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脉动(一个记者眼中的今日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精英人物都在不断地描绘中国理想社会的途径。2004年,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把和谐社会的途径展示给了13亿中国人,得到了全社会高度的认同。

历史是个不动声色的看客。它总是步履匆匆,从不为某个人驻足留恋。人类政治文明的步伐,一刻也没有休停。它谁也不等,也在不断地往前走。作者以记者的身份,嵌入生活的深处,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做一个目睹祖国变迁的见证者。或许这记录本身略显支离破碎,然而它见证了作者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目录

甲申题记

第一部和谐远景:如何守住“公正中国”的底线?

第一章平民政府与亲民总理

第二章止不住的矿难与总理的眼泪

第三章《京都议定书》的指向和我们的责任

第四章用和谐勾勒出清晰的中国路径

第二部问责风暴:当官会不会变成一种高危职业?

第一章重庆开县:潘多拉魔盒吞噬243条生命

第二章北京密云:37条生命在霓虹灯下灰飞烟灭

第三章吉林中百:54人的灵魂在烈火中何以安息?

第四章安徽阜阳:13名“大头娃娃”叩问良知

第五章四川沱江:2.2亿元的“政府责任”

第六章吉林长春:人质事件拷问警察责任

第七章湖南嘉禾:集体滥用权力的“县级标本”

第八章问责政府:“倒计时”何时真正启动?

第三部诚信危机:该怎样留住祖宗的训诫?

第一章“假奶粉”·“真包装”:一对孪生兄弟?

第二章西安体彩·江苏琼花:断了链条的圈钱游戏?

第三章王海·每周质量报告:盼不着包公盼绿林?

第四章官员失信·文凭注水:怎样构建道德秩序?

第五章考场舞弊·贷款违约:教育生态走向何方?

第四部寻根之旅:找寻渐行远去的“文化胎记”

第一章公祭:我们的祖先回来了?

第二章2004:端午节的本命年?

第五部阳光政府: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第一章一位“救火英雄”的选官逻辑

第二章“改革明星”的路能走多远?

第三章政府怎样在阳光下行走?

第六部奥运之门:雅典是中国精彩的彩排舞台

第一章当“强国梦”不再成为梦想

第二章“后奥运效应”还会有怎样的轮回?

第三章观摩雅典:北京奥运准备好了吗?

跋:风暴的中心和边缘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总理的泪水

2005年的元旦期间,中国的不少媒体,都热议着温家宝总理赶赴陕西铜川矿务局,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的新闻。温家宝像矿工一样戴着头盔,下到千米深井,向收入菲薄、冒险工作的工人问候新年。面对自己的民众,总理流下热泪,这个细节,被媒体捕捉到。

以总理身份,这是温家宝第一次下到矿井;但对温家宝本人而言,与工作在地下深处的人群一同过节,却已不是首次。2003年春节.时任副总理的他在辽宁阜新,在矿井下,与矿工们一起吃饺子过除夕夜。

总理再次下到矿井的新闻,实际上让我们所有入都开始为他的安危捏着一把汗。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矿难,在2004年全年及之前的几年,已达到了极高的频率,它可以在人们料不到的任何时候和任何井下发生,包括安全措施一向被认为尚好的国有大型煤矿,而它也曾夺去了当地企业负责人的生命。瓦斯爆炸会不会在总理正在井下行进时发生?顶棚冒水会不会在他正与工人们握手时出现?相信不止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担心。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总理眼中涌出的泪水!

总理的泪水并没有感动上苍。相反,在2005年“两会”上矿难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主题之后,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噩耗再次袭击我们:2005年3月19日上午,山西省再次发生矿难,65条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和我们阴阳相隔。自此,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泪也流了,责也问了,职也辞了……可人还在不断地死,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我们不禁要问:矿难真的没治了?给总理写信的章革委

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2004年11月28目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名矿工不幸遇难。

新年第一天,温家宝开完会就飞赴铜川。当晚,就召开了有地方领导、矿区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强煤矿安全工作问题。1月2日一大早,他就赶到陈家山煤矿矿难职工灵堂,与遇难职工家属代表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牛铁奇是陈家山矿副总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矿上工作,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十时许,温家宝走进牛铁奇家,紧握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的手,亲切地安慰他们。温家宝来到遇难矿工柯金生、张有贤家,详细询问家里生活情况,并叮嘱当地随行干部解决好遇难家属们生计。温家宝还来到陈家山矿平硐井口,向救护队员和灭火队员表示亲切慰问。

