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向工人阶级学习--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种职业精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职业素质培训读本,是一本职业精神塑造指导手册,是一部职业道德培育实用指南。它解答了1000余万各类企业所面临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质培训、团队精神塑造、学习型企业建设以及战略的有效执行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它指导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职工,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以塑造职业精神,加速组织成长;它激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它帮助每一个中国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内容推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光芒的无限的!向工人阶级学习:学习他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爱岗敬业精神,谈泊名利,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努力工作,奋发想上;学习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勤奋学习,刻钻研,锐意创新,不断改进;学习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团队协作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守纪律,服从命令。

目录

向工人阶级学习(序言)/1

第一章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1

1.忠于职守,尽职尽责/3

2.爱岗敬业,精益求精/12

3.淡泊名利,无私奉献/28  。

4.默默耕耘,忘我工作/34

5.诚实守信,信守承诺/42

6.全心全意,服务人民/44

第二章 艰苦奋斗。奋勇拼搏/53

7.自力更生,艰苦奋斗/55

8.知难而进,一往无前/70

9.坚忍不拔,奋勇拼搏/77

10.积极进取,奋发向上/89

第三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101

11.勤奋学习,刻苦钻研/103

12.真抓实干,务求实效/119

1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22

14.锐意创新,不断改进/128

第四章 团结协作,互相关爱/155

15.团结协作,互帮互助/157

16.以身作则,言传身教/164

17.关爱他人,爱护同志/167

18.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70

19.遵守纪律,服从命令/171

20.识认大体,顾全大局/174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后记)/179

参考书目/183

试读章节

1.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道德观和个人品质。如果一个人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话,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位先哲说:“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心忧天下,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应当具有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工人阶级认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责任,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许振超的身份很普通——一个普普通通的码头工人,许振超的工作很普通——一个普普通通的吊车司机,但他始终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因此也就业绩突出、贡献卓著。他创造出无论多大的船全部在10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的世界一流装卸效率,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的世界纪录。许振超的感人事迹再次证明,工人阶级不愧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和民族复兴的开路先锋,不愧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许振超最令人敬佩的是那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主人翁意识。从苦练“一钩准”和“一钩清”绝活到创造“无声响操作法”,从“15分钟排障”到“10小时完船保班”,无不蕴含着他强烈的责任心。

1950年1月8日,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文化大革命的狂风吹跑了许振超的读书梦,1968年,只上了1年半初中的他,当了一名工人。

1974年,许振超进入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了开门机,是在一起学习的众多学徒中第一个能够独立操作的工人。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老司机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厢外的比装进车厢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都休息了,许振超还留在门机上,练习停钩、稳钩。几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在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果然,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手绝活“一钩清”练成了。因为许振超的活干得干净利落,装卸工人们的二次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会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调整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个箱子,调整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忙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货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巧这时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果不及时抢卸,一旦冷藏箱内温度升高,货物就会变质,造成好几百万元的损失。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几十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了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的准确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集装箱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地全卸了下来。许振超硬是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有60%的桥吊故障源于吊具,而吊具出现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认为,这样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桥吊队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度,减少收入吗?

许振超没做过多的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P3-5

序言

向工人阶级学习

(序 言)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伟大的时代前进。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阶级基础,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和民族复兴的开路先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自阶级产生以来最先进、最有力、最强大的阶级,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彻底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都是和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分不开的。他们,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只有他们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在当今中国,任何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如果离开工人阶级就会无所作为,就不会成为真正的英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轻视工人阶级。谁轻视他们,谁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我国宪法中明确写道:“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工人阶级要用最大的努力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四个现代化做出优异的贡献。”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必须坚定不移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胡锦涛同志提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在领导岗位上,在企业改革中,在科技攻关中,在各项生产岗位上,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开拓创新,谱写了如歌如泣的动人篇章,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在这个过程中,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科学文化素质在日益提高,主人翁精神在进一步发扬光大。

工人阶级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是一名木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曾是一名钳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曾是一名纺织工人;原北京市市长张百发曾是一名钢筋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尹家绪、果喜集团董事长张果喜、宗申摩托车集团总裁左宗申、天狮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金元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也都是工人阶级出身。

