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开一扇教育之门,看到的是另一个视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心灵对教育的操守恒心。倾心的眷注中有哀伤、追逐、愤闷,而又充满期待。峻缓而又别有机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个个的教育故事,一丝丝的教育愁虑,一汩汩生命至爱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内功深厚而张力宛然。无不令人为之动容、随想,细细反刍而直抵心灵深处。
| 图书 | 教育的十字路口/大夏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打开《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开一扇教育之门,看到的是另一个视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心灵对教育的操守恒心。倾心的眷注中有哀伤、追逐、愤闷,而又充满期待。峻缓而又别有机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个个的教育故事,一丝丝的教育愁虑,一汩汩生命至爱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内功深厚而张力宛然。无不令人为之动容、随想,细细反刍而直抵心灵深处。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系列之一,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没有傍徨,就无须选择,无须抉断,甚至不需要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爱,那么必然就会有自由,因为爱就意味着自由,一定也会带来自由。 目录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记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记(一)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记(二) 途中狗友及其他(70则) 梦想的诗篇 不在场的风景 暂时的喧哗 梦想的诗篇 虚无的证词 某些词,跳跃在前方 旅途的开始 记下一些词 召唤 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作为一种期待 对基础教育中10个人文关键词的思考 有你的信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 新那喀索斯主义者 2003年4月,致沙尔斯 有时“呜呜呀呀” 尘世的命运 2000年12月26日手迹 寻找相似性 朝向天空的乞灵 午后,自我一瞥 2001年的悲剧 自视 肉体是不能欺骗的 真实 盖棺论定 自我模仿 感应器 身体里的旅行 甚于死亡 突然行走 门后的座位 淫荡的艺术 写作的毁坏 失效的疼痛 写下就有点虚幻 绝望的逃走 2002年2月12日:在缅想中抵达 声音模仿者 声音模仿者(6篇) 片面之辞 片面之辞(8篇) 试读章节 17 不管贴着什么标签,永远不要去爱使儿童备受折磨的教育体制。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反复思量,只要稍加观察,我们眼中就会时常含着泪水。因为“今日课堂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做做梦,歇歇气,想一想,沉思一下,或学学怎样安静下来,几乎没有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了。”岂止在课堂上,课余的每寸空间同样充满了教学干预。我看到了儿童们的挣扎,最后却是越来越适应“往往是摧残,毁坏灵魂的规范和日程表”。伟大的读书的传统和最美好的心愿,恰恰在最日常化的病态之中几近丧失。 18 教学的危险常常表现在行为与目的之间丧失了关系,即具体的教学行为可以完全无视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无视学生的感受。教学行为首先是计划、规范或者习惯,是必须运行的常规,由职业本身和各种政策所决定,而切断了教学与对人生意义的全面关怀之间的关系,具体的人丢失了,亦即为了人的目的性的丢失,教学行为满足于追求在虚空状态中的自足感,热衷于技术、设计的新颖性与操作的熟练程度,最终心灵则在重复“做”的状态中日渐沦于麻木和封闭。 19 当儿童丧失了不断展开与生成的世界之时,他的记忆也同时丧失了。这是影响深远的灾难:沉沦于苍白与贫乏之中,童年遭受着最残忍的伤害。禁闭与规划代替自由生命本能的冲动,但是我们往往对儿童这类正在发生的命运缺乏警觉,甚至已经因为心灵的日渐麻木而对之熟视无睹,我们自身就是丧失记忆的一族,我们很多行为都可能意味着责任的缺席。无论沉默还是掩饰,其实同样是一种残忍的事。 20 什么力量在我的生命中复述了整个童年,是初次的遭遇,是面临的记忆,无数没有被时间与遗忘夺去的细节?当我思考教育,就是有意识地重新思考珍藏在记忆中的一切,一位学者曾写到“心灵因细腻而伟大”,我想接着说:心灵因怀疑而深邃,心灵因孤独而奇特,心灵因关怀而多情,心灵因痛苦而至诚。 21 必须培植一个视角,必须找到“一个音调”,也许只有此时你才能发现你的工作与本质的联系,你才能发现你正在不断掘进的一切正是你生命本身。你才有可能从你的音调听出“一个理想发言者”的音调,你才能从日常的责任中获得一种自信,并为正在生长的一切不断感到惊讶。 22 宽容几乎首先是一种教养,是教育日复一日加以培植的文明之树上的嫩芽。宽容是一个手势、眼神,一种习惯,是一个属于行动的词,然后才是一种胸襟与理念,最后宽容便是一种关乎所有人命运的体制,是社会和谐、开放、富有想象力和独创性力量的基石。宽容总是与自由、互爱、友谊、怜悯、同情、信任关联在一起,正如所有人类美好的精神之花总是互相依存、互相增强一样。P008-00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教育的十字路口/大夏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文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4007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2 |
| 出版时间 | 2004-10-01 |
| 首版时间 | 2004-10-01 |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3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125 |
| 印次 | 7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