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浙江绘画史/浙江文化史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按不同历史时期,对浙江的绘画史进行了非常具体地论述。它们包括先秦时期的绘刻艺术、秦汉时期的画艺画论、东吴东晋南朝、隋唐吴越国时期、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绘画艺术。内容丰富、详细,论述条理清晰。

目录

序言 王伯敏/1

第一章 精微纤细之美

 ——先秦时期的绘刻艺术/1

概述/1

第一节 河姆渡文化绘刻图案/3

第二节 良渚文化绘刻图案和彩绘/11

第三节 越国时期的美术/29

第四节 艺术特征的分析/32

第二章 铜镜的微光

 ——秦汉时期的画艺画论/36

概述/36

第一节 碑石砖壁之画/39

第二节 会稽铜镜纹饰/40

第三节 王充的绘画观/43

第四节 台州岩画/46

第三章 六朝的烟雨山川

 ——东吴东晋南朝的绘画艺术/48

概述/48

第一节 重要画家画论/5l

第二节 士族子弟的绘画活动/58

第三节 吴地绘画活动的影响/63

第四节 其他绘画/65

第四章 绘大唐雄风图吴越盛景

 ——隋唐吴越国时期的绘画艺术/69

概 述/69

第一节 隋唐绘画/74

第二节 吴越国绘画/92

第五章 暖风熏西湖 诗画生风流

 ——宋代的绘画艺术/100

概述/100

第一节 南宋画院/107

第二节 山水画/113

第三节 花鸟画/141

第四节 水墨梅竹画/150

第五节 人物画/158

第六节 西湖图/167

第七节 妇女的绘画活动/169

第八节 版画/17l

第六章 山水梅竹间的心灵

 ——元代的绘画艺术/177

概 述  /177

第一节 元前期画家/180

第二节 “元季四家”中的浙江大师/194

第三节 山水画/210

第四节 花鸟画/217

第五节 人物画/229

第六节 版画/237

第七节 画论与画学著作/239

第七章 飘摇的传统

 ——明代的绘画艺术/246

概述/246

第一节 山水画/250

第二节 花鸟画/277

第三节 人物画/289

第四节 妇女绘画/297

第五节 其他绘画/300

第六节 版画/301

第七节 画论/316

第八章 守业中的开拓

 ——清代的绘画艺术/323

概述/323

第一节 山水画/327

第二节 花鸟画/356

第三节 人物画/366

第四节 海上画派/376

第五节 版画/395

后记/404

附记/406

附录:几点说明/407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409

试读章节

  明代立国,朱元璋加强皇权统治,将军政大权独揽手中。他废除了元朝的中书省和丞相制,将其职能分散于吏、户、礼、兵、工、刑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浙江领府十一,为杭州、严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处州、温州;另属州一,安吉州;县七十五。

明代浙江,出过几位著名人物。如宁死不为明成祖朱棣起草诏书的方孝孺;“一寸丹心图报国”,挽救了明廷危亡却被权臣谋害的民族英雄于谦;率领浙江军民肃清沿海倭寇的戚继光等。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品德和业绩留芳于世,也使浙江山河生辉。

明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丝织业市镇的兴起.浙江是主要的聚集地之一,濮院、王江泾、菱湖、双林、南浔等地到处桑园遍野,都是丝织业的重镇。明嘉靖以后,类似市镇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杭、嘉、湖三府遂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它们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工商业的商品市场。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当时的经济生活,而且广泛地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一点,我们从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随着商业和贸易的日渐兴旺发达,不仅是粮食、棉花、蚕丝、茶叶、瓷器、纸张等成为重要商品,书画作品也成为交易的商品之一,众多的画家便因此而结集居住于繁荣的商业城市。这种情形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江苏的苏州、松江等地在当时逐渐成为绘画艺术创作中心。就与其商业上的重要地位有关。

异族的统治结束了,文人士子的心中升腾起民族复兴的骄傲和期待。然而汉人的明朝,并没有给他们任何自由舒展的机会。朱元璋的猜疑和暴戾,与异族曾有的血腥一样,对他们来说都是灭顶之灾。胡惟庸一案,朱元璋杀了三万余人;蓝玉案中,所杀也有一万五千人之多。明成祖朱棣不仅诛了方孝儒的十族,还以“瓜蔓抄”的方式大清洗,先后杀人也是数万。就连画家这个远离政治和时务的行当,也因走在皇帝的身边而屡遭杀戮,王蒙、赵原、盛著、周位、宋燧、杨基等等,都是如此的结局。

仿两宋等前代成例,明王朝通过征召、推荐和考试的方法,将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延人宫廷,设仁智殿以处画士。在宣德(1426一1435)至弘治(1488一1505)的八十年间,宫廷绘画尤其发达,可与两宋宣和、绍兴画院媲美。在组织机构上,大多数画家都供奉于属内府太监管辖的武英殿、仁智殿、文华殿,并被授以“待诏”、“中书”等职。宣德以后,也有画家被授以“锦衣卫”的武职.如“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但都没有相应的实职。仍旧还是做画家,只是享受那相应的薪俸和待遇罢了。

