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
内容
编辑推荐

学术界正经历着一场博弈论革命,博弈论给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带来新的景象和发现。什么是博弈论?什么是博弈生存?

本书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透视世界历史,鲜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用博弈论的的方法和工具,汲取历史和生活智慧。为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世界历史,用独特的视角和工具。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等进行解读。当然,人类历史和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有些不是仅通过一种途径就可以找到答案,但本书的独特视角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思路,为汲取历史智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同时,也为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指导。

目录

第一章 博弈与历史

保罗-萨缪尔森: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1.用博弈论看历史 

2.艾森豪威尔的头疼事

3.协和谬误与军备竞赛

4.萨达姆的藏身之道

第二章 我就要最多的

帕默斯顿: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矗

1.人性本私——对社会起源的另类解读历

2.以耶路撒冷之名——十字军东征

3.英雄还是海盗_从麦哲伦说起 

4.英国绅士的拐杖——鸦片和大炮

第三章 凭什么要给你

《孙子兵法·形篇》: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1.人多力量大——从人口看罗马帝国的兴衰

2.落后就要挨打——论鸦片战争之败

3.是什么托起了太阳——日不落帝国的启示

4.不对称从何处来——高科技与伊拉克战争

第四章 按规矩办事

中国谚语:无规矩不成方圆

1.主权在民——古希腊的民主

2.万民之法一古罗马的法律

3.不可思议的契约——透视: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

4.一起挣钱——中世纪的行会

第五章 羊皮还是很有用的

《札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1.天皇是我老——古代帝王的宣告

2.我忏悔了——阿育王的皈依

3.要不要圣像——拜占廷帝国的政教之争 

4.异端是邪恶的——宗教裁判的幌子

第六章 让可能变成现实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坚持就是胜利——寻找海伦的施里曼

2.以弱胜强——奥斯特里茨战役

3.与时俱进才能常战常胜

 ——谈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4.狭路相逢怎么办——古巴导弹危机 

第七章 都有自己的活法

《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1.克娄巴特拉的鼻子

2.守得云开见月明——德川家康的成功之道

3.谁说弱国无外交——维也纳会议上的塔列朗 

4.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与英国人

第八章 理性是有限的

帕斯卡: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意识到有无数事物是它力所不及的。

1.失去理智往何处去一一代暴君尼禄 

2.天上掉馅饼——黑斯廷斯之战中的威廉与哈罗德

3.飞来横祸——黑死病让一切博弈停止

4.爱江山更爱美人——爱德华八世的惊世抉择 

第九章 不光彩的博弈

马基雅维里: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将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的事物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

1.目的就是一切——马基雅维里主义 

2.可怕的教父——意大利的黑手党

3.刺杀卡斯特罗——世界历史中的暗杀行动 

4.黑是否可以变白——俄罗斯黑帮洗钱案

第十章 不是博弈的博弈

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1.真理和生命哪个最重要——苏格拉底的选择

2.人生来就是为你们赎罪的——世俗眼光看耶稣

3.把他的舌头夹住——布鲁诺的抗争

4启由之路无坦途——南非斗士曼德拉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真理和生命哪个最重要

           ——苏格拉底的选择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春日,雅典城的陪审法庭上人声鼎沸,501名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正在对一项判决进行投票,最后以280:22 1的结果判处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死刑。不久,处决到来了o R见这位老人衣衫褴褛,散发赤足,但面容却镇定自若。他打发走了哭哭啼啼的妻子,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死亡。直到狱卒端着一杯毒汁走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从容地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在屋子中间平静地踱着步。过了一会儿,便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起来,便慢慢地躺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他的双腿完全失去了知觉,麻木的部位逐渐向上扩散,老人似乎就要这么去了。这时,狱卒在他的脸上盖上了一层布。突然,老人突然把盖在脸上的布拉开,告诉他的朋友,“我还欠医神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这是医神的圣物),请不要忘了,要还给他。”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永远地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西方世界为思想言论自由殉道第一人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在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就饱读诗书,靠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社会活动,引导人们认识、追求美德,可谓桃李满天下。也正因此,他的死才让人感到困惑在以民主自由著称的古代雅典,怎么不放过一个伟大的学者呢?让我们回到那个神秘的时代。

