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诸葛孔明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三国历史的分合之间,诸葛孔明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精熟时势,洞烛先机,于毫无凭藉,毫无实力中,创造出一种主导历史发展的形势。孔明的生涯之所以感动人,正因为他那坦然地面对乱世的诚实,以及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性……本书荣获第26届吉川英治文学奖,在日本销售超过1000000册,在台湾销售超过100000册!喜爱三国的读者,委实不可错过!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史家的慧眼,小说家的笔触 ,铺展出波诡云谲的时代场景下,诸葛孔明轰轰烈烈的一生。 在三国历史的分合之间,诸葛孔明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在毫无凭藉,毫无实力中,创造出一种主导历史发展的形势。

目录

导读:三国局势的关键人物

壹·飞龙在天之卷

一 点亮黑暗时代

二 群雄逐鹿

三 乱世生存之道

四 地狱行

五 襄阳春秋

六 英雄榜

七 孙权登场

八 髀肉之叹

九 三顾之礼

十 如鱼得水

十一 联吴制魏

十二 赤壁烽火

贰·万古云霄之卷

十三 貌合神离

十四 兵家必争之地

十五 入主成都

十六 荆州三郡

十七 浪花淘尽英雄

十八 白帝托孤

十九 出师表

二十 泣血街亭

二十一 高树多悲风

后记

试读章节

当时有所谓的“髀肉之叹”。

髀肉是大腿内侧的肉,经常骑马的话,这部分的肉就长不出来。要是这部分长出很多肉,就无法骑马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战争可打。

有一天,刘备会见刘表,席间到厕所去,回到席上后,只见刘备双眼泛红,一副刚哭过的模样。

“左将军,你怎么啦?”刘表问。

“没什么。……没想到被您看到这个样子,真是难为情。”刘备眨着眼睛答道: “刚刚属下上厕所时,发现自己长满髀肉。以前属下可谓终日与马鞍为友,绝少离开马鞍,因此不曾长出髀肉。没想到现在变成这副模样。”

刘备用手掌拍拍大腿内侧,发出“啪”的声音,似乎肉多皮厚。

“武人长有髀肉,那是和平的标记,又何妨?”刘表说。

“话虽如此,可是岁月流失,属下自觉老将至矣,却又无像样的功业。长出髀肉,对属下而言,是应该怨叹的事。”

刘备答道,又再次轻拍大腿内侧。

“左将军期待一战?”

刘表笑问。然而脸上虽浮出笑容,内心却不怎么高兴。

“这家伙投靠我这边,心里还期待有乱事!……”

刘表认为荆州的和平是他一手带来的,而引以为豪。

髀肉之叹,无疑是悲叹和平,对这样的想法当然不能听过就算了。

“武人就是这个样子,如同文人的手指喜欢拿笔一样。”

刘备回答这话时,额头渗着汗,因为他发觉“髀肉之叹”引起主子刘表不悦。

“手指也会长肉吗?”

刘表侧着一边脸颊问道。

“我想笔茧会变软。”

“笔茧?哈!哈!哈!……”

刘表笑起来,将右手中指举至眼前。他的耳际响起蒯越的话:

“不收拾刘备不行了。现在新野的人数增加太多了。……”

刘备现在是客将的身份,暂时寄身在刘表的势力圈内。

刘备从汝南亡命至荆州时,徒众才数千人而已,而且过半数是袁绍授予他的将兵。刘备的统率力似乎不怎么样,起先刘表也看不起他,虽然也派人监视他,但那只是安安心罢了。刘表不曾想过会有什么主客颠倒的事发生。

然而,新野的刘备军势日益壮大。刘表的谋臣蒯越遂建议应该乘这个时候斩除祸根。没有决断力的刘表又和另一位谋臣蔡瑁商议此事。

“当然应该这么做,而且要尽快。……属下认为愈快愈好。”蔡瑁回答。

刘表总算也开始有这样的念头了,但这时候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却反对肃清刘备。此二人曾经出使曹操阵营,了解曹操的实力。二人认为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必然会南征荆州。可能演变成不得不向曹操求和的局面,这时候最好有人在襄阳北方抵抗而且最好是激烈抵抗。抵抗的人不是刘表,而是客将刘备。也许刘表还可乘机袭击刘备后背,做个人情给曹操,签订和约也比较有利。

“万一有事,我们可以多加利用刘备。如果现在把他弄掉,岂不可惜?应该让他活着。虽然他的军势逐日增大,也无须担心。因为他原来的军力有一半是袁绍的,新召集的军力对刘备必然谈不上忠心,我们是应该对他存戒心,但无须畏惧。”

被韩嵩这么一说,刘表也觉得事情没那么紧迫。刘表看着眼前的刘备,心想:

“这个红着眼睛大叹时运不遇的男子,还不至于成为荆州的祸根。”  P188-190

序言

        三国局势的关键人物诸葛孔明

                          龚鹏程

我国历史悠久,各朝英雄豪杰,真是不胜缕数,但传诵最为广远者,仍推三国时代人物。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争霸,是我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页。