宫廷之中.也出了不少名画家。宣德年问的戴进、谢环、商喜、石锐、倪端、李在、周文靖、孙隆;成化、弘治时的林良、吕纪、P247吴伟、吕文英、王谔、钟钦礼等,都是蜚声画坛的一流高手。到万历时,尚有王廷策、顾炳等有名于时。宫廷画家中的不少画家.都来自浙江,如戴进、谢环、周文靖、吕纪、王廷策、顾炳等人。

宫廷之外的画坛,山水、花鸟、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

明代山水画画派林立,著名的有戴进的浙派,沈周、文徵明的吴门派,董其昌的松江派等不同流派。就浙江而言,明初浙派戴进和明末武林派蓝瑛是两位大家,嘉兴派的项圣谟也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性情和风格的名家。

明代花鸟画创作的基本轨迹,大体上可分为宫廷花鸟画和中期以后的文人花鸟画。宫廷花鸟画以宋代院体为标准,著名画家有边景昭、吕纪、林良、孙龙等。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吕纪将花鸟与山石同构于一图之中,使重彩与水墨、写意与工笔妙相配置,既别开生面,又大大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与笔墨技法。文人花鸟画以沈周、周之冕、陆治、陈淳、徐渭最为著名。特别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徐渭的水墨大写意,对后世影响极大,价值不凡。

继承宋元传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在明代也有发展。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陈录、杭州人王谦的墨梅画,均闻名于时,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成就。

明代人物画发展缓慢,但对浙江来说,却有绘画史上的大家出现,这就是杰出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其他如戴进、谢环、丁云鹏诸家,也都十分著名。

明代是文人画兴盛的年代,画家之多,作品之多,画派之多.以及势力之盛,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重要的是,“文人画诸特征的尽情阐发和文人画体系的完善”,使它成为当时画坛主流。

文人画的特征一直有众多的论述和概括,从创作的主体和P248客体而言,以下的两个归纳可谓提纲挈领:

一是强调表现创作主体的主观感受和个性,“即对外界客观物象的描绘让位于对画家主观情感的抒发,并突出人品、修养、思想、性格,使作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是倾心于探究笔墨形式所具有的独立的审美因素,“即艺术从重内容转向于重形式,突出了艺术本体的‘自律性’。具体表现在强调笔情墨趣、追求形式美、完善诗书画三结合等方面。”“明代文人画家对艺术形式的总结和综合,揭示出了中同画在笔墨、色彩、构图、形态诸方面独具的形式美,赋予了形式具相对独立意义的审美价值,无疑促进了绘画‘自律性’的发展。”

然而,过犹不及。明代中叶以后,主观感受的过分宣泄和对笔墨形式的过度追求,使文人画与它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更何况文人画家中的末流,既无真实的情感、品格和气骨,也无扎实的笔墨技巧和功力,自欺欺人地打着“笔墨情趣”的旗号,一味因袭模仿,致使文人画走向末路。

元代一度十分发达的浙江文人山水画传统,至明代渐趋衰落。与此不同的是,在江苏,尤其是苏州、松江、华亭等地,明清两代继续出现新的大家和作品,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中心。

绘画领域内的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也于此时尤显激烈。在绘画领域之外,时代变革的深刻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在新的社会风尚和氛围中,古老的绘画传统渐渐地飘忽摇荡起来。这个绘画传统在清初以后显而易见的式微和冷落,作为一种历史趋向,在此时即露端倪。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适应时代潮流与社会需P249要的艺术形式得以蓬勃发展,这就是版画艺术的兴旺发达。

明代是版画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初期以宗教版画为主,中、后期时,适应当时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的需要,通俗文学发达,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这些通俗文学的出现,为版画发展带来机遇。当时大量刊刻各种传奇、戏曲、小说的插图,名画家为雕版作画成为一种风气,陈洪绶的版画插图作品如《水浒传》、《博古叶子》、《西厢记》等就是其中的佳作。江苏、浙江、福建为全国著名的雕版中心,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浙江的武林版画是影响较大并称雄一时的流派之一。

这个时期的中外艺术交流也日渐密切。中国与日本商业、文化的交往频繁。成化问,日本足利将军义政曾派遣明船来中国,日本画僧雪舟于1468年随船到达中国,他旅行了中国的南北胜地,看到了一些宋元名画与当时名家的作品,也接触了中国画家如李在等人,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明末,我国画僧逸然(1601一1668,杭州人,俗姓李,号浪云庵主,擅山水、人物)东渡日本,驻长崎崇福寺。日本画家河村若芝、渡边秀石等,都曾从学于他,并由此产生日本十七世纪末叶具有独特成就的逸然画派。其他如朝鲜、越南,在十六世纪时都与我国文化艺术发生密切的关系。并深受影响。P250

