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金日记/大象人物日记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看看这本日记吧,你会在滚滚红尘中找到一处宁静的心灵家园。从这本日记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巨匠多侧面的、真诚的、坦荡的一生。巴金的热情而真诚,巴金的敏感而忧郁,巴金的坚忍而执著,都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断断续续写下的文字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巴金个人的生活脉络,也可以借这星星点点来拼贴那一年代的历史画面。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巴金1962年至1965年在上海时期的日记,是他在此期间创作活动、社交活动和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借助这些文字,我们除了可以了解巴金个人的生活脉络,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了解“文革”爆发前中国文化界的状况。

目录

一九六二

一九六三

一九六四

一九六五

试读章节

十一月一日

寄河清《文集》九至十三卷共五册。寄李致《叶尔绍夫兄弟》一册。复伍禅信并寄《叶尔绍夫》一册。得国煜信。作协送来代购书一包。和金公同去影片发行公司看香港片《美人计》和苏联片《世纪之初》。校改萧珊译文《黑桃皇后》。一点半睡。十一月二日

寄国煜《州委书记》。寄伍禅平信,寄伍静《叶尔绍夫》一册。两点半参加政协学习会。六点半请张波和杨为两位在华山饭店便饭(在座还有熊、蔡、陈、沙、济生、萧珊)。复国煜信。寄T.0rHeBa贺节信(十月革命节)。得黎丁索稿信。校改《黑桃皇后》。复河清信。一点半睡。十一月三日

参观“梅兰芳艺术生活展览预展”。一九四九年六月从上海同去“北平”、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在开城招待所见面、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同去苏联的情景犹在目前。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底我们从苏联归来后他在北京送给我的两张照片现在是很珍贵的纪念品了。古籍书店送来《戏曲丛刊》第一批十册。黄裳来取回《鸳湖记》原稿。寄外文书店预订卡若干张。蔡公来,看电视节目《茶花女》。校《黑桃皇后》。一点半睡。十一月四日

文栋臣寄来花生米一袋。校改《黑桃皇后》。南南来。蔡公来。得学熙兄妹信报告先忧丧葬情况。看电视节目(梅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联合演出)。顾轶伦送来新书一包。寄先忧夫人信。读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十一月一日的电视讲话。一点半睡。十一月五日

校改《黑桃皇后》。余思牧寄来《郁达夫诗词钞》二册。程云甫寄赠所著《杜甫诗选讲》一册。复栋臣、国炯信。复茂名市委招待所书记安翠芝信。十二点五十分睡。十一月六日

寄方殷信,托代购《州委书记》(两部)并谈《靳以文集》的事情。校改《黑桃皇后》。两点同广播电台的两位同志去上海音乐厅,四点参加游行,到人民广场后,和周、熊、沈各位同去解放日报社,把文艺界致古巴人民的信件交给报社负责同志,请他们转寄北京古巴大使馆,并在报社门前为电台作简短的发言(录音)。夜,顾轶伦来。蔡公来。赵忍安来。看电视节目《特派员》(苏州沪剧)。一点半睡。十一月七日

靳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和罗荪、任斡、萧珊同去万国公墓扫墓。寄茂名市李顺泽市长《李大海》和《家》各一册。校改《黑桃皇后》。得莫斯科T·OrHeBa来信。百花文艺出版社来信。参加上海各界人民庆祝十月革命四十五周年大会(十九点到十九点三刻)。萧荀来。为《上海文学》写短文《古巴必胜》,约二千字。三点四十分睡。十一月八日

辛笛来,请他们夫妇在衡山饭店西餐部午饭。校改《黑桃皇后》。去文艺会堂取《州委书记》一部。顾轶伦和蔡公来,在我家晚饭(吃螃蟹)。收到上海文艺出版社赠书二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和《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期刊目录》)。一点半钟睡。十一月九日

