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明日教育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建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理想,看看本书关于教育理想的生成、历史考察及建构。

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教育理想的生成…………………(3)

一教育理想生成的可能性……………(3)

(一)人的本质的追问……………………(4)

(二)教育本质的追问……………………(8)

二教育理想研究在当代的紧迫性……(18)

第二章理想及教育理想界说……………(39)

一理想的界说…………………………(39)

(一)理想的含义…………………………(39)

(二)理想的本质特征……………………(45)

二教育理想界说………………………(50)

(一)教育理想的含义……………………(50)

(二)教育理想的特征……………………(56)

(三)教育理想的价值及意义……………(64)

第三章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74)

 一原始社会教育理想考察……………(75)

 二中国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77)

 (一)中国古代教育理想——追求德性人生的教育理想………

……………………………………………………………(77)

 (二)中国近代教育理想——救亡图存……………………(87)

 (三)中国五四时期的教育理想——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107)

 三西方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120)

 (一)西方古代教育理想——崇尚理性人生的教育理想………………………………………………………………(120)

 (二)中世纪的教育理想——培养宗教人的教育理想…(129)

 (三)西方近代教育理想…………………………………(132)

 四本章结语………………………………………………(178)

第四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教育理想………(185)

 一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视角——实践………………………………………………………………(186)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8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源起………(190)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194)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200)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212)

第五章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215)

 一生活世界概念与旨趣…………………………………(216)

 (一)胡塞尔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概念…………(216)

 (二)“生活世界”的取向…………………………………(220)

 (三)走向“生活世界”:教育学家的探索………………(226)

 二回归生活世界与教育理想的重建……………………(234)

 (一)现代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表现……………………(234)

 (二)人的本真形态与教育理想的建构…………………(245)

 (三)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的取向………………………(249)

结束语…………………………………………………………(292)

主要参考文献…………………………………………………(294)

后 记………………………………………………………(300)

试读章节

  二教育理想研究在当代的紧迫性

如前所述,无论是面对社会还是个体,教育总表现为适应与超越两种作为或追求。然而,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教育的适应及其超越所表现的强度却有不同,各有侧重。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与整个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育目的是使年轻一代获得参加社会生活及生存的能力,教育方法也以掌握直接经验的模仿为主。教育发挥的只是种族的延续和个体生命维持的适应性功能。所以,原始社会里个体是在具体的"当下即是"的存在状态中接受教育的,所获得的是生活和生存所必需的"常识"。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教育有了专门化。教育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门机构从事的学校教育,另一种是在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它保留着原始社会教育的某些特征,但这种生活实践中的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原始社会丰富得多。

从传统社会学校教育的性质来说,它直接为满足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的政治需要而产生。教育的目的、内容乃至方式都体现出了鲜明的阶级性。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教育又体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及专制性。教育不是关注现实的生活,而成为政治的附庸,统治者旨在通过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伦理教化,维护封建的等级秩序。在教育内容上重"道"不重"器",如我国的儒家思想,其三纲五常、修身养性、中庸之道等都是强调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欧洲的基督教育,强调培养服从上帝、安于命运的人,从而成为被统治者的精神枷锁。这种维护现有等级秩序的专制的教育,必然是保守的、封闭的,其对个体及社会适应也是片面的、局部的。

古代社会教育的保守性、封闭性不只是政治需要的反映,也是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的必然反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中,生产发展缓慢,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变化的速度、激烈程度极低,社会和人们的认识趋向于保守,趋向于对现存环境的适应。教育目标是培养能法先王、古人或上帝的缺乏创见的人,教育的内容也是"先代"的经验和教条,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相关联。所以,中国古代教育一直离不开居家涉世伦理习惯的训练,是对现世生活达成的纲常礼教;西方早期教育多是建立在通过忏悔、祈祷等手段而让受教育者获得道德的体验。至封建社会后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教育对象相对扩大,学校教育在规模和种类上有所扩大,学校开始与人的现实生活、谋生手段发生直接联系,显示出近代教育的萌芽。