序言

浙江位于东海边,七山一水两分田。富庶民间文亦盛,人多慧悟九分贤。天台雁荡西天目,万壑争流大有年。而今处处风光好,此是中华一角天。

 一披发先人曾卜巫,植禾养鹿斗狼虎。熊熊陶火正留春,河姆渡人跳笛舞。良渚方圆玉有神,雕工绝艺归肺腑。艺始当年春复秋,长叹古贤咸作古。

 二两汉旌族斗风雪,文开南北尊人杰。海宁画像石重重,拙朴沉雄刻无极。会稽出土画像砖,上镌车马马生翼。又镌三国神凤年,当年划界相与合。

 三六朝烟雨景朦胧,土族山阴夜种松。雅集兰亭千载后,流传韵事叹无穷。戴逵剡溪为高隐,柴门鼓瑟白云封。

 四唐时大野走麒麟,越水瓯山谷满屯。白公夸说钱塘好,草绿湖平四季春。天宝战乱苦民生,郑虔东来少陵哭。纵然三绝诗书画,极计未曾劳人卜。陈闳道子画金桥,图成禁宫咸叹服。相传婺州张志和,画罢渔歌芦边乐。

 五吴越钱鏐重文史,射潮归来写竹枝。未若南唐画院盛,此间不乏好画师。大悲行世僧贯休,画了降龙不改诗。康陵出土在临安,壁上尤存画牡丹。朵朵团团花簇簇,难能妙笔生波澜。

 六南宋杭州不夜天,丰年画院少青氍。待诏高才称边角,皴多斧劈价三千。松年四景正峭丽,工写庄园陇上田。马远踏歌歌民俗,采薇图意刺降官。牧溪松鹤意禅笔,梁楷柳疏亦生烟。宋元之际转风色,画学应时几世传。

 七元季大家推松雪,一门书画见才华。舜举不落寻常格,浮玉山居绿映崖。王黄倪吴皆正趋,史家史册称四家。黄鹤山头云似兽,富春江上凫如艇。墨花墨禽惊俗眼,别开生面众人夸。王冕山中曾煮石,梅花如玉一枝斜。

  八明季封建已斜坡,书画仍居第一科。戴进浙派研潮涌,吴伟平山同唱歌。江夏受屈斥邪道,武林殿后影婆娑。四明吕纪工花鸟.竟将山貌配青鹅。青藤大写见神似,尺幅葡萄斗墨磨。诸暨老莲常邀月,笔如屈铁青铜柯。明清之际波涛涌,八大清湘自筑庐。

 九清代江浙渔米乡,州府书画富储藏。秀水项家天籁阁,四壁但闻麝墨香。南蘋东渡居三载,立派长崎笔墨扬。钱塘寿者扬州怪,寂历苍松傲乾坤。西泠八家推教席,诗书画印有精魂。奚黄汤戴点染擦,出入娄东四王门。晚清海上生明月,海派迎风南北怜。萧山三任欣开拓,六要四知引线穿。缶翁石鼓七分悟,篆隶写梅松岭巅。

 十辛亥风云带风烟,新潮意识护超前。浙江新学天人合,时代新歌诗百篇。诗耶画耶春不老,浙水长流汇大川。大川两岸千山绿,史册连绵记万年。

美术史是文化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在我国还是20世纪初的事。我国第一部《中国美术史》成稿于1916年,此后近百年来,国内正式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版画及工艺美术等专史在内,先后发行的计有九十六种,不能算少,也不能谓多。因为这些出版物所涉及的方面还有限,对本门学科的深人与提高,还不足以产生积极的影响。1997年在南昌召开的一个美术史编写研讨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希望能陆续出版一些断代史,尤其是近现代的美术史。也希望出版专题史,如《人物画史》或《民间美术史》、《石窟壁画史》等。更希望出版地方史,如《江浙美术史》、《香港美术史》,甚至是苏州、徽州的画史,等等。到目前为止,已有年画史、漫画史及内蒙古美术史、广东美术史出版。这固然可喜,但仍旧还有大有可为之处。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美术史这门学科的发展繁荣,除了我们美术史研究者的努力外,更希望有关的文化领导部门和学术机构,能够将它提到研究、编写和出版的议事日程上来,迅速地见之于行动和实效。”

顷者,使我们高兴的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野,不遗余力地撰写了《浙江绘画史》,即将出版,这不只是有利于本门学科的探索,更充实了浙江文化史的研究。

