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午夜的幽光(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思想,是穿过人生与世相的一道幽光,能让昏昧的心灵豁然开朗。思想者的文字,是社会大幕下一道刺目的闪电,能映照出思想者卓然挺立的身姿。本书即是这样一部透析知识分子和知识的警世之作。批判、自由、正义、宽容……所有这些知识分子捍卫的价值,在作者雕刻刀般的笔下,一一得到呈现。

目录

题记

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

穿过黑暗的那一道幽光

对称:在纳粹的阴影下

在奈保尔与萨义德之间

萨义德:丧失之痛

奥威尔:政治、艺术与自由

奧威尔:书的命运

为宽容而斗争

后奧斯威辛写作

米沃什的根

包围凯尔泰斯

穿粗布衫的和穿燕尾服的终究要分手

盗版与地下印刷

法布尔与他的昆虫共和国

性、群众、法西斯

《现代性与大屠杀》

有一种书用道义书写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三部书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

《人间鲁迅》修订版后记

纪念李慎之先生

《文学中国》:序言,或一种文学告白

序《紫地丁文丛》

序《忍冬花诗丛》

试读章节

薇依一直顽强地寻找自己。所谓寻找,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返回原点。然而,她不是向前走,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走,结果不断地撕裂自己,使之成为碎片。她只能成为碎片。

譬如她爱,爱使她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可是,当她获悉希特勒入侵布拉格的消息时,便变得不那么和平了。她把投入反对希特勒的斗争当作新的使命。不过,这种转变对她来说是不彻底的。她几乎一直在非暴力与暴力之间摇摆。如果战争非打不可,也就是说,即使出于正当的理由使用暴力,她仍然认为是危险的和卑劣的。至于非暴力,只要有效,便应当在道义上承认它和支持它。她把爱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进行体认,确信暴力的使用,足以使它荡然无存。人类一旦失去了精神价值,她问:除了卑劣的人,有谁还会去操心政治呢!

当薇依在战争中进入角色,孤绝的气质,随即驱使她投身于暴力行动。在布拉格的学生起义遭到德国人的残酷镇压之后,她同时提出两个行动计划,但都与她个人有关:其一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空投部队和武器的计划”,起草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发动布拉格居民反对占领军,解放俘虏。她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宣传,并发誓说;如果实施该计划而不让她参加,她将躺到公共汽车轮下自尽!其二,是组建一支活动在火线上的女护士队伍,当然也一定得让她成为其中的一员。结果,两个汁划都没有被采纳。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日后仍然极力寻找机会,奔赴原计划中的慷慨赴死的目标。显然,她试图努力挣脱一种矛盾的处境而终于无法挣脱。

西班牙内战时,薇依面临过同样两难的选择。她不喜欢战争,但是身处巴黎这种近于后方的人们的状态使她更感厌恶。她坐不住了,决定前往西班牙。由于到佛朗哥占领区去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她便带着巴黎工会组织发给她的汜者证,为全国劳动联合会的无政府工会活动分子服务。在战争中,她亲眼看见.红色民兵同法西斯分子一样轻易地杀人,仿佛全然不知道被杀者是有生命似的。梦境被粉碎了。西班牙的罪恶,加深了她在工厂劳动中的受奴役的体验。在人的价值被确立为最高价值,并以此修改她的政治地图的过程中,为战争所展开,为生命所洞见的现实图景对她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地图的每个局部未必因此变得更为精确,甚至有可能大大变形;可是,这一切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整体,其呈示的方位和关系是确当的。你知道,科学的谬误,可以因人性的正确而自行纠正过来。

薇依的政治地图是复杂的。她不断修改。她的地图并没有提供一个类似教科书一样固定的答案,从表面上看来,它是游移的、互否的,实际上,庄严的命意正包含在这种变动之中。

除了战争,阶级斗争也如此。

你看薇依的定义:“当社会权力机制造成处在社会底层的人的尊严彻底破灭时,这就是一场屈从者反对发号施令者的永久性斗争。”又是人的尊严问题。很明显,这就偏离了正统的阶级斗争观念了。在她看来,阶级斗争确实有其内在的根据,正如赫拉克利特说的,斗争是生存的条件;但是当它发展成为一种斗争学说时,却蜕变成为某种荒谬的东西、空洞的实体,具体的苦难和抗争被抽象化了。她特别指出,阶级斗争贯穿历史的全部荒谬性,根源在于权力的性质。这个结论是政治学的,也是人类学的。她痛恨权力。