温家宝说,这次矿难留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2月3日,陕西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希受省委书记李建国委托,将温家宝的亲笔信送到了在矿难中遇难的副总工程师牛铁奇家中,并为牛铁奇的妻子章革委和儿子牛津一字一句地读信:“你和小牛津的信收悉,知家中尚好,略感欣慰。我是惦念你们的,惦念所有遇难矿工的家属,惦念全体矿工。我希望你把我对大家的祝福转告给每一个人。”

《陕西日报》称,当李希读到“牛铁奇同志和所有遇难的矿工们是为国家建设而献身的,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时,章革委深受感动,紧攥着儿子的手,眼圈红了。

温家宝在信中说:“你很坚强,孩子很懂事,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开始新的生活。”章革委听完后,激动地说:“我很感谢温总理的关心,我一定会把总理的关怀转达给每一位矿难家属,我们会牢记总理的嘱托,努力克服困难,开始新的生活。”

章革委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今年元旦,温家宝在专程前往陈家山煤矿看望矿难职工家属时,曾亲自登门看望章革委母子。当时温家宝一进门,就紧紧握住章革委的手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温家宝在了解牛铁奇生前的生活工作情况后沉思良久,摘掉眼镜,抹去悲伤的热泪。随之,拉着小牛津的手说:“孩子,你有一个好爸爸,你一定要坚强,你是个男子汉,以后要撑起这个家。”

温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对章革委母子说:“你们有困难可以给我说,写信也行,打电话也行。”“你们虽然失去了一位亲人,北京还有你们的亲人。我是你们的亲人。”

后来。章革委给温总理写信,告诉总理现在她和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开始努力创造新的生活,请总理放心。章革委没有想到,总理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去信,而且很快亲笔写来了回信。看着两张信纸上那一笔俊秀的毛笔字,章革委感激的热泪再一次长流。P.19-21

序言

时间拉着我们,我们拉着时间,眨眼又是一年。

初冬成都的一个夜晚,座座茶楼掩映在盛世的霓虹灯海里,城南茶楼一个角落,我与老友老李又一次坐在盖碗茶具旁,高谈阔论,海阔天空。他是一位资深球迷,对世界五大联赛的球星如数家珍,赛事分析津津乐道。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世界杯外围赛中国足球队与香港队那场很假的真球。他发誓“从此不再看中国足球”,眼光里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无奈、忧郁和绝望。我知道他是恨铁不成钢。

“这只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典型个案而已。”我看着他那不平的双眼。说道,“只不过它是人们关注的足球。”事实上,在看了那场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的比赛,睡眠一直不好的我也一夜未合眼,在甲中闰年那个凄冷的冬夜想了很多。

谁也不会忘记这些2004年牵动每个中国人的神经、悲喜相参的历史符号:审计“黑名单”、问责官员、高考诚信答卷、毒奶粉事件、公祭炎黄祖先、奥运旋风、金融改革、艾滋病……

2004年那个引人注目的春天,我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共和国又一次历史性的大会。我知道,作为一名特派记者,这样的幸运机会是不可多得和不可或缺的。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会”了,如果说最初多的是兴奋、刺激,那么慢慢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了。参加的次数越多,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越发强烈。

反腐问题经济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地方问题中央问题中国问题……代表们委员们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孜孜以求建言献策,让我激动不已感动不已感慨不已,我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什么是权利。

2004——甲申。甲申——2004。

甲申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年份,甲申年岁月已铮然而变,但甲中年的鞭策依然高悬在我们的头顶。因为明朝的气数已尽,因为李自成的“螳螂捕蝉”,因为大清的“黄雀在后”,又因为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个年份变得特别起来……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甲申年似乎让我们有许多话要说。无论是犹在梦中的1884年,还是历史驻足的1944年,应该说都为清醒前行的2004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00多年来,经历了康梁孙黄一代的革命,经历了陈胡鲁蔡一代的呐喊,经历了几十年的内求统一外抗强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们才断然告别过去,与现代文明渐行渐近不可逆转。

“审计”、“问责”都以风暴的姿态出现在2004年中国政治的天空,不能不说为内涵极其丰富的“甲申年”作了别样的注解。

甲申年见证了这个在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民族和国家,今天的“现代化”足以让我们扬眉吐气,但我们的目标还只是一幅远景。

审计、问责、阳光、奥运……2004甲中年,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正在力图以一种新的姿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专家认为,这是为中国今后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设立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对于百姓而言,则充满太多的忧虑和期待。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新阶层出现引发社会分层……这一系列的现实,构成了甲申2004年中国的历史图景。

……什么因素会给这个年份的经济运行打上最深的烙印?

