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着重于革命的国内因素不同,作者强调把革命放在现代世界的宏观背景下予以考察,从而得出了一些独特的结论。本书视角独特,材料丰富而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中国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国际学术进展很有帮助。
图书 | 革命与世界政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着重于革命的国内因素不同,作者强调把革命放在现代世界的宏观背景下予以考察,从而得出了一些独特的结论。本书视角独特,材料丰富而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中国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国际学术进展很有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了革命者的言行、国际因素对革命国家及革命自身命运的影响后,对现在仍在流行的种种解释革命的理论一一进行了评说。 作者认为,革命者胸怀理想主义抱负,为扫除人间不平事,建立起不同于以往“旧秩序”的新体制。他们一方面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巩固新体制,需要支持其他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必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经贸往来。这就导致了革命政权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随着革命激情的淡化,发展经济水平的呼声的高涨,外交政策重点由追求理想向注重现实转化,不再号召“输出革命”,而是争取在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作者断言,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有利于大规模革命发生的国际因素大大减少了,但是只要人类仍然面临不平等和处于被支配地位,对既有现状的激进抵制就不可避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革命与国际环境 和平世界的不和平起源 革命的中心地位 大动荡中的结构 规范性争论:对主权的挑战 分析重点:理解和解释 追溯社会革命 第一部分 从国际层面研究革命 第二章 另一种现代化:“革命”的兴衰 1989年:历史的又一次作弄 概念的演变 随历史变化的概念 与众不同的事件 共产主义变体 明晰的标准:社会科学的反应 暗含的标准:历史的挑战 欧洲共产主义的崩溃 第三章 理论上的国际主义:一种世界一历史观 革命与“世界历史” 从国际层面研究革命的必要性 革命世界主义的兴起 马克思的重新阐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资本主义和革命:《共产党宣言》 帝国主义时代:列宁 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矛盾的设想 第四章 实践中的国际主义:革命输出 违背外交原则:革命输出 法国:“大民族(La Grande Nation)” 俄国:共产国际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辩证法 古巴:三大洲 伊朗:穆斯林团结,伊斯兰共同体(the Umma)和 受压迫者(the Mustazafin) 团结及其局限 第五章 革命外交政策的自相矛盾 革命和外交:“双重政策” 连续性和决裂 革命和反革命:关于首要责任的错觉 国家与社会:一种国际化冲突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异质性和同质性 偏离国际主义的估算 第二部分 革命与国际体系 第六章 革命的国际原因 概念的重新评定:国家、意识形态、国际 革命的原因:(1)社会科学中的理论 革命的原因:(2)争论的轴线 国家的衰弱 并生的危机 思想的冲击 被压迫者的动员 隔绝的表象:英格兰、伊朗 经过重新认识的“国际因素” 第七章 革命与国际体系史 革命与国际(体系)史 1517—1648年 1760—1815年 1905—1991年 冷战冲突与第三世界革命 最危险的时刻:1962年10月 共产主义遗产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国际体系的挑战 第八章 反革命 跨越国境的反应 形形色色的反革命 干涉的强制性 反革命的不连贯性 实力的局限性 国家干涉的原因 多米诺理论:再考察 第九章 战争与革命 相似之处,不同之处 战争作为促进物 成功与失败:战争作为后果 战争作为工具:(1)武装起义 战争作为工具:(2)核武器政治 战争作为工具:(3)游击战争 战争作为工具:(4)进攻性革命战争 “永远不要侵犯一场革命”:群众动员和革命防御 并非必然的关系 第十章 体系的制约:革命“转型”和闭关自守 后革命时期的转型:国际制约 自力更生:理论 第一阶段:革命决裂 第二阶段:脱离联系的绝境 第三阶段:“中间道路” 外生的制约 资本的报复 第三部分 结论:理论及历史方面 第十一章 对理论的挑战 国际关系:竞争中的理论 (1)“不满”:亨利·基辛格 (2)对“国际社会”的挑战:戴维·阿姆斯特朗 (3)异质性和错觉:金琼元 (4)政治的相关性:斯蒂芬·瓦尔特 (5)被扰乱的均势:理查德·罗斯克朗斯 (6)超国家主义与暴力:詹姆斯·罗西瑙 (7)反体系运动:伊曼努尔·沃伦斯坦 理论假设:国际关系、革命、社会 国际关系的三个层面 社会运动:作为超国家行动者的阶级 无法脱离的背景:联合且不平衡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世界政治中的革命 重大取代 现代化的裂隙 历史记录 全球化时代的革命 动乱的永久性 试读章节 通过削弱国家的力量,战争最为明显地促进了革命。我们在前面已经分别提及了这一削弱的几种形式:战争损耗军队实力,削弱国家的强制力量;国家声称自已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战争否认了它们的这一最崇高的主张,使国家丧失权威;战争削弱了国家为其公民提供必需商品的能力;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削弱社会凝聚力。