浙江自九世纪唐、五代之后,绘画人才辈出,绘画流派不时产生。浙江绘画的发展状况,虽不能看作是我国美术发展的缩影,但是,它那史册中的林林总总,至少涉及我国绘画许多世纪以来积聚而成的块块面面。南宋时期的画院、元四家的山水画、元季的墨花墨禽、明代的武林版画,以及有关流派在明清画坛的影响等,无不牵动我国画学各个时期的错杂关系。再者,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对我国上古的文化发展,早已做出贡献,它们的时代闪光,能不引起后人加意的注目吗?就与我国绘画发展直接有关的现象来看,海宁长安镇东汉墓的画像石,会稽三国东吴时期的画像砖等等,与长江上游及北方地区的某些文化现象来比较,更显出它在历史研究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此外,如明代的绘画流派、晚明青藤的水墨大写意花卉、清代的西泠八家、清末的海上画派,都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著者陈野,曾参加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她在出版了《中国南方民族文化之美》一书后,又将出版的这部地方性的美术史,共八章,四十余节,始自先秦,迄于清代。浙江七千年的绘画大略,一一在目:上古时代,单纯稚拙,逐渐提高,形成民族艺术的独立体系。浙江南方“青山连碧海,水山春常在”的特定的自然条件,又在中古时代为盛唐艺术的产生作出贡献。著者寒暑支颐思考,对比研究,从浙江地区绘画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剖析唐五代艺术构成中的特点,指出:“绘画发展至唐朝,产生了一个与唐朝文化密切相关的新特点,那就是绘画与诗歌的交流。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唐诗与唐画的联系,虽然远非诗书画合一的元明文人画的境界,但以诗论画,或以画表达诗歌的意境则蔚成风气。”事实上,在当时的浙江,确曾出现了才艺双馨、诗画俱佳的张志和、郑虔、顾况、萧悦等人。著者的这些概述,不只是在理,更是中肯。对于近古明清近六百年的历史,著者提出,绘画的传统在明代开始飘摇,而清代则在守业的基础上,有所开拓。言简意赅,用一根粗线条,勾描了浙江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大轮廓。这根粗线条,尽管尚有待进一步的详论和完善,但她的勾描,不只在回顾,而且对浙江绘画未来的发展,有着启发的意义。

在漫长的岁月中,浙江历代画家以辛勤的艺术实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绘画创造中发挥了巨大的聪明才智。一部美术史,包括绘画史在内,说到底,它所歌颂的是人的创造价值。所以这部书的出版,对浙江的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配合作用。

在古代,浙江有着光辉的绘画传统。现在,我们也必须迎头赶上。近现代的浙江绘画前辈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在新开辟的绘画大道上迈出了沉雄的大步。“风景不殊江左右。湖山还忆浙西东”。近二十多年来,浙江成立了八十多个书画团体,有省市美协、省市画院及各市县的绘画团体。浙江不但有高等、中等院校的美术教师,还有社会上广大的绘画爱好者与收藏家,他们之中不乏出众的人才。浙江的美术队伍是壮大的,阵容是整齐的。际此新世纪到来之时,我们展望未来的光明,作为美术史论家,更应该将这连绵不绝的美术创造记录下来,书写下去。

2000年8月避暑于山东石岛

后记

在付出了将近四年的辛勤劳作以后,《浙江绘画史》终于定稿,即将交付出版。这对我来说,既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些许收获的满足。因为悠悠岁月的美的创造和无形缥缈的我思我想,现在都已凝固成白纸黑字,厚厚地摆在了桌上。字里行间.仿佛仍能折射出往日匆忙奔波的身影和深夜不熄的灯光。让我回忆起写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正因为这样一份长达四年的甘苦自知的劳作,使我对这部粗糙浅显之作,怀有深深的敝帚自珍之感。而对那些帮我助我的人们,更是心存感念。  本书的撰作出版,有幸得到我所供职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我院将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拨给十分难得的科研经费。院领导万斌教授和科研处的郭浴阳处长、戴亮同志都给予本书以重视、关心和帮助。所有这些,不仅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也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严格地说来,此书并不只是我个人的成果,其中包含了众多专家学者、前辈同仁和我的师友们的智慧结晶与共同努力。本书撰写得到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的指导。王先生审阅了全部书稿,还为本书作序以示鼓励。我所研究员林华东先生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研究专家,他十分慷慨地向我提供有关资料、图片及其研究成果《良渚文化研究》。在此书稿即将出版之际,谨向以上诸位前辈专家,还有许多此处未及提到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生也有涯,学也无涯。”《浙江绘画史》的完成,仅仅是我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做艺术和文化史的研究,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兴趣所在。然而我虽乐此不疲,并为此竭尽心力,终因个人学术水平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书中定然谬错难免。现不揣浅陋地将之奉呈于读者面前,真诚地期望得到各位读者的不吝赐教。  陈野  1999年5月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浙江绘画史/浙江文化史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7332
开本 32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000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9.2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