校改《黑桃皇后》完毕。复读者吴云秋信。洗澡。一点睡。听中央广播电台播送伍修权在保共八大的讲话,明确、尖锐,态度鲜明,有说服力,痛快之至。十一月十日

重读《黑桃皇后》译文。同萧珊、济生、轶伦在文化俱乐部午饭后理发。西彦夫妇来。济生同马云、庄久达来。轶伦送来蟹二十只,即在我家晚饭。同小林去光华戏院看沪剧《家》,在后台见到杨飞飞、赵春芳和导演江建平各位。杨、赵两位八年前我曾在明星戏剧院见过一面,颇觉亲切。在文艺会堂旧书店内购得《昭和法帖大系》一部,共十五册。一点半前睡。西彦赠所著长篇《在漫长的道路上》精装本一册。十一月十一日

金公约我和萧珊、罗荪伉俪及儿辈同游北新泾苗圃,在锦江饭店午饭。汤蒂因来。柯灵夫妇来。轶伦送书来。开始重译迦尔洵短篇小说《红花》。一点二十分睡。P.1-3

序言

这几日,“非典”在北京肆虐。天上似乎总是罩着久久不散的雾霭。说是雾,却非雾;说是晴,也非晴,太阳遮遮掩掩地露出来,它也仿佛被某种莫名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

生活仍在继续,但是一夜之间已与以往大大不同了。

生与死、勇敢与怯懦、高尚与卑微、果断与无能……人性的诸多美好与缺陷,都在这一时刻呈现出来。

对于生活其中的每个人来说,这些日子将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未来的人们回望今天,也许会说:那一年中国的春天叫“非典”;正像今天的我们在回望一个又一个遥远或不遥远的年份时,会用特定的词汇来勾画历史的某一个环节一样。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有人在每日记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像我们的前辈们当年一样。

日记就其本来意义来说,是最具个人色彩的一种文体——这里需要排除某些刻意写给世人阅读的日记。因为诸如此类的文字,看似个人化,其实早已串了味。那些为了迎合某一需要而写,或者被人为加工的日记里,很难看到记录者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它们的价值,无论是文本上的还是美学上的,显然是要大打折扣的——我所看重的是真正写给自己的日记。打开日记本,写下一行行文字,或是为了备忘,或是与内心交谈,把个人交往、行踪以及高兴、痛苦、愤怒诸多心绪均如实记下。这样的日记,无论简略或者详尽,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成为历史记录的组成部分,为人们认识记录者本人和历史提供大量真实细节。

“大象人物日记文丛”将陆续选录不同时期各界人士的日记,借他们对个人经历和心灵行程的记录来多侧面地呈现历史原状。今年首批推出聂耳、巴金、田汉、陈白尘日记四种。

聂耳的日记生动记叙了一个青年音乐家丰富的情感,同时,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活动在他的笔下也得到了精彩的呈现。过去我们熟悉聂耳的歌,但却不大了解他的生活,读他的日记,我们无疑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聂耳。

田汉的日记选录的是1968年他在狱中去世前最后几年写下来的。这几年,是田汉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也是中国社会极为艰难、复杂的日子。这些断断续续写下的文字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田汉个人的生活脉络,也可以借这星星点点来拼贴那一年代的历史画面。在这一点上,同一时期的巴金的日记有着同样的价值。两者相互参照阅读,会使我们对“文革”爆发前后中国文化界的状况有较为充实的了解。

陈白尘的干校日记十年前在国内出版时曾引起强烈反响。和田汉、巴金相比,陈白尘的日记对“文革”初期的记录更详尽,也更为大胆而犀利。现经其女儿陈虹的整理,陈白尘的日记由干校生活延续到“文革”结束前后。读者会发现,在这本时间跨度更长的日记中,“文革”时代的历史画面被如此生动地记录下来了。

不同的性情、不同的身份会留下不同风格的日记,从而也展现出历史生活的不同侧面。我很高兴在大象出版社的支持下,能够出版一套自成体系的日记丛书。我希望经过不断的努力,能有更多有价值的日记加盟到这套丛书中。

一个新的开始。既是文化积累,也是历史积累。星星点点的积累,把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

在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春天,谨以上面的文字作为“大象人物日记文丛”的总序。

2003年4月27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金日记/大象人物日记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巴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32126
开本 32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4-04-01
首版时间 2004-04-01
印刷时间 200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9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