就国际体系的三场重大全面危机——17世纪危机、大西洋革命危机、20世纪危机——而言,似乎可以说,国家间战争的发生促进了革命,而革命并不只是在时间顺序上发生在国家间战争之后。战争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情势,恶化了国家一社会冲突,接着而来的就是社会动乱。 发生于20世纪的国际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显著地表明了这种联系。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着总的“世界”战争发生的是一场几乎同样广泛的政治动乱——发生在曾卷入世界性冲突的那些国家内部。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这次大战就导致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在1918年11月停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政治动乱席卷了许多前参战国: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奥地利;远东的蒙古、中国和朝鲜;中东的埃及、伊拉克和伊朗。上述每一场动乱都有其特殊的民族根源,但它们的发生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它们不仅源于那些关于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暴动的特定思想的传 P226播,而且源于国际形势,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霸权国的衰弱或毁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注定发生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革命动乱,在战败国及大多数战胜国,该次大战注定在意识形态及强制使用武力的层面促成一种霸权危机。因此,1945年,轴心国失败后,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革命游击运动取得了胜利,法国和意大利发生了广泛的社会骚乱,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远东出现了共产党的革命政权——在朝鲜、越南和中国。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在几个方面发展的冲突——一方面是国家间冲突,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内部恶化了的社会、民族和政治冲突。经过短暂间歇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其后果——长达40年的冷战,这是一场为核武器和军备竞赛所规制的全球政治冲突。 P227 序言 本书作者弗雷德·哈利迪是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任职于伦敦经济学院。他著有几部有关国际关系理论、中东问题的著作,《革命与世界政治》是其代表作。 《革命与世界政治》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着重于革命的国内因素不同,作者强调把革命放在现代世界的宏观背景下予以考察,从而得出了一些独特的结论。 作者认为,革命是一些落后国家的另一种现代化选择。革命者胸怀理想主义抱负,为扫除人间不平事而揭竿而起,建立起不同于以往“旧秩序”的新体制。革命者一方面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巩固新体制,需要支持其他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必要与其他先进国家发展经贸往来,争取在现行的国际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导致了革命政权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随着革命激情的淡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呼声的高涨,外交政策重点由追求理想向注重现实转化,不再号召“输出革命”,而是努力在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求发展。 作者在研究了革命者的言行、国际因素对革命国家及革命自身命运的影响后,对现在仍在流行的种种解释革命的理论一一进行了评说。最后,作者断言,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有利于大规模革命发生的国际因素大大减少了,但是只要人类仍然面临不平等和处于被支配地位,对既有现状的激进抵制就不可避免。 鉴于本书视角独特,材料丰富而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中国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国际学术进展很有帮助,故我社组织译者将本书介绍给广大读者。不过,本书的出版,并不代表着出版社同意本书作者的全部观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有精辟论述,对革命的国际原因、后果也多有评论。我们希望并相信广大读者完全有能力汲取本书的精华,达到提高我们自己认识分析问题的水平的目的。值本书出版之际,我们愿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与各位读者共勉。 出版者于2006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革命与世界政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弗·哈利迪 |
译者 | 张帆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272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1-2679号 |
版权提供者 | World Affairs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