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浸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

内容推荐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传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渗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本书由两篇文章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萨特此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而为它进行辩护”。同时指出它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澄清了各种无意的误解和恶意的歪曲,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萨特去世前不久,在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目录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

试读章节

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

莱维:一段时间以来,您一直在思考希望和绝望问题。这是两个您过去在著作中没有更多地涉及的主题。

萨特:至少,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因为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爱希望,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认为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无论什么只要与他,或者与他所属的社会团体利害有关的事,都是在取得实现的过程中,而且对他和对构成他那个社团的人们也必将是有利的。我认为希望是人的一部分;人类的行动是超越的,那就是说,它总是在现在中孕育,从现在朝向一个未来的目标,我们又在现在中设法实现它;人类的行动在未来找到它的结局,找到它的完成;在行动的方式中始终有希望在,我的意思是说,就确定一个目标加以实现这一点而言。

莱维:您曾经说过,人类的行动朝向一个未来的目标,但是您立刻接下去说这个行动是毫无结果的。希望必然是失望。在一个咖啡馆的侍者,一个人民领袖——希特勒或者斯大林——一个巴黎醉汉,战斗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让一保罗·萨特中间,在所有这些人中间,看来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假如他们都为自己确定一些目标,那末,可以说,他们都会失败。

萨特:我没有这样确切地说,你夸张了。我曾说他们决不会真正达到他们所寻求的目标,我曾说这里始终存在着一种失败……

莱维:您曾声称人类的行动把目的投射到未来中去,但是您也说过这种超越的运动最终引向失败。您在《存在与虚无》中描述了一种存在,尽管它怀着严肃认真的精神设想了种种目的,那些目的仍然像绝对的失败。人为自己提出目标,但是在内心深处,他惟一想望实现的目标是成为上帝,这就是您称之为由自我促成的。由此,自然就导致失败。

萨特:唔,我并没有完全失去这种失败的观念,即使它与希望的观念相矛盾。人们不应忘记在我写《存在与虚无》的时候,我不是在谈希望。关于希望的价值的观念,那是后来才慢慢地在我脑子里出现的。我从未把希望想象成异想天开的幻想。我始终在考虑,即使在我没有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是设想我所确定的目的可以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P33-34

序言

1980年4月15日,法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让一保罗·萨特逝世了。他是继罗曼.罗兰和法朗士之后20世纪法兰西文坛的巨星;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法国文学的史册,这是没有疑义的。我们在电视里看见巴黎千千万万群众给他送葬的镜头,不禁感到心潮澎湃:是什么使他这样深深受到法国广大群众的爱戴?他的文学?他的哲学?还是他的一系列正义的言论和行动?回答是这一切都包括在内。但是就萨特来说,理解他的哲学思想恐怕要比了解别的文学家时更为重要。我们在这里选译了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一文,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早年本来是研究哲学的,后来以官费留学德国受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的影响,所以形成一种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其影响所及,比他的先行者还要大。

萨特自称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这就是说,他既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又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他说来,先是有人,然后通过人的自由选择的行动,人才成为他那样的好人或者恶人。英雄或者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主动选择使他成为英雄或者懦夫。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论点。由于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所以要承担责任,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且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所以它是一种人道主义,即把人当作人,不当作物,是恢复人的尊严。这些道理在西方道德哲学关于自由意志的论争中,本来是常见的,因为除非我们承认人有选择自由,并对其行为负责,我们就无法对作恶者进行报复性惩罚,而只能像功利主义者(和一切机械唯物论者)那样,说惩罚只是防止别人效尤。但是受惩者可以回答功利主义者说,既然我本身不应受到惩罚,惩罚我又为着何来?若你为防止别人效尤而惩罚我,则你岂不是把我当作手段,当作东西,当作物看待,我何罪之有,而应得到如此惩罚?这些反问是功利主义者无法回答的。

但是存在主义者并不到此为止,它还进一步说,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换言之,人在自由行动时,他就是为所有的人作出示范;人在模铸自己的形象时,这就意味着这个形象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都是适用的。“我们的责任要比先前设想的大得多,因为它牵涉到整个人类。”这样无限度地扩大行为的后果,也就无限度地加重了行动者的责任;所以萨特说,行动者只能依靠和他的行动有密切关系的可能性作出决定。但是他只能尽力而为,因为对现实太没有把握了。现实不仅包括物,更包括人;每一个人代表一个“主观性”,人就是处在一个“主观性林立”的世界里,然而要决定自己是什么,和别人是什么。可是萨特又说:“存在主义者从不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所以他反对孔德的那种以人类为崇拜对象的人道主义,认为最后会导致法西斯主义。

萨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到这种地步,是不是完全无视有所谓客观规律呢?也不。但是他在本文中只是轻轻带过。他承认有“生存在世界上所少不了的限制”,如劳动,而人的意图就是超过或扩大这些限制,不然就是否定或适应这些限制。所谓限制,就包含有客观规律在內。但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则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人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中,他没法避免选择,他不选择也等于作出选择。所以它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是入世哲学,而不是出世哲学;即使不能有力地树立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观,至少可以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而这种哲学在经受过法西斯铁蹄蹂躏、精神状态处于瓦解状态的欧洲,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的。

以上是综述本文的大意,并就其本身略作评述,以供读者研究萨特全部存在主义哲学的内容及其在文学上表现的参考。

周煦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 周煦良//汤永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38045
开本 32开
页数 1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65.53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