一个人物?一个政策?一个事件?我想说,最大的可能是一种观念——新的发展观。

“提高执政能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后,这句话迅速成为被引用极为频繁的语句,“新的发展观”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组。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尊重”。但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要想在国际舞台获得持久的尊重,在更多的国际争端中发出更有力的声音,前路依然任重道远。

毕竟,一个大国实力的充分展现,不是光靠建几座“三峡”、办一次奥运就能够体现的。

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正在消失的梦,或是一个即将诞生的梦。时间考验价值,历史证明价值。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有时候,你就像是一群演员,终于排练好了,化好了妆,有点感觉了,准备轰轰烈烈大显身手了,散场的铃声却突然被拉响了。更多时候,你的的确确是在台上,但你究竟在演什么,为谁演,为什么演,你其实是昏昏然并不清楚或者虽然清楚但求糊涂的。

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酸楚,这一点在全国“两会”的采访中,我感受最为强烈最为明显最为真切!

艾青他老人家说得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04年,见物不见人的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被批判;“一号文件”为9亿农民的钱袋撑腰;中央领导与艾滋病人亲切握手;犯罪嫌疑人头部和手铐套上了一层布罩;政府承诺为无力打官司的贫弱者“埋单”……

之所以罗列这些似乎琐碎的细节,是因为他们都指向了一个重大主题: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人的财产高于一切,人的尊严高于一切。

诚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所说:“事实上存在着一种高于国家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人”。

试想,一个追求现代化的地区,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福祉,那么,这种现代化有何意义?一个经济发达的都市,乞讨和流浪人员被赶得东躲西藏,那么,这种发达是不是一种畸形?

寻找并坚守这种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容易。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这种偏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弭。

人,应是衡量一切绩效的标准。一个国家和政府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是相反。一切政府所追求的理想不仅应该“由于人”,而且应该“为了人”。

所有这些或悲或喜的开始,在不同的层面指向同一个终点:人之尊严与福祉的增进。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这种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已经堂堂正正地写进执政党的纲领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以人为本”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词时,美国的“人权白皮书”会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恰如马丁·路德·金所言:“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

同样,21世纪的舞台上的一幕幕正剧喜剧荒诞剧滑稽剧,都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国家之兴旺,不取决于历史之悠久,不取决于地域之辽阔,而取决于人民的精神生命力。国家之安定,不取决于一日之政策,不取决于一人之英明,而取决于法治的阳光普照。

许多人说今天的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邓小平、里根、阿拉法特……都不可逆转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当然还有那个再次问鼎白宫的美国西部牛仔。

布什改变了全球政治世界的心理结构,他使曾经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正在变得可能,暴政与独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缺乏安全感。如果这不是领导力,又是什么?他在中东问题的努力,的确使他成为一名划时代的总统,并有可能成为另一名杜鲁门——他毫不起眼,却为接下来40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奠定了基调。

但这个德州人到底使世界变得更不安全,还是更安全了?乔治·索罗斯显然倾向于前者。这位一心要成为哲学家的伟大投机者重新回到历史舞台的中心,不是因为他在金融界的再度兴起,而是他对于美国霸权的尖锐批评。他声称布什正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威胁,他撰文称美国的霸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他在2004年的中心任务,是将布什拉下马。

让他失望的是,布什还是如愿以偿地与白宫再次亲密接触。

如果按照报纸头条的阅读习惯,每一年都是彻头彻尾的多事之秋。它的复杂性与荒诞性令简单明了的新闻报道不知所措——它以为记录了一个客观的世界,却忘记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话:“现实不仅仅表现在西红柿的价格上”。

中国正值青春。

2004,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紧张太多的兴奋。我们发现今天的祖国正值青春。

她生机勃发,瞬息万变;她强大从容,步履坚实。

2004,只是祖国这部宏篇巨著的一个册页;而我,又只是其中的一枚书签,一个记号。

我永远无法读懂你的全部,只有嵌入你的深处,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或许这记录本身显得那么支离破碎,可我已经尽力了。

