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艰难时世的感伤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中编选的六部小说,可以说都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作品。通过这几部小说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或感受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春的情感要求是怎样被压抑或者是多么残酷地遭到了压抑。如果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爬满青藤的木屋》、《黄金时代》的主人公,是受到血统论、阶级论等政治压抑的话,那么《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往事干杯》则是受到了旧道德的压抑;而《玉米》则大胆地深入到了青年女性的性意识和传统道德之间的矛盾,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缝隙,让人在身体的裂痛中感受到了人性的苦痛。

内容推荐

《青春经典文库》——“青春文学经典”、“青春励志经典”、“青春人物经典”,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以“青春成长”为主题,约请众多学科一流专家学者精心编写而成的大型丛书。入选作品均为感动和影响了好几代人的经典之作,它们宛如天空闪烁的繁星,永远吸引着年轻人高远的目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经典的力量在于其持久而深入的艺术熏陶和精神魅力。

《青春经典文库》,用经典引领新的青春阅读风尚。

目录

礼 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贺绍俊:《晚霞消失的时候》导读106

铁 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贺绍俊:《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导读166

古 华——爬满青藤的木屋

贺绍俊:《爬满青藤的木屋》导读186

陈 染——与往事干杯

贺绍俊:《与往事干杯》导读238

王小波——黄金时代

贺绍俊:《黄金时代》导读274

毕飞宇——玉米

贺绍俊:《玉米》导读322

试读章节

谁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弥漫在生活的岁月中,常常被自己看得杂乱无章而又平淡无奇。但是,岁月流逝,当你在多少年后又回过头来看这些已经淡漠的往事时,你也许会突然发现,你早已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一篇动人心弦的故事。

难道不是这样吗?多少人都是这样写出了,或者希望写出关于他们自己的小说。

我的经历也是这样的。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也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少年一样,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值得那样欢乐的欢乐和不值得那样忧虑的忧虑。可是由于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就有机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段我永远也不能忘怀的往事。虽然我知道,我过去的生活平凡、平庸,而又平淡,但是我的故事中那些不平常的人物,却使我在想起他们的时候心情永远也无法平静。

下面,我就要来讲它了。当然,正像一切人的经历在被写成小说时都不可避免的那样,它的某些情节已不再真实。然而这故事的逻辑却是真实的。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并,现正发生在人间的各个角落,而且只要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还没有毁灭,这部踉踉跄跄的历史还没有了结,这样的事情就永远值得人们记取和回味。

记住吧,朋友。假如你能明白这故事的逻辑,并且能善处它。那么当这样的事情终于也来到你生活中的时候,你不知会从中免去多少你能够免去的痛苦,更不知会得到多少你应该得到的幸福……

第一章 春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少年的梦,总是非常的香甜,深沉。在我的故事开始发生的那天早晨,我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我不能说,那神奇美妙的梦境与我后来的经历有什么联系。然而梦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好像没有发生过,又好像确实发生过;它不是你命运中任何事件的原因,却常常导致你的生活中发生些什么。所以我不能忘记那个梦。而且.至今我都常常怀疑:梦,乃至一切虚假空幻的东西,对于人的生活是否真的那样无足轻重?

那天晚上,宁静的月光,从玻璃窗外洒进房间,照得遍地清辉如水。窗外那清新的月色使人神清智爽,睡意全消。于是我从床上坐起来,悠然走出门外,踏进了无边无际的原野。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正舒展着长长的身躯,指向远方的群山。夜晚的凉风,从原野上轻轻吹来,遍地的鲜花在月色中拂动。天空中,烟波浩渺的银河从天幕的这一端流到另一端。明镜般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宇宙深处,从那里发出美丽的光辉。

我步履飘然地踏上了那条小路,竟来到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地方。

这是一个月夜的山谷,无数黑色的山峰高高地矗立在星光灿烂的夜空中,从四面八方把夜空围成一个镶有镂空花边的巨大的深蓝色玻璃盘。在山谷深处,一片明净的小湖,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像是在微憩,又像是在沉睡。天空浩繁的星河和黑黝黝的峰尖倒映在湖水深处。在微风吹起的阵阵涟漪中抖动。

当我的脚步踏上湖岸的时候。从我身边的花草丛中突然惊起了一大片五色缤纷的蝴蝶。它们忽地惊飞四散,又聚拢起来,随着一阵轻风飘向湖面,在那里闪起一大片光辉!

