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知道点世界文学(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一批青年学者所编的“知道点”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标题,都以“知道点”开头,这是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须“知道点”。所以说,“知道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标准。新世纪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弃人类以前创造的文化历史背景,却又不能让以前的创造来阻断今天的创造,因此应该有更多的山路划定者和缆索铺设者。只有这样,壮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成为新世纪的财产。

目录

英伦三岛的文学星空

1 英国诗歌的启明星——乔叟

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

3 讴歌撒旦的诗人——弥尔顿

4 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笛福

5 隐匿的女性写作者——简·奥斯汀

6 春天里的第一只夜莺——雪莱

7 恶魔诗人——拜伦

8 英国小说之王——狄更斯

9 名利世界和记录者——萨克雷

10 女性世界的文学奇葩——夏洛蒂·勃朗特

11 狂飙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

12 哈代和他的“威塞克斯小说”

辉映百代的法兰西文苑

13 智者絮语——蒙田和他的随笔

14 剧团里的戏剧大师——莫里哀

15 卢梭:开一代文风的思想家

16 浪漫领袖——雨果

17 大仲马:通俗历史小说,谁与争锋

18 文学界的拿破仑——巴尔扎克

19 象征主义之祖——波德莱尔

20 司汤达:我要为20世纪写作

21 浪漫之梦的破灭——福楼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

22 小仲马:《茶花女》背后的英雄

23 左拉:高举自然主义的大旗

24 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

25 法国的托尔斯泰——罗曼·罗兰

26 与时间抗争的意识流先锋——马塞尔·普鲁斯特

……

缪斯统治下的德国群星

伏尔加河畔的文学之旅——俄罗斯和前苏联文学

美利坚文学的百花园

散落的文学之里——其他西方国家

别开生面的东方和拉美

试读章节

在西方世界,《圣经》无疑是一本家家必备的书,堪与《圣经》媲美的是《莎士比亚全集》。对于创造这一名著的人,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本·琼生曾这样评价他:“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大声宣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整个世界。”莎士比亚的作品给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道金光灿烂、难以企及的风景。 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们对他的生平却知之甚少。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Shakespeare.wjuJam)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后来家道中落。他是否受过学校教育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不可得知。但从他的作品所引用和涉及的知识来看,他无疑是一个博学的人。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独自编写剧本。他最早的剧作是在1590-1591年左右完成的历史剧《亨利六世》。这位受正式教育不多的乡下青年不久就在伦敦戏剧界崭露头角。他编写的剧本不断获得成功,后来他还成为伦敦环球剧场的股东。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从伦敦返回家乡。1616年,也是在4月23日,在他52岁生目的这一天,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与世长辞。

莎士比亚只留下两首长篇叙事诗,154首十四行诗和少数杂诗,以及37部震撼舞台的戏剧。但这已足够奠定他在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书中处处进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烁着艺术的光芒。作品为你展开的世界似不遥远,出现的人物也并不陌生,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生活、道德观念,也远非是隔世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在激动着我们。这些戏剧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莎士比亚挥舞着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大旗向封建、宗教等堡垒发动的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进攻,将蒙昧一次次斩于马下;人物形象塑造是莎士比亚对人类文化宝库所做的最杰出的贡献。他创造的戏剧人物类型广泛,数量众多,有名有姓者达700余人,其中哈姆莱特、罗密欧、朱丽叶、奥赛罗、夏洛克等不朽的典型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注重个性化、复杂化,通过人物行动、内心独白等多角度刻画人物性格。这些已成为后来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情节设计上他注重多层次、多线索、悲喜结合,使剧本生动活泼,不落俗套。在注重情节安排的同时,莎上比亚对结构要求也极严,几乎每个剧本都可用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收场等五部分的正规布局加以分析,莎士比亚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在追求口语化的同时,也融入诗的优美,创造出生动的意象、美妙的韵律,开一代风气之先。当代英语中有许多词汇、短语、用法、谚语、格言都是从莎士比亚那里继承下来的。1953年出版的《牛津名句词典》中莎士比亚的占65页,而《圣经》只有27页。据70年代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所用的全部词汇量达29066个,而《圣经》也不过6500多个。从这些数据中足可看出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