章夫

甲申年暮冬于得一斋

后记

屈指算来,干新闻有13个年头了。

在记者这个行当混得久了,心灵深处便会烙上“责任感”这几个模糊的字眼,于是就有了某种想法,当这些想法变成某种表达的欲望时,就免不了要写点什么,这是一个记者的惯性和良知。有时这种欲望让人欲罢不能欲离不忍。

接下来,顺理成章便有了某种野心。于是睁大眼球于是时刻关注于是奋笔记录,于是有了一个中国大陆记者的原始冲动——记载历史的冲动。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

作为一个传媒人和重要的历史见证人,如果不能为风云跌宕的2004年留下点什么,我会有一种失职感和愧疚感。在这种思想的鼓动下,我雷达般地收集各种信息和素材,不敢有丝毫懈怠。

2004年的主题词是什么?是“风暴”!审计、问责、诚信、寻根、阳光、奥运无不是暴风骤雨般袭来,在历史的心灵深处烙下无法抹去的印迹。

我不可能亲历每一个新闻现场,钻进两百多万字的素材库里,我欣喜我激动,我有时甚至不能自已。

历史注定在这一刻烙下永久的“年轮”留给后人考证。

当冰冷的枪弹伴随血红的火光在两河流域炸响,当一个又一个的黑洞在我们身边如影子般随行,当雅典奥运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充满理想肩负重任的新闻人,我们有理由拒绝那种职业化的轻松。

世事芜杂,我力求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事实。我始终认为,客观理性全面,具有任何奢华的词藻和刻意张扬的情绪都无法企及的力量。

新闻永远是历史的初稿。基于此,职业意识驱使我处处留心身边所有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大脑的雷达几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对那些几乎处于原始状态的新闻资料一一甄别。

“多少事未做多少业未成痛惜华年早逝,多少情未了多少意未穷哭唤英灵回生”。这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记者灵堂上的挽联,他的名字叫傅有权,我的同事。在2004年最冷的那一天(冬至),英年早逝的他离开了我;同时离去的,还有我另外一位曾经的同事甘远志。可他只有38岁啊,就倒在了工作的第一线,成为事业和家庭的又一个牺牲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几乎在同一时刻颂扬着他的事迹,可这一切于他而言,已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两人的离去深撼着我的灵魂。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勇士,在傅有权的遗像前,一副“铁齿铜牙无遮无拦笑开地府,喜笑怒骂亦庄亦谐神游天堂”对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这位勇士的神韵。

在转型期的中国,记者的使命弥足珍贵。可一个数据让我们这些从业者心惊:新闻人平均寿命46岁!我虽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但一个又一个战士离我们而去的严酷事实,使我不得不望着那冰冷的数字发呆。

社会总是以极偶然的方式延续着历史的必然。静其心观天下之事,平其心论天下之变。只有建设性的行动,才能革除我们的懒惰;只有开拓性的行动,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毅然决然的行动,才能产生最有效益的成果。

在极其有限的人生历程中,能做什么我们就马上去做吧,不要有太多的计划与深思,那样,我们容易因为追求完美而迟疑不决;也不要过多的去想意义价值之类,那样,我们容易陷入理论的泥沼而无法行动;不要太多的去想风险代价之类,有些风险和代价是必须付出的,它是动力是课堂,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副产品。

严格地说,这本书的作者并非一个人。大量的参考文献可以作证,很多同行在新闻的源头挖掘出大量的震撼人心的事实,冲击着我的心灵。很多事实很多观点很多精辟的文字,在书中几乎原封不动地加以“实录”。每每捧读这些滚烫的事实和有骨头的文字,我被同行的敬业同行的观点同行的深邃所折服,这些事实这些观点这些深邃构成了此书许多有亮色的部分,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

从这个角度讲,我只不过扮演了一个串珠子的角色。

古人说过:弱水三千,吾取一瓢饮。不能做大事,我们就从小事做起。不会干脑力劳动,我们就干体力劳动。不好找现成的工作,我们就大胆创造一种新的工作。

只有在这种心境和语境下写出的东西,才能耐看耐咀嚼。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是有骨头的。为了追求有骨头的语言,我在路上一刻也不敢停留。

在今天的时代,汗水和心血才是最好的人生补品。在行动的过程中,失误和痛苦才是我们最佳的精神营养,也是我们幸福的最新的来源。少作一些无聊的空谈、少作一些表面欢乐而实质空虚的娱乐,更多地投身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青春的中国就会因为我们这样的行动而精彩纷呈而生机无限。

2005年春夜改稿于成都正南二环路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脉动(一个记者眼中的今日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3644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