苏格拉底的时代,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由盛转衰的时代。希腊多神论文化和雅典民主制(前者是后者的精神支柱)在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利斯、阿里斯多芬、希罗多德和伯里克利等人那里发展到了顶峰,现在已经光芒散尽,走向衰落了。然而,无论是阿里斯多芬、伯里克利等杰出人物,还是一般的雅典人民,都没有而且也不愿意认识即将出现的文化危机,他们都把雅典民主制和希腊多神论文化当作一种永恒的理想生活状态,沉溺于“现实的光荣”的梦境中。在这种普遍陶醉的氛围中,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叛逆者,这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宗教热忱,他坚信自己作为一个神所派遣的使者所应履行的职责,这个职责就是孜孜不倦地探索智慧和听从神的呼唤。对于现实生活,苏格拉底不是去附和和协调,而是无情地针砭。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马虻,奉神的旨意不停地叮咬雅典这匹“肥大而懒惰迟钝”的“良种马”,以对雅典人进行“唤醒、劝告、责备”。当雅典人不听从他的劝告和责备,宁愿在“昏昏沉沉的生活”中消磨时光时,苏格拉底没有采取“穷则独善其身”的避世态度,而是坚持不渝地叮咬刺激那匹“良种马”。

P210-211

序言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城市森林的马路延伸到昨天还安静的地方。在昨天的昨天,或许有人曾经在这里举起刀剑,踏着敌人的尸骨登上宝座;或许有人身着华服,和着曲子轻吟低唱。今天,一切都已经杳然,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往返时空的语言。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世俗与清高之间,徘徊都已经显得无聊,逝者的足迹渐行渐远,谁还要去重现那已经沉寂的历史?或者去追寻曾经出没于脚下土地的力、美以及威严?

历史是否有用?法国史学大家马克·布洛克告诉人们历史“千姿百态,令人销魂”,这或许只是史学家的职业癖好,但是他的另一段话却不得不让我们思索:“很难事先确定一项极其抽象的研究最终是否会给人们带来惊人的实际效益。否认人们追求超物质利益的求知欲望,无疑会使人性发生不可思议的扭曲,即使历史学对手工艺人和政治家永不相关,它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的确是不可少的,仅此一点,就已证明史学存在的合理性。”

史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神话回响在德国人施里曼的耳畔时,他便坚信《荷马史诗》是人类童年的记忆,并且在众人嘲弄的目光中不懈挖掘。当罗马帝国的废墟映入英国人吉利的眼睛时,他便立志做出一部这个帝国衰亡的历史,为此,耗去了近三十年的心血,面对他留下的书卷,我们不禁想起了汉朝贾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的呼唤。不管理想也好,重训也罢,历史学所有的功用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读史让人明智。在但丁笔下,史家塔西佗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和理性。在这个极端现实又极端迷乱的世界,明智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如何看待历史?鲁迅先生在谈及《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许多死亡……”其实对于历史而言,更是如此,有人看到为民请命的气魄,有人却会看到独善其身的伎俩;有人看到博大的爱国精神,有人却看到狭隘的自私自利。但是,从本质上说,历史是人类为了生存而活动的全部记录。孟子说人性本善,苟子说人性本恶,其实,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人的本性是自私。人性本私并不是什么贬义,其实,正因为人生来就是趋利避害的,他们才会努力进取,不断地创造着历史。

在人性本私的历史中,历史的主体是人以及人组成的不同群体,而在他们的活动中,生存以及更好地生存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为了对这一原则做出更准确的分析和更深切的感触,我们引入了博弈论的方法。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社会由不同的人群的集合体构成,不同的人群集合体形成不同的结构,一个结构中的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博弈。而博弈论就是对这些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解释的学问。可见,用博弈的观点来透视历史上的生死存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读史让人明智,用博弈的观点来读历史让人获取明智!

在博弈视角下的历史中,获得利益是所有具有理智的人都追逐的目标,而力量则是获得利益的最大保证。在不同的力量下,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利益斗智斗勇,纵横捭阖。但是,人并不只是理性的,他们还有非理性的。理性给他们指引目标,非理性则对目标是否能够达到起着作用。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才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又千姿百态的世界史。因此,我们不能用博弈的公式来套历史,也不能为了证明博弈的公式来“选”历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历史上真正的博弈生存展现出来。

在真正的博弈生存中,不可避免地充满了暴力、野蛮与欺诈。或许这些是罪恶的,但在博弈的视角下,它们却是有效的、合理的。在这里,我们套用台湾作家刘墉的一句话:“我不是教你诈”。我们只是把历史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只有看清了尔虞我诈的非合作博弈,才能走向你帮我助的“合作性博弈”;只有我们真正认识了历史中“恶”的真实存在,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我们“善”的世界。更何况,不同的人对利益的理解也不同,谁又能说高尚的精神不是一种同样值得追求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苏格拉底为了坚持真理而舍弃生命,耶稣为了拯救芸芸众生而走上绞刑架,贞德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为了更博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个人的利益,对于人类来讲,这样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脊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化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59893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