我被这奇异的景象惊呆了。

那些令人目眩的蝴蝶开始莫名其妙地迎风起舞。忽然,它们成群地飘落湖面,无声无息地沉入水底。一瞬间,它们又飞出清波,直上夜空,在银河与繁星间闪烁。当它们在远处飘舞的时候,纷纷然就像是一片飞舞的火星。而当一阵轻风卷着它们从我身边群飞而过的时候,又像是流过千万朵燃烧着的火焰,同时满空中都是金属碰撞的轻微响声。

这一切简直是一场神秘的魔术表演,把我的整个心灵都迷住了。于是我鼓起勇气,怀着一颗孩子的激动的心,冲着湖面,冲着山谷大声喊了起来:  “喂!这是什么地方?——”

我的声音振动着那些飞舞的金翅,荡过湖面,消失在对岸的丛林中。

美丽的山峰静静地矗立着。蝴蝶仍在神秘地飞舞。湖水与山林一片寂静。

我开始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在湖岸上徘徊。就在这个时候,从对岸我声音消失的地方,又开始隐隐响起一阵轻柔缥缈的歌声。这歌声在微风中抖动着,由小而大,渐渐传遍整个湖面和山谷。在这安详的夜色中。那歌声显得十分遥远而清晰,抑扬宛转,然而我却一个字也无法听清,我努力向歌声响起的地方望去,只见在那边山脚的林木中,正泛出一层微明。

我断定,那歌声一定便是这片山林湖谷的主人,并且是这一切奇妙景象的操纵者。于是我拨开遍地的花草,踏着清寒的泥土,毅然决然地沿着湖岸向那歌声响起的地方走去……

然而正当我努力要在那浓密的天涯芳草中寻找一条小道的时候,似乎是从天外传来的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大声响了起来。同时我的身体受到一阵摇撼。

“快起床吧,看都什么时候了?”

梦中的山林湖水和蝴蝶、歌声顿时飞散得无影无踪。我使劲儿睁开眼睛,醒了。

晨光透过长长的窗帘,在房间里洒满柔和的光线,天已经这样亮了。我一挺身,从床上坐了起来。

“快点起来吧,孩子,你爸爸都起来很久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窗前哗哗地拉开了窗帘。清晨的阳光,顿时满屋子倾泄开来。

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深深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睡意全消。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早晨,整个城市已经开始活跃起来。这个世界的又一天生活开始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我站在窗前用力运动了几下双臂,一边心满意足地回想着那令人愉快的梦境,一边动手穿衣服。但是就在这时,客厅里传来爸爸那浓重的江西口音:

“看看你桌子上的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睡觉?简直不像话!”

我赶紧穿好衣服,悄悄溜进盥洗室,心情不像刚才那样欢乐了。

爸爸似乎仍然在生着气。他很重地放下碗筷离开了桌子,回到自己房间,拿起了皮包准备去上班。但是他走到门口却并未走出去,而是隔着走廊冲我大声问了起来:

“喂!你今天上课要不要跟我的车一起走?”

我却吓坏了。

今天是他那个兵种的联合演习,他一早要赶到现场去,正好路过我们中学。本来,坐爸爸的汽车走上一段是件很美的事,这样的事在我考上中学后简直还没有过。可是由于昨天晚上刚刚挨过爸爸的训,所以我今天真怕坐到他的车里去。

“不要,我得先上公园……”我连忙回答,但马上就知道这句话又答错了。

“又去玩吗!”果然,爸爸生气地把门砰的一声重新关上了。

“不,我每天都要去那里温功课的,”我打着满脸的肥皂,伏在洗脸池上怯生生地说。

爸爸的脚步声向盥洗室走来。我的心跳得厉害起来了。

门口出现了爸爸威严的身影。他那身笔挺的军装今天好像有点吓人。我接着哗哗的水龙头,拼命冲着脸上的泡沫,尽量不去看他。

“骑车子去吗?”爸爸站在我身旁问,声音温和了一些。

“嗯。”  “时间够吗?”

“嗯。”

“光知道嗯!”爸爸没好气地说了一句,便把一件硬东西,放在镜台上。“上课不许迟到!”说罢,就转身走了。

走廊里传来爸爸下楼梯的声音,随后汽车的门在院子里砰地一声关上,一阵马达声很快远去了。

我这才放下心,擦干脸上的水珠抬起头来,这时我才发现,爸爸把他的手表给我留在镜台上了。……P8-10

序言

青春是永远被谈论的对象。这不仅缘于年轻人引领着社会新的时尚风潮,决定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同时还意味着他们将无可质疑地占领着未来。但年轻人的这一优越并不意味着青春的幸运。由于在社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经过阶段性的“压抑”处境。他们初临社会就宿命式地陷入了巨大的“意识形态”网络之中,他们被教化、整肃、规约,要按照已经制定的“社会契约”进入社会。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认同了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入社会。就中国当代社会状况而言,这个“认同”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青春在“除菌”的过程中成长,当青春已过,人到中年或老年时,他们认同或追忆的恰恰不是被“除”过“菌”的青春,而是那些更符合人性的合理要求,或者是与社会教化无关的青春情感记忆。

