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着重探討道教如何適應現代社會、實現自身的現代轉化。近年來的道家、道教研究,在重視道教歷史的基礎上,開始關注道教在當代和未來的走向。道教正醞釀着自身的變革,以利於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本輯以上述討論為主題,兼以實證的考察,力求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叉視野中层開對道教現代性的深入研究。
| 图书 | 道家文化研究(第21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輯着重探討道教如何適應現代社會、實現自身的現代轉化。近年來的道家、道教研究,在重視道教歷史的基礎上,開始關注道教在當代和未來的走向。道教正醞釀着自身的變革,以利於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本輯以上述討論為主題,兼以實證的考察,力求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叉視野中层開對道教現代性的深入研究。 目录 編者的話 新世紀道教面臨的問題 ——世俗化還是市場化? 二十一世紀道教文化展望 道教現代性問題的思考 重返社會舞臺的努力 ——道教教義探討升溫的宗教社會學評析 道教哲學的定義、特點與地位作用简論 道教神學的探索和研究及其重要意義 當代陝西北部地區民間道教信仰調查 馬丹陽出家事件 ——一件歷史個案的宗教意義考察 葛洪晚年隱居羅浮山事跡释證 ——以東晉袁宏《羅浮記》為中心 “淨明”、“忠孝”辨析 ——兼談淨明忠孝道學說的現代意義 從醫學模式看道教醫學養生思想的現代意義 試論道教心性論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 論道教心性修煉的心理調治功能 從道家的根本道論到道教的内丹學 ——兼論原始道家的生道合一原則 道教天人關係及其生態意義 超凡脫俗的曲折心路 ——論“道化教育的層次效應”的建立及意義 林語堂人生與信仰歷程中的道教文化精神 道教正一派授錄與全真派傳戒之比較研究 書評·書介 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 李大華、李剛、何建明:《隋唐道家與道教》 王承文:《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 孫以楷主編:《道家與中國哲學》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 陳鼓應:《道家易學建構》 孫亦平:《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 陳 靜:《自由與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道家文化研究(第21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鼓应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370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5 |
| 出版时间 | 2006-03-01 |
| 首版时间 | 2006-03-01 |
| 印刷时间 | 2006-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3.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43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