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本书介绍了我国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内容主要包括有区域民俗、民间传说、信仰研究、民俗文化以及学术与文化研讨。适合对中国文化遗产感兴趣者阅读使用。
图书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顾名思义,本书介绍了我国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内容主要包括有区域民俗、民间传说、信仰研究、民俗文化以及学术与文化研讨。适合对中国文化遗产感兴趣者阅读使用。 目录 纪念王季思、董每戡百年诞辰 暨中国传统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上) 在王季思教授、董每戡教授百年诞辰 纪念会上的发言 往事:董每戡先生的来稿 王季思先生与《俗文学》周刊 ——纪念王季思教授百年诞辰 张宗祥与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场所的演变及其文化价值 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 巫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上的角色 ——兼论戏曲若干问题 戏曲文献学导论 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精神”的反思 关于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条意见 日本伎乐中的胡戏和中国傩戏中 的胡戏之关系 温州腔再探 四平戏的濒危状况及其研究与保护问题探讨 乱弹·剧种·地方戏 广西彩调与快乐因子 传统理念与人格范式的颠覆、消解与重构 ——新编豫剧《程婴救孤》梨园夺魁的文化启示 试论明代南戏的仪式表演 谈谈明代的神庙剧场 乾隆时期(1736一1795)北京演剧 及雅俗思潮嬗变 目连戏与明清女性教育 正字戏《连环记》的三个来源 ——兼谈《貂蝉》戏文之新发现 区域民俗 浅论雷歌的文化意蕴 雷州元宵节“拨火塘”与“穿令”仪式 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与岭南文化的兼容 ——以广州圣诞节为例 民间传说与信仰研究 中韩虎故事比较研究 从文献、媒体到现代生活:端午节 的讲述与变迁 莫瑶盘王信仰及其神话传说探微 原始图腾崇拜与悲剧情感审美理论 拉丁美洲的文化背景与魔幻现实主义的构成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亟待抢救 论广两玉林茶泡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汪玢玲与《中国虎文化》 民俗·文化·文化建设 ——读《广东民俗大典》 学术与文化短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海论坛”第二次会议综述 “纪念王季思、董每戡百年诞辰暨 中国传统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民间文化研究论文新秀奖”征稿活动圆满结束 汕尾市城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节” 国内外会议简讯 新书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春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272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0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