大约在薇依那里,权力总是意味着奴役,因此,她会因所谓“主权”问题而改写“祖国”、“民族”的概念。她说:“国家是一种冷酷而无法让人爱的东西;它残杀并取消所有一切可能成为被爱的东西;因此,人们被迫爱它,是因为只有它。这就是当代人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她极力反对国家崇拜,指出它以祖国的名义,索求绝对的忠诚、全部的奉献、最大的牺牲,事实上是一种根本无爱可言的偶像崇拜。当人们大谈祖国时,就很少谈及正义;一旦祖国背后有国家,正义便在远方。她一再说:“祖国是不够的。”在定义人的时候,她也总是喜欢使用如下公式,即:“人,世界的公民。”这里说个故事。她曾经在课堂上向中学生说起著名的“诺曼底号”邮船,提问道:“这条船的代价可以造出多少工人住宅?”学生听了很反感,立即反驳说,这条船以它的规模和豪华提高了祖国在国外的威望。这堂课肯定讲不下去了。所谓祖国的威望算什么呢!然而,她遭到了抵制。对于“民族”这个词,她同样不抱好感,认为作为一个概念应当取消。经历过西班牙内战的人,惟有她知道这个词以及由它组成的各种词组的含义,那就是:死亡和眼泪。

“这块土地/可耻地征服了自身。”她曾经引用古西班牙诗句,说君主如何整体地消化了被征服者,把他们连根拔起;而革命,同样把对王冠俯首称臣的人民锻炼成为一个整体。这一切,都是在民族主权至上的陶醉中进行的。她指责百科全书派的成员是被拔根的知识分子,正在于对民族进步的整体性追求,致使人们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不作任何思考,便全盘接受了这一革命传统。于是,爱国主义的轱辘自然向着国家的方向滚过去了。P87-89

序言

大约是因为气候的缘故,这几天好像什么事都不能做,只好翻看旧稿。想不到,两三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文章,居然有了十余万字,于是着手编了起来。断断续续地,及至午夜,手头终于多出了这样一个集子样的东西。

书名采自集内叙说法国思想家薇依的一篇。这位柔弱的女性,不但才智过人,其道德勇气尤其令人景仰。从左拉到薇依,到后来的萨特、加缪、福柯,他们的行动自外于权力,或者简直就是挑战权力,明显地具有一种个人的或团队的英雄主义,形成为与俄国知识分子同一底色,而又独具法兰西特色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不同于经院知识分子的是,他们耻于做知识学的炼金术士,而争当大众社会的燃灯者和拓荒人。 《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六篇曾在《随笔》杂志连载,后因故移至《东方文化》杂志刊完。全篇泛泛而谈,卑之无甚高论,惟脉络尚算清晰,重心仍在知识分子的公共性,结论则有点失败主义的味道,应当不足取的.其余论及西方知识分子的篇什,都属个案分析。回过头看,好像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物都带上某种类似的特点,即反强权、反体制、反潮流,以及平民主义的立场。他们缺乏中国知识分子的温顺、折中、机变——来源于儒家文化和本土政治经验的东西;为了真理和正义,往往喜欢走极端,“全有或全无”。那种挑战反抗,争天拒俗的精神,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很可惊异的。有学者说,这同他们晌宗教文化大有关系,是耶非耶,却很难说。但如果有人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做一部知识分子精神史,倒是很有意思的事。

中国知识分子方面涉及两个人,其一是鲁迅。对于鲁迅,我以为,他是中国的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标志就是与权势集团相对立,而致力于阻拒国家对人——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及生命个体.——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剥夺,而且,自始至终,坚持个人的自由实践,体现了作为一名叛逆的精神战士的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关于鲁迅的争论早已展开(至九十年代,随同“告别革命论”的勃兴,崇胡适而贬鲁迅的论调大行其道),离结束之曰尚远。有一点明白无误的是,鲁迅存在的意义,惟有在对身为类存在者的社会身份——从奴隶(这是鲁迅常用的词)到公民到世界公民——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阐释。

另一位是李慎之。同胡适一样,李慎之亦兼具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角色,而且两人都喜欢做“王者师”。好在他还有做“公民教师”的意愿,并身体力行,致力于现代价值观念的普及工作,“不知老之将至”;关键时刻,余勇可嘉,都很教人佩服。但是,他从宪政问题那里引出否定革命的结论,我是明确表示反对的。戏剧性的是,他启蒙的“西学”內容并未达致人们的共识,而类似的“告别革命”论,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却已日渐成为中国思想学术界的主流。

据说公正的时间可以验证一切,其实未必尽然;若然,就不会有如“永劫不复”一类说法。而今借了整理旧稿的机会,重睹其中这些知识分子及其思想的命运,难免生出许多感慨。这期间,升降浮沉,兴衰成败,何尝有什么定论呢?

                  2004年6月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午夜的幽光(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贤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71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