从唐朝起,就有职业说书人在讲述三国的故事,据说大诗人李商隐的儿子,就很喜欢听这类故事, “或笑张飞胡,或谑邓艾吃”,对于张飞之粗鲁、邓艾之口吃,非常感兴趣。当时讲这类故事,就叫“说三分”。其后宋元之间,讲说三国故事及搬演三国戏剧者皆极多。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集其大成,遂风靡了社会各个阶层。

《三国演义》一书在我国流传不衰,在日本、韩国也很风行,模拟之作甚多。例如在日本创作《宫本武藏》的作家吉川英治,即曾译写《三国志》十卷,又拟作了《江户三国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三国演义》所以能获得大家的喜爱,主要原因是人物刻画成功。不但曹操、周瑜、张飞、刘备、赵云等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关羽之勇与义,诸葛孔明之谋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后代把关羽称为武圣,又尊称关公,都是受到该部书的影响。

另一个成功的因素,是该书对三国局势发展的描述,很能提供我们处世的参考。因为三国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第一次崩溃分裂,然后逐步趋于统合的过程,在历史的分合之间,波诡云谲,事态之变化以及应变处世的方法,皆具有高度之象征或概括性,可启发后人处,不胜枚举。读这段历史,特别能帮助我们获得历史的智慧。

历代均有嗜读《三国》之名将,甚至满清人也不例外。满洲文字,始造于明朝万历廿七年,系由蒙古文改良而成。有了文字之后,立刻翻译汉文书籍,而译得最早的,就是一部《三国》。清太宗皇太极,据说最爱看此书。当代历史小说大家高阳曾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说: “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清太宗以一部《三国》败明朝。太宗熟读此书,且颇以自矜,他的用兵,自战略至战术,往往取法于《三国演义》的故事。计杀袁崇焕,则脱胎于蒋干盗书。”仅此一例,足证三国故事是提供后人处世的参考了。

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有缺点,因为渲染太过,小说家的笔法,总不免不合乎史实。古人说该书“述诸葛之智而近妖”,即是其中一例。  现在戏台上演诸葛孔明,无论是赤壁鏖兵时借东风,抑或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都是身着八卦袍,手持羽扇。把诸葛孔明打扮成了个道士模样。其实“羽扇纶巾”,原是指那雄姿英发的周郎(周瑜);身穿八卦袍,则系误解。是由于罗贯中把诸葛孔明描写成一位近乎道士型的人物,使人产生了错觉,实则我们读诸葛孔明的《出师表》,忠诚悃厚,何尝有一点风水阴阳气?

诸葛孔明,是整个三国局势中的关键人物,对他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即不可能了解三国。

因为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但汉末之乱,乃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即为英雄割据之典型。曹操原亦为一军阀,但他并不以割据为满足,故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中央政府自居,将各地割据豪杰一一敉平。他晚年自称:“使天下无孤,正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即指此而说。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亦在于消灭割据,统一天下。而这个企图,被诸葛孔明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孔明和刘备方能藉势构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出现三国。

因此,无诸葛孔明,即无三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格局。

而最值得玩味者,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孔明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即已拟就。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真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出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孔明这一方,主导了历史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这种大智慧,源于诸葛孔明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修养。因此,他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像杜甫到四川,徘徊于武侯祠中,辄有‘‘宰相祠堂柏森森”之感。这是因他整个事业与生命,彰显了伟大深邃的人格典型,故能令人兴起此种景慕之情。

当然,正如杜甫所说,综观诸葛孔明的一生,亦不能不在景慕向往之中,含有伤惋之意。所谓“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孔明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类型。北伐终究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悲剧英雄的奋斗,确实永远震撼人心。

对于诸葛孔明这样的人物,《三国演义》的刻画显然是不够的,旅日作家陈舜臣,大概即有见于此,故收辑史料,专就诸葛孔明之生平志业,撰就《诸葛孔明》一书。据其一生行迹,显现三国整个时代的变化,历史的烟尘,英雄之謦欺,为之浮动于眼前。至于它亦能为今人处世之龟鉴南针者,乃其余事也。

读其书者,当能由其中亲炙伟人典型,获得旷观大势的历史智慧。

后记

此部拙作曾在杂志《中央公论文艺特集》连载五年有余。

将历史英雄化成普通人、诉诸小说,往往不是过分夸大,就是特别矮化。为尽可能逼真,实有必要仔细吟味史料。很庆幸拙作是连载于季刊杂志上,让笔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吟味。只不过,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这理应充足的时间,个人委实毫无把握。

诸葛孔明的生涯之所以感动众人,也许是因为他那坦然面对乱世的诚实,以及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性。

人所怀抱的志向,因时代而有不同。深入了解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体会历史人物的“王道”。以往笔者写历史小说,是从了解时代开始,此部拙作自非例外。

在描绘时代之际,人物便跃然浮现。笔者一边下笔、一边等待。极少作品能拥有如此宽裕的时间。在此向以无比耐心宽待拙作长期连载的历代总编辑——青柳正美、横山惠一、宫田■荣三位先生致上敬意;此外,亦向鼎助拙作付梓的中央公论社诸位同仁,寄以深厚谢意。

                 陈舜臣

                 一九九一年一月于六甲山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诸葛孔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舜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324194
开本 16开
页数 6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7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2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