当代中国文学,确实存在着一种“感伤小说”,只不过它还没有经过“约定俗成”的命名而已。这与我们的文化环境有关。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之交,曾有一个名重一时的“伤痕文学”,这一文学类型也写得很“感伤”,但这种“感伤”并不是纯粹个人化或情感化的。它的背后隐含了强烈的政治诉求和国家民族叙事。因此,当与国家民族相关的叙事功能完成之后,这类小说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与我们所说的与个人情感记忆或普遍人性受到压抑、挫折、不自由等有关的“感伤小说”是非常不同的。在意识形态控制比较严厉的年代,与个人相关的诸多情感大都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小布尔乔亚”的,因此是不健康的,是“带菌”的。于是,意识形态和正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个人“带菌”思想情感的“除菌”过程。从共和国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多数时间里,青年没有、也不可能有较自由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他们必须在“导师”的引领下,在向意识形态不断认同的过程中,成长才被认为是健康的。当代文学“教化”的功能认识和实践,也决定了它负有对青年“引导”的使命,这一认识一旦转换为“审美”要求后,作为文学的意识形态就具有了合法性。在这一环境成长起来的那代人,大概是最为循规蹈矩的一代,他们也习惯于夸耀有过的经验和经历并要求下一代。因此,意识形态的教化在那些时代就具有了道德的意义:凡是与社会、国家、民族等不能建立起联系的情感,都是不道德的;凡是与个人有关的情感,都是可耻的。

但青春的压抑必然要诉诸于它的反面形式。于是对抗和反叛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在西方也一样,西方主流视野里的判断是,20世纪60年代一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一代,也是保守党列在仇敌名单上的主要对象。在英国执政工党看来,60年代是造成动荡的原因,更是广泛动荡产生的结果。年轻的披头士们虽然不免轻浮,但他们乐观的声音也造就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景观。并因此催生了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在美国,旧金山乐队的音乐满足了尖酸刻薄听众的需要,它以散乱、复杂和粗野来对抗传统文化,在放荡不羁中体现着自己的独立性。西方的60年代运动在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我不相信”的声音成了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反叛声音。而后,金斯堡式的“嚎叫”——从诗歌到摇滚,震撼着祖国大地。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时代最有生气、最具创造性的文学艺术几乎都来自年轻人那里。在他们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几乎又无一例外地有过遭到追杀或封堵的经历。那些不合传统的想像和形式,总会受到正统的指责或“除菌”式的劝诱和引导。在这些指责中,社会免疫能力的低下和年轻人的“危险性”被成倍地夸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60年代或称为“晚生代”的写作群体、70年代写作群体、更年轻的网络写作群体等,几乎都不乏漠视、警惕甚至敌意的对待。

但是,当这些陌生的面孔逐渐被熟悉之后,当他们文学活动的“危害”预告并未兑现之后,他们开始得到追认。已经成为过去的“青春”于蜂拥而至的“研究”或“命名”来说,起码被延误了三年。那些早期真正有见解的敏锐发现便被湮灭于这些致命庸俗的评论潮水中。被“除”过“菌”的写作一旦得到追认,也就成了新的文学的意识形态。作为新的写作范型的诞生,也就意味着青春和挑战已经成为过去。这样为青春写作辩护,并不是说所有的与年轻有关的文学时尚或潮流都是值得赞赏或维护的。但青春时节就是狂野的时节,青春就要充满挑战的勃勃生机。如果年轻的文字就温良恭俭让,那他的诞生之日肯定也是灭亡之时。因此,对属于年轻的文学思想和潮流,应该怀有像詹姆逊在评价西方20世纪60年代那样的情怀。他说,“对60年代光辉业绩的追忆、纪念或悲惨兮兮地公开承认那十年的诸多失败和错失了的机遇,都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错误,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找不到一条可以穿越而过的中间道路……历史乃是必然,60年代只能那样地发生,其机遇和失败相互交错,不可分割,带着一种特定历史情境的客观规约和种种机遇”。所有的青春写作都与这位大师所评价的60年代相似到了这种程度。

这里编选的六部小说,可以说都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作品。通过这几部小说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或感受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春的情感要求是怎样被压抑或者是多么残酷地遭到了压抑。如果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爬满青藤的木屋》、《黄金时代》的主人公,是受到血统论、阶级论等政治压抑的话,那么《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往事干杯》则是受到了旧道德的压抑;而《玉米》则大胆地深入到了青年女性的性意识和传统道德之间的矛盾,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缝隙,让人在身体的裂痛中感受到了人性的苦痛。与当下欲望飞升没有节制的身体狂欢相比,这些作品可能过于沉痛,它甚至让人难以理解或承受。但那确实是不同时代青春生长的环境。它们问世后也曾有过不同的评论甚至是激烈的批判。但假如我们知道今天的社会生活或情感环境会发展到这种程度的话,我们还会那样激烈或义正词严地去批判它们吗?生活在今天的青年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感或精神矛盾,但比较起以往时代的青春来说,你们还是幸运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艰难时世的感伤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790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19:13