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态科学进展(第1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分子生态学、个体与生理生态学、种群与进化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等各个层面,收集了国内在生态科学领域研究一线工作者专题评述论文23篇,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交叉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是从事生态科学工作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及时了解生态科学发展动态的重要资料。

目录

种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唐安军龙春林刀志灵 宋松泉 田美华(1)

种问相互作用与外来入侵种的种群动态………吴晓雯陆建忠马志军 陈家宽李博(19)

外来人侵种薇甘菊的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余萍李呜光昝启杰(35)

生物入侵的过程、机制及生态学效应…………………………………………贺同利 王仁卿(5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进展………………………………………袁建立王刚(63)

热带森林林冠水文效应研究进展………………………………………王馨张一平刘文杰(85)

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吕一河张秋菊杨柳(99)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特征、演变与生态恢复………………………………曹建华李先琨(121)

分子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雷冬梅张莘宋春敬(135)

植物重金属应激蛋白…………………………………………柯文山熊治廷陈建军杨金莲(155)

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宋福强张一平(169)

增强uV—B辐射的生态效应:

与气候变化的联合作用………刘 庆陈劲松林波方 芳姚晓芹左园园李 燕(181)

类黄酮与植物uV-B敏感性:生理代谢与生态功能…………何丽莲姚银安祖艳群李元(203)

土壤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林先贵王发园(215)

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学机制研究………………………………熊秉红侯浩波熊治廷宋碧玉(243)

污染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遗传学机制………………………段昌群王焕校姜汉侨(267)

进化生态学——生态学思想与理论的整合……………………………………………王崇云(291)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进展………金振洲(309)

砷超富集植物研究进展………………………………王宏镔覃勇荣柬文圣蓝崇钰叶志鸿(339)

超蓄积植物根际效应及其

重金属吸收机理研究进展………………徐卫红熊治廷王宏信刘吉振李仰锐李文一(355)

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米玮洁胡朝华朱端卫李庆周怀东李文奇(371)

生态保护工程防治地震滑坡……………………………………………………肖梅玲叶燎原(403)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近五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综述………………彭少麟(411)

试读章节

种子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在发育过程中,种子经受了母株所在生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成熟后,种子或休眠或萌发。对于休眠类型的划分,不同的学者虽然有相异的分类,但都认为种子休眠是植物应对逆境的一种生存对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最近,种子休眠类型被分为5种基本类型:生理休眠、形态休眠、形态生理休眠、物理休眠和复合休眠。休眠的种子进入到土壤中,便形成土壤种子库。研究土壤种子库对于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十分重要。在植物群落的演替和植被恢复与重建等过程中,土壤种子库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土壤种子库的学者根据各自的实践,将种子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除了种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萌发行为)影响种子库的动态变化外,环境因子和干扰也对其产生影响。某些种子在成熟的过程或成熟后,有一部分在传播媒介的搬迁下,分布到母株生境以外的地方,而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成幼苗(种子的萌发也深受生境的影响),从而扩大了种群的分布范围,避免了近亲繁殖衰退。从进化生态学的角度而言,有的种子与其传播媒介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关系。此外,顽拗性种子有着与正常性种子不同的生态特点,深人研究顽拗性种子与其自然生境的关系,对种子的长期保存及这类种子在生产上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1)

序言

作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已有百年的历史。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延伸的过程中,生态学不仅成为宏观生命科学领域最主要的学科,还因在微观层次如分子、细胞等水平上交叉渗透,贯通融合了生物学多个分支学科,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活跃、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生态学不仅在探索生物生存、适应和进化规律中不断取得突破,而且拓展到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资源和环境、乃至地球命运的关注。目前还很少有像生态学那样一个学科,沟通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经济运行,在多维视野和多个空间尺度上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既成为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学科,也成为指导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一个知识体系,被公认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之一。 鉴于生态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态学多年以来热度不减。在国际上,生态学一直是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进人新世纪我国高校进行重点学科遴选时,全国设立了9个生态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生态学成为设点最多的学科之一;中国科学院在构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时,重组、强化和新设立的以生态研究为重要内容的科研机构达20余个。随着生态学作用和地位被全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多种层次的教学和研究普遍展开。为此,迫切需要创办一个连续出版物,定期反映和归纳总结国内外在生态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为我国生态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及时提供最新信息,并成为展示我国生态学研究水平和特色的窗口。这一提议,得到广泛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林金安先生对此高度关注,积极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出版平台。在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生态学大师们的指导和关怀下,在诸多学界同仁和专家们的支持和鼓励下,由云南大学牵头组织成立了《生态科学进展》编委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第一卷书稿问世。该书的组织编写和出版,得到了云南大学生态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3CB415103)的支持。 应该指出的是,生态学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往往因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获得的理解和认识有较大差异;同时生态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此地的热点和前沿未必就是彼地的热点和前沿,此地认识透彻了未必就能替代彼地的研究,从而可比性往往较差,有时甚至相互的认同程度不高。虽经多方征求意见遴选了选题,多位同行专家审稿把关,但随着交稿时间的临近,我愈发不安。好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区域认识不同或相同的问题,本身就是生态学的重要特色,从而在重点介绍国际生态前沿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对我国、乃至不同区域生态学研究工作的综述和评介。如果能做到抛砖引玉,促进学术交流,凸现中国生态学的学术高峰和特色,催生中国生态学的学派发展,本出版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态科学进展(第1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昌群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128277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14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