如今,莎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被誉为世界学术的奥林匹充。莎士比亚研究机构遍及世界各地,莎剧已被译成70种文字(仅次于《圣经》),他的戏剧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上演,研究莎士比亚的学术专著浩如烟海。只在英语中,1983年统计当年共出3219种。如今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莎士比亚课程,1980年新加坡教育部长因宣布以东方文字代替莎士比亚文字,从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在人们的抗议声中,被迫辞职。另外莎剧仅在美国每年就能卖出100万册,足见其销量之好。

莎剧数量众多,最有名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奧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其中后四部合称为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哈姆莱特替父报仇,杀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中毒剑身亡。这场发生在宫闱之中的冲突,不仅是家庭的悲剧,而且是皇宫、国家的悲剧。哈姆莱特最终未能实现他重整乾坤的愿望,临终前把王国交给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哈姆莱特的形象常常成为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这个人物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后代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在剧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剧中他的四次独白,表现了他在复仇之前的心理斗争。在开始,他对父亲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对母亲的快速转嫁疑惑不满。当他听到鬼魂的话时,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犹豫和软弱而感到自责。他利用戏班在皇宫中上演阴谋杀兄夺妻的戏(贡扎古之死)证实了叔父的恶行,于是他决心为父报仇。他意识到,他的复仇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正义的伸张,同时他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怀疑自己是否能担当如此重任。在他误杀宫廷大臣后,被遣送英国,他叹息复仇计划出师不利,感到新王已经看出他的敌意必致他于死地。于是他不顾一切,利用与雷欧提斯决斗的机会与新王决一死战。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有宫廷斗争险恶复杂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悲愤与失望、苦闷与彷徨,批判了丑恶的现实,也揭示出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

《哈姆莱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奧菲丽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在突出悲剧的阴郁、灰暗、紧张氛围的同时,作者又穿插进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P9-12

序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一批青年学者编了一套“知道点”丛书,邀我写序。我对丛书的名称有点好奇,一问,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决定写了。

原来,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标题,都以“知道点”开头,如《知道点中国历史》、《知道点中国文化》、《知道点世界文化》……落脚点都显得宏大,而着眼点却很谦虚,显出青年学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万仞群峰,我们不应该畏其高峻而仓皇躲开,更不应该看了两眼而自以为已经了如指掌。我们所能做的,是尊敬地在山脚下仰视,勤快地在山道口打听,简单说来,也就是:知道点。

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区区五尺之躯,不以文化群峰作为背景,只是一种无觉无明、平庸卑琐的生理存在。人凭文化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并通过文化证明自己是谁,对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种荣辱感。记得去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一次全国直播的青年艺术人才大奖赛,比赛中有一项文史知识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几亿观众对这一部分的关注远远超过比赛的主体项目,全国各省观众对于自己省派出的选手在艺术技能上的落败并不在乎,却无法容忍他们居然答不出那些文史知识的试题。由此可知,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是习惯于在文化上寻求自身尊严和群体尊严的,这很不错。

但是,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又必须提防人们对于文史知识的沉溺。沉溺,看似深入,实则是一种以文化名义制造的灭顶之灾。中国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诱别人沉溺来谋生,很不道德。因此,必须在文化的群峰间标划一些简明的线路,在历史的大海中铺设一些浮标的缆索,使人们既领略山水之胜又不至于沉溺。这种做法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须“知道点”。

“知道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标准。这就像线路的设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缆索铺设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识海。不仅更懂、更熟识,而且也更有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北大青年学者们编写这套“知道点”丛书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新世纪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弃人类以前创造的文化历史背景,却又不能让以前的创造来阻断今天的创造,因此应该有更多的山路划定者和缆索铺设者。只有这样,壮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财产。

                           余秋雨

                       2003年8月25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知道点世界文学(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立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266895
开本 32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9-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