总之,在自给自足的古代社会,教育因其政治经济的制约而显示出鲜明的保守主义色彩。这样的时代能提供给教育的也只是有限的局部的知识与智慧,而对教育整体意义的显发与张扬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第 18-19 页

序言

  综观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一部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教育理想建构与实现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教育家、思想家怀着自己满腔的激情,凭着自己矢志的信念,针对社会现实及教育现实中的弊端,不断建构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的真义。从“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从培养“哲学王”的柏拉图,到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卢梭、夸美纽斯;从杜威、怀特海,到雅斯贝尔斯……正是由于对教育理想的不断建构与追求,人类教育思想的宝库才得以充满瑰丽的色彩与闪亮的睿智,现实教育活动才得以不断朝向新的目标与高度,人类社会也才不断得以完善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没有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的理想描绘与期盼,既谈不上教育,也无法从事教育。也正是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才得以与人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携手共进,相辅相成。因此,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今天,同样需要我们建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理想。笔者以为,这种建构,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以“实践”为教育培养人的本体论哲学基础,以人性的完整性为依据,以体现人性完整性的多元开放的、丰富流动的生活世界为根基,将教育对社会及个体的适应与超越统一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并指向教育的超越。

后记

承蒙福建教育出版社黄旭副主编等的鼎力相助,使这篇欲出仍羞、怀带忐忑的博士论文,终得以撩开面纱而直面于大庭广众 ……  记得论文初稿完成电脑将字数统计出来的刹那间,我心中曾突然涌起一股并不带喜的"~J"l-"的惊诧:似乎没有披星戴月,似乎也没废寝忘食,更遑论"呕心沥血",何以完成了这篇字数还算可观的博士论文--纵然它是那样的不成熟?!  只记得每每凌晨早起,伏餐桌奋笔之际,常因老公、女儿早饭的干扰而大动肝火……  只记得行文至"山穷水尽"之时,心中块垒不去,泪水曾大滴大滴流下,抹去之际,又为自己的""傻冒""而转涕为喜……  只记得因不擅长打字,长时间键盘敲击的疲惫,竟让我以为自己已"半身不遂"……  不敢言"文章千古事",却也是"得失寸心知"呵!  惊诧之余,我深知没有导师及亲朋好友的帮助,完成这篇论文,我个人仍是力之不逮的。  论文开题及写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任平、崔绪治、王金福、李兰芬、狄仁ll,、蒋国保、潘桂明、周可真、王晓升等导师对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他们精彩的授课,为我拓开了教育学之外的更为广阔的视域;我的导师朱永新教授更是给予论文以悉心的指导,其对教育理想的畅想及"新教育之梦",直接焕发了我研究教育理想的激情与动力;  教育学院的许庆豫教授对论文初稿进行了审阅,并对论文的修改提出了极有见地的建议;  论文通讯评审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金一鸣、钟启泉、赵中建、袁振国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吴康宁、杨韶刚、杨鑫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张民选教授,浙江大学的徐辉、方展画教授,等等,对论文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  国内外众多学者,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文中所引用、参考并借鉴,他们深刻而透彻的表达,常常使我有如饮醍醐之叹;  我的先生以资料占有的丰富及对教育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常使我在写作过程中有"左右逢源"之感;  我的女儿每每在不经意间说给我的学校中的见闻,或喜或悲,竟成了我坚定论文的选题并坚定要完成这篇论文的信念与决心;  我在苏州大学读书及工作的这十余年来,周川院长,储培君、邱光导师,等等,给予了诸多的关爱,每每念及,也总令我感动不已;  而我那十余年教书育人生涯中凝积成的挥之不去的教师情结,又时时让我在追寻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涌动着"今生无悔"的感动……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怎一个"谢"字能了得的呢?!能为一个个目标而去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感悟着喜怒哀乐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人生;能在一个个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得益于亲朋好友支持与帮助的人生,是值得庆幸的骄傲的人生;  能从一个个目标的追求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并提升自己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人生,是值得自豪的健康向上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值得过的"美好生活"吗?!  尹艳秋  2003年5月于苏州大学蚕桑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明日教育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艳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38746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12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