城,贼不敢犯。及帖

里帖木耳左丞招谕方寇,复辟公为行省都事,议收复。

公建议招捕,以为方氏首乱,掠平民,杀官吏,是兄弟

宜捕而斩之,余党胁从诖误,宜从招安议。方氏兄弟闻

之惧,请重赂公,公悉却不受,执前议益坚。帖里帖木

耳左丞使其兄子省都镇抚以公所议请于朝,方氏乃悉

其贿使人浮海至燕京。省、院、台俱纳之,准招安,授国

珍以官。乃驳公所议,以为伤朝廷好生之仁,且擅作威

福,罢帖里帖木耳辈,羁管公于绍兴。公发愤恸哭,呕

血数升,欲自杀,家人叶性等力沮之。门人密理沙日:

“今是非混淆,岂公自经于沟渎之时耶!且太夫人在

堂,将何依乎?”遂抱持,公得不死,因有痰气疾。是后

方氏遂横莫能制,山越皆从乱如归。

《行状》这段叙事,看起来言之凿凿,但经不起与其它记载核对。

P23-24

序言

刘基是今人讲明初历史必讲的人物,他在明代有“开国文臣第一”的尊称,在近代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美誉。然而,迄至上世纪末,人们对刘基的了解大多远离真实。一篇署名黄伯生撰写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杜撰了许多刘基故事,掩盖了刘基的一些真实事迹。六百年来,人们在总体上均视《行状》为信史,不断引用;只有个别史家识破《行状》的某些不实之词。

我对《行状》内容真实性的怀疑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初只是在三四个问题上,后来疑点逐渐增加,终于断定《行状》不仅内容多假,其作者姓名与撰写时间也属伪托。1999年5月,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海峡两岸蒙元史学术讨论会,我提交会议的报告即以考证刘基事迹为题,对《行状》的不实之词多有驳诘。这篇报告经过修改,取名《刘基事迹七考——兼析<诚意伯刘公行状>的撰写时间与作者》,收入萧启庆教授主编的研讨会论文集《蒙元的历史和文化》,2001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那篇文章约三万五千字,别人读来可能感到累赘,在我本人则言犹未尽,因为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触及。

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是我近几年继续研究的结果,是我那篇论文的扩充。我原想越过只有专业工作者才会感兴趣的重重考据,向读者大众提供一本内容真实、直接叙事的刘基传。但动笔未久便发觉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六百年来人们习惯于接受《行状》塑造的假刘基,刘基的真实事迹一直被遮掩在人为的云雾后面,不拨开云雾就难揭示真相,而拨开云雾的唯一手段就是科学的考证。不经考证而径直叙述,势必不能取信于读者。故而最终采取了考证与述事相辅的写法。由于考证必须征引史料原文,肯定会增加一般非历史专业读者的困难。但为了揭示刘基的真实事迹,这样的困难无法避免,我只能祈求对真实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耐心看下去。好在本书篇幅不大,十余万字而已。当然,本书写的历史究竟是真还是不真,作者本人说的不算,最后要由读者评定。

刘基的诗文集有多种版本。过去比较流行的是隆庆,年间何镗编校的《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因为它有《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简称《诚意伯文集》。本书主要用成化年问戴用、张僖刻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因为它比隆庆本早出,内容又多于隆庆本;遇有特殊问题需要用别本印证时,另予说明。几年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林家骊先生点校的《刘基集》,林先生在点校编辑上无疑是花了功夫的,但也有一个无可讳言的缺点,他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诚意伯文集》错当作成化本了,以致《刘基集》中出现了“尊达纳锡哩”(成化本作左答纳失理)、“布延呼图克”(成化本作孛颜忽都)这样的清代改译的人名(见《刘基集》第175、180页)。

本书附录明人、清人写的刘基传四篇,它们依次是署名黄伯生撰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明太祖实录》卷九九的《刘基传》、张时彻撰写的《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和《明史》卷一二八的《刘基传》。四篇都是近人论述刘基时常用的基本资料,也是本书辩驳的主要对象,全文移录,以便读者随时比对。

刘基博学多能,兼有文学家、哲学家之称。我于文学、哲学均为外行,与其献丑i不如藏拙。敬请读者原谅。

杨讷

2004年4月于北京

后记

最近几年我大部分时间伴随爱妻郑启吟客居温哥华。温哥华是个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水,气候宜人。我们住的那条小街远离喧嚣,是个读书、思考和写作的好地方,我在那里也写过两篇小文章。但是,如果真要做点研究。困难不小,主要是资料不足。我自1958年北大毕业以来,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二十八年,后来转到国家图书馆,这两个单位藏书极富,使我养成不读第一手资料便不能做研究的习惯。现在环境变了,怎样还能搞点研究呢?左思右想,选择了加深和扩充过去的研究这条路。最便捷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写《元代白莲教研究》,另一个就是写这本《刘基事迹考述》。两本都是小书,都有过去积累的资料,也都有过去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可以减少因资料短缺而造成的困难。于是我断断续续、不慌不忙地进行写作,而且是两书交叉着写。等到两书各写了七八成的时候,我感到在温哥华不能定稿,至少有些资料需要核对原书。因而我在去年九月回到北京,先完成了《元代白莲教研究》,送交上海古籍出版社,接着将本书定稿。现在读完本书校样,赶在付印之前再写上几句。

我在前言中讲了,我对刘基事迹的考证始于1999年提交海峡两岸蒙元史讨论会的那份报告。记得那次作报告以后,会上会下都听到一些不同意见。有几位学长(是真正的学长,不是客气称谓)对我的报告表示关心,一再提醒我要慎重。他们的告诫对我后来写成《刘基事迹七考》起了很大作用。我在写定本书时耳边常常响起几位学长的话语,所以始终谨慎下笔。但受水平限制,错误、疏漏恐怕仍难避免。尤其因为我常住境外,对国内的学术动态殊少知情,也不知三年来学界同仁对我那篇文章有怎样的反应。闭门造车,易与时论脱轨。我期待着读者批评。

本书写作时曾利用温哥华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UBC)亚洲中心图书馆的藏书。该馆前后两任馆长周邝美筠(Linda Joe)女士和袁家瑜(Eleanor Yuen)女士为我借阅书籍提供了种种便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郭又陵、副总编辑徐蜀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热情给予支持,甄俊华女士牺牲“五一”黄金周的休假为我审改校样,他们三位都是我过去的同事。在此谨向以上各位致谢。

杨讷

2004年5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基事迹考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324446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6-01
首版时间 2004-06-01
印刷时间 200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