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论丛的形式编著,其宗旨是:以人为旅游服务之本体,以文化为旅游产业之基础;以人文视野提升旅游境界,以人文理论充实旅游内涵,以人文研究促进旅游发展;以本论丛作弘扬“人文旅游”的学术阵地。人文对旅游的介入,促进了旅游与人文的结合,完成了两者在高层次上的融合。
| 图书 | 人文旅游(第1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论丛的形式编著,其宗旨是:以人为旅游服务之本体,以文化为旅游产业之基础;以人文视野提升旅游境界,以人文理论充实旅游内涵,以人文研究促进旅游发展;以本论丛作弘扬“人文旅游”的学术阵地。人文对旅游的介入,促进了旅游与人文的结合,完成了两者在高层次上的融合。 目录 人文与旅游——代序/潘立勇 人文旅游论坛 旅游、休闲与文化产业/叶朗 旅游与生态美学/曾繁仁 论旅游美学的两大内涵:自然美学与人文美学/咸中英 旅游美学大有作为/聂振斌 旅游漫谈/万书元 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孙钢 把握旅游发展新趋势/纪根立 旅游基本特性新论/魏小安 中华烹饪竞风流/王大悟 旅游:文化的漠视与呵护/沈祖祥 “人文旅游”是个很好的题目/蒙培元 旅游与文化 旅行、旅游、旅游业/陈桥驿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研究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尹泽生 明末大儒黄宗羲的“学者型”旅游/李明友 名人故居的人文价值/黄健 世俗的仪式:浙江民居之旅的多重阐释/胡志毅 浙江风俗文化的区域缘起述略/关童 论道家、道教文化旅游/孔令宏 杭州古雷峰塔的佛教文化渊源/张家成 士大夫生活与苏州古典园林——以网师园为例/魏向东 试谈绍兴鲁迅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傅建祥 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程勇 旅游与审美 旅游观光的多重功能/王柯平 论旅游意象的文化象征/庄志民 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与作为文化活动的旅游/朱路平 董平 景观建设的审美目标:生态美/徐碧辉 中国书法文化与旅游闲暇业互动发展研究/张捷 论桥梁的审美欣赏/於贤德 旅游与规划、管理、营销 今天的旅游规划应该向传统学习什么/喻学才 “围城”效应与区域联动/汪宇明 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缘起、意义、框架/郑海燕 保继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战略体系与实施对策研究/吴承照 旅游品牌建设的理论与方式/何建民 中国旅游业的风险及对策研究/唐代剑 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影响因素研究/俞莹 周永广 周玲强 附 录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简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人文旅游(第1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潘立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0418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000 |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59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50 |
| 宽 | 176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