英雄,建功立业总是默默无闻;伟大,总是用平凡震撼人心。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曾经涌现出孟泰、王进喜、时传祥、周平、王崇伦、邓建军、马恒昌、徐虎、李素丽、罗东元、许振超、李斌、许建华、马文保、王涛、伍亚媛、范友国、刘志荣、张素丽、方红喜、任庆胜、黄华、罗发兵、马妮娅、刘杰、王荣华、张秉贵、赵国峰、米钰林、谢中华、刘俊华、胡淑芳、丁秋霞、郭如贞、李玉环、田秀丽、陈景世、罗国洲、李黄玺、栗俊平、周丽丽、李刚、徐春光、刘吉法、武永合、袁隆平、苏晓明、曹遂军、卢彦昌、李骏、刘火生、张全民、赵梦桃、裔式娟、刘保伟、马忠远等一批又一批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品德集中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崛起谱写出新的时代篇章。他们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而且屡屡勇挑大梁,引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使他们把平凡的岗位变成闪光的舞台,展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风貌;他们信念坚定,努力学习,勇于实践,艰苦创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奋发成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不富则民不强,落后就要挨打,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小康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个学习型、进取型、创新型、实干型、复合型的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共同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我们要以工人阶级为榜样,学习他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断追求卓越的爱岗敬业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忘我工作,诚实守信,信守承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学习他们积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和新技术的发展,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改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娴熟掌握新技能,不断向新目标迈进;学习他们同舟共济、互帮互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爱他人、爱护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守纪律、服从命令、识认大体、顾全大局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个人的理想转化成励精图治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的伟大事业,也是造就英雄、追赶先进的广阔天地。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让我们人人都向工人阶级学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信心百倍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

《向工人阶级学习》是一本职业素质培训读本,是一本职业精神塑造指导手册,是一部职业道德培育实用指南。它解答了1000余万各类企业所面临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质培训、团队精神塑造、学习型企业建设以及战略的有效执行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它指导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职工,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以塑造职业精神,加速组织成长;它激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它帮助每一个中国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后记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后 记)

工人阶级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振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人阶级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伟大的贡献。历史证明,工人阶级不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工人阶级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数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就加入到工人阶级的行列中来。行政命令是当时扩大工人阶级队伍的主要方式。

如今,虽然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仍然主要源自于农村和农民,但产生的方式却已由行政命令变为市场竞争,产生的契机则是改革开放。契机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工人阶级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1978年,大包干在拉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个性的解放,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埋下了伏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从农田中走出来的人,拉开了工人阶级队伍第二次大发展的序幕。

随着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平反,允许集贸市场的存在,城市早市的兴起,农民从封闭的城门中挤出了一道缝。

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大规模建设的上马,苦、脏、累工种人员的匮乏,导致农民工大量涌人城市,成为市政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在建设城市文明的同时,自身也迈入了现代文明的门槛。农民工中的少数精英,有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有的在纷繁复杂的商战中成长为乡镇企业家或民营企业家,加快了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进程。经过市场的洗礼和实践的磨练,农民工既保持了农民吃苦耐劳的本色,又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开拓创新意识和拼搏奉献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今天,他们已是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这股新鲜血液在工人阶级内部的循环,不仅激发了工人阶级自身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活力,而且加快了整个社会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据统计,目前全国流动的农民工人数已超过中国总人口的1/10,达到1.4亿。

农民工中的精英加人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而真正拉动工人阶级内涵提升的,则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登上了政治舞台和市场经济的前台。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所掌握的知识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动,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杠杆撬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制胜需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掌握科技知识的人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工人阶级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而知识分子又必须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才能施展自身的才干。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是工人阶级一种历史的进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正是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工人阶级内涵提升的高度概括和全面总结,也必将成为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同志指出:“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与劳动过程的结合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农民工中的精英加入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市场竞争的杠杆推动着工人阶级不断开拓创新,所有这一切必将导致新一代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这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队伍是不可能建成小康社会的,而内涵与外延不断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工人阶级,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工人阶级队伍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成员构成日趋复杂;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距在拉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出现,是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不同阶层通过职业竞争而激发的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驱动力。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危机,平等的机会,能力与报酬的关联,使一大批普通职工奋发进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相当一些人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进入了企业家、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阶层。工人的“大老粗妒形象在发生质的嬗变。这一切既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又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先期准备。而这一趋势又无疑与社会进步的潮流相吻合。

无论企业家阶层、管理者阶层,还是普通职工阶层,都是由市场经济催生的职业分化的结果,而且这种分化仍在进行之中。这种分化本身,正说明工人阶级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在嬗变中成长,在涅槃中再生。

科技工作者和技术工人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只有调动科技工作者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技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部分人,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中华民族向科技进军的“领头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他们在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解决工业生产和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支队伍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较强的攻坚能力,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培养世界一流的科技专家,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发挥技术工人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再三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里包括了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包括了广大生产一线工人的劳动成果。广大工人群众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对科技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李鹏同志充分肯定了技术工人的作用,他说:“优秀技术工人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源源不断地加入技术工人队伍,掌握过硬本领,成为合格劳动者。”我国有近l亿技术工人,他们处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向工人阶级学习--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种职业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书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33508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