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位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日前联手推出的一本新作,这本看上去像励志书的小册子,其实凝结了很多的管理学的理论,书中提到了不少企业改革的例子,像施乐、宝丽莱、美国通用电气和3M公司等,讲述他们充满生机鼓励革新体制……
图书 | 错拾良机(从错误中获取成功)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两位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日前联手推出的一本新作,这本看上去像励志书的小册子,其实凝结了很多的管理学的理论,书中提到了不少企业改革的例子,像施乐、宝丽莱、美国通用电气和3M公司等,讲述他们充满生机鼓励革新体制…… 目录 引 言 1 1.对于成功与失败之谬见 1 2.胜利后的痛苦,失败后的兴奋 12 3.失败可能是成功的先导26 4.导致失败莫过于成功 39 5.成功的束缚 56 6.如何对待革新 73 7.后失败期的管理 86 8.应对恐惧 102 9.武士之成功观 114 试读章节 试问:谁的一生能在成功与失败的定位图上准确地找到它的位置?有时,在某个时期看来是成功,过了一段时期却成了失败。过早的提升埋下日后栽跟头的种子。因为被炒了鱿鱼,才被逼去开创赚大钱的生意。天作之合的婚姻经不起残酷岁月的磨难,而不幸的初婚倒可能促成双方各自美满的再婚,大病不死的人因顿悟人生而活得更充实(“那对我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我们总是用成功或失败来界定人生。然而,多数的情形是难以区分的。多数人的经历也一样。我们说,他是成功人士,她是失败者。可那是按谁的标准呢?指的又是人生哪个阶段呢?我们凭什么如此肯定呢?要知道,温斯顿·丘吉尔曾被不少人认为是个自负傲慢的失败者。这种看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当了英国首相才有了改变。 我们通常在评委会尚未做出决定之前就匆匆认定某人或某事是“成功”了或者“失败”了。但这两者绝非轻易分得开的。它们只是我们试图简化复杂事件时给贴上的标签而已。其实我们何时成功,何时失败,有可能完全取决于环境、时机、经济状况,甚至公众情绪的变化。 还记得埃德蒙·马斯基吗?1968年竞选副总统时,这位缅因州的林肯式的参议员是双方投票人都最为钦佩的候选人。4年后,他成为民主党总统初选的首席候选人。就在一个大雪天,马斯基在新罕布什尔州一次集会上作演讲。在他抗议传媒对他夫人的攻击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电视播出他眉毛上沾着雪花、眼泪汪汪的形象时,美国观众大为反感——我们白宫可不要泪人儿!这一下就断送了马斯基的政治生涯。他“失败”了。P3 序言 试想一下,你要完全改变以往对成功和失败的概念,会怎么样?假设通往这两者的道路都和你过去所知的全然不同,又会怎样?设想你竟会分不清成功与失败,而必须接受这样的概念:这两者都不是管理的全部和最终目的。 如今,几乎每一项管理行为都要受到检验:它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其实这种检验不对。各个组织在驾驭不断变化的经济时,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挫折,至少会与表面上的成功一样多。在风云变幻的经济中,你很可能要面对同样多的成与败。那是否意味着你最终是失败了?是的,不过那是按你爷爷那一辈的标准。新的世界要求新的观念。当竞争让位于“合作竞争”、当智力资本开始与金融资本竞争时,新的经商之道就成为必要。而重新定义成功与失败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 随着人们对成功与失败原有的态度的改变,每~项管理行为的意义也就随之改变。那些态度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并不容易。一开始, “成功与失败与我们原来所认为的并不一样”这个想法可能让人糊涂。不过最终它会使人振奋,让我们摆脱束缚而迈出人生勇敢的步伐。许多人已经这么做了,尤其是那些视失败为走向成功必由之路的创业者们。 我们最难以改变的就是曾经视为天经地义的做法。正是那些“人尽皆知”的事物给我们造成最大的麻烦。我们确信无疑的事物阻碍我们去学习必须学的东西,让我们继续用过时的工具来凑合。在一个“惟有变革才是永恒不变”的世界,用“实践证明可取”的方法领航是不行的。那些方法只会让我们自负地驾着老爷车开进21世纪。 成功与失败,按我们通常使用这两个词时的含义,情况也一样。当发展中的经济要求革命性的变革时,那些过时的概念就不管用了。当今社会最有创意的革新者们认识到,死守传统的成败观念去经营事业,只会作茧自缚。在变革的经济中,依赖传统和过时的成败观念只会阻碍你发挥创新、竞争和在变革的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这是本书的要旨。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你对传统的成败观念的重新认识,有时甚至将它们颠倒过来,并由此发现超越成与败的新的管理方法,从而使你的管理更上一层楼。当你读到最后一章时,也许你会开始疑惑,作为领导者,你的词典里究竟还该不该有这两个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错拾良机(从错误中获取成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理查德·法森//拉尔夫·凯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857677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1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000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8.4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86 |
宽 | 16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浙图字11-2003-99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